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流放?太子先別死側妃富可敵國了 第1卷 第103章 奪少?

《流放?太子先別死側妃富可敵國了》 第1卷 第103章 奪少?

“娘,該起了,待會兒方差事又得來催了。”

沈知玉去樓下打好了熱水,一邊洗臉,一邊催促睡的如同死豬一般的王氏。

昨夜與王氏沈余氏分到了一個屋,王氏向來嗜睡,也沒多想。

不應聲,干脆洗完臉先出去吃早飯。

流犯陸陸續續起來了。

有了姜靈韻分的厚實皮草,加上驛站的薄被子,眾人倒也睡的還算安穩。

驛站大堂,眾人在吃著早餐。

因著姜靈韻大方給了驛站足夠的銀子,驛站準備了北方的特早餐大碴子粥。

也就是玉米渣子煮的粥。

粘稠香甜,還冒著熱氣,喝著渾舒坦。

比起路上吃的那些又餿又的黑饃饃簡直好太多。

姜靈韻很是喜歡,一連喝了兩碗,心很不錯。

“逸兒快吃,待會姐姐帶你去集市上逛逛。”

聽爺爺說北方的集市比南方的可有意思多了。

既然來了,正好去瞧瞧,順便補充點日用品之類的。

“好~”姜逸揚起笑臉,捧著粥碗呼嚕呼嚕幾口喝了個干凈。

“玉兒,你娘還賴在床上?”

沈余氏放下粥碗掃了眼后,滿臉不耐。

沈知玉點頭,坐在姜靈韻旁邊,端起碗喝著粥。

提起去集市也來了興趣,“嫂嫂,你,帶我一個唄,我也想去瞧瞧。”

“姜姐姐,我們也想去~”

胡桃,言三娘幾人也來了興趣。

“好,那就....”姜靈韻本想大手一揮讓想去的人都去,偏偏這時方無走了過來。

“去什麼去,當是你們家逛菜市場不?每家只能去一個,其余的人隨我去府登記。”

方無掃視眾人,一臉警告。

眾人瞬間悻悻的脖子。

是以,跟隨姜靈韻出門的,就變了沈知玉,胡豆,還有杜氏。

Advertisement

當然姜逸想去,塞了幾兩銀子,方無也就沒發難。

五人如同韁的野馬,出門那一個興高采烈。

寒城雖說是城,實際也就一個縣那麼大。

因著昨日下雪,道路上積雪已有幾寸厚,路上隨可見行人踩出的深淺不一的腳印。

街邊的攤販們著脖子,守著熱氣騰騰的早點攤。

包子,饅頭,麻花,各種極北方特的吃食香氣在清冷的空氣中彌漫。

“姐姐,逸兒想吃。”

姜逸小臉凍的通紅,抬手指著一家豆腐鋪子口水直流。

姜靈韻雙眼一亮,豆腐腦!

聽說,北方的豆腐腦是咸的,很有興趣。

見幾人盯著豆腐腦流口水,姜靈韻笑著走上前,大手一揮。

“大叔,來五份豆腐腦~”

胡逗咧著出兩只手掌,“不,十份!”

“好咧~您幾位擱那兒坐片刻,豆腐花兒就來~”

掌柜一見大生意上門,趕忙拿著碗筷忙碌起來。

濃濃的北方口音,聽著還親切。

“嫂嫂,我們....就不吃了,才,才喝的粥,不,不。”

沈知玉磕磕的拒絕,眼神卻沒在老板的鍋里下來。

“我,也不吃了。”杜氏也跟著附和。

們能跟著出來氣就很好了,可不能花的銀子。

唯獨胡豆口水流一地,拉著姜逸直勾勾的盯著正在打豆腐腦的老板,“多,多來點兒。”

“嗯嗯。”姜逸重重點頭,指著旁邊的配菜問了句,“那些,可以吃嗎?”

“這孩子,不虎麼,隨便吃,來了俺們這兒,您就吃好喝好就完事兒了!”

“哦~太好了。”姜逸拍著雙手,高興的上躥下跳。

難得看姜逸這麼開心,姜靈韻也是一臉欣,“行了,我可花了銀子,你們不吃讓老板倒掉便是。”

Advertisement

”吃,我們吃!“

三人異口同聲。

姜靈韻無奈笑笑。

接過豆腐腦的時候,放了點辣椒進去,那味道簡直把人香迷糊。

幾人就這麼站在街頭腦袋圍著腦袋的吃的一臉滿足。

最后結賬的時候,姜靈韻差點驚掉了下

”奪,你說奪?五碗豆腐腦,才二十文錢?”

“是,是二十文。”掌柜見驚訝的模樣,還以為又來了個吃霸王餐的,沒想還來了嫌他吃食便宜的人。

真是奇了怪了。

姜靈韻給了錢,幾人十足的離開。

“嫂嫂,這里的東西也太便宜了。”

“在京城一個包子都得五文錢呢,更別說這麼一大碗放了這麼多佐料小菜的豆腐腦,怎麼著也得買五文錢一碗。”

“會不會掌柜年紀大了,腦子不大清楚,算錯了?”

直到走遠了,幾人才敢一步三回頭的小聲討論。

姜靈韻無奈,“這兒是北方苦寒之地,經濟落后,自然是與京城比不得的。”

眾人齊齊點頭,“說的也對。”

“賣糖葫蘆,糖葫蘆好吃不貴,三文錢兩串咯~”

“姐姐,糖葫蘆~”

“賣米糕咯,一文錢一塊,好吃的你走不道~~”

“姐姐,米糕~”

于是接下來的路上,不是胡豆拉拉袖要這個,就是姜逸抱著的大要那個。

買完還不忘給在驛站的胡杏帶。

姜靈韻被兩人吵的一個頭兩個大,干脆掏出十兩銀子給沈知玉,讓們陪著逛逛,想買什麼吃食就買什麼吃食。

約好一個時辰后在豆腐腦鋪子前集合,姜靈韻起去了別的鋪子。

說來除了服首飾,的百寶袋里似乎什麼都不缺。

如今流放,也沒什麼打扮的心思。

于是便買了一些里裳帽子手套之類的。

Advertisement

總共花了不到一兩銀子。

路過一書齋,想著姜逸跟著周太傅學習識字,干脆進去買了點筆墨紙硯,賣了十幾本書,路上也能打發打發時間。

北方寒冷,炭火必不可

集市上有不賣炭的人,都是一板車一板車的擺在一塊兒。

再一問價格,又傻眼了。

其他東西有多便宜,這里的炭就有多貴。

一斤得一百文,甚至另一種銀炭更貴,一兩銀子一斤。

姜靈韻忍痛將所有人的炭買了下來。

這兒都這麼貴了,指不定去了寧古塔,那是有銀子也買不著。

賣炭的老翁們一個個喜笑開,按照姜靈韻吩咐將炭送去一條沒人的巷子,拿著銀子樂呵呵的離開了。

姜靈韻心念一,炭全部進了百寶袋,剩下幾斤放在外頭拎著。

免得到時候突然拿出去惹人懷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