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奸臣之女 98又將熙山行

《奸臣之女》 98又將熙山行

池修之舒了口氣:“這樣就好,學生去復旨了。”

“你急什麼呢?”慶林長公主攔了他下來,“就要搬家了,你就在這裡多坐一會兒,說說都要用什麼東西,我看看還有沒有什麼了,反正沒出這裡的門兒,就當是還在給聖上跑。”

池修之道:“還照往年那樣兒就了,有勞師母了。的的不能久留的,聖上這兩日還在琢磨著罹州郡之長調,學生得回去應命。”

“這是正事,你且去。”

—————————————————————————————————————————

流民平定了,中央下放去工作的人,賞功的也賞完了,該是對地方秋後算賬了。鄭靖業主管人事,效率高,名單已經開列出來了,後面標註著各人的職務、表現,等候聖裁。

池修之回來繳旨的時候皇帝與鄭靖業、蔣進賢、韋知勉已經在討論了,各員的表現都白紙黑字地寫得清楚,剿討使、使中有與這位丞相走得近的,有與那位相公一條心的,有對皇帝忠心的,況也算掌握得比較真實。對於基本況,四人並沒有太大的分歧。

Advertisement

討論的焦點在於,蔣進賢認爲在這次平定流民之的活中,各地“士紳義民”出力頗多,也當有所表彰。皇帝對於這個提議是首肯的,但是對於蔣進賢提出的:“河周氏盡忠爲國,宜作表彰,周氏弟子可酌才量用。”皇帝是非常不開心的:“表彰什麼?表彰他盡忠盡得逆匪滿河的跑嗎?”

韋知勉道:“周氏畢竟是出了力的,就此不語,恐寒士人之心。”

皇帝大怒:“你們這樣,難道不怕寒了池修之的心嗎?”他給直接點破了。韋知勉、蔣進賢不敢再爭。鄭靖業道:“周氏尚在其次,當務之急是把各地長人選定下,勸課農桑。眼下雨水足,搶播一季的莊稼,到秋天才能支應,百姓不致再罹饉。”

清算完了,就是大調,表現好的吏或升職或調京,表現差的當然是要罰,又調吏部的資料,擇其中優秀都填補州郡長的空缺。皇帝看到這翁婿二人,就想起鄭靖業兩個放到外地歷練的兒子來了,當初丞相里就是鄭靖業最重視旱,鄭琇、鄭琦返京面聖,也是力陳當用心防災。這家子倒是關心民生,是一心爲國的,皇帝心裡有了這個定論。

Advertisement

池修之就是在這個時候進來的,皇帝面前,不與丞相行禮,目視而已。皇帝看他來了,開了臉:“思玄怎麼說?”

“聖上有命,無不從。”

“這纔像話嘛!”皇帝滿意了,“這樣痛痛快快地,多好?”

痛痛快快地,皇帝把產生流民的兩州刺史給罷黜了,並且提名鄭靖業二子:“鄭琇爲冀州刺史、鄭琦爲幷州刺史。”

鄭靖業還是很敬業地,不等別人反駁,自己就認真向皇帝提出:“臣之二子,爲郡守不過四載,乍掌一州,恐難勝任。”

皇帝的氣還沒消,賭氣道:“有什麼不能勝任的?只要一心爲民,就能做好。”

鄭靖業跟他講道理:“不是所有好心都能辦得好事的,且臣之二子,同爲刺史,也是要避嫌的。”

“囉嗦!災諸郡就他們轄境最安生,可見是有能爲的,不要因爲你是宰相就要著孩子們!”皇帝犟脾氣上來了,“不要再在這上面作糾纏了!大致如此,頒旨而行吧!其餘縣令縣丞等職,你去擬了名單來。”

鄭靖業見好就收,心裡也得意。

皇帝對三個宰相道:“這事就這樣了!我心中有一件事,還是要與你們商量。”

Advertisement

你商量了個羊駝駝啊!剛纔也說是商量,最後還不是你一言堂?!

腹誹著,丞相們面上還維持著恭敬求知樣,問皇帝有啥事。

皇帝道:“諸皇子已長,我再封諸王。”

比起什麼刺史郡守,什麼三流世家,這個重要多了!

諸皇子封王,意味著皇帝對於太子人選的考察已經有了初步的打算,究竟是對現有的兒子不滿意所以要擴大考察範圍還是已經默定了中意的人要給其他兒子確定位置呢?大正宮裡,靜得連針掉到地上都能聽得到。

鄭靖業心思轉得最快,靜了一刻之後平無旁貸地道:“那就要修建府邸了,不知聖上何時頒旨?到了熙山,又要如何安排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