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明朝好丈夫 第741章 殺機重重

《明朝好丈夫》 第741章 殺機重重

換上了一副清茶,朱覲鈞輕飲一口,隨即將茶擱在案上,眼睛隨即落在銀殿之下,顯得有幾分心煩意燥的道:“說罷,朝廷的使節到哪裡了?”

早已忍耐不住的朱宸濠道:“父王,一個時辰前,禮部侍郎王石已經進了南昌府,隨即便去了巡衙門。”

朱覲鈞眼眸不瞇了起來,巡衙門,按道理,這使節應當儘快來宣讀旨意的纔是,卻又爲何先去巡衙門,在這江西,有兩政治中心,一個是他寧王府,一個便是那巡,巡掌管江西各州各府,代表著朝廷,同時還節制省軍馬,江西軍戶所十七,總計有軍馬兩萬,再加上這巡一向和自己不睦,表面上對他朱覲鈞客客氣氣,其實卻是爭鋒相對,很是配合朝廷朝廷削藩,只是這個時候,使節不先來寧王宣讀旨意,卻先去尋巡,這肯定是別有用意、

朱覲鈞的目落向了劉養正,淡淡的道:“劉先生以爲如何?”

劉養正這麼多年勾心鬥角,此時早有了腹稿,道:“無非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便是那禮部侍郎帶來的不只是一份聖旨,只怕朝廷還有一份旨是給江西巡的。第二種可能便是這侍郎知道聖旨中的容,生怕遭遇不測,因此先去尋巡,先得到他的保護。”

衆人深吸一口氣,無論是哪種可能,對寧王府都可謂是滅頂之災,若是第一種可能,朝廷不只是向寧王下旨,而且還有一封旨給江西巡,若是真有聖旨,爲何不明正大。卻偏偏是個旨。旨這東西而不宣,往往是與謀糾纏在一起的,這份旨。或許便是讓江西巡設法剪除寧王之類。可若是第二種可能,那麼這侍郎爲朝廷命,位高權重。來到了江西,卻爲什麼要去尋別人保護,唯一的可能就是他知道旨意的容,而且知道這份旨意非同小可,是寧王絕對不會接,甚至會激起寧王狗急跳牆,因此纔去尋江西巡謀劃,做好完全準備,以保證一旦有事。可以做到萬無一失。

Advertisement

若是再往深裡想,朝廷爲什麼突然要大張旗鼓的審那江炳,明知道江炳與寧王有關。說穿了。這許多的蛛馬跡都證明了一件事,朝廷已經做好了準備。並且磨刀霍霍,決定一勞永逸的解決掉他這個世藩江西的宗室,要取了他朱覲鈞的腦袋前去京師報捷。

可是話又說回來,最令朱覲鈞疑的是另一件事,前些日子有個消息,說是皇上病危,已經許久不能下榻視事,甚至讓太子聽政,這些跡象,分明是老皇帝要駕鶴西去,撒手人寰,而新君隨時要準備登基的跡象,想想看,皇帝都要過世了,正是朝廷最爲盪的時候,在這個節骨眼上,是絕不容許出現任何差錯的,可是這時候,朝廷卻深究江炳一案,來尋他寧王的晦氣,這不是分明要著他朱覲鈞謀反,這麼做,難道對朝廷有什麼好

不對……

現在傳來的許多消息,都讓朱覲鈞變得疑不定了,從各方面傳來的消息來看,這個時候朝廷應當息事寧人才是,可是現在這般咄咄人,肯定是哪裡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在哪裡。

朱覲鈞搞了一輩子謀,而現在已經嗅到了謀的味道,在朝廷那邊,肯定有一個圈套,這個侍郎無非是個棋子,他深知那朱佑樘絕不愚蠢,不但不愚蠢,而且聰明絕頂,是最有作爲的皇帝,這樣的人是絕不會做蠢事的。

“父王,到了現在還有什麼可說的,朝廷圖窮匕見,這一次分明是帶了旨意來拿父王,父王,東窗事發了,眼下唯有破釜沉舟,這幾日父王安排兒臣做好起事準備,兒臣已經聯絡了鄱湖那邊,只要父王點個頭,兒臣立即帶兵去圍了巡衙門,將那巡和朝廷使節的人頭帶來,請父王定奪。”

Advertisement

朱宸濠現在已經失了人道,子也逐漸變得暴戾起來,他只怕做夢都想帶兵去京師,去拿了那柳乘風,將柳乘風碎萬段,此時眼看時機,哪裡還耐得住子。

連那劉養正也起道:“王爺,現在確實是舉事的最好時機,朝廷咄咄人,王爺已經沒有了退路,再加上那個江炳案子已經水落石出,都與王爺關係不淺,大禍將至,王爺爲何猶豫不定,再者說了,弘治皇帝已經病危,此時正是舉事的大好時機,王爺,事急矣,王爺再猶豫,再不決斷,怕有滅門之禍。”

衆人站起來,紛紛是勸寧王起兵靖難,事實上經過這幾年的準備,江西這邊已經做好了不的準備,無論是黃袍還是靖難的詔命,還有武叛軍都已經準備妥當,只要朱覲鈞點個頭,江西省湊齊十萬大軍不是什麼難事,而且在座之人也相信,當今皇帝倒行逆施,已經失了不鄉紳的人心,現在全天下的鄉里都是對眼下朝廷不滿的聲音,只要大軍一道,必然會引來百姓贏糧影從,寧王一系也是天潢貴胄,是太祖皇帝的脈,在人心上,只怕也頗能讓人接

更不必說,在這大明境,白蓮教和明教早已按耐不住,只要寧王有了作,他們必然會相約手,北方的韃靼人也早已有了謀,中原一,他們也會火中取栗。

再加上現在皇帝病危,對殿的所有人來說,現在手絕對是天賜良機,此時不何時

可是朱覲鈞卻只是瞇著眼,整個人一,仍在艱難的抉擇著什麼,他花費了一輩子來謀劃這件事,他從做上高王時起,就對自己祖輩的遭遇到義憤填膺,若不是那個朱棣言而無信,現在這天下應當是分而治之,他朱覲鈞本該也是做皇帝的,可是現在呢,現在他不過是個親王,看上去高貴,卻是仰仗別人的鼻息,他自詡自己德才兼備,太祖皇帝的江山若是落在他的手裡,他定然能爲唐太宗、宋太宗那樣的君王,更新政治,建不朽偉業。

Advertisement

他憤恨、不滿,仇視,日思夜想就想著終有一日,自己要舉起義旗,那朱棣能靖難做皇帝,他朱覲鈞爲何不,該是他的,他自然要奪回來。

可是這個時間越來越近,朱覲鈞竟是越來越不安起來,他看著下頭那些激的人,竟是顯得出奇的冷靜,天知道這是不是葉公好龍的心理,可是有一件事他卻是知道的,眼下他必須保持足夠的清醒。

沉默良久,朱覲鈞才慢悠悠的道:“皇帝病危,爲何要本王謀反,這麼做對他們沒好,依著本王來看,若是皇帝當真病危,那份聖旨絕不會過問江炳一案。”

朱覲鈞的話是有道理的,皇帝病危還著他謀反,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所以以朱覲鈞認爲,這份聖旨的言辭應當不會激烈,眼下還是先看看再多,不必倉促下什麼決定。

朱覲鈞瞇起眼睛,慢悠悠的繼續道:“既然天使來了,我等也沒有坐在這裡的道理,倒不如這樣,咱們這便去尋巡衙門,去迎接天使吧。”

朱宸濠等人見朱覲鈞說到這份上,也就不再相勸,朱宸濠道:“父王,爲了安全,我先去點齊護衛。”

寧王府這邊,三千護衛擁簇著寧王等人的車駕出來,大軍浩浩,在這街道上一眼看不到盡頭,朝著巡衙門過去。

而在巡衙門這邊,其實早已被張的氣氛所取代,氣死活這巡衙門別看管著兩萬多軍馬,不過這些軍馬較爲分散,流落在江西各地,因此這衙門的守衛其實就是一些差役,這些人在朝廷使節抵達之後,防衛也變得森嚴起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似乎也預到風暴即將來臨。

在衙門的花廳裡,氣氛卻很是融洽,巡胡文海和禮部侍郎王石都算是老相識,算起來他們還是同年,如今一個在朝廷,一個在外做封疆大吏,也都算是功德圓滿了,只是想不到這二人竟是在這個地方相逢,倒也讓人唏噓。

Advertisement

胡文海親自把王石迎進花廳,二人落座,人上了茶銘,隨即便開始寒暄,其實兩個人都是心知肚明,胡文海爲巡,又哪裡不知道這寧王有什麼貓膩,其實他在任上早就發現了不馬跡,這兩年也上了不奏書,讓朝廷注意寧王靜,說這寧王四三教九流,甚至與水賊相通,圖謀不軌,不過朝廷對他的奏書多是留中不發,既不認同也不反對,現在朝廷來了旨意,卻是讓胡文海唏噓不已,他現在想等來的是朝廷的軍馬,而不是一份旨意,胡文海相當明白,想憑什一份旨意讓寧王授首,那簡直就是天大的笑話。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