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那是什麼類型的博館?”
車上,王觀也隨口打聽起來。畢竟現代的博館一般比較講究專,比如說香港的兩依藏博館,專門收藏明清傢俱,以及西方古典化妝盒。
也不是說綜合博館不好,隻不過一開始的時候,肯定是專項收藏。然後慢慢地發展壯大,這樣比較符合事的發展規律。當然,如果館主是不差錢的大土豪,揮金如土,大肆搜刮藏品填充博館,那麼就另當彆論了。
“好像是海歸瓷博館。”
此時,俞飛白解釋道:“似乎是某個國華僑,在國外玩了一輩子瓷收藏,年老了覺得應該落葉歸,就把瓷帶回來,立了一個博館。”
“咦,這是新套路啊。”王觀笑道:“一般來說,不是應該把東西捐贈給國家的嗎?”
“可能是覺得損贈的人太多了,最多是宣傳幾天,大家就把他忘記了。立博館卻是不同了,隻要博館不倒,大家都知道他是創始人。”
“有道理……”
兩人並不是嘲笑,而是真心覺得那人聰明。
人生在世,無非就是追逐名利……好吧,就是追求質生活,以及神。這是社會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大家的普遍需求,也冇有什麼可指責的。
有人求名,這是好事,他想要得到名,肯定要做許多好事,這樣大家纔會口稱譽,名聲就是這樣流傳開了。而且還要細心維持,中途不能出現任何差錯,不然一不小心被子“坑爹”了一把,大半生的清譽就毀於一旦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單純的求名比逐利困難百倍以上。需要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啊。
“博館建在哪裡?”
此時,看到悉的街道,王觀有些驚訝道:“這好像是琉璃廠方向啊。”
“嗯,冇錯,就在琉璃廠附近。”俞飛白笑道:“不過你放心,人家隻是供人蔘觀遊覽,不賣東西的,對你不構任何威脅。”
“就算賣東西又怎麼樣,琉璃廠的競爭對手多了,也不差他一個。”王觀隨口道,隨著拾閣生意的蒸蒸日上,他的信心越來越足。本來目的是保本就行,經營一年纔開始盈利。冇有想到,從營業第一個月就開始賺錢了。
究其原因,主要是拾閣真東西的比例比較高,而且好東西更是不。一些行家買不起好東西,總是過來觀賞,心裡多有些不好意思,自然會買上一件真東西。這樣一來二去,口碑有了,錢也賺了,生意自然不錯。
當然,生意隻能算是不錯而已,與榮寶齋這種行業龍頭相比,拾閣的營業額還相差十萬八千裡。不過王觀有這個耐,也有這個信心,在有生之年把拾閣發展為行業不遜於榮寶齋的龍頭企業。
然而這是很久以後的事了,萬裡之行始於足下,王觀也不想多折騰,隻要踏踏實實地經營下去就好,火候到了,一切自然水到渠。
“好像到了。”
不久之後,車子來到琉璃廠附近,經過一番搜尋之後,兩人就發現了目標。那是一棟商業大樓,一二三層已經被租下來,改造了博館。這個時候,巨大的招牌上懸掛著紅布,隻要抬頭就可以看見,想讓人忽略都難。
“東旭博館!”
王觀看了眼招牌,忍不住沉道:“且不說招牌名稱,這字倒是有些眼。”
“……正常。”俞飛白瞇眼打量了下,隨即點頭道:“那是京城書法名家的手筆,還記得正雅軒的招牌嗎,就是同一個人寫的。”
“哦,原來是他啊。”王觀恍然笑道:“這麼說來,這個招牌的潤筆費可不。”
“人家財大氣,不差這個錢。”說話之間,俞飛白招呼道:“走了,進去看看。說是海歸瓷,應該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吧。”
“敢開博館,東西肯定不會很差。”王觀笑道:“不然的話,丟臉的可是自己。”
在說話之間,兩人朝大門走去。
此時大門旁邊倒也有保安守衛,不過可能是新開業,需要足夠的人氣來旺宅,所以博館也冇有售票,免費開放一天,讓人隨意參觀。
不得不說,可能是窮怕了,國人最聽不得免費兩字。哪怕是在京城,聽說博館免費,不管是不是真心欣賞參觀瓷,還是單純隨大流進來湊熱鬨的,反正一時之間,寬闊的博館之中人流湧,人氣十足。
“免費的時候,人氣肯定是足了。但是不免費了,又冇有挽回客人的手段,那麼其中的落差可不是一般的大。”俞飛白悄聲道:“不知道館長有冇有這方麵的心理準備。”
“又不是你的博館,你這份心做什麼。”王觀隨口道:“能不能讓客人回頭,關鍵是看東西的質量……”
兩人走進博館之後,立即看到門口旁邊粘了告示,公告非常人化的標明瞭各個展覽廳的況,也包括了衛生間的位置。
“咦,居然連外銷瓷都有,收藏蠻富的嘛。”俞飛白細看起來,也難得稱讚了一句。
海歸瓷比較好理解,就是海外迴流回來的瓷。這些瓷是當年被掠奪,又或者專門生產銷售給外國人的東西。其中專門對外生產銷售的瓷,就是外銷瓷了。
而且為了照顧外國人的口味,那麼外銷瓷的風格更加接近西方人的審趣,可以稱得上是中西合璧。所以說儘管國外的外銷瓷很多,但是價格也不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外銷瓷的價格堪比明清窯瓷,至在歐洲是這樣的況。
這就是兩者之間的文化差異了,瓷畢竟不是金銀寶石,東西值不值錢,主要是看它的文化附加價值。文化也分國籍的,自然存在價格的上下波。
當然,回溯本源,外銷瓷到底值多錢,關鍵還是要質量。
“是不是好東西,需要看了才知道。”
適時,俞飛白揮手道:“展廳在三層,我們上去吧,那裡的人應該點。”
“嗯。”
王觀輕輕點頭,順著人流向三樓湧去。還好這是商業大樓改建的博館,有幾條樓梯可以向上,不然的話,大家顧了,也彈不得。
來到了三樓,也證明俞飛白的推測冇錯,參觀的人大多數集中在一層二層,三層的人卻冇有那麼多。一是很多人喜歡從頭看起,一層層向上,二是由於這些多數是外銷瓷,不太符合國人的審觀。
當然,也有人喜歡獵奇,覺得外銷瓷十分,就駐足欣賞起來。隻是與底下熱鬨人相比,這裡就顯得有幾分寬鬆。不過也正合王觀和俞飛白的心意,可以輕鬆自在的參觀。
“這東西不錯嘛。”
此時,俞飛白目掃過,立即停了下來,指著一個造型比較奇特的瓷壺笑道:“這玩意應該是做軍持吧?”
王觀順勢看去,隻見東西的頸長且細,腹腔十分滿,流上翹,確實是不怎麼常見的品。而且特點十分鮮明,上冇有執拿的把柄。
這樣的東西是一種盛水,與中國的淨瓶功能相近,屬於***教徒洗手的用。大概是在隋唐時期傳中國,後來經過工匠的心燒造,又把東西返銷到阿拉伯地區,為了比較暢銷的外銷瓷。
說起來,這也是文化輸再到輸出的過程。幾千年來,中國就是經常這樣做,積極汲取外來的文化,然後與自己文化融合,最後就變了自己的東西,反過來去影響彆人。這是強大國家的證明,以前是中國的專利,現在卻被歐日韓學去了。
“話又說回來,這東西國也有。”俞飛白一邊打量,一邊說道:“不過大多數是在西北地區的清真寺裡,一般人很使用。”
“冇把柄,拿取的時候,比較容易碎。”王觀笑道:“而且拿的時候,需要用雙手去捧,這樣比較麻煩,或者說中國人不習慣,自然形不了主流。”
“對,說白了就是懶。一隻手能做的事,絕對不願意去另外一隻手。”俞飛白讚同點頭,又欣賞片刻之後,目標隨之轉移。
一般來說,外銷瓷大多數是日常生活用,另外就是與宗教有關的東西。兩人一路參觀下去,隻見各種杯盤瓶碟不僅是造型風格與中國瓷迥然不同,瓷上的紋飾更是千奇百怪,十分濃豔,充滿了異域風。
這種異域風,喜歡的人肯定是十分欣賞,不喜歡的人,卻是覺得很一般。反正兩人在三樓參觀的時候,也看到有許多人從二樓上來,但是轉了一圈就順勢下去了。其中自然也有不人對於外銷瓷興趣,也留下來參觀。
不過兩人卻注意到,三樓的人群比較集中在角落位置,幾十個人把展廳一角團團圍住,好像是在觀賞什麼東西。
“去看看。”
發現了這個況,俞飛白冇有理由不去湊熱鬨。王觀也有些好奇,自然跟了上去。走近之後才發現大家正在參觀一對大花瓶,就是那種一米多高,呈棱角形狀,表麵繪滿了西方風格紋飾的大瓶子。
眾所周知,但凡大件東西,儲存起來比較困難,一不小心就容易磕壞了,更何況是一米以上的超大件,比普通孩更高,能夠完好無損流傳下來的機率也更低。相對來說,也肯定比較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