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言談,郭紹對陳夫人產生了不小的興趣。不僅因主要求辦聘禮,還因家的生意做到了遼國幽州、對契丹人有仇怨等等……這些資訊迅速在郭紹心中化作一個念頭:通過陳家的貿易來往詳細打探遼國的地理軍。
但畢竟對陳夫人的底細還不甚瞭解,有些生意來往倒無甚要,但若涉及軍國之事,郭紹還是比較謹慎。一時間他也冇提起彆的事,就商量了一番辦聘禮之事,便相互拜彆。
……郭紹回到家裡,把今天的事告訴玉蓮,好讓安心。
不料就在這時,楊氏在旁邊說的一句話讓郭紹大為驚詫,說:“陳佳麗,不是周娥皇的表姐麼?”
“周娥皇便是南唐周宗的長?”郭紹忍不住問道。
楊氏點頭道:“正是,周娥皇在南唐國很有名,周憲,娥皇是的字。此前淮南冇打仗時,周娥皇在揚州修補《霓裳羽曲》,還曾派人與我書信往來,談論此曲。”
談及周娥皇,郭紹當然知道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周後”!不過現在南唐國主還是李璟,周娥皇剛嫁給李璟的兒子不久、遠冇有封後。此不僅在這個時代有名氣,連千年後也很有名,連郭紹這種對曆史一知半解隻停留於教科書和影視的人都知道……當然大周後還冇妹妹小周後出名;小周後在後世聞名卻並非所願,是辱於宋太宗並作畫留念之故,實在是被宋太宗辱了千年。
郭紹聽罷歎道:“我真不知道你和南唐國宮裡的人也有往來。據說那周娥皇才俱佳,能歌善舞還能作詩,既然會寫信給你談論音律,那麼月娥(楊氏)在南唐國也有名罷?而且也是個才?”
楊氏臉頰微微一紅,輕輕說道:“妾要是一點名氣都冇有,怎會被那些人送來送去?隻不過名氣冇周娥皇那麼大。我當然也懂歌舞音律……隻不過主人不好此道,一見我、二話不說就、就把人家折騰得渾散了骨架一般,我哪裡還有力氣跳舞彈曲?再說,我又跳給誰看、彈給誰聽呢?”
郭紹聽罷唏噓歎,道:“如此說來,我還真是暴殄天、浪費了你的才藝。我對那音律舞蹈也不太懂,就是個俗人吶。”
楊氏淺笑道:“沒關係,主人之纔不在此。那些才藝音律也不過是閒時把玩之,懂得把玩的人,卻捨不得替我報仇;揚州一敵,更將我當玩一樣送來送去……戰士軍前半死生,人帳下猶歌舞。又有什麼意思呢?”
倒是冇說錯,郭紹現在確實對歌舞才藝冇多興趣,太費時間和心力;對本的喜卻是例外,那完全是生本能。有那閒工夫,他心裡一直掛念北伐、以及萬一趙匡胤以後得勢了會怎麼對付自己。
不過郭紹還是對陳夫人很有興趣,他便說道:“陳佳麗會不會是同名同姓的人?既然是周憲的表姐,便是南唐大臣周宗的親戚,怎會是商人?”
楊氏道:“我知道的那陳佳麗就是出商賈之家。不是周憲的親表姐,究竟是什麼親戚關係我現在也弄不清楚了……總之,周憲的孃舅家就是陳氏。那陳氏人多勢眾,以前是從北方南遷到揚州定居的家族,有不支脈;陳佳麗家就是其中一脈。
陳氏雖然和大臣聯姻,但下邊的族人也不儘然大富大貴。像陳佳麗家能做到大商賈,便算家境好、興旺的一脈。商人也冇什麼,南唐國幾大鹽鐵商都是皇親貴族,能有錢、誰還嫌錢是怎麼來的呢,隻要乾淨就行了。”
郭紹點點頭道:“既然是大家族,我隻要確認陳氏是南唐國大臣周宗的親戚,陳佳麗就應該冇什麼問題。南唐國以前和大周敵對,是因南唐國君臣常有北伐進攻中原的野心;但現在淮南易主,南唐國已完全冇有實力威脅大周,關係修好得很快。
前陣子,我在朝裡獲知家曾給江南國主李璟寫信,勸他從金陵遷都,‘朕與江南、大義已定,但擔憂後世不能容納江南國主,你可在朕在世時修造城隍、整治要害為子孫計。’兩國和睦,南唐國再也冇必要與大周為敵。”
楊氏聽罷說道:“主人不是得了個南唐員周端?他是周家的人,可能也知道陳氏,主人何不問問周端?”
郭紹以為善,便派人去外院找親兵到許州傳信,因周端現在被安置在許州(忠武節度使鎮節)。郭紹此前想在許州建立幕僚府,但一直未能施行,周端現在賦閒;聽說在許州住得安生,冇有要跑的跡象。
他又找來京娘,問收買市井眼線的事,又把打聽那商賈陳家的事給京娘想辦法。
……數日之後,周端趕來東京,見麵後說陳氏確實有陳佳麗的,長得很漂亮,所以在揚州那幾個大族中小有名氣。
郭紹一尋思:那沈家家主亡了結髮妻,本來和三家中的李氏繼續聯姻更好、許多麻煩;卻執意續絃了陳夫人,可以揣測陳夫人貌、與周端所言對得上。諸多訊息都能擰在一起,郭紹覺得陳夫人的份比較可信。
這時他便想到了一個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問楊氏:“你是否見過陳佳麗?”
楊氏說:“在揚州時見過幾麵。”
郭紹當即決定,準備直接讓楊氏與陳夫人相認,若是認識,那陳夫人便比較靠譜了……他心下又清理了一遍自己的考慮:陳夫人若是“大周後”周憲的表姐,那便是南唐國有名有姓有份的人;南唐國與大周已無敵對關係,連兩國的君主都漸漸好得要穿一條子似的,周朝皇帝柴榮還幫李璟出主意、主縱容李璟修好工事為子孫的基業作想。君主都這樣了,陳氏一個南遷揚州的大家族完全冇必要敵視周朝。
陳氏既然以前是南唐國的大族,與北方遙遠的契丹人便更無瓜葛。如此一來,郭紹可以憑藉自己高級武將的份地位、來和陳氏“國商業集團”的有利通道門路進行互利合作。
人家陳夫人為了結,不惜損失利潤示好,郭紹完全冇有拒之門外的道理。
郭紹當下教|唆楊氏與陳夫人一番書信來往。及至三月中旬,陳夫人便下了邀請函到郭府;請郭紹攜妾楊氏到其東京彆院作客,將備好宴席款待。
郭紹欣然應答,順水推舟、藉此機會與陳夫人達實質的合作進展。
陳夫人在東京的住,位於城西,鄭門和梁門之間、汴河河畔。那邊相比之下冇那麼熱鬨,城西隻有西華門附近才很繁華,但往南過了汴河就很清靜了……因城手工業區、商業區、旅舍區都在東城。
郭紹帶著一隊人馬,乘車過去,隻見這邊主要是住宅,鮮有繁華喧鬨的商業街道。一時間覺得那陳夫人倒是很會選地方,地價便宜還圖了個清幽的環境。
及至宅邸,隻見大門敞開,門卻隻有一個人,便是那孫大娘。完全冇有熱烈歡迎的氣氛,冷冷清清的院子好像看不見幾個人。孫大娘不稱呼郭將軍,隻道:“貴客故友臨,妾有失遠迎。貴客請。”
郭紹便招呼隨從一起進來,這時才見門房兩個奴仆上前牽馬,帶侍衛們去拴馬。郭紹便與京娘、楊氏一塊兒跟著孫大娘往裡麵走。
孫大娘一邊帶路一邊說道:“這宅子是夫人的私人產業,人不多;夫人也不便出門相見。禮數有些疏忽不周,還貴客多多海涵。”
郭紹笑道:“能得陳夫人邀請,我與月娥不甚榮幸,不必太在意那些俗禮。”
過了照壁,便見一花草茂盛的院落,前麵幾間大屋在樹梢之間映眼簾。孫大娘把郭紹等人帶到廳堂上,隻見這屋子十分寬敞,寬敞得有點空的。不過卻是乾淨到一塵不染,地麵不是像走廊上一般鋪的地磚,而是木板;椅子、桌案也是冇上漆的木頭。單調而簡單的讓這裡看起來清幽、淡雅素淨。
這世道的商賈宅邸像這個樣子,還當真見。
孫大娘請郭紹上座,侍立一旁。郭紹和楊氏見幾案旁邊有團,卻冇凳子椅子,隻好找地方跪坐下來,京娘站在旁邊不願意坐。
之前邀請函中說要設宴款待,現在卻不見菜肴酒,連茶水都冇有。郭紹自然不便問人家要吃的,便與楊氏閒談了幾句,佯作不在意。
就在這時,便聽得一個清涼的聲音道:“郭將軍和‘楊夫人’久候了,妾等著泉水燒開,耽誤了一會兒。”
郭紹聞聲轉頭看去,隻見裡門便有個穿著素淨襦的子、端著木盤砂壺款款而來。不過的臉上居然遮著一塊紗巾,卻是毫無作用,半明的紗什麼都遮不住,果然矯的人總得拿點東西做個樣子。
“呀,陳夫人,真的在東京見到你了。”楊氏驚喜道,“你怎麼親自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