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國戰隼 第506章 飛越紅拉導航站

《大國戰隼》 第506章 飛越紅拉導航站

曾有著名演員曰過:就算是一張廁紙也有它的用

從客觀唯心主義的理論來看,任何事的存在都有它的必要,有其存在的邏輯,但並不意味著有存在的合理,比如罪犯。看某一事的存在通常需要考慮現實所的背景,一般認爲在歷史發展軌跡中出現的事是必然會出現的,比如戰爭,但卻不代表戰爭既合理。

到武裝備的更新換代,我們可以籠統地認爲,不能因爲二代機不敵三代機就否認其存在或者曾經存在的意義。更地說,殲-11打不過殲-10並不代表前者失去了存在的意義和其邏輯。

從國防戰略層面來看,殲-11和殲-10都是當前時代背景下國防力量的重要組部分,它們是有各自側重的戰任務的。

可是又不能的簡單認爲兩者之間不可比

正如李戰所認爲的,從主觀唯心主義的角度來看,在將來必定會出現殲-11遇上F-16的況,而殲-11必定要擊敗F-16。正如中國和國之間必有一戰,當矛盾不可調和必須要兵戎相見之時,只不過戰爭是五十年後還是一百年後不可知。

作爲軍人,李戰們應該做的、能做的是不斷增強自的戰鬥力,隨時準備爲捍衛祖國領土主權統一完整與敵人進行廝殺、殲滅一切來犯之敵。

基於這些考慮,李戰們看重的是由對抗衍生出來的戰方式以及相關的思考。從這方面看,即將要進行的與友軍之間的對抗演練意義重大。

經過三天的對抗、合練,由李戰、陳飛、韓紅軍和李梓辛組流飛行員組達到了增強彼此之間配合默契度的目標,經過一整天的休整、準備後,上級正式下達了軍事流團出發的命令。

Advertisement

2012年1月份最後一天,大年初九,命令要求軍事流團要在上午10時30分起飛出發。北京時間8時整,東部地區天已經大量,但是都達場站所在的地區依然於黎明前的黑暗。

李戰等四名飛行員據要求起牀,隨即開始整理個人品以及需要攜帶的品。使用的是制式手提包,質大容積很能裝。上級按照規定配發的相關品以及個人需要使用的品,不過就算是個人品也是有要求的,上級有詳細清單下發,清單之外的品不得攜帶,比如挖耳勺這一類的小玩意兒。

郭北牧陪同專程趕來的軍區相關部門的部門長對四名飛行員的攜行包進行檢查,對他們的著裝進行檢查。詳細到臂章合的邊沿是否完全對齊,仔細程度是恨不得連頭髮都數一數的。

這樣的點驗對當兵的來說卻是習以爲常了。

到了檢查隨攜帶的槍支的時候,部門長尤其認真,一支一支反覆的檢查確認無實彈無故障之後才挨個看著李戰等人裝進腰間的快槍套里扣上釦子。從扣上釦子的這一刻開始就不能再配槍了。

此次軍事流有協同演練任務,所以要求飛行員戰鬥著裝出發,既然是戰鬥著裝就必須按照戰鬥著裝的要求來嚴格進行。你不能說因爲是要出境所以就不戴配槍了,紀律條例裡沒這樣的規定。

當然實彈是不能帶的。

這些工作完之後,軍事流團所有員在飛行簡報室集合,軍地檢驗檢疫部門聯合組的工作小組已經在等候,開始對軍事流團的所有人進行檢驗檢疫。完了這個環節之後,軍事流團的員就不能隨意走了,一定要按照流程往下一關一關的走。

Advertisement

幾天後回國他們也要搞這麼一個流程,尤其是檢驗檢疫,以防不小心把境外的病毒什麼的帶回來。

對於有過出國流的人來說這樣的流程很悉了,每一次都大同小異,實際上和老百姓出境旅遊公幹什麼的沒有什麼區別。

除李戰等四名飛行員,其餘人全部乘坐運-8飛往斯達特空軍基地,這樣的機方式也是歷次與友軍演習演練常用的,有一套非常的聯絡機制確保順利。

據安排,李戰率領三架殲-11B護衛運-8前往。鑑於此,所有的殲-11B滿油起飛,運-8除攜帶必要材設備外,也是滿油狀態。都能夠一口氣飛四千公里,達到最大轉場半徑了。

運-8跑了兩千多米後拉起離陸,一直到爬升到六千米,李戰才率領三架殲-11B以雙機編隊的方式連續起飛,趕往與運-8匯合、編隊。

編隊飛行高度六千米,西南方向的珠峰山脈比他們的飛行高度還要高,在空中看過去就像是一堵牆擋在了那裡。

拉指下達了爬升至七千米的指令,編隊穩穩爬升至七千米,朝著最後一個導航臺飛去。衆所周知導航臺是飛機航行的重要保障。簡單地說,地面導航臺就好比高速公路上的路程牌、路標、指示標識的綜合,其目的是爲飛機提供參照——讓飛行員知道自己在哪。

一般來說大家知的導航臺是機場導航臺,也就是常說的遠距導航臺、近距導航臺,是飛機起降的重要輔助設施,通常部署在跑道兩端,遠距導航臺一般距離跑道七八公里,近距導航臺則通常是兩三公里。

李戰他們降落的時候和塔臺的聯繫裡經常說到“七公里好”、“八公里好”這樣的語句,意思是告訴塔臺飛行員已經確認了自己的位置,而自己的位置就在遠距導航臺附近——飛機從遠距導航臺上空飛過,證明沒有偏航。機場附近的導航臺也是盲降輔助系統的重要組部分,是協助飛行員在無視距的況下進行降落的保障設施。

Advertisement

當初李戰在公路上盲降之所以難度極大正是因爲地面沒有任何能夠輔助他確認戰機位置高度等關鍵信息的輔助設備,他降落的時候產生的飛行參數就是後續飛行員的重要參考數據。

除了機場附近的導航臺,還有部署在航線經過的地面上的導航臺,保障飛行依照正確航向航路飛行的重要保障設施。比如前不久李戰和陳飛從忘我礁返航,在進珠三角地區之前經過的第七導航臺就是這一類設施,如果李戰收不到第七導航臺的數據,則說明他已經偏航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類導航臺非常的重要,那就是部署在邊境地區的擔負著爲國國際航班提供導航信息、同時也是境外航班管理接點的導航臺。

此時李戰他們即將要飛越的紅拉導航站就是這樣一種導航臺。

需要指出的是,部隊和地方的導航臺是兩套獨立的系統,也稱軍用導航臺、民用導航臺,前者屬於空軍編制單位,後者則歸民航系統。

紅拉導航站,不是紅拉導航臺,因爲這個點比一般的導航臺大,規模大很多級別高很多,是站的規模,幾乎所有的往返西亞、歐洲、非洲的國際航班都要從這個導航站上空飛過,由該站提供境的最後一次導航,同時也是向境外空域報區接管理權的一個點。

機場附近的導航臺都是部署在地下的,說白了就是地下建築,屋頂稍稍出地面,這是爲了避免和飛行發生撞。但是像紅拉導航站這樣的導航臺,一般是選擇在高建設,這樣有助於提高雷達的探測距離和範圍。

紅拉導航站是境海拔高度最高的導航臺,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導航臺。

Advertisement

拉指命令編隊爬升到七千米的原因就在這裡,八千米以上是民航航班的航路,一般況下部隊不會佔用,而七千米以下則通常不會批準給出境飛行使用。

紅拉導航站的兩個點發送的無線電數據被李戰接收到,他的戰機就是兩個點發出的“線”的相點,然後他就可以非常清晰而且準確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也就知道編隊的位置,以及和紅拉導航站之間的位置關係。

二代機爲什麼離不開地面引導,因爲它們不備獨立的對外知能力,三代機的標準包括了對外知能力,比如依靠機載設備能夠自行確認自己的位置,這在作戰中非常關鍵。

紅拉導航站在世界範圍都是赫赫有名的,自六十年代起,我軍兵在4100米海拔上建起了這個導航站,執行過多次重大保障任務,是英雄的臺站。每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代表全國人民向堅守邊陲的部隊指戰員們拜年,放在前面的就是這個扼守“十字路口”高原之上的英雄臺站。

此時不到李戰和紅拉導航臺聯系,而是運-8上的唐國正代表軍事流團全向紅拉導航臺的同志們問好,這是延續了數十年的慣例,最大的領導專機從這裡飛過都要親自問候一番的。

告別了紅拉導航站僅僅幾分鐘,編隊進斯基境,一片荒蕪山區的上空,在這裡甚至能夠俯瞰到紅拉口岸的建築

軍事流團編隊正式開始了他們爲期五天的流行程。

PS:還是那句老話,不要代現實。紅拉是紅拉,非要當紅其拉甫看那就會出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