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侯門醫妃有點毒 第886章

《侯門醫妃有點毒》 第886章

第886章 京城新變化

「甲壹歸檔!」

「好嘞,甲壹歸檔!」

夥計們用籮筐裝著一千份登記完整的檔案,以及竹片,運送到檔案室。

高高的檔案室,書架快修到了房頂。

夥計們按照序列號,將每份檔案放在甲壹室。

「都放好了嗎?」管事走進檔案室問道。

「都放好了,也檢查了一遍,都是按照序列號排,沒有出錯。」

管事拿著檢索用的冊子,隨意查,很容易就從書櫃裡面找出了要找的檔案。

不錯,不錯。順序沒就好。

「放了藥嗎?」

「放了藥包。保證蟲子老鼠都不敢來。」

檔案儲存,最怕蟲蛀以及老鼠啃咬。

所以要經常更換驅蟲驅鼠的藥包。

管事指著房屋吊頂,「那裡面的藥包更換了嗎?」

「這就去換。」

幾個夥計搭著梯子上了吊頂,更換放在裡面的藥包。

忙活完了,夥計問管事,「那些外地的民,領分紅的時候,怎麼查他們的檔案?萬一有人冒領怎麼辦?」

管事說道:「這事不用你們心,上面早就想到了。陳總管這些年一直在外面跑,已經跑到了江南,手頭上著大把的資料。不是我吹,查個人,我們四海比地方府的效率還高。」

陳二壯領著差事,深廣大鄉村,推行鄉村農業經濟。

跑完了京畿每個縣,每個鄉,每個村,一路南下,已經跑去了江南。

凡是四海農業合作商行的夥計到過的地方,別管多封閉的鄉村,夥計們都能將村子裡的個底朝天。

人口,人名,各家經濟況。

當地風俗人,土地瘦,適合種植什麼農作等等況,全都有著完整的記錄。

這些記錄資料,全都在四海的「書房」資料庫,分門別類存放。

Advertisement

四海農業合作商行,配合其他商行合作商,將買賣深鄉村。

對這些村鎮,進行著持續而有效的觀察和記錄,準確的掌握著這些村落的人口變化,經濟增減。

這些資料看似繁瑣,對於府來說,太寶貴了。

當年先帝還在的時候,顧玖過一點邊角料。

文德帝登基後,關於人口統計這一塊的信息,顧玖是半點沒

皇孫同皇子的待遇,總歸是不一樣的。

陳二壯這幾年都不在京城,恐怕很多人都已經忘了四海菜店當年是怎麼建立起來的。

忘了京畿鄉村市場的開發,全是沾了四海菜店的

四海部人員,也從不主提起這一塊。

時間一長,就沒人議論。

大家只關心四海菜店每天價格波,不再關心這些菜從哪裡來。更不關心記憶中貧困的鄉村如今又是怎麼一番面貌。

但是有一個人關心。

王學的老家,在京畿最偏遠的山區裡面。

他們村,在整個京畿都屬於最窮的那一撮。

他們家因為他父親有一門木匠手藝,日子還過得去,在當地就算是有的富戶。

若是放在別的地方,只能算勉強解決了溫飽,本稱不上富戶。

王學請假回了一趟老家。

他是切實到了老家的變化。

通往村裡的路拓寬了一倍,靠鎮子這一截路,還鋪上了水泥。

村子裡,以前就他家,還有裡正家裡,修著磚瓦房。

如今,村裡多出了好幾棟磚瓦房。

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養著鴨,山上種著紅薯。

紅薯可以用來釀酒,還可以當做口糧。

這是一個貧瘠的村子,靠著種紅薯,種藥材,搞點家禽養,日子漸漸火紅起來。

日子好了,大家都想著翻修翻修舊房子,打幾件新家

Advertisement

王家父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木匠,接到的木工活也隨之增多。

所得收,足夠一家人吃穿住用。

王家父子三人,一手木匠手藝,也多了不活計。

然而,這個村落依舊保守閉塞。

京城炒得沸沸揚揚的寰宇運輸招一事,在這個小山村,在王學請假回來之前,一點風聲都沒聽到。

王學說了買份的事,王家人都沉默不語。

他們的態度出奇一致:錢,著在自己手裡頭那才是錢。放在別人口袋裡,那還錢嗎?怕是整夜整夜都睡不好覺。

什麼份不份,那都是糊弄人的玩意。

擺擺手,不買,不買,完全沒興趣。

家人如此保守,完全出乎王學的意料。

以前,他從不覺著家人保守。

這次回來,卻到了保守閉塞落後。村子日復一日,幾十年上百年,可能都不會有變化。

他想和家裡人解釋什麼是份,什麼是四馬車。

可是面對家人冷漠的目,王學止住了話頭。

在家幾天,他幫著他爹下地干活。

王木匠同他嘮叨,「之前你大哥二哥去鄉里,說是要服徭役。你大哥二哥打算用錢贖買,錢都準備好了,府又改了口風。說是今年不用服徭役。你天天在京城,和我說說,府到底什麼意思?今年不服徭役,難不明年要加倍?這不是耽誤事嗎。」

王學笑著說道:「不服徭役還不好嗎。」

「就怕朝廷又搞什麼名堂。北邊在打仗,按照往年的規矩,今年要加倍服徭役。幸虧你考了秀才,替你侄兒免了徭役。」

王學說道:「這事我沒聽說。我回去打聽打聽,等有了消息,我寫信回來。」

「是該寫信回來說一說。」

Advertisement

等到假期結束,王學帶著家裡的土特產回到了山河書院,趕上了購買寰宇運輸的份。

楊季去了西北,他只好找嚴辭打聽消息。

「朝廷年底不征發徭役嗎?北邊打仗,難不直接從西北征發民夫?」

嚴辭愣了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這事啊,我替你問問。你家裡有人要服徭役?」

「我大哥和我二哥,本打算用錢贖買,結果府又說今年不用服徭役。」

哦!

嚴辭很好奇,「你是秀才,你手頭上好幾個免徭役的名額,沒給你大哥二哥?」

王學說道:「給了家裡幾個侄兒,還給了裡正家兩個名額。」

家裡需要人關係。

免徭役的名額,就是最好的人

這是王家一家人商量的結果。

王家人丁多,賦稅重,若是不打好關係,裡正總有辦法為難王家人。

王學在山河書院,山高水遠,管不了家裡零碎事

王家必須得有人照應著,有什麼比裡正家的照應更實在。

嚴辭瞭然,「你等著我,我去找崔老闆。崔老闆路子廣,消息多,他肯定知道朝廷今年為何免了京畿一地的徭役。」

說著,嚴辭跑了出去。

崔七就是書局,盯著新出的樣書檢查。

嚴辭找到他,問他徭役一事。

崔七翻著書頁,輕描淡寫地說道:「這件事,我也是聽說家父隨口提了一兩句。聽說三和快遞這回承包了戶部兵部運送資的活計。

兵部下給寰宇運輸的訂單,第一批貨已經付,特種四馬車,據說負重可達上千斤。所有資,都由三和運輸押送。不出意外,第一批資已經離京幾百里。」

嚴辭聞言,暗暗咋舌,「那麼多資,若是征發民夫,說得征發十萬人。三和快遞才多人,竟然能承包這麼大的運輸量?就不怕延期貨,被兵部追究責任嗎?」

Advertisement

崔七笑了笑,輕聲說道:「征發十萬民夫,那是以前。如今,京城到西北的水泥路已經修通,三和快遞已經運行了近十年,經驗富,加上特種四馬車,本用不到多人,就能將資準時送到西北大營。」

嚴辭很驚訝。

他好奇一問,「三和快遞打算用多人運輸這些資?」

崔七隨口一說:「估著也就一萬人左右。告訴你一個小道消息,我聽人說,三和快遞的快遞點,已經修到了草原上。」

噗!

「修到草原做什麼?草原上又沒人。」

「草原在打仗啊!打仗就有人,有人就有需求。」

嚴辭瞠目結舌,「就不怕北榮軍隊劫掠?」

崔七笑了笑,「或許是有什麼保命的辦法吧。」

嚴辭腦袋暈乎乎,將打聽到的消息轉告王學

得知是三和快遞承包了戶部的任務,王學長出一口氣。

小老百姓不怕服徭役,就怕朝廷和府搞幺蛾子,讓人措手不及。

既然是三和快遞和戶部合作,就沒什麼可擔心的。

王學寫了一封信寄回家,就沒再關注這件事。

……

大西北。

三和快遞老員工馬貴躲在炮臺裡,居高臨下的看著遠

這是一孤立在草原上的大堡壘。

四面是又高又深,足有一米厚的圍牆,牆頭四角都修建了箭樓,可登高遠,防守反擊。

圍牆,是兩排整齊的水泥房,外加一倉庫。

倉庫裡面已經堆滿了各種資。

近五百個全副武裝的軍人駐紮在這個堡壘裡面。

為首的正是曾在劉詔邊當差的侍衛趙三。

趙三今非昔比,如今已是從三品將軍。

馬貴小心翼翼通過觀察口看了眼外面,茫茫草原,看不到盡頭,也看不到敵人。

他對趙三說道:「趙將軍,該吃飯了。今兒有新鮮的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