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人最新章節
武則天的心竟是有點悵然若失。
捷報是信的,可是又有些不信。
信秦遊的人品,而且這傢夥實在沒有虛報功績的必要。隻是這個功績實在是太大了,大到讓人不敢相信的地步。
大臣的態度倒並非是針對任何人,乃至於崔詧語言上的不敬,本質上也無可指責,現在大敵當前,去相信這種子虛烏有的訊息,也確實可能鬧出笑話來。
於是武則天隻得跪坐直了子,卻是默然無言。
就這麼在沉默之中,崔詧見聖人如此,又覺得自己方纔的話過重了一些,便不由道:「聖人,賊軍不過癬疥之患,遲早平,聖人不必憂心。」
武則天隻是微微一笑,不予置否。
崔詧又道:「隻是秦遊此前就有捷報,說是破賊五百,為此,聖人曾加封他為都尉,本來這個捷報半信半疑,可是現在,他又如法炮製,如今說得更是駭人,竟是破賊萬餘,聖人……臣憂慮的是,假若這兩個捷報都是子虛烏有,那麼………聖人此前所頒的恩旨豈不為天下人所笑?」
武則天眼眸一凝,不住道:「崔卿到底要說什麼?」
崔詧搖頭道:「臣沒有刁難秦遊的意思,隻是今時今日,朝廷與瑯琊王拉鋸的乃是人心,臣隻擔心秦遊的捷報非但沒有穩住人心,反而徒增朝廷笑柄。到了那時,豈不是反為心懷不軌的賊人所利用?依臣之見……」
他正待侃侃而談,可是這時。外頭有宦進來道:「稟聖人,秦遊已,攜太平公主宮覲見。」
秦遊回來了……
聽到這個訊息,武則天愣了一下。
又聽李令月安全回來,武則天不由喜出外,忙是道:「有請。」
大臣們麵麵相覷,有人忍不住低聲道:「這秦都尉。莫不是倉皇逃回了?」
這聲音說大不大,說小也是不小。至大家都聽見了。
不人不住忍俊不。
其實這很容易就能理解大家的心態。
一方麵,他們是萬萬不相信所謂的捷報的,既然這個捷報是子虛烏有,秦遊這個時候帶著人回了。理由就隻有一個,那便是賊勢太大,自知在城外是死路一條,最後厚著臉皮跑了回來。
那位秦都尉,大家是素有耳聞的,向來都是囂張無比,而這個時候倉皇而逃,大家想到這廝夾著尾的樣子,自然不免會心笑了。
崔詧綳著老臉。也差點失態。
過不多時,便見有人殿。
來人麵目俊秀,一戎裝。滿是疲倦,渾上下,清晰可見有跡斑斑。
他抬殿,單膝拜倒,道:「臣秦遊見過聖人。」
武則天見了,方纔還被崔詧說。覺得秦遊這一次吹牛有些過了,還真有可能為人所笑。可是見他一疲態,又見李令月也尾隨殿,反而沒有責怪的意思了,忙道:「秦卿辛苦了。」
秦遊道:「臣不敢當。」
武則天淡淡道:「城外賊勢如何?」
秦遊驚訝地道:「陛下,臣不是已送了捷報嗎?何故又問起?」
「……」
這一下子,武則天不知該怎麼答了。
滿朝文武,頓時也是默然無言。
這傢夥……臉皮似乎厚的,聖人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既往不咎,絕口不提捷報的事,給你留點麵子,也不想治你的罪,結果你倒是自己提出來了。
其實大家看秦遊這落魄的樣子,心裡也不願過於苛責這個傢夥,人家畢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年輕人嘛,吹噓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好歹人家是在城外拚過命的,這時代,大家對武人都比較寬容,多也都欣賞那些肯效命在疆場的將士。
結果……
卻聽秦遊接著道:「既然陛下問起,臣也不得不答了。今日清晨拂曉,賊軍大舉渡河,臣率兩百義士與之對峙,他們渡河倉促,並沒有戰馬,是以臣之團結營,倒也大膽在數百步觀測賊。此後臣見賊軍出破綻,正是破賊的大好時機,於是臣先讓賊軍製造混,再領兩百兵,趁其大,殺賊陣,賊軍大,相互踐踏者不計其數,溺水者更是無以數計。臣幸不辱命,破了晉州之賊,這其中,臣自然不敢居功,此戰上賴聖人庇佑,下靠將士用命,至於臣,不過是舉手之勞。」
滿殿嘩然……
這個傢夥,居然說得有鼻子有眼,這……大捷到底是真是假?
武則天滿是疑,不由道:「那麼賊首楊紹福現在何?」
「就在這裡。」秦遊說罷,將後的包袱直接擲地,這包袱滾開,頓時出一個人頭來。
楊紹福曾是晉州折衝都尉,職不大不小,認識他的人雖是不多,卻也有幾個,甚至連武則天也對他有著幾分的印象。
現在看著這乾癟的人頭,再與印象中的楊紹福一對比,不是他是誰?
「這真是楊紹福……」
「楊紹福伏誅……」
「如此說來,那麼晉州賊軍也都已灰飛煙滅了!」
滿殿皆驚……
即便是崔詧這樣老神在在的人,此刻也不由長了脖子,出了詫異之。
以二百民團,而剿滅巨萬賊軍,這……這真是不可思議,無法想象。
可是……現實就擺在眼前,由不得人不信。
秦遊繼續道:「此戰,臣與眾將士殺賊六七百之眾,賊軍傷亡更多達三千餘,除兩千餘人趁奪船渡河,其餘盡為階下囚,賊首楊紹福已然授首,至於其部諸將,或殺或降者,有七十人之多。臣還截獲了不楊紹福與山東賊軍私通的書信,以及糧草、馬料、銀錢若乾,得馬五百餘匹,船一百艘,隨軍婦人六十,鎧九十七副,刀槍劍戟無以數計。」
「至於臣之部眾,戰死者有二十餘人,傷者亦有十數人之多,懇請聖人,無論如何予以恤,以安軍心。」
「……」
殿中依舊是沉默無言。
一時之間,這個訊息實在令人太難消化了。
即便是武則天,此刻也是出不可思議之,顯然眼前發生的事,已經不能再用震撼來形容了。
而所有的文武,此刻卻都看向武則天。
良久,武則天猛地拍案,高聲道:「好,朕有此肱骨之臣,又有如此忠義之將士,何愁不能江山永固,何懼一群宵小蟊賊,此戰打出來的,乃是我大周的國威,賊酋楊紹福,亦是百戰將軍,據聞驍勇無比,其賊軍,亦都是敢戰之士,可是這又如何?朕區區一個團結營,便可使他們灰飛煙滅,秦遊,你是功不可沒,功不可沒啊。」
武則天顯得有些激。
已經很如此激了。
這樣的捷報,不啻是給了一顆定心丸,更重要的是,經此一戰,那李沖已經無關痛了。
當然,真正讓武則天喜出外的是,這一支不起眼的團結營是秦遊練出來的,這意味著什麼?
南衙軍十二衛,有兵十萬,戰力不容小噓,可是一旦發生叛,武則天不敢用,為何?因為這十二衛胎於李唐,與李唐的瓜葛實在太深,乃至於盤錯節,武則天既不能剷除,可也不敢放心使用。
天下第一軍的飛騎,人數不過千人,可是往往能以一當十,勇不可當,可是李沖叛,武則天照舊不敢將他們方出城去,為何?因為這支號稱天下無敵的元從軍,其本就來自於當年唐高祖皇帝李淵在太原起兵的骨幹,他們與李家實在有太多太多的瓜葛,本質上,他們曾經就是為了效命李家而存在,現在雖然『效忠』武周,隻是這裡頭又有多是真心實意?
至於各地的府兵,無非就是牆頭草而已,他們大多各地的折衝都尉轄製,事實上,就是一個個州裡的地方軍馬,朝廷強力的時候,他們就效忠於朝廷,而一旦時局不穩,又有幾人忠心?假若這些當真忠心,當年武則天代唐時,為何各州都是作聲不得。
武則天登基,弊病實在太多,在人才方麵,絕大多數人才都被世家壟斷,而在軍中,麵對的又是一個個錯綜複雜的軍門係,這些軍門來自於唐初時的各個山頭,派係林立,各個都暗藏鬼胎。
當年武則天創立團結營的初衷,就是想要借用團結營來製衡這些軍中的派係,從無到有,建立一支『武家』的武裝。
隻是真要從無到有,哪有這樣容易,團結營本質上,在所有人的眼裡不過是個笑話而已。
現在……不同了。
當孟西團結營以區區兩百人大破晉州賊軍,這個秦遊出草莽,卻是武則天一手提拔起來的人,這個人,還有他的團結營,從來沒有過李家的一丁點恩惠,他們今日的一切都來自於武周,這對武則天來說,是何等的幸事!
…………………………………………………………………………
繼續求點票!老虎很謝大家的支援,也很需要大家的繼續支援!
慶曆六年,歌舞升平的趙宋王朝。迎來了一個瘋子.... 親眼見識了大宋的雍容華貴與溫情。 起初唐奕隻想享受這個時代,什麼靖康之恥、蒙古鐵騎都與他無關。反正再怎麼鬧騰曆史都有它自己的軌跡。千年之後中華還是中華! 亡不了! 但當那位憂國憂民的老人出現在他麵前的時候,他的心變了...他想為那個老人做點什麼順便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麼.... 於是怎麼把大宋這隻羊,變成呲著資本獠牙的狼!成了唐奕唯一
21世紀中文係高材生,魂穿大唐成了贅婿!手上竟然戴著一個鐲子,各種現代武器應有儘有!文科生拿著那麼多武器,難道要當個武官不成?不,我要詩詞歌賦,我要扮豬吃老虎!一個大腹便便、身著黑色長袍的中年男子瞇著眼睛打量一番,賤賤一笑:“既然賢婿已無大恙,那麼,來人啊——去報官府吧!”莫名其妙的被送上戰場,打了勝仗回來卻被人給——休!了!!好在張十二不僅精通詩詞歌賦,還帶著各種現代武器的Bug!且看他如何應聘伴讀書童,詩會露臉,戰場揚名,坐擁嬌妻,封侯拜相,閃耀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