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馬騰來說,劉協能夠不殺他和馬鐵父子,已經是皇恩浩了,此番條件雖然有些苛刻,但隻要讓他回去,重新執掌軍隊,問題並不大,至於跟著馬超一起來打長安這個念頭,馬騰卻是想都沒想過。
在長安也待了一段時間,馬騰很清楚如今的關中已經不是昔日那個在董卓、李傕、郭汜摧殘下破敗的關中了,兵強馬壯不說,就算呂布、趙雲、徐晃這些強將出征,但這朝中,依舊有著大批良將。
馬騰本便是武將出,乃伏波將軍馬援之後,自然也更容易跟武將圈子接,因此他比任何人都明白如今這長安,有多猛將。
如那黃忠,一手刀法湛,堪稱宗師,箭更是通神,馬騰見過幾次黃忠與人切磋,驚為天人,馬超雖勇,卻絕非其敵手。
還有那武將張遼,聽說以前隻是呂布帳下一員偏將,但一手槍法之淩厲,毫不在馬超之下,更通排兵布陣,為人也是勇謀兼備,此外還有夏侯蘭、方盛、張綉、樊稠等一乾猛將,就算不敵馬超,也相去不遠。
兵強馬壯,更有強將如雲,怎麼打?
所以馬騰毫不猶豫的接了劉協的要求,無論如何,都不能讓那逆子再錯下去,若真讓馬超攻破穀口,直三輔,那馬家恐怕也要完了。
「好,你便隨漢升出征,去往穀口,先讓漢升教訓那馬超一番,一他的氣焰,你再出麵。」劉協思索片刻之後,看向黃忠道:「黃將軍。」
「臣在!」黃忠踏前一步,朗聲道。
「著你即刻前往蘭池大營,領兵兩萬出征,直抵穀口,給那馬兒一個教訓。」劉協沉聲道:「此外,張遼隨軍,聽你調遣。」
如今朝廷規模漸漸起來,張遼如今不過一員偏將,還無資格立於這朝堂之上參議朝政,因此劉協隻是點名,卻並未傳喚。
「臣領旨!」黃忠一手,慨然道。
「罪臣領旨,謝陛下不殺之恩。」馬騰也跪地行禮,他此刻乃罪臣,不得不跪。
「都免禮吧。」劉協揮了揮手,扭頭看向一旁有些黯然的方盛和張綉,沉聲道:「方盛,張綉。」
「末將在。」本能的手行禮過後,方盛才反應過來,有些激的看向劉協。
「朕聽聞,那韓遂號稱黃河九曲,狡詐異常,若馬超反目,必尋退路,命你二人選銳之士,自河套遊弋敵後,給朕將金城端了,也切斷他們的供給線,斷了他的後路。」劉協緩緩道。
「末將領命!」方盛激地有些抖起來,自長安大比之後,朝中猛將多了起來,不說呂布,單是黃忠、趙雲、太史慈、甘寧這些人他就沒法比,此外還有魏延、夏侯蘭,也不比他差。
而隨著呂布回朝,更有張遼、高順這等猛將也隨之朝,徐晃還好些,一者資歷夠老,二者能力出眾,哪怕不斷有猛將湧,終有徐晃一席之地,而方盛相比之下就有些尷尬,論資歷,他不及徐晃,論能力,如今長安城中,他也隻能勉強停留在第二梯隊,也是因此,劉協幾番大作,他雖都有參與,但論功勛,也隻是沾邊,隻能眼瞅著黃忠、趙雲這些新人不斷立功,而自己卻隻能吃些殘羹剩飯,甚至連出戰的機會都撈不到。
如今,劉協終於點將,雖說並非主力,但他這一支偏師若是打好了,一樣能夠起到左右戰場的決定作用。
看著方盛的神,劉協嘆了口氣,也算給這些老人一個機會吧,至於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他們自己的了。
不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這是劉協定下的規矩,想要晉陞,就要有功勞,隻是如今隨著呂布、黃忠、趙雲這些猛將的加,昔日跟隨自己的老班底就有些不夠看了,能力比不上,自然帶兵的機會也就了不,沒了帶兵出征的機會,哪來的功勛可立,看著一個個後來者不斷超越自己,那種覺,劉協也曾會過。
終究是當初為自己翻立了大功,可說他能有今天,方盛等人起的作用功不可沒,允許的範圍,劉協不介意偏袒一下,隻是這其中的度他卻必須把握好,若方盛不足以勝任的時候,劉協不會拿將士的命來開這種玩笑。
「散朝吧。」劉協站起來,看著眾人道:「西涼之,最終難的,還是那萬千子民,韋端之事,朕不希再有發生,為保西涼一元氣,朕希諸位將士能夠共勉之,這場仗,朕不希拖延太久。」
「陛下仁厚,臣等必效死力,恭送陛下~」群臣恭拜道。
「報~」
就當劉協準備離開之際,一聲拉長的聲音自宮外響起,一名衛手持一封絹書,飛快的奔到殿外,卻被殿尉阻擋在殿外。
「陛下,是幽州急報。」一名殿尉進來,手捧絹書,躬道。
「呈上來。」劉協皺了皺眉。
衛忠小跑著上前,將絹書接過來,又跑回來遞給劉協。
心中有些不好的預,劉協緩緩地將絹布展開,一目十行的看下去,麵,漸漸變得沉下來。
整個大殿的氣氛,突然變得抑起來。
「啪~」半晌之後,劉協猛地將絹書一把拍在桌案之上,瞪著大殿外的天空,厲聲喝道:「公孫伯珪,擅殺皇族,該殺!該殺!」
時間,推回到半個月前,幽州,薊縣。
「主公神機妙算,此番以寧縣為餌,來那烏桓之中,此戰若,十年之,我幽州百姓將不再那胡患之苦。」鮮於輔一臉興地來到刺史府中,對著劉虞恭拜道。
自去歲馬城被屠烏桓人大怒,要洗幽州之後,劉虞一改往日裡懷的風格,數度將烏桓人擊退,令烏桓不得寸進。
不過劉虞並非公孫瓚,很清楚一味強,最終的結果,恐怕也是傷敵一萬,自損八千的結果,因此,在擊退烏桓之後,又主派出使臣,講明此事乃公孫瓚所為,與幽州百姓無關,同時,卻在暗中召集部曲,商議如何能夠一舉將那烏桓重創。
此番雖然數度退敵,但自損失卻也不小,另一邊公孫瓚卻在冷嘲熱諷,若非劉虞以往一直懷,何至於那區區烏桓竟敢如此囂張。
對於公孫瓚的冷嘲熱諷,劉虞不予理會,雙方的口水仗也不是一兩天了,這個時候,已經做出了某種決心的劉虞,也沒心思理會公孫瓚的嘲諷,萬幸,公孫瓚雖然最近愈發猖狂,但在對付胡人的事上,卻是沒有拖劉虞的後,讓劉虞有足夠的時間和力放在收拾胡人的事上。
一邊打一邊講和的事,一直持續了半個多月的時間,纔有了轉機。
有人在寧縣附近找到一條古長城的缺口,或許是地殼變的原因,也或許是年久失修,長城在這一段坍塌了一段,使得原本被長城保護在部,最安全的寧縣,可以通過這一段直通草原,一旦被草原上的人發現,這裡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當發現這一段缺口之後,不人都建議將缺口補上,或者在此建一座營寨,以擋胡人。
「卻是個機會,容我謀劃一番。」劉虞思索過後,暗中命人遷徙寧縣人口,寧縣乃下限,人口不過千戶,遷徙起來,也容易一些。
同時,劉虞命人一麵在寧縣附近設定陷阱,一麵派人出使烏桓,言公孫瓚桀驁,引烏桓共討公孫瓚,同時將寧縣附近的缺口告知烏桓,請烏桓從此境與劉虞合兵,征討公孫瓚。
「不止是十年!」劉虞坐在劉協親自為他送來的躺椅之上,笑著說道:「聽聞陛下已經派遣呂布了鮮卑,致使鮮卑王庭人人自危,就連遼西鮮卑,最近也在想要東遷,避開呂布兵鋒,一旦烏桓元氣大傷,這山以東三足鼎立之勢便會徹底瓦解,到那時,烏桓如何且不說,遼東、遼西兩部鮮卑必有爭端,隻要沒有外力乾擾,便是最終一統,五十年,鮮卑休想犯我漢家江山!」
說道最後,原本疲憊蒼老的臉上,卻是興起一之,此番能夠引烏桓圈套,除了這謀劃之外,也是他這十年來不斷示之以弱,結好烏桓,換來烏桓的信任所致,十年謀劃,十年忍辱,天佑大漢,終於讓他找到了這個機會,此番一戰,雖死無憾!
「此戰,不容有失,吾當親自主持,薊縣這邊,便由你主持。」劉虞站起來,蒼老的臉上,帶著幾分說不出的豪氣,讓鮮於輔有種錯覺,彷彿自己眼前的並非以為文質彬彬的文士,而是一員縱橫沙場,指揮千軍萬馬的儒將一般,這種覺,他昔日在見到盧植時,也曾覺到過。
「主公不可!」雖是如此,但劉虞的,在今年開始便每況愈下,鮮於甫聞言麵大變道:「主公乃幽州之主,萬民之寄託,怎可親犯險?此事於末將便是。」
「幽州有沒有劉虞,不重要,但此戰,不容有失!」劉虞搖了搖頭,眼中閃過堅定的神,不容抗拒道。
有幸穿越了,還是生在地主家,此生不缺吃穿卻也不想混吃等死,所以傅小官隨意的做了些事情,沒料到產生的影響如此巨大。皇帝要讓他官居一品,公主要招他為駙馬,尚書府的千金非他不嫁,荒人要他的頭,夷國要他的命,樊國要他的錢…… 可是,傅小官就想當個大地主啊!
李塵穿越大唐,竟然成了東宮太子? 偏偏朝中上下,對他都是頗有微詞。 也好,既然你們不服,那本宮就讓你們服! 從此,李塵成了整個華夏歷史上,最囂張霸道的太子爺! 能經商,會種地,開疆拓土,統御三軍。 大觀音寺老方丈曾經斷言:“有此子在,這大唐,方才稱得上真正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