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農女有田有點閑 第1603章 各取所需

《農女有田有點閑》 第1603章 各取所需

沒想到顧家大夫人聽了張婆子的顧慮,倒是笑了。

知道張婆子是真心疼顧長卻這個幺弟,所以期他能婚后夫妻和順,將來有子有,一家子和和的。

這些擔心,在大夫人看來,卻都不是問題。

當初好幾個人選,為啥顧長卻只挑中了其中最不起眼的卓家姑娘?

當然不是什麼一見就昏了頭喜歡上了。

只不過是看卓家姑娘年紀最大,又經歷過那麼多事,心態穩,子平和,還有就是卓家人看著都還不壞,起碼不是那只想送妹子攀高枝討要好的。

不然也不會留卓家姑娘在家里變了老姑娘了。

若真是那狠得下心的,怕卓家姑娘連累家里的名聲,早些年就能隨便將遠嫁出去了,誰能說個不是?

不過是心疼卓家姑娘,所以寧愿被人背地里說閑話,也要留在家里,好歹家里人能看顧上。

卓家姑娘經歷了那麼些事,還能活得從容,證明也不是個普通的姑娘家,心態堅韌,頗有幾分自得其樂的意思。

兩人先前見過一面,聽說顧長卻將話提前都說清楚明白了。

那卓家也是仔細考慮過,才同意這門婚事的。

一是顧家的門風沒得說,顧長卻雖然是捐了個閑職,可到底是,卓蝶嫁過來后,也有了誥命。

出門走親訪友,比不得顧家這般的親戚,可在卓家那邊,就無人敢忽視了。

二來,顧長卻年紀雖然大了很多,可也聽說了,以前未曾娶妻,也不能納妾,邊干干凈凈的。

卓蝶嫁過來,不用當現的繼母,也不用對著前頭牌位執妾禮,那可是名正言順的原配。

雖然男人年紀大了些,可卓蝶年紀還輕,還能生養啊,真要能生下個一兒半的,這以后在顧家可就站穩腳跟了。

Advertisement

更有卓夫人私下勸卓蝶的話,這世上男人哪個不想自己后繼有人的,那顧長卻在外那麼多年,好不容易認回來,這為啥要娶妻?自然是要延續香火,不然他那分得的財產,百年后豈不是便宜別人了?

只要卓蝶能生,嫁過去后,也別要什麼矜持,嫌棄這個那個,或者跟顧長卻生分拿的,老實點,首要的任務,就是先跟顧長卻生個孩子。

不管男,只要生一個,就算將來顧長卻先走一步,以顧家人的品,這三房的東西都是們母子或者母的。

不僅如此,這顧家還得多多照顧們才不會讓人說閑話。

男人們,有什麼重要的?生個孩子才跟自己心呢!

還怕卓蝶婚后犯別扭,直接將話攤開來說。

若不是顧家上門,卓蝶要麼就在家當老姑娘一輩子。

如今他們做爹娘的活著還好,能照拂一日是一日。

等到他們眼睛一閉,兩一瞪,那個時候兄嫂當家,哪里顧得上

要不然以的年紀,不嫁給顧長卻,若是要嫁給別人家,能嫁的不是喪偶的,就是家里有各種病,或者一窮二白,想空手套白狼騙個媳婦回家去的。

那日子才真是比黃連還苦,還說不出來呢!

這麼一對比,顧長卻的缺點都是優點了。

卓蝶早在經過哪些事后,就將那懷丟了個干凈。

何嘗不知道如今有爹娘護著還好,等爹娘百年后,恐怕為了家族也好,還是別的什麼,只能到庵堂里剪了頭發做姑子了。

顧家的條件擺著這里,除了年紀大些,真的比最開始定親的那一家都強些。

當然,若不是年紀大了,這樣的好事也不著不是?

卓蝶很認得清楚現實,嫁給顧長卻,各取所需罷了。

Advertisement

那種虛無縹嗎,一就破的東西,不需要。

只要婚后老老實實的,聽娘的話,生個孩子,穩住了位置就行。

要是能一舉得男,那就更好不過,可以用帶孩子的借口,天天圍著孩子轉,至于男人,干啥干啥去。

顧長卻比年長那麼多,都能做爹了,肯定走在前頭,只要熬過這些年,將來那府里還不是說了算?

等孩子了親,也是老封君了,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所以雙方都有默契的很。

顧家這邊除了顧家老太太還抱著一點期,其他的人心里都清楚,不過是各取所需罷了。

顧家家風還算開明,自顧長卿起,婚事都是經過他們自己首肯的。

真相中了誰家的,婚前肯定也要找機會讓年輕人見幾次,多了解了解。

一般只要印象不錯,親后,小夫妻你敬我讓的,磨合個一兩年,再生個孩子,有了,也就和和順順了。

換做別人家,盲婚啞嫁那是常態,房掀蓋頭才第一次見到對方也不是沒有的事

如同顧長卻和卓蝶這般,定下婚事之前,彼此見過,將話都說清明明白,知道自己要付出什麼,得到什麼,不會有太多的期,也就不會有失

婚后雖然不太會親熱稠,但是能相敬如賓,彼此尊重就已經難得了。

顧家大夫人倒是覺得,這一對如果一直能保持這樣,也未曾不是兩人的幸事。

這世上多癡男怨,多夫妻,哪能都如小姑子家的永珠和重錦那般,投意合的?

不都是這樣,湊合著過了一輩子麼?

張婆子自然是知道這個道理的,若真有選擇,會愿意嫁給王老柱給人當后娘嗎?

不也是勢所麼?

不過是心疼顧長卻這個弟罷了。

Advertisement

王永珠聽了,自然知道張婆子的心思。

卻也只好勸:“娘的擔心,我們都明白。只是這人是三舅舅選的,自然有他的考量之。三舅舅行事自然有他的道理,更何況,這娶妻是要跟三舅舅過一輩子的,他自己覺得好就行。”

“娘雖然是一心為三舅舅考慮,可娘畢竟不是三舅舅本人。您覺得好的,也許三舅舅并不需要呢?”

“以后娘這話休要在三舅舅和三舅母面前再提。娘是知道舅舅的為人的,若是他聽說您這般擔憂,不看好卓家姑娘,說不得真能做出毀了婚約,找給您老人家看得眼的姑娘的事來。那豈不是害了卓家的姑娘,也害了舅舅?”

“更何況,就是顧家,也是人多口雜。萬一有人起什麼壞心思,將娘的一片擔憂之心,給傳變了味,說您看不上三舅母,那可怎生是好?”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