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現代言情 玫瑰之下 第114頁

《玫瑰之下》 第114頁

“嗯。”

“媽媽說,沒有緣關系的兩個人喔,想一輩子在一起……是可以結婚的,然后生很多可的小孩,就像和爸爸那樣,有了我和弟弟們。”

窗外墻角生長著柿子樹,細細的樹枝像是要攀附著天上的月,孩兒淚洗過的眼睛在燈下更為烏黑清:“等我長大,你跟我結婚吧。”

同樣在燈下,年的清雋臉龐好似玉雕琢的,跟那些臭未干的男孩不一樣,是見過最好看的,鼓著腮幫子說:“我數到三,不說話就當你接我求婚了。”

“三!”

……

這個三字,讓謝音樓從記憶的畫面猛地醒來,垂著的手指忽然蜷了一下,整個人格外疲倦地睜開渙散眼睛,像是看不見實般,四周都是暗的,約見到秦旎敲了水杯三下。

旁邊,一抹淺廓走近,在輕聲說什麼。

“怎麼開始燒了,這些冒藥有用嗎?”

“注退燒針十分鐘就會起效,比藥快。”

“旎旎,我不會……”

“我會。”

隨著手臂一陣細微刺疼,謝音樓額頭冒汗,著靠枕上陌生的氣息又昏睡了過去。

這次夢里,已經褪去了稚的模樣,長大了些。

家老宅里,每日每夜都枯燥無味的學著書法古畫,功課也從未落下過,在旁人眼里,上帶著舊時閨秀的清冷,喜歡靜靜的獨,可以臨摹老師的一幅字畫到廢寢忘食地步,也可以潛心研究中國旗袍的古法刺繡,甚至是為了打好舞蹈基礎,練功時哪怕要折斷了腰,都不會哭著喊累……

Advertisement

被父親送到貴族校讀書,周圍都是同齡的孩,很多時候,每一幅溫順禮貌的樣子,都是在疏遠著與搭訕的人,不愿融這個世俗里。

旁人只道清冷卻規矩到難以接近,像是一尊珍藏在深宅的觀音玉雕像。

殊不知謝音樓見過父母最好的,見過這世上最耀眼的年,只是不愿將心事與人分,更喜歡在雨天,在老宅的屋檐下懸掛親手做的風鈴,再擺上幾個青花瓷杯,聽著那雨聲垂落的清音和鈴聲。

坐在椅上,白玉手鐲懶懶地垂在腕間,手指翻著膝上的書籍,心中所念的,是一個人的名字。

傅容與。

那個在看書時,會在書本和草稿紙都一筆一劃寫下的名字,是在聽雨聲時,忍不住游神在憧憬著,日后長大了,和他的婚禮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風中的鈴聲停了。

走進來一個年輕人,是老師的嫡傳學生,站定在木窗前,態度溫和問了句:“老師給你和傅容與定了婚事,你回去怎麼跟謝家主代?”

謝音樓側過極的臉,眼睫纖長且翹,在下方還有一顆淚痣烙在雪上:“在豪門滿城公子哥里,我和容與哥哥門當戶對,是天作之合,爸爸會答應的。”

“小觀音,他到底哪里好,值得讓你這般求下這門親事?”

“容與哥是這世上最好的——”回答年輕人的,是窩在屏風后打游戲的遲林墨,年的他是傅容與的小迷弟,短發蓬松垂在額間,睜圓了黑亮的眼睛說:“你們這些凡夫俗子別狗眼看人低,容與哥是連祖父都恨不得當親孫子寵的人,他沒投胎到家,就算被老天爺惡作劇投到傅家去了……等將來掌權,你們見了他都得跪!”

Advertisement

“墨墨,不能對師兄沒禮貌。”

年輕人倒不生氣,還寵溺的遲林墨的腦袋,耐心地解釋,“我不是看低他,你說的沒錯,這豪門誰不知流傳一句話:千金難買觀音笑萬不及傅容與。”

“不過。”下句看向了謝音樓,略有些為姻緣憂愁:“他那父親……”

“傅叔叔以前很溫和儒雅的。”遲林墨搶話說:“是容與哥的母親生容徊時落下病去世后,他才大變,開始嗜酒如命,喝瘋了就打兒子,做生意投資失敗也打兒子。認定容與哥和容徊是生來討債的,要奪走他的一切……”

隨著傅容與逐漸長年模樣,高都快超過傅硯清,他就不敢再家法伺候,而是會變著法子去折磨年的傅容徊,又故意不弄出外傷人私下議論。

有一次遲林墨去傅家玩,無意間看到傅容徊脖子被狗鏈鎖著,等傅硯清酒醒解開后,他又會把弱小無辜的兒子抱在哄,親自洗澡喂飯,儼然是一副慈父作風。

這事,讓遲林墨現在看到傅硯清都有點害怕,卻不敢往外說。

憋了許久,他臉憋紅了才說出一句:“傅叔叔不會打小觀音的,不然容與哥哥會弒父的。”

……

謝音樓站在雨中,靜靜看著閣樓上十年前的自己抿微微笑著,這時候的謝音樓,已經得償所愿為自己定了一門婚事,雨停后,迎來的是夏日炎炎。

和往常那般放學回家,穿著校服和百褶,細胳膊雪白的,路過街道,都是避著日,稍微曬久了就容易熱到發紅。

Advertisement

經過黃桷樹下時,看到被樹蔭籠罩的年,他也穿著校服,只是略顯得慵懶松垮,躺在掉了漆的木椅里,修長的搭在地上,一本書蓋在清雋的臉孔,遮擋著刺目

這是必經之路,也是每次放學時傅容與來等的地方。

謝音樓腳步放輕,走到木椅旁邊時,指尖悄悄地勾著那書本一扯,瞬間夏天炙熱的日側傾斜下來,照亮他的整張臉。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yanqing/b/bjLmL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