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第140頁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第140頁

從涼州提拔進京的侯萬中附和道:“確實如此,若皇上決意伐胡,傾京營與遼、冀、晉三州的兵力或可與東胡一戰,只是需得提前備好糧草。”

兵部尚書譚士遜:“現在就著手的話,九月前可從青州、揚州增調三百萬石糧草到冀州。”

吏部尚書楊執敏:“西胡向我朝稱臣后,東胡常有吞并西胡之野心,真要發兵東胡的話,朝廷可派使臣說服西胡與我們同時發兵,至能牽制東胡一部分兵力。”

右相戴綸:“還是太勉強了,臣請皇上三思,今年絕非伐東胡的好時機。”

至此,幾位文武大臣們都表了態。

興武帝再次看向他的四個孩子。

秦弘知道父皇對他很失,大概不會把他的話放在心上,卻還是著頭皮道:“兒臣也以為,今年非發兵的良機。”

秦炳還在被要求閉,秦仁瞅瞅幾位大臣,試探道:“不如父皇再等等,過幾年國庫、兵力都充足了再討伐東胡?”

興武帝最后看向兒。

還是去年得知東胡侵邊時的看法:“兒臣以為,此時國策仍應以休養生息為主,盡量避免舉國之兵的大戰,但東胡屢屢侵邊氣焰囂張,大齊必須發兵予以痛擊,才能震懾其狼子野心,同時安邊關百姓。”

所有人都看向了小公主,譚士遜問:“東胡有三十萬騎兵,我們若不調大軍,該如何予以痛擊?”

:“胡人侵我邊境,往往都是輕裝上陣,攻破關隘后在我邊境燒殺搶掠再負重離去,此時也是我軍攔截他們的最佳時機。既然胡人可以輕裝上陣搶我大齊百姓,我大齊將士為何不能輕裝簡從突襲他們的部落?他們為糧食來,我們為還擊而去,除了中途的供給,連牛羊都不用搶他們的,遇小兵馬則殺,遇大軍則返,一如胡人來去自如。”

Advertisement

侯萬中:“公主的計策兵法上可行,只是胡人悉草原不畏長途跋涉,我軍將士深敵境,既無地利,又有斷糧困之憂,恐怕一開始就失了士氣,難以執行。”

張玠:“可從京營、邊軍挑選勇武之兵,再由邊軍中悉草原地勢的哨兵帶路,只為突襲的話,東西兩路各萬人兵力即可,但需每人配備三匹戰馬,流負重,胡人作戰便是如此。”

雍王驚道:“兩萬人就是六萬匹戰馬,這要是被胡人圍了,京營這邊直接沒馬訓練騎兵了……”

興武帝:“看來你是不想去了?”

雍王馬上膛:“去!有我在,保證殺胡人個片甲不留,且一匹馬都不會落在他們手里!”

他只是心疼得來不易的戰馬,才不是怯戰!

興武帝便做主道:“朕認為麟兒的戰可行,只是明面上我們還是要做出要正面討伐東胡的陣勢,涼州、冀州、晉州共有三十萬邊軍,再加上北營、南營的十萬京軍,兵力上夠讓東胡警惕了。彭楷、譚士遜,明日你們便按照四十萬大軍的耗用從冀州、遼州往北邊調集糧草。”

二人領命。

興武帝:“雍王、侯萬中,命你們整頓兵馬,五月發兵冀州。”

二將領命!

秦炳主請纓:“父皇,兒臣也要去!”

興武帝準了,再對兒道:“這戰是你想出來的,戰場上形勢多變,你便代朕去監軍吧,若幾位主將遇事不決,朕授你臨機專斷之權。當然,若因你指揮失誤致使戰敗,朕也會按照軍法罰你,如此,你可敢接這監軍之職?”

跪下,仰首道:“兒臣愿往!”

倆一問一答速度過快,旁邊的文武大臣們愣了會兒才反應過來,雍王最先反對道:“大哥,麟兒才多大,戰場都沒去過,監軍這麼大的事怎麼能?”

Advertisement

興武帝冷笑:“你倒是去過戰場,剛剛朕問你們戰,你除了知道殺除了心疼戰馬,還懂什麼?”

雍王:“……那也有侯萬中、孟極、郭彥卿他們這些大將,哪個不比麟兒讓人放心?”

興武帝:“所以朕只是讓麟兒監軍,沒讓做主帥,你們這些大將若能商量出萬全的戰,麟兒倒是省事了。”

雍王駁不過大哥,朝二侄子使眼

秦炳反倒覺得妹妹安排騎兵突襲東胡的戰特別好,再加上南巡期間妹妹把那些文們唬得服服帖帖的,比他能耐百倍,比沒讀過幾本書的王叔更是聰慧千倍,秦炳便道:“我同意讓妹妹監軍,上陣殺敵肯定不行,看輿圖制定戰都有一手,夠格了。”

興武帝:“當年朕親伐西胡,麟兒才九歲,卻已經能料到西胡會從一片坦途的懷安鎮關隘夜襲武威,如今數年過去,麟兒的兵略只會更進一步,你們大可放心,朕不會把戰場當兒戲。”

一直沒吭聲的呂瓚驚訝道:“公主竟然料中了?當時臣都以為西胡會襲駐兵更的石河嶺關隘。”

興武帝笑著看向兒:“麟兒還記得當時你是怎麼跟朕解釋的嗎?”

長這麼大就親歷過那一次戰事,印象很深,直接走到輿圖前,迅速找到輿圖上并未標記的兩關隘的位置,重新回憶了一遍。

只憑對輿圖以及武威長城的悉,在場的重臣們差不多就都信了,再仔細想想,當時興武帝以涉險,那樣的急關頭,九歲的小公主居然沒有怕得瑟瑟發抖,而是陪著皇上一起揣測西胡的襲路線,單單這份沉穩就值得眾人欽佩。

在一片對小公主的夸贊之聲中,秦弘呆若木

Advertisement

他記得此事,因為這是那晚父皇給他與妹妹出的考題,他答錯了,所以當時妹妹同意他的看法,只是為了照顧他的面?

秦弘的驚疑只持續了短短一瞬,因為這些年妹妹在父皇面前照顧他、為他開乃是常有的事,并不稀奇。

那麼,妹妹確實足以勝任監軍一職,二弟應該也會是個勇于沖鋒陷陣的猛將。

只有他,枉為大哥,卻事事都不能為父皇分憂。

第122章

討伐東胡的大定下后, 興武帝單獨給兒安排了一個差事,讓自己去衛司、前軍選出三千親兵來, 這三千人將完全聽從小公主的調遣,以保護小公主的安全為首要任務。

戰場多變,大齊是準備暗地里以奇兵攻襲東胡,但東胡聽說朝廷要發四十萬大軍去打他們,既有可能往草原深撤退避戰,也有可能主集三十萬鐵騎南下,因此興武帝必須給兒一支屬于自己的兵馬,以備不時之需。

從容地去選人了,路上已經提前列出了一張長達三百多人的名單。

奇襲的戰是機,只有被興武帝召去書房議事的重臣們心中有數, 在前軍與四大京營傳開的只是興武帝要派遣大軍征伐東胡的明面消息。

這次出征,京營只出南北二營,東西營的將士, 小兵們大多可能慶幸自己不用去戰場冒險, 部分將領或懷報國熱, 或將此戰視為立功的良機,紛紛跑來找興武帝主請纓,其中就包括鄧坤、鄧泰、傅魁、張肅、樊懷忠、薛言正、孟長河等在京勛貴子弟,連年僅十六歲的樊懷安都跑來了, 非要去戰場殺敵不可。

興武帝站在書房的門口, 看著這些氣方剛的年輕兒郎,心中甚,挑了幾個同意了,讓他們出發時跟在邊,到了邊關兒再據戰場需要給他們安排的軍職。

Advertisement

選的鄧坤、傅魁、張肅、樊懷忠等人高興領命, 落選的鄧泰、薛言正、樊懷安就不樂意了,看得出皇上是想給每家都留一個兒子在京,七八舌地表示自己不怕死。

興武帝多看了幾眼鄧泰,板著臉道:“你們不怕,朕得替朕的老兄弟們著想,放心,這次挑一批去歷練,下次再有戰事了就換之前留下來的上,只要你們有本事,不愁沒機會立功揚名。”

鄧泰:“可是臣……”

興武帝:“滾!你爹活著也得聽朕的,朕還管不了你了?”

鄧坤拉走了弟弟。

路上鄧泰還不服呢,鄧坤嘆道:“皇上是怕咱們兩個都出事,父親一走皇上已經夠難了,你就老實一回吧。”

皇上跟父親、雍王不一樣,平時與臣子說話都很客氣,肝火了也不會隨便罵人,只有真正被皇上視為自家人的臣子才能聽到皇上偶爾的鄙之言,所以皇上讓二弟滾,其實是喜歡二弟,并非存心給二弟難堪。

鄧泰當然明白這點,自家老爹、雍王包括敬王秦炳都是被皇上這麼罵過來的,他氣的是不能上戰場:“非要留一個,為何留我不留你?那年討伐西胡皇上帶的就是你,我都三十一了,這麼多年除了在各個軍營轉悠歷練就沒過真格的,憋得慌!”

鄧坤:“……”

怎麼都要憋一個,那還是憋弟弟吧!

.

雍王與秦梁父子倆都在北營,到時候秦梁直接跟著北營將士一起出發就好,不用特意去請戰。

丈夫非要去冒險,鄧氏管不了也沒那麼擔心他,可就秦梁一個兒子,想到豺狼一樣的東胡鐵騎,鄧氏害怕,父子倆一回來就關上門悄聲抱怨:“皇上什麼意思啊,別人家都留了一個兒子在京,他明知道咱們家就梁兒一個,怎麼不照顧一下?”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