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農女有田有點閑 第1578章 不慣這些臭毛病

《農女有田有點閑》 第1578章 不慣這些臭毛病

那宮里嬤嬤只教導了顧子枚兩三日,就將顧子枚的那點子心思給清楚了。

嬤嬤心里清楚的很,這樣大的姑娘家了,又不是那窮苦人家沒人要的,可以下狠手,這子想要別過來難。

與其費那些力氣,不如將其中的厲害關系給顧子枚掰開了碎了,一一講給聽。

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顧子枚的婚事,如今顧家除了和顧子楷兩人,其余的都家了。

顧子楷出生清貴,本又有本事,是上一科的探花,還是顧長卿的幺子。

也是京城數一數二的貴公子,為啥到今天還沒親,一是因為以前顧家三房算計,讓他對敬而遠之,一心想著立業,做出點績來才再說。

二來,他剛出生的時候,因為是幺子,顧家大夫人生他年紀大了,顧子楷的就不太好。得報國寺的主持高僧算過命,命里就不該早娶。

不過過了今年就無礙了,想來開了年后,顧家大夫人就該為顧子楷尋親事了。

剩下顧子枚的婚事,雖然也是顧家的姑娘,可到底是二房的。

以顧家的家風,還有前頭三個姐姐的親事來看,顧子枚想要嫁的人家,也大差不差。

俗話說的好,人前十幾年看父,后幾十年看夫和子。

顧子枚的親爹固然是比王永珠強,可架不住王永珠會嫁啊!

嫁得衛國公府,如今權勢和地位都高,在京城里也是有的了。

想要超過王永珠,以顧子枚的實力,還是洗洗睡吧,比較現實。

顧子枚開頭還有幾分不服氣,問那嬤嬤,怎麼就知將來不如王永珠?

說不得也有那平步青云的機會,嫁進皇家,豈不是就能高過王永珠了?

那宮里嬤嬤當場就翻了個白眼,直接沒給顧子枚留臉面。

Advertisement

先說顧子枚的姿,雖然是個人,可皇家最不缺的就是人,就算顧子枚走了狗屎運,被皇家看上了。

的心計手段,就算有顧家撐腰,估計在皇家都活不過三個月。

勸顧子枚還是別做白日夢了,還不如老老實實服個,跟王永珠打好關系,將來親了,有這麼一門表親,在婆家也被人高看一眼呢。

差點沒把顧子枚給氣厥過去。

這些道理,顧家大夫人到底隔著一層,好些話還真不能說得這麼明白。

全氏是個糊涂的,想不到上面去。

顧子們說的話,顧子枚不會聽。

也只有這個宮里的嬤嬤,不講面,又為了完任務,所以能將話說到這個份上。

顧子并不傻,只是有些小心思和小心眼,這些道理,慢慢的品出來幾分味道來,雖然心中還是有些不忿,倒是清醒了過來。

再看全氏這個做母親的,就有幾分不滿了。

這些話,不該是親娘說給自己聽麼?讓宮里一個嬤嬤把話說那麼,雖然是明白過來了,可這臉也丟了不是?

回過神來的顧子枚心里就有些不自在了。

全氏麼,這是第一次離開夫君這麼久,而且要呆到顧長卻親后才能走。

也是十分不習慣。

加上顧子枚的教育工作如今給了宮里嬤嬤,無事做,先是折騰了幾日樓氏。

要給樓氏立規矩。

樓氏嫁到顧家多年,生兒育多年,大兒子都要十來歲了,天天還得在全氏面前立規矩,端茶倒水,一刻不得閑。

沒幾日就告病了。

氣得顧家老夫人說都沒給兒媳婦立規矩,擺婆婆的款,這全氏擺哪門子的款?

既然要立規矩,也是要立全氏的規矩。

一聲令下,全氏每日里早起就要過來伺候顧家老夫人更洗漱,梳頭打扮。

Advertisement

顧家老夫人坐著站著,顧家老夫人吃著看著,要不是天氣還冷,只怕還要顧家老夫人歇午覺,要在一旁打扇子了。

一時二房面盡失,人人都覺得不自在。

幾個子,知道自家母親是什麼樣的糊涂人,怨恨倒是不至于,只是心里難免有些難

也只有全氏還無知無覺,只私下抱怨不該回京城,若是在夫君邊就好了。

顧家老夫人教訓了全氏一頓,也是告訴,若是要拿婆婆的款,也得想想,自己上頭還有個婆婆呢。

顧家書香世家,最是注重名聲,一貫都是長輩慈和晚輩孝順。

再加上過些時候就要給顧子楷尋親事了,傳出顧家苛待兒媳的消息來,誤了顧子楷的親事,看饒得了哪一個?

再者也是為老二打算,如今家里是靠著老大支撐著的,將來老二一房,還有多多倚仗老大一房的。

若是因為這個,耽誤了顧子楷的親事,顧家大夫人必定會著惱。

這大兒媳婦平日里,一般的事能過去就過去了,那是沒犯著的底線。

可顧子楷就是大兒媳婦的底線,真要鬧出事來,大兒媳婦真要惱了,只怕二房的幾個孩子都要影響。

可憐都一把年紀了,還要為了底下這些兒孫心。

這些消息,有顧家大夫人出來的,有顧家老夫人邊老嬤嬤出來的,還有顧長卻來莊子里居住出來的。

幾下里的消息一印證,王永珠也忍不住嘆氣。

這子都是債!

為人父母的,只怕一輩子,不到閉眼前,都不能放心啊!

這些話,當然不會瞞著張婆子,見張婆子問,一一都說了。

張婆子聽了,也忍不住:“你二舅母竟然是這樣的人?”

Advertisement

見王永珠點頭,也只得嘆氣:“明日我勸勸你外祖母去,兒孫自有兒孫福,哪里心得來?都這把年紀了,管這些做什麼?當個老封君不好麼?”

到底是將這事放在了心里。

又說了一會子閑話,母二人才熄燈睡下。

第二日,張婆子主去找了顧家老夫人,別的也沒多說,只勸顧家老夫人想開些。

顧家老夫人忍不住抱怨了幾句全氏和二兒子不省心的話。

張婆子沒忍住,一是在赤城縣,習慣了有啥說話。

二來,顧家老夫人是親娘,有些話,也只有這個做閨的能說。

因此毫不客氣的道:“娘休說這些話,弄今天這樣,難道不是娘慣出來的?依著我說,一家子就是仗著大嫂好子,不計較,倒是都失去了分寸了!”

“別的不說,既然二哥要娶這樣的媳婦,是好是歹都得他自己著。他倒好,說得好聽,是信任大嫂,將孩子們都丟給大嫂,他們兩口子倒是省心了。可大嫂又憑什麼幫他們養大一個又一個孩子?”

“再是兄弟的孩子,到底隔著一層,大嫂養大二房的幾個侄子侄,這些年來,只怕也是輕不得重不得,不知道多傷神呢!好不容易養大了,萬一有個什麼不好,只怕人家還要背后嘀咕,是不是被大嫂養廢了呢!”

“雖然說長嫂如母,可娘還活著呢,這副擔子怎麼也不該大嫂一人背著才是。娘也是糊涂了,這自己的孩子,自己只管生不管養大,不知道其中的辛苦。只怕二哥和二嫂還以為孩子,就能呼啦吧的長那麼大,還自己就能讀書識字明道理不?”

“但凡讓他們夫妻,養大一個孩子,不管是好是歹,也不至于二嫂這般模樣。”

Advertisement

這話說得,顧家老夫人也老臉一紅,仔細一想,倒也有些后悔起來,這些年不就是仗著老大和老大媳婦孝順,所以多委屈了他們麼?

“還有,前幾年我剛回來,在家里住了些時日,也算了一筆賬。我可是聽說,二哥二嫂每年就往公中上兩千兩銀子,就覺得夠二房一家子吃穿用度了。”

“我可記得當初是分了家的,這二哥四個子,小時候也就罷了,吃穿用度花費也就夠了。可大嫂為了不落人話柄,怎麼也要所有的孩子一碗水端平。大嫂是個手頭大方,每年四季裳,還有孩子的首飾,最是花錢不過。那兩千兩夠什麼?這麼些年,大嫂從來沒說過什麼,也不計較,都一視同仁。”

“可你們也不能就裝糊涂吧?大嫂這麼些年,私房往二房了多了?二哥二嫂心里就沒點數?娘,您心里也沒點數?”

“不是我說,你們也不能就可著大嫂一個老實人,使勁欺負吧?也就大嫂心眼寬和,大哥敬重大嫂,大嫂教導的幾個孩子,都是心寬的,不然誰家這麼過日子,不得吵翻天了?”

“依著我說,二哥若真是個有擔當的,就該自己管好自己的婆娘和孩子。別自己的孩子有點不是,自己當爹娘的不管,倒是丟給嫂子兄長,自己帶著媳婦跑路的!這也是當爹?”

張婆子以前是不知道二房是這麼回事,還以為是二房外放,這二房的侄子和侄,跟著大房過,在這世道正常。

若是二房有個什麼好歹,大房是大伯和大伯娘,也得拿他們當親子看待。

可這不是二房好端端的麼?什麼意思?仗著親兄弟的份上,吃定大房了?

張婆子自然看不過去。

也是投桃報李,知道顧家大夫人對好,對永珠也是沒話說。

也就想替顧家大夫人喊喊冤,訴訴苦,也擺擺難

在張婆子說,大嫂還是子太好了,做了這麼多事,弄得大家都習慣了,覺得都是應該做的了。

這自己生的應該,不是自己生的,憑啥?

就不該慣這些臭病!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