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第184頁

《開國皇帝的小公主》 第184頁

沉默許久的鄧氏終于眼角,輕聲哽咽道:“自先帝病重,王爺就常常跟我回憶他與先帝時的布日子,那時候王爺嫌種地苦,總想懶,懶了就要挨先帝的揍,如今先帝不在了,沒人揍王爺了,王爺倒是老老實實種地去了。”

甭管是真還是假意,這話都把太后的眼淚招了下來。

秦梁的妻子連忙去勸婆母,秦梁也低聲斥責母親:“好好的您提這些舊事做何?”

鄧氏嚇得跪了下去,求皇上寬恕。

嘆道:“嬸母免禮,不王叔懷念先帝,朕也常常想起時在父皇膝下承歡的日子。”

宮里本就不會設宴,說完這句,慶直接帶著張肅辭別母后與貴太妃,先回乾元殿去了。

帝后一走,秦弘等人也只好告辭。

貴太妃去屋里安太后了,永康幾家沿著悉的宮道往宮外走。

鄧氏一直在哭,哭自己碎壞了皇上的好心,永康、秦炳懶得理他,秦弘、秦仁一左一右地哄著,直到將鄧氏送上馬車。

目送雍王府的馬車先走,永康才瞪了兩個弟弟一眼:“越夸王叔重,越顯得你我姐弟薄,虧你們還上趕著去陪做戲。”

秦弘,還是沒有跟大姐分辨,因為他說什麼都不會讓大姐信服。

秦仁替大哥開口道:“王叔與父皇的意摻不得假,如今王叔在外為父皇守陵,我們做子侄的若冷落了王嬸,傳出去員百姓如何議論我們?”

永康:“行,那你們就繼續哄著那邊。”

上了自家的馬車,傅羲朝兩位舅舅眨眨眼睛跟了上去,十四歲的傅銘則與父親傅魁一起騎馬跟車。

大姐走了,秦弘三兄弟也帶著妻兒分別上了自家的馬車。

Advertisement

乾元殿,慶對張肅道:“王叔待父皇一片赤忱,我們做子侄的也不能慢待了他,這樣,月底你上大哥二哥三哥傅魁隨秦梁一同去皇陵探王叔,能勸他回來最好,勸不回來,你們跟著在王叔的地里幫幫忙。”

有些東西三位皇兄看不出來,張肅能。

轉眼就到了月底。

秦梁事先并沒有收到皇上的旨意,騎馬出了京城才發現等在路邊的男后與三位王爺、大駙馬,以及停在一側的兩輛馬車。

秦梁大驚,趕過去再下馬朝張肅行大禮:“臣拜見殿下。”

男后過于稀奇,像鄧坤偶爾會故意喚聲“皇后殿下”微諷,大臣們私底下見到張肅都簡稱“殿下”。

等張肅免了他的禮,秦梁再朝三位王爺拱手行禮。

秦炳高坐馬背,哼道:“行了,自家人做什麼這麼客套,趕上馬,我們都等了快半個時辰了。”

說著,他也斜了張肅一眼,不明白張肅為何要那麼早就他們過來,明明該讓秦梁來等他們的。

張肅不需要跟秦炳解釋。

人齊了,六匹快馬帶著兩輛滿載皇上賞賜的馬車朝皇陵的方向疾馳而去。

皇陵。

在雍王決意守陵后,慶挑了一塊兒地方單獨給王叔蓋了一座小院,雍王開的兩畝地就在小院旁邊。

車夫拉著馬車停在了小院外,張肅等人看到地里勞作的影,便直接來了這邊。

雍王一,挽起兩條袖子出麥黃結實的小臂,抬頭過來時,他的臉也比年初曬黑了一層,乍一看就像一個尋常的健壯農夫。

“你們來做什麼?”雍王沒好氣地問。

秦炳笑道:“想王叔了啊,王叔還準備在這邊住多久?王嬸想你都想瘦了。”

雍王指指一眼就能到的皇陵,冷眼瞪侄子道:“在這里我不打你,明年回京了你再敢沒大沒小,你等著瞧。”

Advertisement

言外之意,他還是要守滿一年。

張肅等人也就不用再勸了,紛紛下地幫忙干活,再陪著雍王巡了大半天皇陵一帶的山,黃昏時才離開。

回宮后,張肅對慶道:“王叔確實是獨來獨往,除了秦梁,不曾與任何人聯系。”

守陵宮人、侍衛中都有皇上的眼線,雍王若有異,瞞不過這些眼線。

聞言,看向窗外。

王叔為父皇守陵賺了一片名,那麼王叔若有什麼謀算,只能靠秦梁事了。

或者說,王叔跑去守陵,本就是秦梁的謀算之一。

第161章

八月秋收時間, 慶收到了雍王派守陵侍衛幫忙送進宮的一車秋糧,東西不值錢, 但都是雍王親手種出來的,每一粒都蘊含著王叔對皇帝侄的一份意。

不但在早朝上對文武百慨了一番王叔守陵的赤誠,還特意將王叔送來的秋糧分給前朝的各署膳堂,讓大小吏們都親口嘗嘗王叔的心意。

糧食量小,秦仁只分到了一碗稀湯苞谷粥,還有一細長的蒸紅薯,再就著膳堂準備的幾樣早點吃下了肚。

黃昏下值后,秦仁在宮道上遇到了大哥秦弘,兄弟倆并肩而行,秦仁小聲嘀咕道:“稀粥跟紅薯大哥吃了嗎?幸好王叔說了只守一年。”

他從小養尊優, 哪怕喝粥喝的也是白米粥,苞谷粥太喇嗓子了,秦仁甚至懷疑妹妹就是不喝苞谷粥才要把王叔送來的秋糧分給百吃。

秦弘跟脾氣暴躁的二弟話不投機, 跟喜歡嘀咕這些小事的三弟也聊不到一, 聞言只是用不贊同的目看了三弟一眼, 提起另一件事:“昨日皇上讓你去探謝大人,謝大人病如何?”

Advertisement

禮部尚書謝訓文去年秋天就開始長期告假,今年撐著主持了父皇的喪禮、妹妹的登基大典,兩樁大事一忙完, 謝訓文繼續告病在家休養, 也曾遞過辭的折子,妹妹沒準,同父皇當初一樣,只謝訓文安心養病,此乃皇上給臣子的恩寵。

秦仁神一重, 嘆息道:“怕是撐不了幾日了。”

謝訓文最開始是疾,疾治不好,年紀又大了,拖著拖著全上下都是病,他這個外人瞧著都覺得遭罪。

秦弘也嘆了口氣,生老病死,真是誰也擺不了。

三日后,謝府果然傳出了喪訊。

送了一份喪儀給謝府,從三歲起就常往前朝跑,對這幫老臣比皇兄們悉,打的道一多,便也多了一層分,所以每送走一位老臣,慶都會傷懷一陣。

左相嚴錫正再次察覺到了新帝看向他時暗藏關心的目,若非知曉新帝心寬廣不曾記恨他當年的冒犯之言,嚴錫正都要懷疑新帝是不是想拿年邁當幌子暗示他趕養老。

真的力不從心時,嚴錫正不會眷左相的權勢,但他子骨還算朗腦袋也沒有糊涂,嚴錫正就想再多干幾年,皇位替之初最容易生,嚴錫正自認還有幾分薄面,能輔佐新帝渡過這段最容易給人可乘之機的時期。

禮部尚書剛剛換了人,九月,青州總兵濟寧侯李裕在一場豪飲后突然暴斃,副總兵報喪的折子送到京城,慶看完折子半晌無言,得知此訊的滿朝文武也紛紛扼腕。堂堂總兵,還是一位有開國之功的大將軍,死于戰場或是死在軍營都是榮耀,因為跟人拼酒而暴斃……

再想想李裕越來越碩的形,人胖本就容易生病,再不要命地拼酒,閻王爺可不就找上門了?

Advertisement

不提濟寧侯府李家眾人的悲痛哭嚎,慶為皇帝,得給自己再選一個青州總兵,青州有七萬大軍,離京城又比遼州、涼州、云州等邊州近,七萬青州軍東可抗擊海上來的倭寇,北可馳援冀州,西可拱衛京師,那麼新的青州總兵必須有統軍之能,也得對新帝忠心耿耿。

心里早就有了一位新總兵人選,不過之前考慮這個人選是為了冀州準備的,畢竟冀州總兵郭彥卿年紀最大,誰曾想李裕竟是幾位總兵里最先走的那個。

不等慶找對方問話,樊鐘趕來書房遂自薦了,小山一樣的衛司統領跪在慶面前,言辭懇切:“臣能有今日的富貴全靠先帝提攜,臣對先帝忠心耿耿,對皇上也是一片赤膽忠心。如果皇上覺得臣在衛司更有用,臣就繼續替皇上戍衛皇城,倘若皇上覺得臣去青州更能為皇上分憂,那麼臣發誓臣一定會為皇上管好青州軍,有臣在一日,便絕不會讓青州出任何差池!”

他樊鐘只是長得像個莽漢,其實當初跟隨先帝東征西討,行軍布陣樊鐘也都學會了,不過先帝一朝名將頗多,不到他這個小輩爭先出頭,所以樊鐘兢兢業業地做著他的衛司統領。隨著呂祖、鄧沖、李裕先后離世,樊鐘終于等來了外放為將的機會,就怕新帝誤會他跟雍王、鄧沖一樣都是個莽的。

從來都沒把樊鐘當個莽夫,真正的莽夫不會發自肺腑地敬重一個三四歲的小公主,更不會率先擁護一位皇太

這些年樊鐘雖然沒有外放立功的機會,但慶見過樊鐘如何衛司的三千兵,見過樊鐘如何在衛司不大的練武場排兵布陣,最初也覺得樊鐘的言行與他的莽夫容貌不符時,慶還去找父皇問過樊鐘,然后在父皇那里聽到了一片贊詞。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https://.52shuku.net/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