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農女喜臨門 第84章 熱鬧春耕

《農女喜臨門》 第84章 熱鬧春耕

“管飯,管飯,我這就回家讓我娘做去!”臨阿貴抹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喜滋滋地說道。

今天多虧他聰明,否則這地靠他和他娘翻耕,可要花費不的時間,這下子子骨不好的娘就能在家多歇息兩天了。

“阿貴哥,做飯就免了,從明天開始你就幫忙犁地吧。”臨青溪對臨阿貴家的況也多了解一點兒,故意笑着說道。

“行行行,誰家犁地我都去幫忙!”臨阿貴的興勁和新鮮勁兒還沒過去呢。

到了晚上,臨阿貴拿來好幾個野菜包子,說是他娘做得,讓老臨家的人別嫌棄,嚐嚐的手藝。老臨家的人都知道,這是阿貴的娘在謝他們。

臨青溪後來聽說,當天所有幫阿貴家犁地的村民都吃上了阿貴孃親手做的野菜包子,那滋味又香又甜,好吃極了。

次日一大早,還沒等老臨家的人起牀,就有村民陸陸續續開始門了,大家的來意都是一個,那就是先幫老臨家用犁耕地,然後再借用犁來耕自家的地。

臨遠山自是不同意大家幫他家犁地,就說這犁自家先不用,誰家要是先耕地就先用着,於是這犁就在老臨家呆了一晚上,之後就在村民之間流使用着。

只是,令老臨家一家沒想到的是,沒過幾天,當他們下地幹活兒的時候,卻發現自家的地已經犁好了。

臨遠山和葉氏幾人到詢問是誰幫的忙,但是村民們都是笑笑,揮揮手說不知道。

一開始,臨青溪還以爲是臨大安他們做得,可問了之後才知道,這件事並不是他們幹得。

又過了兩天,老臨家的另一塊相連的地也被犁好了,而且還是找不到幫忙犁地的人。爲了弄清楚事的真相,臨青溪就讓臨大安晚上派人守在自家地的附近,很快事就水落石出了。

Advertisement

原來是村裡那些在豆腐房工作的男人們回家之後,知道了老臨家不但做出了一種省時省力的耕地工,而且免費先讓村民使用,懷着激之,這些白天在豆腐房辛勤工作的男人們,晚上自發組織起來,地趁着月把老臨家的地給犁好了。

以前,臨青溪對臨家村的村民多多心中會有一些疏離和意見,但當知道“百家飯、百家”的事,還有村民這次的夜下犁地行,讓這個“外來人”開始重新審視這片土地上的百姓。

繁忙的春耕隨着犁地打壟熱熱鬧鬧地開始了。每天拂曉,山中的鳥還未鳴,田間的農人就已經開始忙碌。

而隨着太的緩緩升起,忙碌的人們也越來越有朝氣,手裡的活兒沒停下,上下脣也沒合住,嘻嘻哈哈的說笑聲了遠山的迴音。

“蕙蘭嫂子,這塊地你家準備種什麼呀?”孫氏家的地和老臨家的地挨着,兩家常在一起幹活聊天,時間也能過得快些。

“我打算種上兩畝蘿蔔,旁邊這一畝多地種韭菜,呵呵,誰讓我家溪丫頭說,最喜歡吃我做得韭菜大包子,還喜歡吃我醃得蘿蔔!”穆氏一邊整理着菜地,一邊擡頭笑着對孫氏說道。

孫氏“咯咯”笑道:“蕙蘭嫂子,莫說你家溪丫頭,就是妹子我也好幾年沒吃上你做得韭菜大包子和醃得蘿蔔了,想想以前,咱們經常在一起搗鼓吃的,那時候真好!”

穆氏也嘆道:“可不是,要不是日子不好過,咱們姐妹們也能經常聚聚。不過現在好了,等我這茬韭菜和蘿蔔出來,保準讓你吃了這頓想下頓。”

“呵呵,嫂子,英梅嫂子可是個大肚婆,小心把你家鍋都能吃嘍!”趙氏扛着鋤頭正巧在地頭小路走過,看到穆氏和孫氏在說笑,也高聲開起了孫氏的玩笑。

Advertisement

“那可保不齊,哈哈哈!香,你這是到地裡幹什麼呀?”趙氏的閨名趙香比孫氏還要小一歲。

“昨天我家的地都用蕙蘭嫂子家的犁耕好了,我準備打打壟,明天種上兩畝白菘。”趙氏將扛着的鋤頭放了下來,立在地邊,笑着和孫氏說道。

“香,明天我這地裡的活兒不太多,我幫你一起種吧,這樣還快點!”以前種菜的時候,臨家村的人們都喜歡互相幫忙,有說有笑的在一起種菜,時間也好打發。

“沒事的,蕙蘭嫂子,現在小桃也能幫我了,這兩畝地我很快就能栽種好。”趙氏婉言謝絕了穆氏的好意,老臨家的地比家的地要多得多,現在家裡的男人都在族裡爲豆腐生意忙着,誰家也都沒有空閒的人。

“蕙蘭嫂子,香現在幹活快着呢,可不是當初的小媳婦了,哈哈!”孫氏站起來額頭上的汗,想起當初趙氏剛嫁進臨家村下地幹活的模樣,不開始取笑起來。

趙氏臉上一紅,年輕的時候幹活比較慢,像孫氏、穆氏早就幹完地裡的活兒了,還在地裡晃悠着呢。

“英梅嫂子,你可別笑我,想當初你那小嗓子一出來,咱們村的男可都豎起耳朵聽呢。我可聽說,當初大旺哥就是被你那一曲雲州小調勾了魂,這才大紅花轎臨了門,哈哈哈!”趙氏也不甘示弱,開始打趣起孫氏來。

穆氏被兩人逗得笑出聲來,蹲在地上一邊整理菜地,一邊笑呵呵地說道:“咱們都有多年沒聽過英梅唱雲州小調了,今個兒天氣不錯,英梅,你就再亮一嗓子。”

孫氏臉上一紅,但很快就大着嗓門說:“唱就唱,誰還怕你們,呵呵!”

Advertisement

“英梅嫂子,就唱你以前經常唱的‘十二月花開’,呵呵,我可是老早就想再聽了!”趙氏乾脆點起了唱段。

“就唱這首,就唱這首!”穆氏也附和道。

“好,我就給你們唱‘十二月花開’,好久沒唱了,唱得不好聽,你們可不許笑我。”孫氏也不扭,以前當姑娘的時候,就是想唱就唱,現在都快當阿的人了,臉皮也就更厚了。

“呵呵呵,嫂子,咱們不會笑你的,你就唱吧!”離孫氏幾人不遠的一個村中後生高喊道。

此時,田裡幹活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家家的地捱得也都不遠,所以孫氏、趙氏和穆氏三人的說笑談話聲早就了衆人的耳朵。

被衆人取笑,孫氏也沒覺臊,清了清嗓子,真得就開始唱起來了,一時間婉轉輕又帶有特雲州風味的鄉間小調就回在廣袤的田野之間。

“正月梅花風霜開哎,二月杏花迎香來誒,三月桃花水中,四月薔薇繞籬臺哎,五月榴花火焰焰,六月荷花莫要摘哎,七月仙翩翩舞誒,八月桂花香滿園唻,九月花展笑,十月芙蓉惹人憐嘍,冬月水仙案上擺呦,臘月金梅喜春來誒。月月花開月月香呦,莫要辜負好時嘍……”

寂靜的大山深想起這樣一首惹人心醉的雲州小調,很多人都駐足傾聽起來,孫氏的聲音清麗悠遠,就像出谷的黃鶯令人心曠神怡。

很快,被孫氏歌聲吸引和打人們也慢慢地加進來,這首《十二月花開》們都是會唱的,也許沒有孫氏唱得好聽,但此刻?...

們也都想一展歌了。

“正月梅花風霜開哎,二月杏花迎香來誒,三月桃花水中,四月薔薇繞籬臺哎……”孫氏唱第二遍的時候,周圍就已經有人慢慢地跟着和起來,沒過多久,在地裡幹活的人都一邊勁頭十足地幹着手裡的活兒,一邊又面帶笑容地跟着哼着曲兒。

Advertisement

臨青溪老遠就聽到了這引人勝的歌聲,雖然歌詞簡單易懂,而且人們都是在不斷重複着歌詞,但每唱一遍,給覺都不同,幾乎是本能地,也很快跟着哼唱起來。

不只是臨青溪,很多村裡的孩子、老人也都是在聽到這遠的歌聲時,一邊忙着手裡的事,一邊帶着笑容輕輕地哼唱着。

這一天,從早到晚,無論走到臨家村的哪個地方,似乎都能聽到《十二月花開》這首小曲調,然後就會跟着哼起來:“正月梅花風霜開哎,二月杏花迎香來誒,三月桃花水中,四月薔薇繞籬臺哎,五月榴花火焰焰,六月荷花莫要摘哎,七月仙翩翩舞誒,八月桂花香滿園唻……”

今年的春耕對於楚國的百姓來說尤其重要,熬過了三年大旱,熬過了去年的糧食減產,這一次秋季的收對於很多百姓來說都意味着繼續活下去的希

很多地方的百姓在祠堂、在土地廟、在田間地頭,不斷地擺上香案、供果,祭拜各路神靈,只期能風調雨順,有一個收年。

臨氏一族雖稱不上是大族,但族長臨仁義還是帶着村裡的族人開祠堂祭拜祖宗,而各家則在自家地裡燒了紙錢,算是祭拜土地。

臨青溪一早就知道農村的規矩比較多,無論是現代的農村還是古代的農村,百姓對神靈的敬畏始終都存在着。

大棚裡種植的番豆已經到了收穫的季節,但再過一個月,地種植番豆也要開始了,所以臨青溪打算先把這茬番豆取出來曬乾留種,然後把其中一部分給自己的師公送去,這也是當初答應自己師伯張顯的。

收番豆的時候,臨青溪沒有太多人,而是找來了幹活比較穩重的臨六樂和臨五安兩個孩子,半畝地的大棚番豆,們三個很快就能弄完。

“姑娘,這番豆長得真好。”看上面的番豆葉子,臨六樂就想當然地開始認定下面的果實一定更好。

臨青溪拿着一把小鋤頭,很使勁地一鋤頭下去再提起,然後一個個飽滿粒大的花生就出現在的面前。

早前番豆的時候,就用手開看過,這種番豆的品種不清楚,但絕對不比現代那些花生的品種差,而且裡面的果仁也都是個大飽滿,吃起來也是滿香甜。

“哎呦,我的姑娘,你可小心點,這鋤頭利着呢,咱們還是用手一點點地開吧,別把番豆弄壞了!”臨五安滿臉擔憂地看着臨青溪的鋤頭下去,現在他們這些下人比臨青溪這個主子還張田裡的東西。

臨青溪好笑地看了臨五安一眼,說道:“沒事的,你別這麼大驚小怪的,別看這半畝地不多,要像你說的用手開,也太浪費時間了。我用鋤頭的技好着呢,你們不用擔心,只需要把花生都一個個摘下來,然後放進邊的麻袋裡就行。”

“知道了,姑娘!還要把又大又好的花生放進一個麻袋,那些看起來個小又不怎麼好的,放進另一個麻袋,是不是?”和臨青溪在一起的時間長了,臨六樂對恭敬中又多了親近之

“姑娘,我看這番豆都好的,還真不容易分別。”在臨五安的眼中,這些番豆是絕對稀罕的件,而且經過臨青溪的親手栽種,各個都喜人,真得沒法分別了。

“東西放在一起,你就能分出好壞來了,呵呵!要是實在分不出來,就都先放在一個麻袋裡,等到晾曬的時候,自然能看出好壞之分。”臨青溪說完又是一鋤頭下去,看得臨五安心裡一,真怕臨青溪這一鋤頭把花生從中間劈裂。

三個人忙了大半天,總算把半畝地的番豆給弄完了,臨六樂和臨五安們摘下來的番豆足足有兩大麻袋,比臨青溪預計的還要好。

“姑娘,這看起來得有兩百斤吧?”臨五安咂着舌頭說道。

臨青溪從麻袋裡掏出一把番豆,然後掂了掂分量,點點頭說:“應該不到兩百斤,因爲是在冬季大棚種植的,施、灌溉各方面還是有些不好,影響了番豆的產量。按說,這樣品種質量好的番豆半畝地的產量會更高一些。看來,只有指下茬地種植了。”

還……還要高?臨五安和臨六樂互相吃驚地看了看對方,又看了看臨青溪和袋子裡鼓囊囊的番豆,一時不知道說些什麼了。

晾曬番豆的工作自然給臨五安和臨六樂兩個人,而且就在們住的院子裡,臨青溪只是偶爾過來查看一下。

下一茬要種番豆的地已經施好了,臨青溪還做了特別的農藥理,還特意代臨大安把種番豆的地看顧好。

與此同時,紅薯的育苗工作也在張地進行當中,每天晚上,臨青溪都會親自去幾個育苗屋守着,並指導臨大安和臨十福他們育苗的步驟。

紫薯的育苗工作雖然阻,但臨青溪是不可能放任那些紫薯爛在地窖裡的。

知道自己的萬畝紫土暫時無法開墾的時候,就已經讓臨七喜在山裡搜尋那些不易被人發現或者很有人踏足的地方,最好是有沙土地的大片平整的地方。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日夜的查找,臨七喜和臨六安在挨大眉山不遠的一個深山谷裡,發現了一大片沙土地,更令臨青溪等人驚喜的是,沙土地不遠還有不的紫土地。

不過,這個地方雖然各方面對於種植紫薯才說都是最好的理想之地,但尋常人要進裡面卻很困難,只有會武功的臨七喜和臨六安能夠來去自如。

臨青溪有些爲難了,這時候能夠找到這樣一片適合種植紫薯的地方不容易,還要不被外人發覺,但也不能勞師衆地太多人前往那裡,可僅僅依靠臨七喜和臨六安兩個人,能行嗎?

臨青溪的疑慮臨七喜和臨六安能夠猜出來,他們兩個武功是這些下人中最好的,但是說到種田,他們兩個可能連臨十福都比不上。

同時他們也很清楚,地窖裡那些珍貴的紫薯現在能依靠的似乎也只有他們兩個了,於是趕鴨子上架,他們開始拼命跟着臨青溪學習有關種植紫薯的知識,而且不辭辛苦地日夜趕往那個地方除草翻地。

就連臨青溪都覺得有些不可能的時候,臨六安和臨七喜這兩個人愣是短時間把自己培養了種植紫薯方面的專家,而且還催着臨十福趕給他們育好紫薯的苗。

臨青溪不會武功,不懂功,輕功更是隻有在電視上看到過,但也能想象出在大山深來回施展輕功地飛跑,上還帶着東西,是一定會損害的。

於是,又拿了一些銀子給臨五安和臨六樂,讓們一定多做些好吃補的東西給臨七喜和臨六安。

自從臨忠國帶着臨青雲和臨青豪爲了族裡的豆腐生意整日忙碌,臨青海和臨青飛被困在一?...

品香回不來,臨青禾又在鏢局裡學藝,臨青溪又早晚不着家,老臨家就冷清了很多。

而且臨遠山種地的時候也失去了很多幫手,算算如今只剩下臨青木一個,吃飯的時候不免有些唉聲嘆氣。

“阿爺,您怎麼了?”臨青溪見臨遠山臉上有愁容,於是不解地問道。

自從收完了番豆,又種上了一茬番豆,如今紫薯和紅薯也都育好苗栽進了地裡,也終於能輕閒一小會兒,回家吃個飯了。只是,這家裡的氣氛似乎不太好,尤其是自己的阿爺臨遠山,看起來好像不太高興。

“阿爺沒事,人老了,想得事就簡單了,以前一家人圍在一張桌子上吃飯說說笑笑還覺得鬧騰,現在就覺得冷清了。”臨遠山覺得,人年紀一大,就不想着什麼宏圖偉業和金銀珠寶之類的事了,一心想得只是兒孫滿堂,共天倫之樂。

“阿爺,您是想幾位哥哥了吧?明天我要去給師父送一些東西,您和我一起去鎮上看看二哥、三哥和五哥吧。最近一品香的生意很好,鏢局估計也很忙,幾個哥哥都不開回家,咱們去看看他們吧,行不行,阿爺?”臨青溪打算明天給陸志明送去一大袋番豆,讓他派人給在京城的師公送去,也不知那位未見過面的師公是不是已經在埋怨送的晚了。

“那行,明天咱們就去鎮上看看!”臨遠山心裡也的確是想幾個孫子了。

第二日一大早,臨遠山和臨青溪就起往福安鎮上趕,而隨行的臨七喜揹着番豆跟在他們後邊,村裡人都以爲這三個人只不過是順路往鎮上去而已。

到了福安鎮之後,臨遠山先去了一品香,而臨青溪和臨七喜則轉去了陸志明那裡,在縣衙後門,他們正巧到了要出門的江師爺。

“先生,急急忙忙的您這是要去哪裡?”有一次臨青溪聽陸志明喊江師爺爲“先生”,徵求了兩個人的同意之後,也跟着喊江師爺爲“先生”,說是這樣更覺親近。

江師爺一看是臨青溪,忙笑着對說道:“這還真是無巧不書,我正要去找你,大人有事要與你說。”

臨青溪跟着江師爺一路走進陸志明的書房,臨七喜暫時留在房外,進門之後,兩個人就見陸志明坐在書案那裡筆疾書,不約而同地輕了腳步,然後站在一旁等着他寫完。

陸志明在臨青溪和江師爺進門的時候,就已經覺察到了,等到寫完手下的書信,這才笑着對兩個人說道:“怎麼,我不讓你們坐下,你們就一直這樣站着?”

“大人說笑了,卑職還有其他事要忙,要是沒什麼吩咐,卑職這就下去了。”在陸志明面前,江師爺始終很謙卑。

“先生有事就先去忙,我和溪兒先說會兒話。”陸志明笑着說道。

“是,卑職先行離開!”說完,拱一拱手,江師爺就先退出了書房。

臨青溪也不客氣,江師爺一離開,就有點沒大沒小地在陸志明對面坐下,然後笑嘻嘻地說道:“師父,您這麼急找我有什麼事?”

“溪兒,你今天來找我又是何事?”沒回答臨青溪的問題,陸志明又問了一個問題。

“我是來兌現承諾的,師伯給我的番豆已經種出來了,我是來送番豆的!”臨青溪回答道。

“好好好!”陸志明連說三個“好”,然後又說道,“爲師就知道你不會讓你師伯、師公和我失,你師孃可也喜歡吃番豆。”

臨青溪一聽就樂了:“師父,您就放心吧,有師伯、師公的,自然要有師父您和師孃的,不過,番豆不太多,大部分都被我又種到了地裡,這次您和師孃只能嚐嚐鮮了,下一茬保準讓您和師孃吃個夠。”

“能嚐嚐鮮就夠了,說明你這個徒弟心裡還有你師父和師孃,哈哈!對了,你師公昨天來信了,說他想番豆可想得呀,問你什麼時候給他送去。”陸志明有些意味深長地看着臨青溪說道。

臨青溪立即說道:“師父,番豆就在外邊七喜手裡,您派個人往京城走一趟,把番豆給師公就行了。”

此時,陸志明卻搖搖頭說:“不行,不行!你師公信中言明,這番豆之後,他不讓別人送,要讓你這個徒孫親自去送。”

“讓我去京城?”臨青溪有些吃驚地用手指了指自己的小鼻子。

“沒錯,要你去京城!”陸志明堅定有力地點頭說道。

------題外話------

請新老朋友們多多支持傾,多多訂閱,鑽石、鮮花、月票都砸過來吧,要支持正版呦o(n_n)o~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