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第179頁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第179頁

外面的百姓有機會能見到皇帝,朝中這一幫大臣都知道,興武帝是從鄧沖病逝后開始明顯變老的,用醫的話講,這是憂思過度, 郁結于心。心結難消,就像里面長了個病疙瘩,平時看著好像沒什麼影響, 一旦有個頭疼腦熱, 便將疾心疾同時發作, 病來如山倒。

再看鄧沖走后這兩年,從北伐東胡到廢太子到冊立皇太,樁樁都是興武帝勞心費神的大事,除了這些大事, 每日興武帝還要批閱一摞摞奏折, 還要裝著京城與各州縣輒牽連一地百姓民生的“小事”,其心負荷之重,遠甚于中書省的兩位丞相,畢竟北伐敗了,百姓們罵的是皇帝昏庸選將不當, 地方出了災沒能及時救災,百姓們罵的還是皇上。

積勞疾,到今年冬天,興武帝的龍已經敗如枯木,非藥石可醫,醫們只能盡力延緩興武帝的衰老,再開些安神鎮痛的方子。

喝了藥后,興武帝繼續睡了,麗妃繼續在床前寸步不離地守著。

看眼父皇疲憊的睡,帶著王叔、大姐與三位皇兄出去了。

才到外殿,雍王就忍不住埋怨小侄:“昨日休沐,我們都不在宮里,不知道皇上要出城,麟兒你住在宮里難道也不知道?皇上的病就一直沒有好利索過,他又最聽你的勸,你怎麼不攔攔?”

別提什麼皇太什麼尊卑,那是在朝堂上,此時他論的是家事,那他做叔父的就有資格呵斥做錯事的侄

可以告訴王叔,昨日一早父皇就要去中書省批折子了,本不知道父皇何時出的宮。

還可以告訴王叔,其實記得鄧沖的忌日,父皇一開口就猜到父皇要去祭奠鄧沖了,但知道也無法改變父皇已經下定決心的事,所以才沒有多去勸。

Advertisement

為什麼要給一個上來就對無禮的王叔解釋?

停步,轉

因為要教訓人而離得最近的雍王不得不停下腳步,落在后面的永康四姐弟也停了下來。

秦弘剛要替妹妹打圓場,慶已然冷聲道:“父皇是病了,但他沒有糊涂,他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誰若打著關心的幌子去阻攔父皇,只會讓父皇多費一心神。”

皇太沒有直接罵雍王自以為是,但駁斥雍王的語氣、清冷的眼神分明是在把雍王當一個愚蠢之人。

雍王氣得口一鼓,張開,還沒發出一個音,慶又盯著他道:“要不要出宮父皇自己說了算,我不會因為父皇的恩寵對父皇指手畫腳,也請王叔記住自己的本分。”

雍王這一口氣就沒能吐出來,憋得他臉都紅了!

想要打圓場卻沒機會開口的秦弘:“……”

秦仁反應很快,兩步上前扶住王叔將人往外送,邊推搡邊勸:“我們都知道王叔是關心父皇,那王叔想想,父皇最疼妹妹,父皇這一病,最心疼的肯定也是妹妹,妹妹本來就難呢,你還那麼說,妹妹能不生氣?我要是這麼冤枉王叔,王叔都該直接手了。”

“滾!”

雍王一把將這個侄子推開了好幾步。

秦仁踉蹌著站穩了,沒生氣,只有一臉無奈,甚至還想再去哄哄王叔。

秦炳火了,一個眼刀定住三弟,朝還在瞪著妹妹似乎準備發作的王叔道:“怎麼,王叔還想打人啊?妹妹哪句話說錯了嗎?以前王叔倒是經常勸父皇,哪次父皇聽你的了?人鄧叔二年忌日,父皇去看看還不行了?”

躬著腰的何元敬站到兩邊中間,真正打起圓場來:“兩位王爺都消消氣,皇上才睡下,萬一聽到王爺們因為他吵起來了,恐怕要睡不著了。”

Advertisement

雍王瞪他一眼,拂袖而去。

秦炳對著王叔的背影重重哼了一聲,轉想哄哄妹妹,卻見站在妹妹后的大哥流著淚匆匆走開幾步,抬手在那抹臉呢!

秦炳:“……大哥你哭什麼?”

他不問還好,他這一問,秦弘更憋不住了,雙肩抖哽咽出聲:“都怪我,都怪我!”

怪他沒能做個好太子,如果他有妹妹的才干與魄力,父皇就不用為儲君之事愁白了頭發碎了心,如果他早早立足了太子的威嚴,王叔又豈敢對一個在朝中積威甚重的皇太子大呼小怪,又何必讓妹妹承這份委屈?

秦炳、秦仁都去勸哭得越來越厲害的大哥了。

看向以前最關心大哥此時卻平靜而視以至于顯得有些冷漠的大姐。

永康非但沒去勸,對上妹妹的視線,還揚起角諷刺地笑了下,走過來低聲道:“他就這樣,我都看了二十多年了。”

從小弟弟就是這副窩囊樣,誰教他什麼就聽什麼,永康看不順眼,但盼著弟弟好,盼著弟弟做太子做未來的皇帝,盼著多沾沾弟弟的,所以盡全力保護弟弟照顧弟弟輔佐弟弟,結果弟弟自己把太子之位辭了。

弟弟不當太子了,永康除了擔心弟弟會因為前太子的份惹出什麼麻煩,其他的事永康都懶得管,食住行有弟媳婦為弟弟安排,弟弟是哭是委屈有弟媳婦安何必再那份閑心,馬上要三十歲的弟弟,難道還要繼續去幫忙眼淚?

能夠理解大姐的嫌棄,因為也不大看得上自責落淚的大哥,至在這一刻,心里全是父皇的病是中書省那些由代父皇朱批的折子,一點去安大哥的閑心都沒有。

Advertisement

傍晚探過父皇,見父皇比早上多了些神,慶便與張肅并肩回了九華宮。

飯后,慶讓張肅先去休息,去了書房。

有一個專門用來收藏張肅送的那些小木人生辰禮的櫥柜,也有一個專門用來收藏的畫作的樟木柜。

很小就學畫了,絕大多數練筆之作慶都會撕毀扔掉,能夠留下的只有兩種,一種是讓十分滿意的,一種是畫技無法讓滿意但所畫之人舍不得撕,而后者畫的多半都是的家人,最多的是母妃,因為小時候母妃最閑了也愿意坐著不畫,其次是三哥、張肅,在慶課業的前幾年,最喜歡在三哥的書房為埋頭讀書或練字的兩個年郎作畫,然后才是雖然離得近卻一直都很忙的父皇。

即便如此,慶也為父皇畫了三十多幅!

每幅畫都裝裱好了,系畫的帶上都掛著一個小木牌,上面刻了作畫的時間。

拿起三歲那年的“練筆之作”,畫上的父皇有個圓圓的腦袋,兩只黑糊糊的眼睛,袍子上還花了幾條“騰云駕霧”的“龍”。畫上還有父皇的題字呢,寫著“這就是朕!”,為了證明此畫不假,父皇還給蓋了玉璽與私印。

就只看了這一幅,后面那些越畫越像父皇的,慶沒敢打開。

門外,守在廊檐下的解玉不知何時退到了院中,換了張肅。

他聽見了的哭聲,但張肅沒有刻意去聽,他面朝院子站著,仰頭著那再過幾日就要圓滿的殘月。

不知過去多久,后的門開了。

張肅聞聲轉,隨即張開雙臂,抱住短暫錯愕后便撲過來的皇太

他不是醫,幫不了皇上什麼,唯一能做的,就是陪著

Advertisement

.

臘月十八,涼州總兵葛大勇、晉州總兵陳升、冀州總兵郭彥卿、遼州總兵孟極、青州總兵李裕、福州總兵彭英、云州總兵張堅終于全部抵達京城,再于同一日進宮述職。

跟往年一樣,興武帝還是在宮里辦了一場述職宴,同宴陪客武有四京營統領雍王、呂瓚、張玠、侯萬中,有衛司統領樊鐘、前軍統領薛業,有張肅、傅魁、秦梁、鄧坤鄧泰、孟長河、程知許、樊懷忠、薛言正等年輕一代將領,自然也包括皇太四兄妹。

七州總兵三年才回一次京,述職宴述職宴,興武帝主要就是聽總兵們述職。

七位總兵,冀州總兵郭彥卿年紀最大,今年六十一了,但瞧著還是十分雄壯朗,青州總兵李裕與晉州總兵陳升同齡,都是五十五歲,葛大勇、孟極、彭英都才五十出頭,張堅最年輕,才三十六歲。

興武帝除了夸獎這幾位總兵,看他們的眼神里多都帶了一羨慕,總兵們雖然看出皇上可能要時日無多了,卻也不敢將心酸難表現出來。

君臣都刻意不提這茬,這頓述職宴吃得還是熱熱鬧鬧的。

待宴席將要散場,興武帝才嘆了口氣,放下酒碗,對七位總兵道:“這頓述職宴,大概是朕陪你們吃的最后一席了。”

七位總兵同時離席,在皇上面前跪一排,哭求皇上保重龍

四兄妹與同席的武們也都跪了下來。

興武帝笑笑:“生老病死,人之常,朕不會避諱,你們也不用故意說些吉祥話哄朕,麟兒,過來。”

刻意回想南巡時見過的山河百姓,回想兩次北伐見過的尸橫遍野,這才神如常地來到父皇邊。

興武帝滿意地拍拍兒的手,示意兒站在他邊,再對七位總兵道:“等朕走后,麟兒會繼位為大齊新君,帝位更迭多多都會有些,更何況麟兒還是千百年來第一個帝。京城有麟兒有朕的弟弟還有幾位大統領,料想不會生,邊關能否安穩就全指你們了,所以,朕想問一句,諸位能替麟兒、替大齊守好邊關嗎?”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