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羅做事甚爲利落,當天夜裡,便與崔潛一道將傷的趙子銘和周大牛送到了李旭的軍營中。同來的還有兩百多名士卒,都是當年旭子在雄武營時的親信。他們以保護周大牛和趙子銘的藉口留在了汾軍,並且再也不打算回頭。
過了一日,校尉呂欽、柳屹二人藉著探病之名到訪,大夥敘了幾句舊,二人便開口求道,“將軍既然已經可以開府建衙,不如跟陛下那裡上道摺子,把我們兩個也一併要來吧。省得大夥每天在雄武營中過那些提心掉膽的日子!”
李旭又驚又喜,瞪大了眼睛問其緣由。呂欽苦笑著說道:“當日秦行師帶著我等救下了子銘和大牛,稀裡糊塗地和宇文化及惡戰一場。誰料如山鐵證並沒得宇文家分毫,宇文士及將軍過後依然是雄武營主帥。秦參軍氣憤不過,第二天便掛印而去了。其餘的弟兄們之中,以我們兩個級別最高。眼下宇文家剛剛犯了事,自然一再忍。若是待他們宇文家緩過這口元氣來,我二人背後都沒什麼靠山,將來恐怕死連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宇文士及將軍手段十分狠辣麼?我記得他當初不是這樣的人啊?”李旭想了想,追問。他記得當年秦行師是唐公李淵派給自己的,此人現在肯定藏到了李世民軍中。如是推算,估計當日周大牛等人試圖扳倒宇文家的行爲背後,未必沒有秦先生的推波助瀾。這些世家大族的角力過於複雜,自己立足未穩,還是不要參與得太早爲妙。
“宇文士及將軍的確不是這樣的人,但他卻必須先替自己的家族著想!”呂欽咧了咧,苦笑著回答。“當年我等跟著李將軍,不到三個月便由普通士卒升任了旅率。這幾年跟著宇文士及將軍東征西討,砍下的敵人腦袋加一塊估計至也有五、六十顆,但只向上升了一級,再沒有更進一步的機會。而那些宇文家安進來的,級別不參戰功勞也不分,眼看著督尉、別將就封了一大堆!有弟兄稍微發些牢,過後就會被人算計。無論是傷是死,宇文士及將軍從來追查不出誰下的黑手。”
李旭手中正缺驍勇善戰的低級軍,想了想,笑著允諾:“此事我可以儘量去安排,但不功很難說。況且汾軍屬於邊軍,我這個大將軍在朝中也沒什麼基,將來糧餉肯定不如雄武營寬裕。你們二人考慮清楚了,以免將來混得不如意,反而爲此後悔!”
“我等到了此刻,還有什麼資格計較糧餉。”柳屹搖了搖頭,滿臉苦笑,“如果李將軍無法將我二人從雄武營調出來,待大軍一離開雁門,我等不得也學秦參軍,乾脆跑回家種地算了。反正這年頭逃兵甚多,府多半抓不過來!”
“不但我等,這次皇上對宇文家偏袒太過,又不肯如實酬守城之功。恐怕大軍一離開雁門,路上開溜得人甚多!”呂欽也咧開,苦笑不止。當年跟在李旭手下,總覺得自家將軍雖然勇猛,但在心機手段實在過於簡單,不像個能大事的。有了這兩年經歷後,才明白主將不得大事,算不算英雄,都與自利益相去甚遠。跟在一個心機深沉,手段狠辣的主帥後當差,遠沒有追隨一個懷坦之人舒服。不說別的,首先這“賞罰分明”四個字,前者就本不可能做得到。
李旭又笑著點頭,承諾如果弟兄們實在沒地方去,可以考慮暫時到汾軍中避避風頭。反正汾軍空額甚多,多千八百個來歷不明的人也看不出什麼破綻。呂、柳二人替弟兄們拜謝過了,順帶又提起了其他幾個雄武營的故人。“七斤哥慘死在宇文化及刀下了,大夥沒法替他報仇,只好先將此恨記在心裡慢慢尋找機會。慕容羅和李安遠跑得早,明法參軍秦綱去年被一個和尚給度上了山。咱們軍中那個郎中孫晉,你走不久後便也走了,說是自己前半輩子見了太多,後半輩子要懸壺濟世。剩下的老人要麼戰沒,要麼了宇文家的死黨。數來混得最好的還是將軍的表兄張秀……”呂欽看了一眼旭子,不知道是否該將這個話題繼續下去。
“張秀怎麼了,我上朝時在武將堆中見過他,看袍服,他現在已經是郎將了吧?”李旭臉上的表毫沒什麼變化,像信口閒聊般問道。
“他已經是歸德郎將,紮紮實實的從四品。這回宇文士及順利擺困境,據說有一多半是他的功勞。我估計待宇文士及緩過元氣來,第一個要舉薦的便是他!”柳屹撇了撇,顯然對張秀的爲人十分不屑。
“他有什麼本事,居然在這種時刻還能幫上宇文家的忙?”李旭到有些奇怪,皺著眉頭追問。
“我們兩個也不太清楚。但聽和宇文家走得近的幾個弟兄說,盜賣軍糧這事兒決不像現在大家知道得這樣簡單。如果被追究下去,非但宇文家會遭大難,朝廷中還有很多人會倒黴。但宇文家參與此事的那些人,居然稀裡糊塗全死了。當初營中軍被咱們雄武營的弟兄圍了個水泄不通,旁人本沒機會進去殺人滅口。而就在來老將軍出去進來這麼一趟的功夫兒,有人就幫宇文家就斬斷了禍患。據說當時營的其他人都在中軍陪著宇文士及落淚,只有張秀將軍中間曾出去過!”呂欽聳聳肩膀,低聲總結。
“朝廷雖然沒殺宇文化及兄弟,但宇文士及將軍卻就此了家主。將軍大人想想,這張秀的功勞還不算大麼?”柳屹搖頭,補充。
表哥走的是一條和自己完全不同的路。事到如今,旭子心裡依然對張秀恨不起來。對方當年的背叛給他造了深深的傷害,現在的行事風格令他到不齒。但在他眼裡,那都是一種向上爬的手段。他理解張秀採取類似手段之前所面臨的,這些年,他自己也一次次掙扎在那些面前,如果不是心裡一直想堅守些東西,說不定也早就了另一個張秀。
“另一個混得風聲水起的,便是崔潛。他背後有自己的家族撐腰,爲人有玲瓏八面。所以宇文家的人雖然與他合不攏,卻也不敢太得罪他!”說完了有關張秀的掌故,呂欽自然而然地提到了督尉崔潛。“但這次,他好像也寒了心。我們兩個來拜訪大人之前,退之兄曾經和我們二人提起過,他想回老家附近任職,卻苦於找不到合適機會!”
“退之是博陵人,來汾軍倒是合適。我去河北六郡,剛好缺一個對地方風土民很悉的。”李旭清楚地知道崔潛想得到什麼樣的迴音,笑著向呂、柳二人了底。
日後他領軍去博陵一帶駐紮,不得地方上的大戶支持。如果崔潛能主到軍中幫忙,與地方上大道會容易得多。那些家族勢力在當地得影響不亞於府,在他們肯合作的況下,李旭不想把彼此之間的關係弄得太僵。
當然,崔潛輾轉出想到汾軍中效力的口風,肯定也是經過一番深思慮的。汾軍駐紮到家門口,博陵崔氏無法不把手向其中。只是當年他們拉攏李旭,是打算將對方納自己家族,爲崔家的傀儡和僕從。而現在,雙方各自有各自的優勢所在,只要旭子保持著足夠的小心,他的勢力和崔家之間便可以達一種合作,而不是吞噬和被吞噬的關係。
送走了呂、柳二人之後,很快又有其他客人陸續登門。有雄武營中的舊部,也有一些朝廷員的親戚朋友。有李旭這員悍將的帶領和楊廣自背後的支持,汾軍將在短時間重振聲威已定局。很多人都看到了這一層,因此前方百計想搭順風船。也有一些人抱著拉攏和爲日後彼此之間合作打基礎的目的找上門,旭子參考當年初掌雄武營的經驗,小心翼翼地與他們周旋,令絕大部分不帶太多惡意訪客都高興而歸。對於那些繼續兩眼朝天,試圖將汾軍納麾下的自大狂,李旭也沒給什麼好臉,該送翻臉時便翻臉,該攆人時攆人,讓數名說客剎羽而歸。
一邊小心翼翼地和衆同僚周旋,李旭一邊著手整理汾軍。雲定興留下來的攤子基本完整,只是軍和士兵的數量嚴重不足。旭子據半個多月來的戰場觀察結果從汾軍的底層士卒中提拔了幾十名,又在投靠過來的故舊中選了十幾名,兩廂結合起來,很快就重新搭建了汾軍的部框架。
雁門城藏有一批軍械,而李旭在追擊戰中繳獲了上萬匹軍馬和胡人的兵。分出一部分給秦叔寶和羅士信帶與張須陀老將軍後,他手中還剩了不。他奏明楊廣,將這數千匹坐騎和全部械都補充進了汾軍。轉頭又找兵部尚書趙孝纔要了一大筆軍餉,按人頭分發到每個士兵的手上。
大隋邊軍素來以勇悍爲名,有了充足的補給後,整個汾軍面貌登時爲之一振。在裴矩的建議下,楊廣親自到軍中校閱了一次。見到站在前排的將士一個個材提拔,神抖擻,心大樂。回來後看都沒看,擡手就把李旭申請調幾名雄武營的舊部到汾軍供職的摺子給批覆了。
當然,楊廣不知道旭子爲此曾支付了一大筆費用給裴矩和虞世基。兩個參掌朝政本來看李旭很不順眼,現在見他如此知道進退,便應了獨孤林當日的推斷,只管數進獻多寡,再不與之爲難。
隋朝末年,朝政腐敗,社會動盪,四方豪傑紛紛揭竿而起.李旭是邊塞的一個平凡少年,在隋末的風雲際會中結識了一大批當世豪傑,並在逐鹿混戰中大放光彩,顯露英雄氣概.歷史漸漸遠離了它應有的軌跡.
穿越到神話版的漢末,成為東漢的大皇子劉辯。身懷系統,有概率可獲得歷史名人身上的部分屬性。拜師盧植,結識曹操,招顏良,攬文丑,麾下八百陷陣死士,為成就霸業奠定基礎。眼下張角即將發動信徒進行席卷大漢八州的黃巾起義,涼州軍閥頭子董卓再過數年也將進京暴政。且看劉辯如何在這風起云涌的時代讓大漢之名響徹八荒!(系統,爭霸,成長)(此書非純歷史,與歷史有差異)
張赫穿越大秦,獲得最強輔助系統,只要輔助嬴政,便能獲得十連抽。于是張赫踏上了出使六國的道路,咆哮六國朝堂,呵斥韓王,劍指趙王,忽悠楚王,挑撥齊王,設計燕王,陽謀魏王。在張赫的配合下,大秦的鐵騎踏破六國,一統中原。諸子百家痛恨的不是嬴政,六國貴族痛恨的不是嬴政,荊軻刺殺的也不是嬴政。嬴政:“張卿果然是忠誠,一己擔下了所有。”張赫拿出了地球儀:“大王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