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都市爽文 揀寶 第960章 孔子聖蹟圖

《揀寶》 第960章 孔子聖蹟圖

白描作品,就好像太極拳一樣,易學難

古往今來,能夠稱為白描大師的人,簡直就是屈指可數。

當然,也可以稱為名家輩出,比如說顧愷之、吳道子、李公麟、趙孟頫,無一不是赫赫有名的名家大師。反正在王觀看來,真正的大師,可以用簡單的筆畫,把作品的表現得淋漓儘致,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

就是不知道,這幅白描畫到底有冇有這樣的功力。

此時,王觀也湊近觀看起來,隻見畫中是人圖,而且不僅是一個人,更不是單一的場景而已,而是由許多人,許多場景構的長卷。多人多景,在古代繪畫作品之中十分常見,類似這樣的佈局,可以參考清明上河圖,或者韓載熙夜宴圖等等。

不過,在這些白描人之中,有一個材魁梧,飾寬大,鬚髮皆白,相貌古拙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不僅是由於老人是圖畫的核心,十分顯眼,更主要是看到這個老人,王觀就有一種十分強烈的,覺得好像是在哪裡見過。

“孔子。”

與此同時,錢老籲氣驚歎:“孔子聖蹟圖。”

“啊……”

王觀驚愣了下,突然反應過來,立即恍然大悟,難怪覺畫中老人眼,原來畫的就是孔夫子啊。大腦袋……不對,應該說是天庭飽滿,象征智慧。袖很寬長,這是古人之風,還是諸多細節,十分符合曆代文人想象中的孔子形象。

冇有辦法,在春秋時期,古人的繪畫水平才於萌芽的階段,況且又冇有合適的載,就算有人想畫,也畫不出孔子的音容笑貌。一直到了漢代以後,古人的繪畫水平才逐漸,而且有絹錦帛之類的東西作為繪畫載,條件也稱得上是十分了。

Advertisement

然而,那個時候,孔子已經逝世幾百年了,隻剩下隻言片語的形容詞,本不可能知道孔子長什麼樣,所以世人隻好據自己的想象,把孔聖人的樣子畫出來了。

晉代著名大畫家顧愷之,就曾經畫過一幅先聖畫像,習稱夫子小影,據說小影是孔子像中最真,最接近孔子原貌。

不過,流傳得最廣的孔子像,卻是由吳道子創作,再經過李公麟臨摹流傳於世的作品。就是小學語文課本上常出現的孔子像,那是最常見的作品了。

特彆是現在,王觀細看之下,發現長卷之中的孔子,發飄,線條十分流暢,頗有幾分吳帶當風的意味,難道是吳道子真跡?

王觀猜測起來,又向錢老求教。

“是有點兒像……”

此時,錢老已經把長卷鋪開小半,長桌子已經鋪滿了,但是看剩下的長度,好像隻是鋪了五分之一的篇幅。當然,這也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五分之一的篇幅之中,卻是十分清晰地刻畫了孔子的生平事蹟。

僅是幾個場景而已,就把母禱於尼山生孔子,再到孔子長大人,在魯國出仕為等經曆描繪了出來。其中的筆法更是十分流暢而細緻,與七八十年代的連環畫類似。

當然,圖畫表現出來的那種藝染力,肯定比簡的連環畫要高幾百倍。不過是用最簡單的墨線勾結而已,但是其中的意境卻十分深遠悠長,讓人回味無窮。

此時,王觀找來了幾疊厚報紙,然後在地上一張一張地鋪開,從廳裡一直到廳外,另外順著走廊通道鋪下去。把報紙鋪好了,這才小心謹慎的展開長卷。

片刻之後,長卷纔算是完全展開了。一眼去,隻見孔子的生平事蹟儘在長卷這中展現了出來。在出仕為之後,再到棄教學,開壇授課,然後就是攜弟子周遊列國,東周向老子請教,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

Advertisement

其中各種經典的典故,更是十分詳細,冇有。比如說苛政猛於虎、宋人伐木什麼的,隻要看完整幅長卷,就可以對於孔子的生平事蹟有了一個全麵的瞭解。

不過,關於孔子的事蹟,隻要大家小學中學的語文課認真學了,多也有些瞭解。真正的關鍵,還是需要迴歸圖畫的本質。比如說,這是誰的作品?

“從風格來看,尤其是人飾紋理細節,的確很像是吳道子的手筆。”這個時候,錢老沉道:“不過,隻是像而已,未必就是他的作品。”

“為什麼?”王觀求教起來,目卻看向了卷首和卷尾的印章。

但凡長卷,首與卷是印章最多的地方。中間由於是圖畫,空白的位置較,所以不太好蓋印。這種況下,大家肯定是拚命往前後鈐印了。從印章深淺不一的來說,東西應該經過許多代人流傳。不然的話,印章也不可能這樣地集。

隻是,王觀也注意到,這些印章以閒章居多,很多是學的詞語。細看之下,好像是論語中的摘句,看起來很有韻味,實際上卻冇有什麼意義。

當然,所謂的冇意義,那是指對於鑒定長卷冇有什麼幫助。因為除非是非常出名的閒章,不然很難通過閒章的字句知道印章主人是誰。起碼王觀冇有這個本事,能從諸多閒章之中推測出印文的來曆。

然而,錢老卻若有所思,十分確通道:“長卷作者是誰,這個再慢慢研究,但是東西肯定是孔府的收藏無疑了。”

“嗯?”

王觀一怔,忽然之間也反應過來。錢老這樣說,不僅是由於長卷是在孔家村管事宅子房梁中找到,就確定與孔家有關。最主要是長卷之中的閒章,卻是最好的佐證。

Advertisement

以論語摘句作為閒章,這應該說不是什麼稀罕的事,但是天下讀書人萬萬千,由於審趣的不同,不可能人人都以論語為印文的。但是長卷之中的論語摘句這樣集中,又考慮到東西是在孔村家發現,那麼自然可以確定,長卷與孔府有切的聯絡。

可以肯定,長卷肯定是孔家舊藏,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被人收藏在房梁之中,然後一直冇被取出來。直到遇上了王觀,這才重見天日。

“而且,這不是唐畫,應該是宋畫。”

與此同時,錢老長卷絹紙,再示意道:“唐絹和宋絹之間的差彆,你也應該清楚,不必我多解釋了。從絹質來看,還冇到唐代的地步。”

王觀連忙觀察,立即表示讚同。這是由於唐代的絹而厚,有獨梭。五代的絹如布,宋代的絹,就顯得比較勻淨。這是最簡單的判斷,也是斷代的依據之一。

“宋畫。”

適時,王觀也沉起來:“宋代的時候,吳道子的真跡應該還有許多,名家大師臨摹吳道子圖畫的人應該不。”

“不,這不是臨摹。”

然而,錢老卻徑直搖頭:“這不是臨摹的畫,而是稿本。”

“什麼?”

一瞬間,王觀愣住了。稿本是什麼,他肯定一清二楚。需要說明的是,稿本可不是草稿,而是定稿,就好像現代工程的設計藍圖一樣,屬於最後審定的圖樣。

不過,與藍圖相比,書畫上的稿本,卻是指壁畫的圖樣。古人描繪壁畫,肯定不可能隨心所畫,也需要一定的圖樣參照,然後才參照圖樣仔細繪於牆壁上。

就是由於這個原因,所以稿本一般冇有落款,因為嚴格來說,稿本隻是圖樣,半品。等到繪於牆壁上,才能算是品。對於半品的東西,就冇有落款的必要了。

Advertisement

當然,也不可否認,稿本本就是妙的作品,非常有觀賞價值,所以一些人就仔細收藏起來,並且裝裱畫。也就是說,這一幅長卷,很有可能就是這樣得來的。

在王觀錯愕之時,錢老忽然問道:“你在魯省的時候,有冇有到曲阜孔廟參觀?”

“冇有。”王觀搖頭道:“太忙了,冇空過去。”

“可惜了。”錢老搖頭道:“不然的話,你也應該知道這幅長卷的來曆。”

“什麼意思?”王觀自然虛心求教起來。

“在曲阜孔廟之中,有一個聖蹟殿。”錢老娓娓說道:“殿中有一百二十幅聖圖,詳細繪刻了孔子的生平事蹟……”

“錢老是說。”王觀眼睛一亮:“長卷就是殿中的繪刻的稿本?”

“不。”

錢老微笑搖頭道:“聖蹟殿中的繪刻,那是明代萬曆年間,巡按史何出主持修建的,孔廟原有反映孔子事蹟的木刻圖畫,他建議改為石刻……”

“這是木刻圖畫的稿本?”王觀的反應極快,立即猜測起來:“木刻圖畫是宋代的東西?”

“差不多了。”

錢老輕輕點頭:“據專家學者研究,木刻與石刻應該是大同小異,冇有什麼出,所以你的猜測也冇什麼錯誤。”

“木刻圖畫的作者是誰?”王觀把握住了關鍵:“或許說稿本是誰提供的?再讓木雕工匠依葫蘆畫瓢刻上去……”

“作者是誰,真的不太好說。”錢老沉道:“不過,聖蹟殿中的繪刻,除了孔子生平事蹟以外,還有兩幅並不是頌揚孔子的圖畫。”

“那是什麼?”王觀好奇追問起來。

錢老輕輕一笑,才慢聲說道:“是漢高祖劉邦,以及宋真宗趙恒以太牢之禮,祭祀孔子的繪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