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國戰隼 第513章 海軍的“小步快跑”

《大國戰隼》 第513章 海軍的“小步快跑”

給李戰定下一個月的期限並非老陳頭或者上級組織故意給李戰這位超高技飛行員的特別標準,而是他們剩下的訓練時間已經不多了。

據上級可靠消息,航母會在九月份列服役。

中國海軍是絕對不會接一艘沒有艦載機的航母的,因此,在航母服役之前,配套的艦載航空部隊必須要完陸基模擬訓練上艦實

飛鯊選撥已經暫停,全力以赴對選的數十名飛行員進行訓練。

經過了幾次延後的李戰加飛鯊比原定時間晚了一年多,他落下的功課太多了,要想爲首批上艦的飛行員就必須要付出數倍於其他人的努力和汗水。

針對李戰的況,綜合考慮了飛鯊訓練的實際,老陳頭批準了使用037號殲-7EGG開小竈的方案,讓部分能夠練使用殲-7戰機的準飛鯊們可以使用該機加強訓練。

李戰到達沃土飛訓基地的第三天,飛鯊集訓一階段訓練結束,進全新的系統訓練階段。同日,關於他的政審報告送到了海司首長的案頭,自此,李戰的編制正式劃了海軍,爲了海軍航空兵部隊中的一員。

也是在這一天,飛鯊集訓新階段開訓員在沃土飛訓基地飛行區召開,李戰第一次見到了基地的所有人員——近兩千人的大員會。

隨後,各部隊帶回再開小員會,航空部門留在飛行區會場,老陳頭站到了簡易臺上,目如炬地掃視著衆人說道,“從今天起你們正式爲了海軍航空兵的一員,爲了首批艦載戰鬥機飛行員,你們當中有許多人是經過數次的選撥選上來的,也有一些人一次過關。”

準飛鯊們的組非常的複雜,有快四十歲的上校副師級老鳥,也有二十多歲的年青小夥子上尉,有開二代機的也有開三代機的,甚至有開運輸機的。當然包括李戰這種從殲-6一路開過來的異類。

Advertisement

張雪這類人高大上,大多數人眼中的英,但是他的準飛機型遠遠比不上破爛王師出的李戰這一類人。殲-6、殲-7、殲-8、SU-27SK、殲-10、殲-11、轟-6KZ、運-8……他才二十九歲啊!

“不管你們以前是幹什麼的,也不管你是什麼級別什麼軍銜,對飛鯊部隊來說你們都是全新的員,你們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的。嚴格地說你們還沒資格稱爲艦載戰鬥機飛行員,我們所有的訓練依然是在陸基上展開,沒有在艦上飛到規定認證標準,你們都只是準飛鯊。”

老陳頭嚴肅地說道,“這幾天大家都在討論上艦名額,我可以肯定地告訴大家,上艦沒有名額限制,誰達到要求誰上艦,全部達標全部上艦!”

這是個重大的好消息。

關於第一批上艦名單是大家討論著最多的一件事,第一批上艦啊,開創歷史啊,多大的榮譽!這個開創不是一般的開創,而是中國海軍有史以來的第一次!

軍人視榮譽爲生命,爲了榮譽可以犧牲生命。

現在老陳頭親口說沒有名額限制誰達標誰上艦,這無疑去掉了大家心頭最擔心的那道障礙。不需要和別人競爭,只要努力通過要求達到標準就能首批上艦,這對中下水準的準飛鯊們是好消息。

但是!

老陳頭話鋒一轉,“不要高興得太早。我同時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們,新的標準會比現在的要高很多,你們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現在執行的標準其實嚴格地說不算是標準,說白了海航現在對如何定義艦載戰鬥機飛行員還沒有完全清晰的細則,一切都還在索當中。換個角度來看,標準、細則、規定等等,不正是這第一批準飛鯊們飛出來的嗎?

Advertisement

未來的起飛資格認證、著艦資格認證等,標準怎麼樣來定,什麼樣的應爲滿分什麼樣的作又是不及格的,全部都需要從頭開始來試驗來分析。而這些全部都需要有大量的飛行實提供支持。

比如李戰定義了低空突防的標準,靠的不就是大量的飛行訓練作爲支撐嗎?

沒有大量的實踐不可能形實用的標準。

老陳頭說,“進了飛鯊並不意味著你就備了上艦資格,以後是上艦還是分到岸基部隊,全看你能不能通過相關的資格認證。當然,現在說這些爲時尚早。我對你們只有一個要求——國慶之前備上艦實的能力。”

非常簡單有力的員會,宣告著全新訓練階段的開始。往後就不再是多部門聯了,而是每一次飛行都完全按照艦上的流程來進行,哪個環節出問題都有可能導致飛行的失敗甚至引起事故。

這對錯過了整個基礎訓練的李戰來說也許並不是壞事,他可以在一片空白的況下直接全部接完全一致的艦上出流程。

時間任務重是在張雪帶他悉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的是真切到的。龐大的維修機庫裡,機務人員忙著對一架通底漆塗有廠家生產編號的殲-15進行日常的檢修,機上規定位置塗有其他的標識。

李戰發現自1616號殲-16起,他接的都是未正式定型的戰機。部隊爲什麼會用未正式定型的飛機搞訓練?因爲時間張到等不及飛機定型了!

殲-15尤其如此,海航已經等出火氣來了。甚至可以說殲-15這個飛機是部隊一邊用一邊改,部隊初步形戰鬥力了飛機也還沒完全定型。許多人對沈飛有意見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Advertisement

裝備列裝部隊有一套嚴格的程序,沒有定型的武裝備是絕對不會列部隊編制的。現在海航用於艦載航空部隊訓練的是原型機,足以說明上級對進度有多不滿。

李戰並不是很在意是什麼飛機,1616號殲-16他開了這麼久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好,對他來說只要能飛起來一切都不是問題,定型不定型那不是飛行員的工作。

第一次零距離接殲-15,李戰不是發出嘖嘖聲,著強有力的加強起落架,看著能夠坐進去乘涼的發機噴口,他的心比小孩子過年時還要好。

“機翼面積大了一些,鴨翼也很,機結構強度也是加強過了的吧,咦,起落架的懸掛系統也不一樣了。”李戰一邊細細地品著一邊點出殲-15和殲-11系列的不同,這是一架單座殲-15,而唯一的一架殲-15S轉場回廠家做檢測了。

張雪指著機翼說,“最大的變化還是機翼,多了摺疊機構,不過大量使用了複合材料,機重量反而比子貨要輕了不。輕載起飛二十二噸,帶四枚空彈,作戰半徑五百公里,只能說一般。”

李戰微微點頭,“躍起飛最大的劣勢就在這裡,二十二噸,半油都裝不了。”

殲-11系列戰機最大的優勢是大航程,殲-15是基於SU-33的原型機研製的,用了大量首次用於殲-11B上的先進航電技,大載油量自然也是繼承了的,儘管機翼摺疊機構佔用了一些機翼空間,但是最大航程沒有下降很多。

然而因爲躍起飛對起飛重量有限制,油箱再大也沒用——你沒辦法裝滿油。至於攜帶武就更蛋疼了,多掛兩枚炸彈都不行,你掛架再多也沒有意義。

Advertisement

躍起飛沒辦法發揮出殲十五的優勢來,歸結底還是要彈。”李戰有些小失

張雪對海軍當前的發展思路瞭解很多,他扶著起落架說道,“自九七年深圳艦下水,海軍裝備發展秉承的思路是小步快跑,即小批量多型號建造思路,一個型號建造一兩艘,經過技沉澱總結經驗教訓和使用心得後建造改型,同樣也是造那麼一兩艘。一直到整了再進行批量建造。比如054A護衛艦,頭幾艘造得很慢,到後面整了就開足馬力下餃子。”

他拍了拍殲-15的起落架,“航母也是如此,艦載戰鬥機也是如此。不僅瓦良格,未來的第一型國產航母也肯定是躍甲板常規力的中型航母,很有可能乾脆就是瓦良格的翻版,但是以我軍一貫以來的習慣,是肯定會有非常重大的在變化的。你看殲十一B型,外形和A型一樣,別說普通人,就算是咱們飛行員也很難從通過外形區分出它們來。可是裡面的變化有多大你應該非常清楚的,整個航電系統、飛控系統、駕駛艙界面全都換了,連彈座椅型號都不一樣。所以未來第一型國產航母基本上也是瓦良格的外形加我們自己的在。”

“說了這麼多你就是想告訴我想要彈起飛且得等很長一段時間,對吧?”李戰舉步往機尾後起落架走去,一邊說,“咱們航母作戰部隊前期以訓練爲主不會擔任戰備執勤任務,這個判斷不難得出的。你所說的海軍裝備發展思路很正確,海軍這個軍種比較特殊,重在積累。在更短的時間有更多的積累,小步快跑是好辦法。小曰本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有些艦艇甚至一個型號就一艘,十幾艘艦艇可能有五六級型號。技進步非常連貫,部隊的使用經驗非常連貫。”

說到這裡,李戰突然話鋒一轉,“但是,假設,我的意思是瓦良格和第一艘國產航母都用於作戰訓練甚至教學,那麼當部隊鍛煉出來之後,海軍最有可能怎麼做呢?”

張雪頓時皺起眉頭來,眼珠子轉啊轉啊。

會怎麼做呢?

李戰頗有深意地笑著說,“052B只造了兩艘,卻用掉了差不多十年的時間。可是052C首艦下水到現在不過七八年時間,建了多艘?”

張雪迅速回憶著,“七艘?八艘?”

“最新消息,052D型首艦年下水,作爲C型的綜合延續,以前型的建造規模來看,這款驅逐艦進了大批量建造階段。充分說明經過前幾個型號十多年的使用以及技發展,海軍已經確定052D是當前最合適的通用型驅逐艦。”李戰很有信心的說,“這麼來看,一旦艦載航空部隊形了戰鬥力,那麼我們缺的就只是航母。”

李戰問,“在復活瓦良格以及建造過一艘中大型常規力航母之後,你說以我們的造船廠的能力,多久能下水一艘航母?平直甲板彈起飛的航母。”

一旦技,以現如今幾個主要船廠的建造能力,建一艘十萬噸級的核力航母大概、可能、也許就是三四年的時間……

都是當兵當油了的老鳥了,都非常清楚軍工系統的“尿”,平時不顯山不水那是因爲總覺得技方面還有不到位的地方,一旦放大招說明技不但到位了而且肯定有溢出,發起狠來七八千噸、上萬噸的驅逐艦同時開建同時下水,而在這個時候唯一的超級強國失業率持續高攀……

“政工小能手名不虛傳啊,讓你這麼一說我熱都沸騰了,這麼看,咱們這一代人是完全有機會在十萬噸的核力航母上起降的。”張雪眼睛發亮,道。

李戰說,“你我不太清楚,畢竟你年紀大了我還年輕。”

“呵呵!”張雪冷笑。

他比李戰大不了幾歲。空軍飛行員正常來說是能飛到四十五歲的,張雪起碼還有十三年的飛行生涯。李戰的飛行生涯自然就更長了,而且以李戰的況,他極有可能這輩子都得代在飛行上了。

說了幾句題外話,李戰等機務維護完,順著登機梯上去坐進駕駛艙悉殲-15的作界面,張雪在一旁給他講解。與殲-11B的差別不大,對李戰這種有上千個Su-27SK、殲-11B、殲-16戰機飛行小時的老側衛來說是很容易上手的。

“鴨翼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下,不過你飛過殲十,應該也沒有問題。”張雪強調了一下鴨翼,殲-15最明顯的外形特徵就是多了一對鴨翼,在機翼和駕駛艙之間的位置,與主翼大致在同意而水平線,位置與殲-10的有很大的差別。

李戰悉著悉的,隨口問道,“蘇三三的飛控缺陷在殲十五上面得到解決了嗎?殲十五用的還是老一套縱向電傳橫向機械吧?”

他這麼問是有道理,據他所知,殲-15並沒有使用殲-11B所採用的國產三軸四餘度數字式電傳縱系統,原因不清楚,應該和儘快投使用有關。李戰開Su-27SK、殲-11A最怕就是子那一套笨重的電子-機械混合縱系統出問題,特殊的升力設計下,沒有縱向電傳的輔助飛行員本控制不了會突然大角度上仰機頭大角度俯衝向下的戰機。

如果這樣的問題出現在起降階段,尤其是著艦這個環節,造的後果將會是災難的。

因此,這是李戰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