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賣身為奴?紈绔夫君為我掙誥命 第146章 放榜

《賣身為奴?紈绔夫君為我掙誥命》 第146章 放榜

“咚——”

隨著一陣悠揚的鐘聲落下,考生們紛紛走出考場,無論考得如何,他們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輕松之

繃了許久的神經終于得以舒緩,仿佛肩頭的重擔瞬間卸下,他們或相視一笑,或長舒一口氣,臉上都帶著一種如釋重負的神

對于他們來說,這場關乎前途與命運的考試已經結束,剩下的,就只能給命運去裁決了。

然而,監考們的況卻截然不同。

對他們而言,忙碌的日子才剛剛拉開帷幕,一場更為艱巨的任務正等待著他們。

糊名、批卷、登分、排榜,這些繁瑣而又至關重要的工作,都落在了他們的肩上,容不得一一毫的差錯。

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可能影響到考生的命運,甚至引發朝堂上的軒然大波。

所以,他們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神,全力以赴地投到這場工作中。

這次殿試,共有四百六十三名貢士參加,要在短短一天從這四百六十三人中挑選出前十名,其難度可想而知。

這不僅需要監考備敏銳的察力和準的判斷力,還需要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做出最為準確的選擇。

為了確保選拔的公正與準確,主監考心挑選了二十三位讀卷,與他一同判卷。

四百多位考生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才來到殿試前的,本的才華毋庸置疑,但是要迎合二十四位考的口味……

這樣的標準,無疑是極為嚴苛的。

每一位考都有自己的評判標準和審,要讓這麼多考一致,其難度可想而知。

他們需要在眾多優秀答卷中反復斟酌、仔細比較,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要仔細推敲,力求做到公正無私。

Advertisement

于是,在這樣一個張而又忙碌的白日,所有的考都全神貫注地投到選卷工作中。

他們或低頭沉思,或激烈討論,或點頭稱贊,或搖頭嘆息。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流逝,當太漸漸西斜,整個大殿都被一層金的余暉籠罩時,所有的考到頭昏腦漲,眼睛也因長時間盯著試卷而變得酸不已。

然而,他們卻不敢有毫懈怠,因為他們知道,這十份卷子不僅僅代表著考生們的未來,更代表著朝廷選拔人才的公正與嚴謹。

終于,在經過無數次的篩選與比較后,當夕的余暉即將消失在天際之時,他們才堪堪挑選出了十份最為優秀的卷子。

然而,這還不是終點,這十份卷子還要經過皇帝的親自審閱,由皇帝欽點狀元、榜眼和探花。

書房。

主監考小心翼翼地捧著心挑選出來的十份考卷,邁著沉穩的步伐走進書房,將考卷恭敬地呈到了皇帝的面前,語氣中帶著一鄭重:“請陛下親閱。”

皇帝微微頷首,緩緩出手,拿過了考卷。

他的視線首先落在了顧知行的那份“清淤必先清吏”的試卷上面。

盡管試卷已經糊名,但皇帝對這份試卷的容早已銘記于心,他一眼便認了出來。

這份試卷的字跡剛勁有力,每一筆每一劃都著一銳氣,仿佛能過紙面到顧知行的那份銳意與果敢。

“陛下,這份試卷在臣等看來,實乃佳作,足以躋前三之列。”

主監考微微躬,語氣沉穩而謹慎:“其見解徹,觀點新穎獨到,于眾多試卷中穎而出,實屬難得之才。然而,此卷用詞稍顯犀利,部分觀點若付諸實踐,行事策略尚欠周全。朝廷之事,牽一發而,需謹慎謀劃,穩步推進。若急于求,稍有不慎,恐引發諸多變數,屆時得不償失。”

Advertisement

聰明的人都能看出來朝廷的憂患,但敢說出來的卻寥寥無幾。

這些朝廷中的碩鼠,如同藏在暗的毒瘤,必須除掉,但又不能之過急。

朝堂之上,庸才太多,靠著家族蔭蔽的人也不,這些人如同頑疾,必須慢慢地、小心翼翼地除掉,否則只會引發更大的

“不過,這份答卷勝在一份赤子之心。”主監考微微一笑,語氣中帶著一贊賞,“朝堂有此等賢才,可謂大幸!”

皇帝微微點頭,心中也頗為贊同。

這份試卷能有如此深的見解,實屬不易。

他輕輕翻著其余的試卷,其中有幾份文筆深厚,見解也頗為獨到,文采更是遠遠超過了顧知行。

能寫出這些試卷的考生,顯然都是飽讀詩書、才華橫溢之人。

“那依卿看,這份試卷當排第幾?”

皇帝抬起頭,目落在主監考上,微微皺眉,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當排探花。”主監考毫不猶豫地回答道,語氣中帶著一堅定。

皇帝微微皺眉,覺得有些不妥。

顧知行的試卷也有他出彩的地方,帶著年進取的意氣,字字句句染力極強,遣詞用句也十分準確,排第三似乎有些委屈他了。

他沉片刻,目重新落在顧知行的試卷上。

“陛下有所不知,”主監考見皇帝猶豫,連忙解釋道,“一是因為其余兩份試卷的考生年紀大了,一個而立之年,一個年過四十,相貌也委實……當探花,實在是不好看。”

這話說得不無道理。

探花郎向來是科舉前三甲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存在,不僅代表著才華橫溢,更代表著風度翩翩、儀表堂堂。

若是讓一個相貌丑陋之人擔任探花,不僅會讓百姓質疑朝廷的審,更會損害朝廷的形象。

而顧知行,別的不說,就那份面容,正是探花郎的最佳人選。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