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宰執天下 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

《宰執天下》 第一百九十六章 火箭(四)

“嗯。”

停了許久,擡了一下手,管家衝著章惇的背影行了一禮,靜靜地退了出去。

“呵呵。”孤寂無人的小屋中,章惇低聲冷笑,喑啞的笑聲間,除了他自己,沒有人聽得到,“自尋死路。”

二十餘年的,章惇對韓岡的瞭解,可以說是這世界上最多的幾個人之一。放棄部調解,讓矛盾發出來,那就意味著韓岡想要解決問題了。

韓岡的手段,章惇一向是佩服的。既然韓岡有所準備,那麼雍秦商會部的問題可就不問題了。想要趁機渾水魚,怕是要丟掉手腳才能了。

只可惜熱鬧也看不了。

看熱鬧不怕事大,在這件事上,在看客位置上的章惇,稍微覺得有些憾。

不過想想對面掌控者的份,也就不覺得能有多熱鬧能看。

韓岡豈會給人嘲笑的機會?

章惇輕聲喟嘆,他再瞭解韓岡不過了。

兒子方纔的建議,他沒踢上兩腳就算好了。韓岡此等格,貿然挑釁最蠢不過,要不然就一棒子打死,要不然就不要開罪,佔點小便宜,之後呢?尤其是韓岡尚未離任的現在。傷的猛最是兇狠,即將離任的韓岡,爲了維護自己的權勢,只會比傷猛更加兇狠。

手段只是其次,即使韓岡行事狠厲,也不過讓人畏,不足以讓人敬,更不會讓人歎服。

更讓人驚歎的,是韓岡的學識,見識。

他越是瞭解,就越是疑。那些萬里之外的風,韓岡是從何而知?

大地是球形,可以說是從日常的觀察中發現。地球兩極有半年白晝半年黑夜,也可以說由低緯度的晝夜變化中推導而得。

Advertisement

一切果都可以說是韓岡的智慧結晶。章惇早年對韓岡的看法,也只是一代學派的開山之祖,未來可能躋文廟,伴於先聖之側,後世士人供奉。隨著自然格之學的更加深,別開一家,凌先聖。

但是,南方新洲陸的發現卻完全推翻了章惇過去對韓岡的判斷。

《九域遊記》本就是韓岡的手筆,之後幾本以嚴謹著稱的遊記小說,不管署名作者爲何人,其中的大綱都是韓岡所擬,那本《南行記》,兩個主角西門慶和武松——兩人都出自於《九域遊記》,整部《南行記》,其實就是從《九域》中的一個小片段擴充闡發而來——不打不相識,最後一同登船前往赤道之南的這一段,甚至是章惇親眼在韓岡的書齋中看到的。

而南方新洲陸,過去幾千年都沒有人去過,章惇算是博覽羣書,也從來沒有在任何書籍中發現過。甚至連赤道,過去都沒有人越過,而《南行記》書中對赤道、大南洋的描述卻詳細到絕不可能是憑空杜撰而出。天下讀書人何其多也,如果哪本古籍中能找到,早就找出來了——山海經中,也只有附會出來的記錄,哪有韓岡在書裡說的那麼詳細確。

因爲《南行記》的緣故,南方新洲陸被發現後直接被命名爲大洋洲,從大洋洲回來的船員,有很多人都認定了,作者就,當地土著狩獵時所用的形如曲尺的迴旋鏢,不是親眼所見,絕難描畫得出,而書中就有一段土著使用迴旋鏢狩獵的描寫。

其實在南方新洲陸被發現之前,韓岡所主導撰寫的幾部遊記小說,就已經在很多地方的描寫上,一步步的加深了章惇的疑,等到南方新洲陸的發現,疑才如此順利的轉變認定。

Advertisement

像那《飛船上的四十天》中所描寫的崑崙洲的風,就跟《南行記》一樣,寫實得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崑崙洲的崑崙奴,唐時就多見,傳奇中也有出場。如今皇宋是萬邦來朝,東京城中早十幾年就有崑崙奴的影,福建商會裡面更是大半人家都有蓄養,章惇家也有,只是覺得不中看纔沒有放在宰相府中。《飛船上的四十天》中描寫崑崙奴,不缺映證。

但《飛船》一書上又有言,崑崙洲上大草原,獅羣是母獅狩獵,雄獅護巢。雖是書中主角經歷,卻還是作者自的見識。本以爲是小說家言,有人自崑崙歸,所述見聞卻證明是事實。

西域本有獅。苑中獅十餘頭,皆出自西域。舊日也有員外郎(園外狼)不如園中獅的笑話。但西域的獅子已極爲稀,難以羣,皇宋統有西域十餘年,也不過又添了五六頭而已,其習更是無從得知。足可證書中崑崙獅的習絕非化自西域之獅。

再如眼有淚痕的獵豹,雌雄皆有長牙的大象,長頸長的鉅鹿,巨口暴牙形如牛的河馬,全都是出於小說,而不見於文牘之中。卻又與事實完全相合。

章惇家中掌握了大半海貿,名下商船遠出天竺、天方、崑崙,更組織過多支探險隊,深,方纔得知些許詳。且《飛船》一書,書甚早,章家商船遠行崑崙,甚至都是拿著此書當做參考來尋路。

對此,章惇曾旁敲側擊,亦曾正面追問,而韓岡則只推說是年時聽人傳說。

且不說韓岡年時僻居西北,從何與海外之人接,只說這遠方軼事,除了韓岡竟沒有其他人聽聞,這與仙人點化又有何區別?

Advertisement

《九域遊記》,《南行記》,《北海遊》,《蓬萊錄》,加上《飛船》,只要翻開其中任何一本,都要爲作者淵博到讓人瞠目的地理見聞,而驚歎不已。不是仙人點化,與鬼神無關,那就真的是韓岡本的能力了。

“聖人不行而知”,莊子所言,正好給了韓岡上諸多疑點一個充分合理的解釋。

但這所謂的合理,卻又是讓韓岡變了聖人,比起神仙弟子的說法,更加荒誕和誇張了。

不論是神佛還是聖人,與之打道,多謹慎都不爲過。沒有百分之一萬的把握,就不要與之爲敵。

韓岡可不是累累若喪家之狗的先聖。先聖是奔走諸國、兜售其而未果,屢屢爲羣氓、氓隸所欺,而韓岡,早早的就已經把天下都改變了。

沒有韓岡的遊記熱傳於世,哪裡會有那麼多探險家駕駛著海船揚帆出海,前往陌生的地域去探索?多年被書中繪聲繪的描寫所吸引,立志要遠行海外,發現那些還未有人知的財富和寶藏。

而開拓海外,擁有新式海船四千餘艘,佔據了大宋海上運輸八份額的福建商會,永遠都能獲得收益中的最大一份。

韓岡要讓中國子民放眼世界,這完全符合章惇的利益。

所以,爲何要與其爲敵?

所以火箭的事,章惇更不會在意。不過是個書上的火箭,還當真能勾連呂惠卿?

沒兵沒將的呂惠卿,對京城的影響力,甚至比不上率軍把守宣德門的守將。即使韓岡與他勾連起來,難道還能將他推到宰相位置上,韓岡手底下的人怎麼可能心服。簡直是笑話了。

想想,章惇就吩咐下去,“去請十三人來。”

Advertisement

片刻之後,門外傳話,“相公,會首來了。”

“讓他進來。”

門外的聲音讓章惇略略擡起頭,對章恂的稱呼則讓他有些彆扭。

會首。

作爲章惇的兄弟,宰相最信任的親人,章恂早就有了一個,太常寺太祝雖不是高,卻已經是京序列。但他更重要的份是福建商會的會首。出門在外,沒有章人、章太祝,只有章會首。但宰相府中,過去太祝、會首都沒人,只會以排行稱,直到近日。

自來國人重,有個銜就要掛在頭上。地位高一點,就是家裡的僕婢,都是隻稱,人、員外、待制、學士、相公。出門逛街,到員外、大人的不絕於耳。過去商人們,只要發達了,就不了就要拿出幾百貫、一千石捐一個職。儘管納粟只是有個“”字,接不到什麼實職差遣,但是被人一聲人,總是聽得更舒坦點。只是近年來,這風氣就漸漸改變了。

如今民間會社蜂起,有名的如賽馬、齊雲,有錢的如福建、雍秦,都是規模龐大,勢力高遠,在其中能做到會首、副會首、理事,跺跺腳,一羣兒都要趕過來奉承,有了這會首、理事的頭銜,卻是連“”字都變得輕了。

而造改變的最關鍵的一擊,則是秋天時因天下馬會引發的一場公案。

天下馬會,並不是京師賽馬總會,或是各地賽馬會那樣,舉行比賽、發行馬票,只是全國大小一百二十多家賽馬會集合起來,大家坐在一起,談一談,互通一下有無的組織。

趙世將雖是從京師賽馬總會的會首位置上退下來了,但依然是賽馬行業赫赫有名的老行尊,天下馬會趕在秋後大賽開始前舉行第一次會議,在會議上便公推趙世將爲總會首。

時趙世將四發名帖,帖子上堂而皇之地將天下馬會總會首的頭銜放在最前面,跟在後面的纔是開府儀同三司、議政、判大宗正寺等一系列的方頭銜。

這簡直無法無天!

幾個年輕的言立刻揪著他罵了一通,可最後人家還是照舊,反倒是言們偃旗息鼓,彷彿之前的事本不存在,倒是讓朝中頗是猜測了一番到底是哪位相公發了話。

不管發話的宰相是哪一位,以及爲何發話,趙世將的名帖立刻就在京師中出了名。會首也一下子在市井中了比人、員外都高一等的尊稱。

連帶著宰相府中都到了影響。會首、會首的,讓章惇都聽得漸漸習慣了。

福建商會的會首重新回到章惇的書房中,章惇擡起頭,“來了?”

章恂稍稍躬了躬,“兄長有何吩咐?”

章惇指著旁的椅,“坐下來說。”

章惇避開了章持,又將章恂召回來,想要問什麼,章恂心中也有些底。

“二哥邊人夠不夠?”章恂剛剛坐下,章惇忽然就問道。

章惇要說的話題,章恂猜到了,但問的問題卻他的出乎意料。章恂連忙道,“小弟早安排了婁十五聽候使喚,他手下有三條船,兩百人。船員都是積年的老水手,走慣風浪的。二郎那邊可是有什麼說法?”

“寫倒是寫了。”章惇笑著搖搖頭,說起自家有點出息的兒子,章惇與其他父親都是差不多的表,“仔細看一看,卻都是自吹自擂。”

章恂笑道,“小弟倒是聽說二郎在軍中頗立了不功勳,又是一路大捷,結了不朋友,又是再如何誇耀,都不能算是自吹自擂。”

章援現在就在日本,九州島上,與數萬大軍同在一

之前朝廷決定兵發日本,章援便多次或委婉或直接地向章惇請求,去海軍做“監軍”——雖然絕不會當真給出監軍的頭銜,但宰相家嫡子以任何職位隨軍出征,本就意味著代替宰相監察軍中。

章惇並不需要章援監察,他在海軍中有足夠的耳目,但章援若是能夠在軍中得到足夠的鍛鍊,作爲一個父親,章惇還是很樂於看到這一點的。

韓岡家的嫡長子,也是一個自作聰明的紈絝。耶律乙辛進攻河北的時候,他著王厚在保州城外設立防線,卻沒想到遼軍在天門寨就被堵住了。但聽說他鬧過這個笑話之後,就認認真真地在制置使司裡做事了。而且在河北軍中人緣很不錯。

看到了韓家子的況,章惇稍作考慮,也答應了章援的請求。

看章援最近的來信,他在軍中與人結,很是了不朋友。據暗探回報,章援也的確沒有擺宰相家衙的譜,禮賢下士的姿態做得十足,的確結了不可用的將校。

聽到章恂也如此說,章惇臉上的線條也更加和了,“二哥算是有了點出息,不過大哥就不行了。”

次子已經有了些長進,而長子卻還是那副不著三四的模樣,是不是放他出京城去,找個能磨鍊人的地方,好好歷練幾年。

“我想著,讓大哥出去歷練一段時間。十三你看哪裡合適一點?”

章惇像著一個普通父親一般問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