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種田經商 大唐風華路 第289章 太子和魏王,同時陰韓躍

《大唐風華路》 第289章 太子和魏王,同時陰韓躍

“好,打得好,打得漂亮……”李世民哈哈狂笑,爽朗的笑聲不斷回,滿朝文武面面相覷,目落在朝堂中間跪地匯報的紅翎急使上,幾大世家的族長臉都不太好看。

侯又出功績了,而且還是天大功績。

自兩晉五胡華開始,到大隋兩代皇帝,中原一直忍草原欺,百姓大量被擄掠北上,充為漢奴做牛做馬,客死他鄉者不知凡幾。

歷經四朝七代人,無數仁人志士想要救回漢奴,然而從未功過。

因為異族很兇殘,你來發兵救人,我立馬就砍了漢奴。中原志士投鼠忌,有時候明明可以打贏一場局部戰爭,但卻在異族屠殺同胞的恐嚇下徒然撤退。

截止大唐立國貞觀四年之初,草原上的漢奴足足有十五萬人,這個數次是所有漢家兒郎心中最刺痛的地方。

然而現在,這個刺痛沒有了。

侯,又是涇侯,那個還有兩年才能及冠的年,自他橫空出世,所行所舉看似浪,然而行事之間卻凸顯著遠超常人的指揮。

城一戰,滅突厥騎兵八千。沈城一戰,滅高句麗騎兵五千。這個戰績不算輝煌,大唐有的是將軍能打出這種戰績,但是若要在這場戰役中再加上解救漢奴十五萬,那可就要陣驚天下了。

真的是震驚天下。

可以想象,當韓躍解救十五萬漢奴重獲新生的消息傳遍中原之時,他的聲必然宛如上了翅膀,從此一飛沖天,收獲無數贊譽。

無論儒家愿不愿意,將來撰寫史書之時,必然要給韓躍重重記上一筆。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目炯炯,皇帝盯著下面跪著的紅翎急使喝道:“你速速稟告,將沈城戰事詳細說來,朕要聽整個過程,一一毫都不能泄。”

Advertisement

“謹遵命!”紅翎急使單膝跪地,恭敬向李世民施了一禮。

皇帝要聽戰事,正好他的職責也是匯報,這位紅翎急使清了清嗓子,沉聲道:“當時乃是夜二更,突厥和高麗同時發兵來襲,草原一方乃是頡利親自出征,他和高句麗各出騎兵三萬,六萬大軍驅使十五萬漢奴百姓,此舉目的十分明確,就是要以百姓當做抵抗炮火的人墻,迫使我家侯爺不敢下令開炮。”

“好毒辣的手段!”李世明眼神一冷,雖然明知道戰爭已經贏了,心中仍然覺擔憂,低聲道:“沈城只有五千兵力,若是真被攻破城門,后果不堪設想。”

“陛下圣明!”紅翎急使恭敬一聲,接著又道:“當時事態十分危急,漢奴們不斷接近城墻,因為后面有突厥督戰隊斬殺威脅,所以漢奴們開始用弓箭擊攻城。城頭十幾位國公極力催促侯爺開炮,然而我家侯爺卻遲遲不,無論誰來勸他,他只回答一句,下面是漢家同胞……”

李世民緩緩點頭,面上帶著贊許之

朝班中忽然響起一聲嗤笑,有人低聲道:“沽名釣譽,他最后還不是開炮了!”

“閉!”皇帝暴喝一聲,冷冷道:“不想聽可以滾出去,再讓朕見到你話試試看。”

說話那人打了個哆嗦,悄悄向后挪了幾步。

紅翎急使繼續訴說,將沈城戰事一點一滴說出,由于皇帝要聽細節,他便將韓躍在城頭的神表現,老程等人的焦躁不安,還有王凌云語言攻心之事全都說出。

朝堂重臣聽得面面相覷,當聽到最后韓躍的幾策浮出水面之時,就算是他的對頭也忍不住喝了一聲采。

當聽到十五萬漢奴接近了城墻,城頭大炮忽然震天響去,然而炮彈卻炸向突厥和高麗騎兵之時,朝中十幾個大將都攥了攥拳頭。

Advertisement

這位紅翎急使很會說話,擱在后世簡直能去講評書,一番戰事讓他講得生頓挫,簡直將當日沈城的場景重現出來。

眾人聽得如癡如醉,紅翎急使卻忽然大聲道:“最后我家侯爺站在城頭放聲大喝,漢奴同胞不要怕,昂起膛來,今夜你們在我的庇護之下。那一聲大喝響徹整個戰場,侯爺雖然是年,之卻似天神,他上迸發出的那種庇護之威,小人這一輩子都無法忘掉……”

朝臣們面面相覷,腦海中不由象出一個畫面:年站在城墻之上,下面是十五萬衫襤褸的漢奴,漢奴后面是數萬窮兇極惡的異族騎兵。百姓們慌張無助,年迎風高喝,城頭火炮齊鳴,一戰之下異族灰飛煙滅,十五萬漢奴哭喊震天,面帶激跪在城墻之下。

“唉!”儒臣之中忽然有人發出一聲輕嘆,喃喃道:“強者風范,強者風范吶……”

……

自古以來,圣人教化天下,強者庇護族人,僅憑解救十五萬同族這一件事,韓躍就能躋當世強者之列。

如此巨大的榮耀誰不想要?

世家想要,勛貴想要,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更想要。

“父皇……”李承乾突然越眾而出,恭聲道:“十五萬漢奴在草原盡苦楚,如今已經離突厥屠刀,如何安置這批同族堪稱我大唐目前頭等大事,兒臣在此請命,愿意劃出名下一百座農莊,專門供養這些難的同胞。”

李世民哈哈一笑,贊道:“承乾不錯,你能察百姓,朕心中很是高興。”

李承乾大為興,連忙恭聲道:“兒臣乃是大唐儲君,漢家百姓即是父皇您麾下之民,也是兒臣麾下之民。為國為民乃是君之職責,兒臣必然要將這些同族解救于水火之中,讓他們過上足食的生活。”

Advertisement

這話有點不太對勁了,通篇不提韓躍的功勞,漸漸開始把自己塞到事件主角上去,細聽李承乾這話,分明是刻意忽視韓躍解救之功,重點宣揚安置百姓的重要

摘果子,這是赤的摘果子,偏偏心向韓躍的一幫國公皆在東北,如今朝堂上留下的大臣不是世家出就是儒家子弟,竟無一人出來說句公道話。

“父皇,還請您下旨準允,并派紅翎急使飛撲東北,讓那個韓躍盡早護送漢奴歸家……”

他說到這里微微一停,目觀察一眼李世民,隨即語帶所指道:“東北乃是苦寒風霜之地,漢奴們經年遭磨難,眼看終于有了回家希,卻被韓躍扣住不放,兒臣覺得此人行事十分不妥。他扣住這批漢奴不放,分明是為了博取名聲,如此置漢奴苦難于不顧,實在令人擔憂!”

“是麼?那麼承乾你呢?你又是為了什麼?”李世民淡淡一笑。

李承乾鄭重道:“兒臣乃是一國儲君,自然不會貪圖名聲,兒臣只想獻出一百座農莊,讓那些漢奴滿足歸家心愿,從此過上安穩生活。”

李世民隨意拍了拍龍椅扶手,笑瞇瞇道:“承乾吾兒,終于也長大了……”

他這話似是夸贊,又似是別有所指,李承乾一時不好回答,只好拿目往兩側朝臣微微一掃。

接到太子暗示,朝中忽然跳出一大幫人,紛紛出言贊嘆道:“太子宅心仁厚,堪稱國之儲君典范。臣等為陛下賀,我大唐有此賢德儲君,臣等為陛下慶賀。”

李承乾趁機道:“父皇,還請速速下旨,斥令韓躍放歸漢奴,安置百姓乃是朝堂大事,兒臣為儲君勉強可做,他一個侯爺還沒有資格。”

Advertisement

李世民的眼神有些飄忽,他看著這個十五歲都不到的兒子,忽然緩緩從龍椅上站起來,意味深長道:“東北雖然苦寒,但卻建有當世第一大城,韓躍生仁厚,漢奴的生活未必就會苦楚,朕相信他能妥善安置。”

言下之意,分明是拒絕了李承乾的請求。

太子被拒絕,最開心的就是魏王李泰一方。李承乾十五歲,李泰卻只有十四歲,然而這個十四歲的魏王可了不得,小小年紀便已顯出聰慧之姿,李世民曾多次當眾夸獎,隔三岔五就有封賞賜下。

“父皇,兒臣也以為涇侯可以妥善安置百姓,大哥言稱涇侯有私心,我看是他自己有私心!涇侯乃是大唐第一奇才,母后曾經告誡兒臣說,只要是涇侯做的,那就一定是對的,兒臣縱觀涇侯行事,發現母后說的一點不差。”

李泰很聰明,真的很聰明,這小子開口就懟李承乾,話語之間卻無限推崇韓躍。果然李世民聽了龍大悅,稱贊道:“青雀不錯,你年紀雖然不大,然而見地很是不凡,哈哈哈,朕書房里有一套春秋古卷,等會散朝后便讓人拿來,算是給你的賞賜。”

皇帝當眾宣布賞賜,這就是寵的一種表現,李泰笑嘻嘻行禮,故作呆萌道:“兒臣謝父皇,總是給我古書,讓我能懂圣人之語。”

李世民“嗯”了一聲,他現在心不錯,忍不住詢問李泰道:“青雀不妨說說,對待漢奴之事該如何理?朕知道你雖然年紀尚,然而中自有乾坤,來來來不要拘謹,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就當是朕對你飽學圣人之言的一次測驗……”

“漢奴之事很簡單,給涇侯便可!”李泰一臉堅定。

滿朝文武都是一愣,誰也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麼說,魏王明明也覬覦皇位,怎麼會將漢奴拱手讓人?這分明是資敵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