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宰執天下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

《宰執天下》 第一百六十五章 京師(七)

街邊的茶館中,如往日一般的喧鬧。

七八的座位上都坐了人。一名說書人坐在高臺上,拿著最新的報紙給茶客們分說新聞詳

正說到河東大捷,斬首千人,茶館中就是一片好聲。

丁兆蘭坐在進門口的地方,兩隻眼睛看著街上,耳朵則分心聽著新聞。

昨天剛剛傳來的捷報,讓京師再次歡騰起來,今天的各家報紙上,都在頭版刊登了這一場捷報。

丁兆蘭在府衙中,對這一次勝仗的況瞭解得稍多一點。

這一仗,出戰的主力其實是折家爲主的麟府軍,位置又在河外雲中之地,遠離代州神武方向的主戰場。雖歸屬於河東制置使司管轄,不過已可算是半獨立的戰區了。只看參戰將領中有種姓之人,參與的軍隊還有寧夏路的人馬,就知道這一仗,並不一定是河東制置使的安排。

但好歹是給河東挽回了一點面。

河北把遼國皇帝打得狼狽而逃,退守國境。甚至有傳聞說遼國僞帝被一箭中了部,最後扮農夫坐著羊車才得以帶著屁上的箭瘡逃走。

這條傳聞,傳得很廣,卻沒有傳播太久,很快就被澄清,指出真正半邊屁因箭創而爛掉的是皇宋的太宗皇帝。

此言一出,當然沒有人敢於在公開場合再提及皇帝、箭瘡和爛屁的話題,不過開封府的百萬軍民,也得到了一個公開接歷史教育的機會。

有關遼國皇帝的傳言被澄清了,不過河北的大捷是鐵板釘釘的。相形之下,河東之前的戰敗也就越發地顯眼起來。

雖說報紙上有解釋是河東軍在北上出擊的路上,輕忽大意到了遼軍的伏擊,儘管是失敗了,但無損河東大局。雁門防線依然穩固,神武軍這個雁門關以北的突出部,也依然穩穩當當地掌握在軍手中。

Advertisement

可是京師百姓誰當真能放心得下?國子監的學生們更是以此爲由,在都堂門前好好鬧了一場,鬧出了一樁大案,更惹怒了都堂,開始手段強地整治起京師和朝堂來。

現在河東終於有了一場勝利,京師對河東戰局的印象也算是有所改觀,不會再擔心遼軍會突破雁門,或是奪走神武軍。

就像現在的茶客們,開始討論河東的軍能否乘勝追擊,再接再厲,北上去收復大同,挽回之前丟掉的臉面。

店小二提著巨大的長銅壺,遙遙一傾,一道弧形的水線便注到丁兆蘭面前的茶盞中。

丁兆蘭已經續到了第三杯,臉越發的急躁。看看擺在櫃檯上的座鐘,半個小時過去了,不能再等了。

正要起,一輛馬車在門前停下,從上面急匆匆地跳下一人來。

那人一下車,就幾步走進店中,視線來回一轉,看見了丁兆蘭,這才鬆了一口氣。

丁兆蘭臉上的急躁,氣定神閒地招小二過來倒茶,“唐家哥哥啊,明明是你約的俺,怎麼反倒是你遲到了。”

來人自是唐梓明。他兩步走到桌邊坐下來,剛拿起杯子就放下,“換涼茶。”他擡頭吩咐了一句,又對丁兆蘭道,“文太師的兒子被釋放了,不得不去一趟。”

“他被放了?!”丁兆蘭吃驚不小,他驚訝地追問,“是開釋?不是判罪?”

“就是放了。開釋。”唐梓明說,“他這運氣,還真是不錯。”

何止是不錯。

這段時間來,被抓進史臺獄的犯及其親屬不在數。能從中出來的,要麼是準備上法場,要麼就是賜自盡後的首,還有就發配離京,能正正經經地開釋出獄,一個都沒有。現在終於有了一個文惟申。

Advertisement

“還不是看在他老子的份上。”丁兆蘭不屑地說道。

“宰相家的衙,就算是過了五十歲,只要宰相不死,還是能有依仗。”

“文老太師九十多了。”丁兆蘭道,就差說沒幾年好活了。

唐梓明搖搖頭,“說不定真能活到一百歲。”

“好人不長命,禍害千年。”丁兆蘭一時快。對那位文老太師,他的看法與開封士民的普遍看法相同,都沒有毫好

唐梓明哈哈一笑,接過小兒送來的涼茶,急急地灌了兩大口,把空杯子還給小兒續水,他子,低聲對丁兆蘭道,“不過史臺那邊也有消息,說要求文惟申近期不得離京,隨時等待史臺的傳喚。”

丁兆蘭眨了兩下眼皮,有些開心,“也就是還吊著他?”

“就是看在文老太師的份上,也不能讓人犯逃了罪責。”唐梓明義正詞嚴。

丁兆蘭點了點頭,問道,“文家的事先放一邊,不知哥哥今天找俺來,到底有什麼事?”

“不能放一邊啊。”唐梓明微微一笑,只是笑容中帶了點愁緒,“還是跟文家有關。”

“什麼事?”

“小乙你自己給我的都忘了?”唐梓明搖搖頭,“包永年的事。”

丁兆蘭神一振,還有些驚訝,“哥哥你都查出眉目了?人在哪裡,是死是活?”

丁兆蘭在開封府快班裡面是坐第一把椅的好手,不可能所有的力都放在包永年的失蹤案上。

他把事給唐梓明之後,就理起其他更加嚴重的案件去了。只是他沒想到唐梓明這麼快就有線索了。

唐梓明又搖了搖頭,“不是他的下落。”他神嚴肅起來,“小乙,我問你,你覺得包永年會不會已經死了,甚至已經變了路邊的無名,被送去化人場給燒掉了?你知道的,京師裡面這樣的無名,每天都有十好幾起。”

Advertisement

每年都有無數人抱著希來到東京,這些人中有的會飛黃騰達,有的能發家致富,也有的會失而歸,更多的則是沉淪在底層中,每天都在忙碌中過活,直到忘了自己的初衷,渾渾噩噩地活下去,但還有一小部分,則有著更壞的際遇,沒有夢想中的功,也沒有一個穩定的生活,而是在某一天,無聲無息地倒在了路邊上,了開封府中一本黑皮賬冊中的一個數字,他的家人,永遠都不會知道他的下落。

丁兆蘭搖了一下頭,“衙門送首去化人場前,都會先檢查的。”

唐梓明點頭,他明白丁兆蘭的意思。

如果是因各種外傷造死亡的,即使一時確認不了份,找不到喪家,也必定會被仔細檢查,確認死因。

而貧病而亡的無名,都是乾瘦病弱,看不到傷。但只要稍作檢查,份,也能確認個大概。

務農的,手上必然會留有握鋤頭鐮刀的繭子;打鐵的,手上同樣有繭,但繭子的位置就不會與務農的相同;擔貨的力工,肩膀上會留有標記;撐船的船伕,腳掌十趾會比普通人岔得更開;讀書人,有筆繭;富貴人家,細皮更分明。

當一無名骸,看起來雖然一般兒的乾瘦病弱,但如果是手腳繭薄,細膩,有瘡疤,那麼立刻就會引起衙門關注,絕不會貿貿然地就送去燒化。

“如果是河裡撈起來的首呢?放了許多天才發現的呢?”

唐梓明又問道。首都開始爛了,看不出原貌,怎麼分辨?

丁兆蘭咧開,噠噠兩下,屈指在牙齒上敲了敲,“這個是做不得假的。”

普通人吃糙米,牙口總不會好。富貴人家吃米,一看就知道不一樣。

Advertisement

唐梓明出普通,家裡是節食才讓他讀了書。丁兆蘭時流浪江湖,不過被收養後,雖然只是快班衙役的家庭,可飲食上在京城中也算得上是中等水平了。牙齒的況就是比唐梓明更好一點。

“還有骨骼。”丁兆蘭說,“常年吃的骨頭與貧戶出的骨骼,差別同樣很大。”

“也就是說最近並沒有類似於包永年的被發現。”

“是的。”丁兆蘭點頭。

唐梓明深吸一口氣,“那問題就大了。”

“到底怎麼了?”丁兆蘭不耐煩地問。

唐梓明沒有回答,反問:“你們可查過房間?”

丁兆蘭點頭,“裡裡外外都查過了。”

“書呢?”

“肯定都查了。”丁兆蘭急地說,“全都搬到府裡去一本本地翻了,信也都看了,跟他有書信往來的,只要人還在京師,都去查了,什麼線索都沒有。”

他說著,眉頭鎖,仔細回憶自己是不是在調查上有所錯,最後,他放棄了,問,“昨日你不是派了人來府裡,翻過了那些書和信,到底找到了什麼?”

“我是說書裡的容?”

丁兆蘭心中的煩躁陡然間消退了,他眼瞳裡開始閃爍著東京名捕的彩,“也讓人看了,沒有什麼犯忌諱的地方,基本上都是市面上能買到的書,還有一些來自學會部,不過包永年是學會員,他能借得到。”

他斗大的字認不得一籮筐,可他還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也安排人手去查過了。

“可是按我收到的回報,在包永年的書籍裡,有幾份都是沒有公開發布的論文,全都是手抄的。”

“你是說他抄了沒發表的論文?!很重要的?!”

丁兆蘭臉難看起來,這的確是盲點。

他派人檢查時,只是去查有關包永年下落的線索,更關注與他有聯繫的相關人等。雖然也查過了書和論文中的容,但因爲包永年的份,即使有一些來自於學會,也被視爲正常。而開封府的衙役,即使認字,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分析一篇論文是否重要。

“也許不那麼重要,我也說不太清楚。”唐梓明說,“不管怎麼說,硝酸,火硝棉,積硝池,這些東西,既然不被允許公開發表,那麼就肯定不能泄出去。包永年失蹤了,死了還好說,如果還活著……”

丁兆蘭臉泛白,咬著牙,“會泄到遼國?”

唐梓明輕輕地點了點頭。

對包永年此人,在文煌仕事後,朝廷和學會部已經很關注了,但他是在幾個監視者的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丟下的資料就有許多犯忌的,被他帶走的呢?此人如果投效遼國,還帶著一干極重要的論文,到底會造多大的影響,簡直讓人不敢想象。

丁兆蘭深深地吸進了一口氣,而後將心中的張、焦急和不安盡數吐了出來,他冷靜地問,“這件事,你跟社裡說了沒?!”

對丁兆蘭的反應,唐梓明臉上多了點欣賞,他搖頭,“當然沒有。”

“這件事,你不方便與社中說,俺也不方便回去跟總捕報告。”

“當然,要不然我爲什麼還要去史臺多走一遭?此事決不能對外泄。”唐梓明輕輕地搖搖頭,“不能鬧大了。”

這件事,越人知道越好。學會管理上的疏失,作爲學會之首的宰相難免其責。一旦遼人從包永年上得到了關鍵的技,使得戰局改變,那麼韓岡的責任就更大了。

這一點,唐梓明明白,丁兆蘭也明白了。

“或許……”唐梓明猜測著,“包永年已經被人害了,而他房中的論文,只是學會會員正常擁有的好奇心。”

這是韓岡經常在學會中宣揚的神,一位學者,要永遠都對萬萬事充滿著好奇和求知。

“的確。”丁兆蘭道,這也是可能之一,並不需要否認,“要說包永年因爲文煌仕而叛國的可能並不大。”

唐梓明點頭。

在追查文煌仕下落的過程中,丁兆蘭發了許多人脈,其中就有唐梓明,還幫了很大的一個忙,故而也瞭解到了一點。對於丁兆蘭的話,唐梓明能理解一二。

唐梓明說,“包永年是包孝肅之後,又是國子監生,還是學會的特別會員,只憑這一份,即使他是文家親戚,也不會到太大的影響。只要他想做,隨時都可以做上,他不應該是張元、吳昊。”

張元、吳昊,因爲屢試不第而投奔西夏,其中張元更是在殿試上被刷下去,使得恨意更深,也讓進士科和諸科的殿試,從此不再黜落士子。即使犯諱,通常也能得到一個特奏名的出

包永年的況比張元吳昊強得多,績、家世、份,無一不是出類拔萃。即使是在國子監中,都是足夠讓人羨慕的。要說這樣的人會投奔遼人,唐梓明第一個不信。

丁兆蘭當然也不信,所以問題就來了。

包永年因何失蹤?主還是被?如果是主,爲什麼要失蹤?如果是被,又是誰下得手?

這是一開始就有的問題,而現在,又多了一條:包永年抄錄只在部刊發的論文,又是爲了什麼?

“我再去府衙裡面去查一查包永年留下的書冊和信,小乙你如果有空的話,可以去學會的圖書館查一下,你是正式會員,可以查一下借閱的記錄……”

丁兆蘭笑了起來,“俺也正想這麼做呢。真是想到一塊兒去了。”

wωw_ ttκan_ co

“這就英雄所見略同。”唐梓明哈哈地笑了兩聲,站了起來。

“時間不早,我先走了。”他跟丁兆蘭說道,“如果發現新線索,相互聯繫一下,就像今天一樣。”

“好的。”丁兆蘭點頭,微笑著先送唐梓明離開。

目送唐梓明上了馬車,丁兆蘭臉上的笑容收斂了起來。

因爲避免被人注意,而在外面特地先繞了一圈,這個理由,丁兆蘭勉強能夠理解,但又在前面繞了一個大彎子來說話,唐梓明不正常的舉,讓丁兆蘭有了幾分猜疑。

並不是說唐梓明有什麼壞心思——丁兆蘭沒有覺到,只是在唐梓明的言行舉止中……功利心的彩稍稍濃重了一點了。

丁兆蘭對唐梓明的努力一直看在眼裡。

能夠從小報的記者,一路進頂尖報社,又在頂尖報社的激烈競爭中,得到了常駐都堂的機會,這其中,絕不僅僅是個人才乾和淺的人脈——富貴人家的子弟所能擁有的人脈,在唐梓明爲頂尖記者的現在,也不一定能夠比得上——還有唐梓明本的手段,在報社中不斷超越一個個競爭者。

所以唐梓明一直都儘可能地表現出來的專業,即使他之前推掉了丁兆蘭將他介紹給韓家四衙的機會,丁兆蘭也沒有相信他的純潔和善良,而是抱著幾分懷疑,用以觀後效的態度去檢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