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冒名頂替
兩日後,霞關消息傳到京城,全城沸騰。
文德帝龍心大悅,越發認定自己乃是千古一帝。
當初定下的策略是對的。
用充足的後勤,拖也能將北榮西涼拖死。
累得頭髮都快白了的陸大人,帶領一批用文人,炮製的第一篇歌功頌德的文章,也在這一天刊登在《國子監報》。
其用詞之諂大膽,毫不掩飾的拍馬屁,讀書人紛紛說《國子監報》墮落了。
就連朝廷員也都紛紛表達不滿。
這哪裡是《國子監報》,不如改名《拍馬屁報》更合適。
國子監報社所有人都很委屈。
這是上面佈置的任務,他們有什麼辦法。
朝廷員站著說話不腰痛,有本事懟報業司啊!
一群讀書人連一群閹人都幹不過,有什麼資格指責《國子監報》。
眼看《國子監報》被人指責,為死對頭的《大周生活秀》罕見的,竟然沒有落井下石。
而是趁勢推出了歷代戰爭同賦稅的關係變遷方面文章。
這個話題一做,就是十期。
用整整十期的版面容,詳細分析了歷朝歷代的戰爭,對政的影響。
歷朝歷代,都說文拖武將後,明明打贏的仗,最後卻虎頭蛇尾。
追究底,在於朝廷財政破產,已經沒有足夠的錢糧支撐戰爭繼續打下去。
一次又一次增加賦稅徭役,後方百姓民不聊生,紛紛破產。
再打下去,後方百姓就要殺造反,
憂外患,戰爭全面開花。
歷朝歷代,都無法承這個後果。
打仗,表面上打的是兵將,核打的是錢糧。
沒有錢糧,朝廷破產,這才是文拖後的本原因。
《大周生活秀》,第一次為世人揭開了戰爭的本質,每期十萬份,賣斷貨。
文青書局從來不加印,氣得百姓們眾籌印刷,私下裡傳閱。
就連朝廷員,上至一二品大佬,下至沒有品級的小吏,都在研究《大周生活秀》上面關於戰爭本質的闡述。
從來沒有人,將戰爭說得如此徹,直擊核心。
朝臣們第一次知道了朝廷破產的概念。
原來朝廷也有破產的時候。
此人有大才啊!
看文章署名:佚名!
眾臣噴!
不厚道啊!
如此有才的人,《大周生活秀》豈能將人藏起來。
過分了啊!
不人通過關係,詢問崔七,想要找出佚名。
崔七全程裝傻,佚名就是佚名。
朝臣們指著崔七,大罵王八蛋。
崔七不為所。
又不是第一次被人罵王八蛋。
自從接手文青書局,幾乎三天兩頭都會被人罵王八蛋,孫。
早已經習慣了。
他的,文青書局質招黑。
分析完了歷朝歷代著名的戰爭,接下來就要開始分析本朝。
《大周生活秀》這回很大膽,從太祖太宗開始分析,一直分析到開耀帝,每一場有記載的戰爭,都被分析了一個徹。
總結勝利還有失敗的經驗教訓,大大方方的刊登在報紙上。
報業司竟然沒出面干涉。
在人們的固有印象中,戰爭失敗或是勝利的原因,這都屬於朝廷機,不可輕傳。
生活秀分析總結其他朝代的戰爭就算了,本朝發生的戰爭也敢這麼搞,就不怕被人利用。
報業司幹什麼吃的?
為什麼不出面干涉?
為何陛下也不作聲?
陛下每天也在看報,此事眾臣心照不宣。
《大周生活秀》上面關於戰爭的分析,不信陛下沒看見。
既然看見了,陛下為何不表態,任由《大周生活秀》肆意書寫。
朝臣們猜不文德帝的心思,心裡頭七上八下。
就連地方上的員,也寫信詢問在京城的老師,同窗,過去的同僚。
《大周生活秀》行銷天下,這麼重磅的容,地方府總會想辦法購買一份,或是抄寫一份仔細閱讀研究。
這位署名佚名的作者,不否認很有才,也很有見地。
這樣的人才,理應在朝堂替陛下分憂。
但是,《大周生活秀》將文章刊登出來,這就不對了。
這麼嚴肅又有涵,甚至涉及到一些封存的檔案機,怎能大白於天下。
太不懂事。
這還沒完。
分析完從太祖到開耀帝的歷次戰爭,主菜上桌。
通過前面的文章得知,歷朝歷代戰爭,無論怎麼打,都會增加百姓負擔,致使小民破產,稅收減。
稅收減,只能繼續增加賦稅和徭役,然後更多的小民破產。
戰爭和賦稅的關係,進了惡循環。
到了文德年間。
同北榮西涼的戰爭,自去年打響。
期間征發民夫三十萬人次,用將士二十萬人,大小規模的戰爭打了不下兩百次。
死傷人員數萬人,是京大營補充前線就補充了數萬人。
這麼大規模的戰爭,戶部沒有增加一文錢賦稅,沒有增加一天的徭役。免賦稅的地方,依舊免賦稅。
對於征發到前線的民夫,朝廷還給予每個人一定數量的銀兩補償。
這在歷朝歷代,都是不可想像的事。
戶部一直很窮,卻能做到歷朝歷代都做不到的事,為什麼?
文章筆鋒一轉,開始大談朝廷賦稅構。
強調戶部這些年的功勞,替戶部唱讚歌,偶爾捎帶一下文德帝,算是完了報業司下達的任務。
《大周生活秀》拍馬屁拍得含蓄,比起《國子監報》那般諂,真的上檔次。
而且文章數據詳實,容紮實。
但是依舊難逃讀書人的火眼金睛。
「生活秀也墮落了,竟然公開拍戶部和陛下的馬屁,臭不要臉。」
「沒想到生活秀也沒了節。」
「這年頭誰還在乎節,都在往錢看。」
「但是不可否認生活秀的文章還是很有料。」
「生活秀就是墮落。若是換做《山河書院報》發表類似的文章,用詞一定更加大膽辛辣。絕不會溜鬚拍馬,甚至還要將戶部拉下來,狠狠踩上兩腳。」
「大膽辛辣是好事,就怕報業司封刊。」
「《山河書院報》這些年,一直堅持不公開發行,就是因為上面的文章太過辛辣犀利。萬萬不能流到市面上。」
「哎!可惜了《山河書院報》,竟然讓《大周生活秀》這種譁眾取寵的小人當道。世道不公,人心不古啊!」
「話不能這樣說。比起《國子監報》,生活秀還算是有節的。文章裡面對戶部的正面評價,也算公道。戶部沒有加賦稅,沒有加徭役,這是不爭的事實,不能否認。這些年,大家日子比起以前好過,蓋因為賦稅徭役一直沒有增加。」
「那是因為全民皆商,此乃滅國之道。」
「胡說八道。若非這些年商稅增加,足以支撐同北榮西涼的戰爭,就憑打一場仗所需要的錢糧,天下三小民將破產。小民破產,無路可走,要麼為奴為婢,要麼落草為寇。按照歷朝歷代的經驗教訓,此時天下早已經烽煙四起。這才是真正取禍之道。兄臺對商人一道,未免過於偏見。」
「聖人言……」
「拿聖人說話。只要能讓小民安居樂業,不管什麼道,都是正確的道,我將一力擁護。」
「你們竟然敢污衊反對聖人言,簡直大逆不道。」
「扣帽子,玩文字獄,誰怕誰。有種在生活秀上刊登文章,看看百姓到底是支持兄臺的觀點,還是支持在下的觀點。你敢嗎?」
都是讀書人,玩筆桿子不帶怕的。
兩邊人馬約戰,找上文青書局,要求刊登他們的文章打一場意識形態戰爭。
三順一聽,眼冒金。
好事啊!
辦報紙不怕事大,就怕沒事。
好啊,好啊!
三順為管事,當即拍板,給雙方人馬騰版面。
每期,各發表一篇文章。隨便怎麼扯,有料就行。
等拍板了,三順才想起通知崔七。
崔七也是個不嫌事大的主,「我們還可以到書院請個人,就雙方的觀點進行分析駁斥。」
「崔老闆認為請誰合適?」
「最合適的人莫過於三元公和孫狀元。不過這二位老先生,未必肯摻和這種事,只能另外找人。」
三順嘿嘿一笑,「能否請『佚名』大神出面?」
三順並不知道佚名的真正份,但不能阻擋他對佚名的崇拜。
在三順心裡,佚名就是神仙人,大神。
就連朝堂員,都對佚名大神推崇備至,想要挖出佚名的份,請他到朝堂為。
還有很多人猜測,佚名就是三元公楊元慶。
但是佚名的遣詞用句,不似三元公的文風,甚至有很大的差別,佚名是三元公的猜測不攻自破。
崔七神古怪地看著三順。
三順臉,「小的說錯了嗎?還是佚名大神如今不在京城?」
崔七搖頭,笑了笑說道:「這種事,佚名和那兩位老先生一樣,不會參與。」
三順好奇問道:「崔老闆能不能告訴小的,佚名大神到底是誰。」
崔七神一笑,「你不會想知道。」
「為什麼這麼說?」
「既然取名佚名,就是永久佚名。記住不要打聽。」
這麼神?
莫非是朝中哪位大佬人?
龍希寧,華夏警司的首席法醫,傳言只要她接手的尸體都能開口說話,訴冤屈,道過程。一次意外穿越成候府二小姐,她發誓要做個只享清福的米蟲…可遇到號稱鬼見愁的某人,變著法的擾她清福,米蟲沒做成,當了個小蜜蜂。再世為人,她豈能還要被奴役?更可惡的是,白天被奴役,晚上還要被奴役,特麼的,她一定要解剖了他…
“你爲什麼不對我笑了?” 想捧起她的嬌靨,細吻千萬遍。 天子忌憚謝家兵權,以郡主婚事遮掩栽贓謝家忤逆謀反,誅殺謝家滿門。 謝觀從屍身血海里爬出來,又揮兵而上,踏平皇宮飲恨。 從此再無鮮衣怒馬謝七郎,只有暴厲恣睢的新帝。 如今前朝郡主坐在輪椅上,被獻給新帝解恨。 謝觀睥着沈聆妤的腿,冷笑:“報應。” 人人都以爲她落在新帝手中必是被虐殺的下場,屬下諂媚提議:“剝了人皮給陛下做墊腳毯如何?” 謝觀掀了掀眼皮瞥過來,懶散帶笑:“你要剝皇后的人皮?” 沈聆妤對謝觀而言,是曾經的白月光,也是如今泣血的硃砂痣。 無人知曉,他曾站在陰影裏,瘋癡地愛着她。
昭國太後蘇傾月是寧國公府自幼被抱錯的嫡女,可是大婚之夜,先帝駕崩,攝政王慕瑾辰入了她的洞房。他們立場敵對,目的相悖,他給予她所有的冷酷,漠然,卻又在深夜,抵死糾纏。密不透風的深宮牢籠之中,她清醒地掙紮,沉淪,期盼與絕望中輾轉,本想一走了之,卻又被慕瑾辰緊緊攬進懷裏,訴說著從不敢期待的情意綿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