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明朝好丈夫 第744章 清議如虎

《明朝好丈夫》 第744章 清議如虎

學而報館幾個主編都接到了名刺,不只是他們,連同其他各報也都有名刺過來,下名刺的人是李東棟,李東棟在京師裡頭如今名聲也是極響,無論是北鎮司、聚寶商行、聚寶樓甚至是新軍都有他的影,對所有人來說,那廉國公是高高在上的角,可是李東棟卻是廉國公的代表,他說的話就是廉國公的意思,人家下了帖子來,誰敢無視?

請客的地方是迎春坊的醉月樓,夜幕降臨的時候竹陣陣,樂聲靡靡,歡聲笑語聲帶著幾分喧譁,不過在上房的雅座裡倒是聽不到什麼喧囂,屋的君子蘭帶著沁人的芬香,四壁是字畫,當然這些字畫多是僞作,不過都是上等臨摹大師的摹本,若是不仔細去看,多半要被騙了。

屏風是最時新的輕紗屏風,燈火一亮,便能過這一層薄薄的輕紗看到屏風另一邊的影子,三張酒桌,琳瑯滿目的坐了不客人,衆人的目都看向坐在主座上的李東棟。

李東棟是個大忙人,比廉國公還忙,幾乎所有廉國公的事他都要置,這種事繁瑣的很,所以誰都知道,這位李先生是個大忙人。

說來也怪,以前大家提起李東棟的時候就不免會想起李東,那時候的李東棟總是在李東環之下,有人介紹他時,也總是說這位是李閣老的族弟,可是現在,大家說起李東棟便不免想起柳乘風,不過大家也知道,李東棟並不是在柳乘風的環之下,這個人是獨當一面的人,在京師跺跺腳,也足以讓所有人打個冷戰。

這樣的人把大家來吃茶。就肯定不是請大家來玩的。因此大家都等著,這位李先生吩咐。

李東棟也明白大家的心思,微微一笑。瀟灑的喝了口茶,慢吞吞的道:“諸位雖然吃的不是公飯,可都是讀聖賢書出的。讀書人曉以大義,當然知道忠君國的道理是不是?”

Advertisement

衆人一齊道:“是,是,這是自然。”

李東棟捋須,又淡淡的道:“可是諸位想必也知道,那寧王不臣,對皇上多有忤逆,是不是?”

尋常的百姓或許是霧裡看花,不知這寧王和皇上之間有什麼齷齪。可是這些報館裡的人消息最是靈通,約也知道一些,再加上江炳一案。本來就到了不報館的關注。大家豈會不知,於是衆人紛紛道:“這寧王真是大膽。”也有人道:“也虧得皇上聖明。顧念骨,否則……”

李東棟瞇著眼,道:“諸位有句話倒是沒有說錯,這寧王確實是大膽,皇上也確實如大家所說,還顧念著這同宗之,哎……皇上越是這樣縱容,那寧王就越是得寸進尺。可是皇上不加罪,我們這些做臣子的難道就能無於衷嗎?”

衆人頓時無言以對,除了無於衷還能做什麼,皇上都不吭聲,難道還讓他們手持一把菜刀殺到江西去?

李東棟笑了,道:“這可不,所以我請諸位來,便是請諸位來辦一件事,也算是給大家一個效命的機會,若是事辦得好,廉國公那邊自然有賞。”

衆人一聽,原來這事是廉國公吩咐的,誰也不敢推辭,紛紛道:“請李先生示下。”

李東棟也不含糊,直接從袖子裡掏出一份文書來:“這是那江炳的供狀,是公爺從宮裡抄錄來的,裡頭有這江炳自己承認的諸多罪行,也有不他和寧王勾結的言辭,皇上既然不肯加罪寧王,那麼咱們就等讓天下人都知道這寧王醜惡的臉,因此這份狀紙的抄錄本我便留在這裡,諸位呢就各自抄錄一份,明日清早的時候直接登上報紙上去。”

Advertisement

衆人看那抄錄的狀紙,眼睛都有些發直了,須知當時這份狀紙可是全天下議論的一個焦點,據說就是因爲皇上看了狀紙,皇上才然大怒,廷杖了十幾個大臣,這件事一出來,天下便都議論著這件事,畢竟誰都想看看,能惹來龍大怒的狀紙到底有什麼容,更想看看,狀紙裡又牽涉到了多寧王和江炳的事。

不過尋常的報館想要弄到這種狀紙何其難,就算是你有本事能弄到,這種事沒有朝廷允許你敢胡登出來嗎?只要登出來,說不定廠衛就要上門了。

可是現在不一樣,人家不但把狀紙抄錄來了給你,還請你登載出來,你若是不登還得得罪人,這種事實在教人有些轉不過彎來。

話又說回來,這份狀紙給大家的吸引力是不小的,既然李先生都說了,這些人都不鬆了口氣,原來這位李先生有請只是要說這個事,刊登出這份狀紙不但能吸引別人眼球又能報效朝廷,可謂一舉兩得,豈不是再好不過?

李東棟說罷,便起道:“該說的也就說了,想必諸位今夜還要抄錄了狀紙回去排版印刷,時辰可不能耽誤,好吧,我是個識趣的人,這便告辭。”

於是李東棟會過了帳便先行離開,這雅座裡頭卻是瘋了一樣,大家一起過去看狀紙的容,他們這種人看東西的速度都是極快的,一目十行看過去,卻都像是打了一樣,裡頭刺激他們的容實在太多,這江炳可謂是膽大包天,真的是什麼都敢說,什麼忌諱都沒有,這些容若是刊登出來,只怕在座各家報紙的銷量都要暴增,畢竟這種事,不但涉及到了宗室,涉及到了皇上,還涉及到了庶吉士以及那個未得逞的駙馬,也足以吸引大家的眼球。

Advertisement

人原本是抱著忐忑心來的,畢竟見這個錦衛的首腦人,多讓這些日與文章打道的人有些不安,可是現在卻是不同,只這一份狀紙就讓所有人覺得不虛此行。

這時候已經有人覺時間迫,便拿出紙筆開始抄錄了,只是人太多,衆人不有些擁起來,推搡之下,什麼禮儀和規矩都已經顧不上,最後還是有個德高重的人站出來用抓鬮的方法一個個傳抄才終於把這哄哄的推搡穩定下來。

第二日清早,京師中十幾家報紙同時在頭版發出了這份供狀。

這供狀的容和那江炳所代的其實一模一樣,其中不但代了自己的罪行,同時筆墨最多的還有對寧王的吹捧和對當今皇上的抨擊。

這個天下已經面目全非,寧王賢德,素有威,禮節下士的同時對百姓也是多般護,而皇上呢,皇上卻寵幸臣柳乘風人等,不識好歹,更改祖宗之法,使得這天下被一羣商賈把持,商賈是什麼,歷朝歷代都是賤人,逐臭之輩,這樣的人的地位竟是漸漸在士人之上,他們鮮怒馬,他們僕從羣,他們揮金如土,將這天下的風氣全部敗壞了,而心懷天下的士紳們已經是無路可退,現在寧王眼見社稷如此,已經大大現在的社稷已經有違太祖高皇帝的初衷,寧王純孝,心憂如焚,覺得這朝中出了臣賊子,大明朝的社稷遲早要落這些賊子手裡,所以他不惜此,願意舉起義旗,行靖難之事,還天下一個公道太平。

這些話與其說是供詞,倒不如說是戰書,其中頗有些能蠱人心、慷慨人心之,可正是這樣的供詞才最吸引人,與此同時,這江炳對寧王的本可謂是諸多吹捧,什麼禮賢下士,什麼賢德,這天下的溢之詞幾乎都加諸於寧王一。這些狀紙的容,竟是讓不人生出幾分別樣的心思。

Advertisement

其實江炳的供詞裡的話也不是完全沒有錯,至士紳,沒有讀書人看了報紙,竟是和江炳是一樣的心思,他們雖然不敢懷著什麼異心,更別提謀反了。可是覺得江炳對當今天下的局面很是認同,甚至頗有幾分期盼寧王能死那些臣,把這大明朝的社稷重新回到太祖高皇帝所設計的士農工商中去。

現在的重商國策,最打擊的其實就是這些士紳,因此看了報紙的人有人罵,有人卻是不吭聲。

可是不管怎麼說,江炳又一次了全天下關注的熱門人,同時寧王也被推到了風頭浪尖,對寧王,大家倒是不敢多言什麼,畢竟這個人是宗室,敢議論這樣的人說不準就要掉腦袋,可是對江炳大家卻是各執一詞,有人甚至在私下裡對他抱有了同,抱有同的人實在不,許多衙門裡的員比比皆是,當然這些人不敢堂而皇之的說出來,只是議論時怪氣的說幾句,這江炳的文章倒是寫得好,可惜,可惜了。

這可惜二字,只有天知道可惜的是什麼。

………………………………

第二章送到,今天無論如何也會更出第三章,可能是在晚上10點左右,不過在醫院裡碼字,真的很痛苦,打字聲音要小,坐著小凳子又腰痠背痛,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