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國戰隼 第198章 SU-27的致命缺陷(爲盟主小包更)

《大國戰隼》 第198章 SU-27的致命缺陷(爲盟主小包更)

八月十五日,後勤保障的所有人員裝備纔到位,機務這邊的各項準備工作才完,李戰一個月之改裝訓練的想法是絕對要落空的了。

改裝需要用到的模擬座艙是最後到的,二師一直用到上級給他們配發的新模擬座艙到達才把舊的裝車發過來。七十三師不但撿二手飛機,簡直什麼都撿。

大概是因爲齊宏已經知道李戰挖他牆角的事。嚴格走程序給你點看看也不是什麼讓人驚訝的事,不然的話知道你這邊著急先給你拉過來也不是不可以。

李戰必須得面對現實況,儘管非常想盡快的形戰鬥力。在2010年的下半年,他沒來由的有很強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要到時間任務中力山大。三大隊改裝殲-7E,由訓練大隊升格爲殲擊大隊,他們直接就開始訓練了,可是一大隊(破壞王大隊)這邊的SU-27戰機已經停在地面半月有餘。李戰只能看著著急乾瞪眼。

唯一值得欣的是,利用這半個月時間,聶劍鋒爲首的教員組和楊錦山、韓紅軍、李梓辛三人組的理論協助組對破壞王大隊進行了SU-27戰鬥機理論的系統教學,兵們也很給力,生生地把那些枯燥的理論數據給啃了下來。

相對而言,他們現在改裝SU-27比當初第一批改裝此機型的前輩要輕鬆多了,要知道當年不教材是俄文的,連戰機上所有需要標註的地方都是俄文。改裝之前先學俄文,所以當年參與改裝過SU-27的人俄文俄語都溜得很。

河就是其中一員,到現在他隨便和俄羅斯人對話一點力沒有。

又上了一週的模擬座艙,李戰在八月的最後一週終於接到了可以進行實訓練的命令。經過一系列的準備,八月二十五日,破壞王大隊開始進行地面跑訓練。

Advertisement

因爲訓練任務繁重,二大隊和三大隊轉場到了東庫場站駐訓,北庫場站了破壞王大隊的專屬地盤了。

十八架戰機的大隊,也就比一般的飛行團六架而已。況且這是十八架重型戰鬥機,不是原來的十八架輕型戰鬥機可以比擬的。論最大起飛重量,十八架SU-27差不多是同等數量的殲-7的三倍。

“按照流程作就行,注意踩剎車。”後艙的聶劍鋒這麼對李戰說。

李戰坐在前艙,看著佈滿了儀表的控制檯,執行著飛行前的檢查程序。SU-27早期型號的座艙也是一片糟糕,不比殲-7EG整潔多,甚至可能還不如殲-7EG。什麼一平兩下就別想了,都是儀表,充滿了老狂不堪的風格——能用就行。右側是雷達的顯示屏,勉強和先進搭上邊。

二師移過來的這一批SU-27前後進行過兩次改進,第一次是漢化,第二次是換裝國產新型多普勒機載雷達。這讓SU-27用起來順手了一些。在早期,由於俄方不賣火控系統源代碼,這些側衛無法使用國產霹靂彈等彈藥,更無法接我軍的敵我識別系統,導致很長一段時間了樣子貨,也就嚇唬嚇唬人。後來破解了這些問題,進口側衛纔算是真正形了戰鬥力。

李戰認真按照步驟完,報告道,“兩拐飛行前檢查完畢。”

聶劍鋒側頭看了看右翼可視位置的地面管制員,只見他舉起了紅旗,聶劍鋒便給李戰下達口令,“啓左發。”

“啓左發。”

左發順利開車。

聶劍鋒檢查過左發的狀態,確認正常啓,接著下令,“啓右發。”

“啓右發。”李戰按部就班啓右發。

Advertisement

SU-27機龐大起飛重量大,可以搭載較強的自主電源,因此經常可以不依靠地面電源車進行開車。不過一般況下還是會由地面電源車進行輔助。

再一次確認正常,聶劍鋒下令,“關閉座艙蓋。”

“關閉座艙蓋。”

座艙蓋緩緩蓋下。

“解開前轉向鎖。”

“解開前轉向鎖。”

“油門桿慢車位置,開始行。”

“油門桿慢車位置,開始行,臥槽,推力這麼大。”李戰連忙摁了一下作桿上的剎車按鈕剎了一下。

聶劍鋒笑道,“你以爲還是殲七啊,一臺AL-31F的推力等於兩臺WP-7P,推力有多大你心裡沒數嗎,爲什麼讓你注意剎車,不注點意就要跑草地上去了。”

“這不是窮慣了嗎呵呵,以前開一點六排量的,突然炸死八個缸六點零排量的車,油門掌握不好很正常嘛。”李戰笑道。

聶劍鋒說,“以後別就開加力了,這玩意兒加力一開再帶點俯衝角度,輕輕鬆鬆一點五馬赫。”

“不會,還有,這個作桿也是很靈敏,傳系統的反應很快,稍稍一下立馬就有反饋了,比殲七好太多了。”李戰穩穩地作著27號SU-27UBK沿著行道向跑道。

“這就是三代機的特徵,慢慢適應,蘇兩七還是比較難駕馭的。”聶劍鋒說。

學習過了理論以及過去十幾年部隊使用總結出來的經驗以及各種險的應對方案後,李戰對SU-27的優劣點是非常清楚的。SU-27採用的是混合傳縱系統,縱向是電傳縱,橫向是機械傳。該機研發早期原型機採用的是機械傳縱,後面發生了事故暴了問題才加裝的電傳,於是就形了這樣的混合傳縱系統。

Advertisement

國產化型號殲-11A、殲-11B同樣如此。

SU-27之所以難駕馭,指的是飛機的俯仰姿態轉換的時候非常容易超出飛行包線從而導致失速過載迅速損失能,如果是在低高度的話,極容易造墜機事故。

人們常說SU-27的缺陷在於骨病,實際上最終量產的時候骨病已經不復在了,量產機已經解決了機強度不夠的問題。

要命的是當時前所未見的升力結構。因爲這個升力和邊條設計,造了一種現象——輕輕一拉幹機頭猛擡,過載一下子五六個G。一般戰機在這種況下也就兩個G左右,可見SU-27的擡頭過載有多厲害。

在這種況下飛行員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桿把機頭摁下去,可是飛控系統會自修整,這就導致機來回震盪,然後空中解。這也是被誤會有骨病的原因之一,其實與機結構強度關係並不大。

但是在的教訓之後,子的設計團隊們痛定思痛,給SU-27加裝了電傳縱系統,爲什麼是縱向的,目的就是針對這個拉桿猛擡頭的病。其實最簡單最可靠的辦法是改佈局,但是爲了獲得四千公里的大航程和優秀的機能,子的設計團隊死不改氣佈局。他們的堅持也造就了世界航空兵史上偉大的一款戰機,後期更是獲得了超出想象的經濟收益。

沈霍伊國產化SU-27爲什麼花了那麼多年的時間,馬的殲-10在2004年就裝備部隊了,你堂堂老大廠還在啃SU-27?殲-11A型是進口零件組裝型,殲-11B纔是改進版本的完全國產化型號,因此說B型比A型不知道先進多

Advertisement

B型爲什麼一直搞到2008年才下線,比殲-10這個完全自主研發的居然還要晚了四年!

因爲俄方不但不賣火控系統代碼,也不肯賣至關重要的飛控系統。我給你的是二百架生產許可,關鍵系統我來提供,你要代碼要飛控幹什麼?

子當年搞出的那套飛控就是爲了解決SU-27這種升力的猛擡頭猛低頭病的,爲此他們犧牲了很多試飛員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既然子不肯賣,那就自己搞。沈霍伊那些年就是在啃這個骨頭,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最終搞出了比子更加先進的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縱系統。子用在SU-27上面的混合制電傳,有橫航向機械桿系,重量大積大,而且過於複雜。

正是應了那句話:凡是被限制的,我們發展得很好比別人的更好,凡是能輕鬆得到的,反而幾十年過去了也沒什麼長進(比如汽車工業搞得跟屎一樣)。

因此,實際上那些年我們冤枉了沈霍伊,他們一直在埋頭苦幹,因爲他們上揹負著把SU-27國產化並且發揚大的重任。馬除了搞點殲-7系列就沒別的政治任務,又得了以列人的部分電傳技,搞殲-10搞得呼啦啦的,當然是輕快無比。

不過,我國搞的這一套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縱系統也不是完的,張超的犧牲和該該系統有很大的關係,跟攔阻索半錢關係沒有。殲-15用的是和殲-11B一樣的縱系統,在著陸勾住了攔阻索的時候,該系統突然失靈,別忘了,戰機地的時候機頭是微擡的,飛控系統失靈,戰機就像暴躁的野馬猛擡頭,張超下意識桿要保住戰機,只有桿讓前著地才能避免戰機損。但是在當時的況下,戰機已經失控了。

讓人痛心的是,張超彈之後因彈條件遠遠低於最低要求而犧牲,他整個人幾乎是朝地面彈過去的,而戰機在他彈後停止了擡頭,前起落架落地,最終只是輕微損。如果張超第一時間彈,他有很大概率是可以活下來的,但是他最終選擇用生命保住了戰機。

客觀地說,如果要比較起來的話,殲-10用的那一套飛控是要比殲-11B前期用的那一套靠譜很多的。

言歸正傳,回到李戰的故事。他很清楚SU-27的致命病在哪,因此知道最可怕的況是飛控失靈。這長蘇是沒有機械備份的,哪怕有,就那個猛擡頭猛低頭的病,真要遇上了還是趕的跳傘保命吧,不然一擡頭一低頭之間就要玩天散花了。

按照聶劍鋒一步步的指令,李戰上了跑道,推油門跑至正常起飛速度二百四,隨即收油門剎車,完了第一次跑訓練。

駛出跑道的時候,聶劍鋒說,“我真怕你拉桿起飛了。”

李戰笑著說道,“真有那麼,反正有你。”

“你別來我跟你說,我現在是教員你是學員,你得聽我的,敢違反我的指令,我絕對不會給你及格,你繼續開殲七賺那三瓜兩棗去吧。”聶劍鋒威脅道。

他太瞭解李戰了,你以爲他不敢直接開飛嗎?他升空轉幾圈下來,聶劍鋒甚至敢保證101團的領導也就頂多訓斥幾句。

李戰一聽這話連忙說道,“別別別,別呀聶教員,我堅決服從命令還不行嗎?總之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這還差不多。行了,回吧,到下一位了。”

“我再跑一圈?”

“不行!”

開回停機坪,李戰只能嘆著氣下了飛機,看著楊錦山過年似的爬上座艙,他羨慕的卻是聶劍鋒——這小子可以一直坐在後艙。從第一次開車起,塔臺的記錄員就開始給他計算拉桿時間了。一坐至半天,拉桿費由七十三師轉移支付,而且他們教員還有由二師支付的出差補

李戰忽然意識到當教員也是蠻不錯的,一想到自己是殲-7E方面的飛行專家,他心思就活泛起來了,

要不去東庫場站兼職一下教員?

不過一想到隔著五百公里的距離他就打消了念頭,做人不是這樣的,做飛行員也不是這樣的,做空軍的飛行員更不是這樣的。

今天上午沒他事了,下午再跑一趟,明天再悉一天,後天就開始安排帶飛訓練了。有四名教員,四架SU-27UBK同時展開練習,效率還是蠻高的。想到“228”課題還有個總結沒寫,他打算回“228”辦公室工作一會兒,裴磊卻是駕車風馳電掣地過來了。

“大隊長!”裴磊車也沒下,直接衝這邊興地喊道,“大隊長快上車!你朋友來了,在團長那裡呢!”

李戰頓時呆了,“什麼?什麼朋友?”

“快上車啊,上車再說,政委也回來了,都在團長那裡,快啊!”裴磊激地喊道。

李戰提著頭盔連忙的上車了,儘管他滿頭霧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