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懸疑推理 一品仵作 第四十五章 長遠佈局

《一品仵作》 第四十五章 長遠佈局

元修走後,暮青送走了巫瑾,回來時見花廳外圍了人,正探頭探腦地往裡頭瞧。書趣樓(www.shuqulou.com)

“都督真乃神人,前幾日聽聞搬回來時頭骨都碎了,今日不但頭拚起來了,連容貌都能再現!”崔遠贊嘆道。

“都督之能天下有,跟隨都督,日後能見到的奇事還多著。”韓其初笑道,崔遠拜了他為師,這些日子隨他在府中讀書論道,頗為刻苦。他知道暮青收了楊氏一家來邊的用意,崔遠貴在正直,值得悉心培養。朝堂被士族子弟把持多年,聖上若想親政,隻有提拔寒門子弟一途,培養一批新貴與舊門閥抗衡。都督目長遠,這時培養人才,待到用時便可直接送朝堂。隻是崔遠的才學要培養,忠心也要培養,他對都督越敬佩尊崇,越會對都督死心塌地,日後用起來才能更放心些。所以,他不介意在崔遠麵前多說說都督的好。

“黑子,你快拉著俺!”這時,石大海出聲道。

“拉你乾啥?”劉黑子不解。

“你不拉著俺,俺難保不會沖進去把這胡人腦袋給劈了!”

“石大哥,這人已經死了……”劉黑子哭笑不得。

“俺知道!可是俺看見胡人就想砍,個熊的,死了瞧著也生氣!”石大海說著,還真擼了袖子。

劉黑子忙笑著拉住他,“快別!石大哥,你要是砍了這胡人腦袋,都督會砍了你的!”

都督可喜歡死人了,上了就廢寢忘食的,這可是忙活了三四日的,若是弄壞了,說不定要打軍

花廳外鬧哄哄的,暮青走過來道:“吵什麼!”

眾人一驚,忙回行禮道:“都督。”

暮青淡淡應了聲,看向崔遠道:“你不要整日待在府裡,外城山樓裡常有文人相聚,賦詩作畫論古道今,你平日可多去走走。”

Advertisement

崔遠聞言麵臨喜,他早就想出去走走了,盛京匯集了天下文人學子,他出去增長些見識比在府裡讀死書要好,隻是剛在府中安頓下來,這些日子他瞧都督忙著,連過年都沒好好歇歇,就沒好意思開口。

韓其初聽聞此言看了暮青一眼,目,他這些日子就想跟都督說說此事,未曾想都督也想到了。都督既然想培養送朝堂的人才,崔遠一人顯然是不夠的,放崔遠出府結些學子纔是招攬人才之道。所謂人以類聚,崔遠孝義正直,結的學子人品自不會差到哪裡去,且他出寒門,都督更是出賤籍,能與崔遠結併不嫌棄都督出的人纔可能是同道中人。

都督平日事忙,沒那力一一結寒門學子,放崔遠去結是個最省事的法子。

今日有一個崔遠,日後便有一群崔遠!這些學子他日到了朝堂之上,都督即便是武,也可在文裡站穩腳跟!且天下之大,寒門學子比士族學子要多得多,這些寒門學子他日若能為朝中首批新貴,他們便會是天下學子的代表,而他們是都督的門生,都督便會為天下學子擁護之人!到時,都督披甲一方,在朝得新貴支援,在野有天下學子擁護,何愁勢單力孤,抗衡不得那些舊門閥?

想到那一日,韓其初便心澎湃,總有一番乾大事的痛快

崔遠鄭重謝過了暮青,暮青道:“茶錢不必跟你娘要,到府裡領就好了。”

崔遠一愣,“這怎麼可以……”

“這可使不得!”楊氏聽了忙搖頭道,“都督每月給奴婢的月錢不,再說奴婢一家都住在都督府裡,不愁吃住,奴婢平日裡又沒有使銀錢的地方,怎麼還能要都督的茶錢?”

Advertisement

“你們既然跟了我,隻要一日心不改,我雖不能讓你們錦玉食,但也能讓你們食無憂。”暮青說完便擺了擺手,為這種事多費口舌,這事就這麼定了。

楊氏服侍暮青的日子不長,卻也著了子。其實這麼多年了,早就沒了家小姐的氣,在都督府的這些日子和當年嫁給夫君的那些日子都是這一生中最安定的,已經很激了,怎好再要都督這麼養著?但也知道都督這麼說是心意已決,想再勸又怕不快,隻好忍了下來。

這時,暮青又想起一事來,對崔遠道:“但你要記住,我隻付茶錢,你若是在外學了壞習氣,譬如學那些文人狎攀比,我不但不會出銀錢,知道了還會攆你出府,這事你可記好了!”

崔遠一聽,鄭重道:“是!定不忘都督和娘親的教誨!”

暮青點點頭,這才作罷,想起方纔石大海要劈胡人頭的事,對月殺道:“你不是親兵長嗎?怎麼由得這麼多人在這兒胡鬧?”

月殺抱臂倚著花廳的門,道:“你以為我在這兒,他們真有本事鬧起來?”

那花廳裡的胡人頭可是他千辛萬苦找回來的工復原出來的,誰敢砍,他先把他的頭割下來!

“既然都閑著,那就進去把東西收進箱子裡,抬去我書房。”暮青道,又特意指了劉黑子,“你去。”

“是!”劉黑子應了,苦笑著瞧了眼石大海。

石大海麵更苦,他說說罷了,都督還記上心了?開個玩笑不麼……

劉黑子搖搖頭,進了花廳,拿死人骨頭開玩笑,都督可不是要記在心上?再說都督哪是能開玩笑的人?每回開玩笑都不好笑。

“怎麼把們帶來看這些?也不怕嚇著們。”暮青轉看向楊氏後的兩個小姑娘,崔靈崔秀已經九歲了,但還是小姑娘,暮青怕們膽子小嚇著。

Advertisement

楊氏笑道:“都督可別瞧們兩個平時靦腆,膽子可大著呢!在奉縣那些年,鄰裡欺潑皮擾的,們都是見過陣仗的。”

暮青聽了點點頭,沒再說什麼,徑自往閣樓去了。

府裡的人,無論男,膽子大些是好事。

次日下了早朝,暮青依約見了城中的幾個郎中。盛京城裡人多眼雜,元修將人傳喚到了侯府,人從後門進,到花廳裡見了暮青。

暮青問過話後,幾人竟都沒有可疑之態,又拿出那顆補過的牙齒遞給幾個郎中傳看,問:“諸位瞧瞧這顆牙,填補之法可有特別之?”

那些郎中不知手中拿著的是死人口中的牙,瞧來瞧去,品頭論足起來。

“喲!這銀膏都發了黑,定非好料子,一看就比不上我們仁和堂的!”

“瞧這牙應是剛填補不久的,這銀膏還沒咬下去呢,竟就發了黑,哪家醫館如此膽大心黑?我們康茂堂的郎中就從不如此猾。”

“論醫還是要數我們榮興堂,沒瞧見這牙剛補不久就掉了嗎?這固牙之啊,可比填補之道要得多。”

“錢老,今兒這麼多同行呢,論醫怎麼就數你們了?我們廣和堂可是開了有百年了!”

“我們百興堂也是老字號!”

“我們盛公堂也是!”

“我們永慶堂……”

暮青聽得頭疼,眉頭擰了疙瘩,沉聲喝問:“我是問你們這顆牙的填補之法有何特別之!”

元修瞧著暮青的臉,忍不住發笑,向來都是推理時把別人給聽暈了,今兒難得見被別人說得暈頭轉向。

那些郎中一聽,這才住了口,但也就是安靜了一會兒。

“這填補之法如此之差,確實也算特別之。”

“嗬嗬,可是都督牙口不適?都督年紀尚輕,應取固牙之道,我們榮興堂……”

Advertisement

“憑什麼是你們榮興堂?我們廣和堂……”

“哎哎,我們百興堂……”

“我們盛公堂……”

“我們……”

暮青憤然起,拂袖離去!

侯府門口,元修追了出來,一張俊臉憋得通紅,應是不厚道的在後頭笑過了,他拉住暮青道:“怎麼就生氣了?”

“這都是些什麼人哪!”暮青盯了元修的手一眼,不是生氣,隻是懶得聽了。

“生意人罷了。”元修趕忙放開,笑道。

暮青冷然一笑,“看出來了!”

在盛京給達貴人們看病,這些郎中哪裡是醫者,簡直了生意人。

“這些人沒問題。”暮青的臉不見和緩,隻道,“剩下的就隻有醫了,不過我建議你派人查查這些年來城中有沒有郎中失蹤,尤其是會補牙的。”

元修聞言笑意斂去,點頭應下,隨後將暮青送回了都督府。

盛京雖大,訊息也多,元修隻派人查了三日便有了結果,十來年前外城死了個郎中,那家藥鋪在外城頗有名氣,祖上出過醫,曾給先帝診過病,城的朝貴胄得了病也有時也去那家藥鋪裡抓藥請郎中。那郎中有一日出診,走後就沒回來,七八天後被人發現死在了一口井裡,撈出來時人都泡爛了,若非家人認出了他的衫,後來盛京府衙又從井裡撈出了藥箱,本就沒人認出那人是他。

人爛得不模樣,仵作以已腐無憑驗看為由將單報了衙門,又因那日請那郎中出診的小廝頗為眼生,查不出是哪家府上的,此案便就此了無頭公案。

那郎中死後,藥鋪沒了頂梁柱,一些藥鋪便趁機打這家的生意,沒個兩三年藥鋪便關了門,一家子搬出了盛京城,住到鄉下去了。

這十幾年間,盛京城裡死的郎中不,有的是年老病逝的,也有失蹤的,但通補牙技法的就姓鄭的郎中一人,且此人死因疑。

元修得知此事後,心頭不妙的覺愈發重了,人死在十幾年前,若此人就是當年為那勒丹貴族補牙的郎中,豈非說明人真的有可能是勒丹王?

若湖裡的首是勒丹王的,那……勒丹部族裡的那個又是誰?!

尚未確定,元修一時不敢想這事,他隻將查出的訊息告訴了暮青,暮青立刻決定前往城外的村子裡見一見鄭家人。

這十幾年裡,那鄭郎中的爹孃已經病故了,妻子尚且在世,家中兒都已家,鄭郎中的妻子王氏與長子一家住在一間獨院裡,家中隻有主屋和東西兩個廂房,日子清貧。

當年鄭家出過侍奉先帝的醫,後來又在外城開了藥鋪,本是有些家資,奈何鄭郎中死後,王氏不懂經營之道,又同行排設套兒,兩三年就賠盡了家財,連在城外住的莊子和良田都抵給了人,一家搬出了城,住進了村子。好在家中留了不鄭郎中當年留下的醫書,鄭家的長子靠著這些醫書苦讀自學,了附近村鎮有名的郎中,這些年家中才攢了些銀錢,蓋了房子娶了媳婦。

元修和暮青喬裝來了村子裡,鄭家長子不在家中,王氏和兒媳以及兩個小孫子在家,兩人表明瞭份後,王氏和兒媳很是震驚,一是多年未見到達顯貴了,二是沒想到當年的無頭公案過了十幾年竟有人想查。

暮青道:“你不必慌張,我隻是問幾件事,希夫人能回憶一下,若有打擾之見諒。”

王氏寵若驚,如今雖是村婦,可也聽前些日子進城的村人說過,朝中建了江北水師,眼前這年瞧著才十六七歲,竟然就已是江北水師都督,對這一介村婦來說,份自然是貴重到了天上。元修的份就更不用說了,天下百姓哪有不敬仰的?就是因為元修來了,提起夫君當年的案子,纔敢開門,若是換了別人,定是不敢請進來的。

遣了兒媳帶著孩子出去,便點了點頭,等著暮青問。

暮青問道:“當年鄭郎中的可是你去辨認的?”

王氏想起當年夫君的死狀,白了白臉,點頭道:“是。”

“那你可瞧見鄭郎中上有何傷痕?”

王氏聞言臉更白,人從井裡撈出來時都發白泡得腫爛了,這些年來每當想起來那日的景象,白天都打,夜裡更是噩夢不斷,落下了心悸的病。

“此事很重要,夫人告知。”

“沒發現有,隻是撈上來時繩子綁著的地方……”王氏還是說不下去。

暮青點點頭,已經明瞭了。人都泡爛了,繩子一綁,沒斷兩截兒就不錯了,但估計腰間的腐也會被勒爛,衫若解開,怕是能見到肚腸。

仵作當年曾填過單,說人已腐爛無憑驗看,若是上有傷,仵作不可能看不見。但暮青擔心仵作被人收買,填了假單,所以才特意來村子裡問問鄭郎中的家人。

王氏既然說沒有,那應該就是沒有了。

“敢問夫人,鄭大夫安葬於何?”

“在離此三十裡的麥山上。”王氏不知暮青為何問此事,但又不敢問。

“我有個不之請。”暮青道。

“都督請說。”

“鄭郎中很可能是被人所害,我希夫人能允許我開棺驗骨!”人死了,外表無傷,那麼很可能是傷在骨上,如果骨上有留下什麼傷痕,或許可以對推斷兇手有幫助。

暮青不敢保證一定有,但如果不驗,那就一定沒有。

可開棺是民俗所忌諱的事,王氏當年不擅藥鋪的經營,一家子被攆出京城住進村中,一看便知不是楊氏那等悍婦,雖然隻說了幾句話,但暮青看得出溫和懦弱,是再傳統不過的子,開棺驗這種事,應是不會同意的。

果然,王氏很震驚,想拒絕怕元修和暮青不快,可又不能答應,於是一時支吾難言。

暮青不想,隻道:“此案若查清,也可還鄭郎中一個公道,夫人可以考慮考慮,若是拿不定主意,可與家人商議一下。若是想通了,可去城中山樓將此送上,我自會再來村子裡。”

暮青從袖中拿了把解剖刀出來,遞給了王氏,城,尋常百姓進不去,而山樓的掌櫃常與達顯貴打道,知道是元修的舊部,對待的事定不敢出岔子。

王氏見暮青遞來的小刀鋒利,嚇了一跳,並沒敢接。暮青將刀放在桌上,臨走前將隨帶著的一錠銀子留給了鄭家人,便與元修起告辭了。

到了村口,暮青道:“回頭派些人來守著,免得兇手知道我們來過,會對鄭家人下毒手。”

雖然這麼做等於是兇手不打自招,但不僅驗出了那湖裡的白骨是胡人,連麵貌都復原了,相信兇手也知道的驗之能,如果兇手怕上驗到什麼線索,會對鄭家人下手。雖然鄭家人也不知道鄭郎中的死因,兇手殺他們的可能不高,但不願意拿人命當賭注,哪怕是一丁點的可能也不行。

“另外查清鄭郎中葬在何,派人去守著,免得兇手掘墳盜。”比起殺鄭家人,暮青倒覺得這個可能是最高的,因此不得不防。

元修點頭道:“還是你心細。”

“不是我心細,我隻是更明白在貴族眼裡,百姓命如螻蟻。”當初是如何被走汴河城的?而如今那的人倒是來了盛京!

暮青著盛京城的方向,眸底生了冷意,與元修一起回了城中。

進城後,暮青去了趟山樓,將袖中的解剖刀拿出來給掌櫃瞧了瞧,代他若遇見拿著這種刀來尋的人,便將人留住,並派人去都督府給報個信兒,山樓的掌櫃自不敢怠慢,忙應了此事。

開棺驗對鄭家是大事,一日兩日的定是商量不好,而朝中卻生了事。

烏圖得知有勒丹貴族死在了盛京,煽其他部族的胡使,一同到朝中鬧起來了。

------題外話------

月末最後一天了,妞兒們別忘了清月票。

……

今天傍晚被我娘趕出去買蒜,問遍了一整條菜市場,居然問一個攤子一個說沒有,一連問了七八個攤位,在街後才買到,奇事一樁!在大山東,居然買不到大蒜……今天傍晚太一定是從東邊落的。

……

ps:今天下午四點半左右更過一章,看這章接不上的妞兒,那一定是落了前麵那章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

一品仵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