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階上春漪 第108章 108(二更) ……真想剜了他的眼睛……

《階上春漪》 第108章 108(二更) ……真想剜了他的眼睛……

“淩長風。”

聞言,那些背過的孩們紛紛轉了回來,七八舌地起來,“長風哥哥!認識長風哥哥!”

頸邊抵著的木劍終于移開,孩卻仍是警惕地盯著蘇妙漪,“你當真是淩大哥的朋友,不是那狗賊將軍的手下?”

“狗賊……”

一聽到這有些似曾相識的稱呼,蘇妙漪笑了,“你們是在罵姓甘的、還是姓武的?方才若不是我替你們引開兵,他們現在說不定已經發現你們的藏之所了……再說了,他們長得那樣兇惡醜陋,我怎麽可能跟他們是一夥的?”

孩盯著蘇妙漪看了半晌,將木劍後,手指不知在漁網上怎麽解了一下,纏繞著蘇妙漪、無論如何都掙不開的漁網頓時松開。

孩的幫助下,蘇妙漪將上的漁網掀開,隨後走過去,將祝堅和那容氏的護衛喚醒。

二人捂著後腦勺,一臉懵地醒過來,只記得他們剛走到這兒就踩中機關,被砸昏了過去。

蘇妙漪打發那容氏護衛去暗道口守著,然後便與祝堅在一衆孩面前坐下,向為首的孩,“現在可以和我說說,你們為何會藏在這裏,外頭的那狗賊將軍為何又要到搜捕你們了嗎?”

“因為他怕我們將他做的好事抖落出去!”

孩恨得直咬牙,將知道的有關湘城的事和甘靖的事一五一十告訴了蘇妙漪。

關山,爹娘都已經了北狄人的刀下亡魂,與湘城裏這些無父無母的孩子混在一。踏雲軍好不容易將糧草送進湘後,悄悄進軍營裏過吃的,誰料就被淩長風給逮著了。

淩長風讓關山帶著幾個年紀略微大些的在軍營裏做雜活換吃食,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稔地喚淩長風。

Advertisement

“湘原本也有條道通往城外!”

關山說道,“淩大哥他們就是借助那條道,將糧草從北狄人眼皮子底下送進湘城的!可那個狗賊將軍貪生怕死、不願與北狄死戰,不僅帶著自己的部將和他們的家眷從那個道撤出了城,走之後竟然還喪盡天良地將道給炸毀了,讓剩下的人無路可走,想撤都撤不了……”

蘇妙漪聽得眉頭鎖,“你知不知道,他為何要這麽做?”

關山看了一眼後,其中一個男孩從裳底下出個鼓鼓囊囊的袋子。

關山解開系繩,從裏面翻找出一截從裳上撕下來的布片,“那道被炸毀後,只留下一個很小的口,除了我們這些小孩能鑽出來,其他人都過不來。所以淩大哥送我們出來時,給了我這個……”

關山將那布片遞給蘇妙漪。

蘇妙漪展開,就見上頭竟是用寫了寥寥數語——

「甘靖通敵,拒守湘,封城滅口」。

蘇妙漪的手微微抖起來,一把將那團,收進了袖中。

果然……

果然與昨夜容玠的猜想八九不離十。

“你打算把這個給誰?”

關山問。

蘇妙漪回過神,安關山,“京城裏來了一個大,我會把它給那個大,讓他傳回京城。過不了多久,這封書就會被呈到皇帝面前。”

關山仍是不放心,“你確定他是個好嗎?淩大哥將這書托付給我,我不能把它到壞人手裏……”

“放心,我以我的命擔保。”

蘇妙漪的頭,目又落在那布袋上頭,“這裏面剩下的,是什麽?”

“淩大哥他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著離開湘城,所以人人都寫了書,托我們帶出來。”

Advertisement

蘇妙漪愣住。

關山擡頭看向,“淩大哥說了,這些要送去知微堂。你知道知微堂在哪兒嗎?”

從觀音廟外的暗道出來,蘇妙漪便匆匆回了驛館。

關上門,將從關山那裏帶出來的布帶攤在桌上,翻看著裏面一沓沓的書。信封上不是留著爹娘親啓,就是妻兒親啓,而右下角留著每個踏雲軍將士的名姓。

蘇妙漪沒有翻找到淩長風的,卻忽然被在最底下的一封信吸引了注意力。那信右下角,赫然寫著“閆如芥”三個字。

蘇妙漪心中一喜,驀地出信封。出來時卻發現底下竟還有兩封,也寫著閆如芥。

三封信,一封上寫著“汀蘭親啓”,一封寫著“積玉兄親啓”,而最後一封,寫著“妙漪親啓”。

蘇妙漪怔住。

裘恕給和虞汀蘭留下信,這并不稀奇,可竟然連蘇積玉都留有一封……

下那窺探的沖,將它與虞汀蘭的那一封一同收了起來。隨後,才拆開了留給自己的那一封。

「妙漪吾……」

開頭四字,便蘇妙漪有些猝不及防。

「如是喚汝,無冒。及汝啓函覽信之際,吾或已亡命殞、魂歸故土。縱汝不視吾為父,然與逝者,想亦不複計較矣……」

裘恕的字跡剛勁有風骨,力紙背,可與之截然相反的,卻是他話語裏的溫和小心。

「吾乃閆氏之後,若再續閆氏脈,恐亦蹈吾覆轍。故與汀蘭婚之日,吾已諾之,將汝視如己出,且吾之一生,唯汝一。然彼時,此諾只因汀蘭而起,與汝無關。」

「而後,吾觀汝開書肆、創小報,離婁縣、出臨安,步步艱險,至于吾前。而今,吾已真心視汝為,承襲吾志、諸事托付,與汀蘭無關。」

Advertisement

「有如斯,吾此生無憾矣。」

蘇妙漪眼眶一熱,心頭像是被什麽重重地撞了一下,又酸又驀地移開眼,緩了片刻,才吸吸鼻子,將信翻到最後一頁。

「妙漪,吾聞汝自矢志,于二十年間,奪吾位而登商戶榜之首。今,汝願已遂。故有一言,汝牢記——」

「國弱則民不安,國亡則家不存。兵戈擾攘,商無以立。故商之大者,興社稷、惠黎民,乃國家司命。」

「願吾妙漪,富而不貪、貴而不矜,福履齊長,永永其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