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離凰 第163章 老父親

《離凰》 第163章 老父親

「我沒有外祖父,但我和沈郅是兄弟,我也可以你外祖父嗎?」薄鈺問。

夏禮安一愣,皺眉瞧著沈郅。

「他是離王府的孩子。」沈郅隻能這麼解釋,「是我兄弟。」

「我不是離王府的孩子。」薄鈺搖頭,「離王是我的養父,僅此而已,夏老大人,我能和沈郅一樣,你外祖父嗎?」

夏禮安將薄鈺攙起,「你若是喜歡,就跟著郅兒一塊。我年紀大了,喜歡熱鬧,更喜歡你們這些孩子。」

孩子,就是希

看著這兩張稚的麵孔,他恍惚想起了當年,大雨瓢潑時,將夏問曦帶回來的景。那個丫頭,凍得發青,麵發白,哭聲嘶啞,足以讓人……之心。

薄鈺點點頭,「謝謝外祖父。」

沈郅皺眉,「你這人,我有什麼便搶什麼,有意思嗎?」

「有!」薄鈺沖他笑。

沈郅搖搖頭,無奈的輕嘆。

瞧著這兩個小人,夏禮安是又哭又笑,「這是我數年來,最高興的一天。」

語罷,夏禮安抬頭著外頭的太後,「太後娘娘今兒帶著孩子們進來,不知是什麼意思?怎麼,還想從我上挖出什麼東西來嗎?我告訴你,我什麼都不知道,長生門也好,護族也罷,我一無所知。」

「夏問曦……」太後猶豫了半晌,「是哀家的兒,當年哀家將與魏若雲的兒子做了調換,沒想到魏若雲竟然把丟了!」

夏禮安冷笑兩聲,「報應!」

太後點點頭,倒是沒反駁,「是報應,報應不爽,哀家理該承自己做下的孽果。」

Advertisement

「外祖父!」沈郅抿,「我娘有話讓我帶給你!」

聞言,夏禮安蹲下了子。

沈郅伏在夏禮安耳畔低低的說了幾句,「外祖父可都聽清楚了?」

夏禮安點頭,抱了抱沈郅,然則他腳上還拴著鐵鏈,平素又囚在這樣的地方,哪裡有氣力去抱孩子,隻能象徵的攏了攏沈郅,極是不甘的鬆了手,「聽清楚了,你且回去告訴你母親,韓不宿就是當年南貴妃邊的韓姑姑!往來夏家,始終沒有過曦兒的份。」

「什麼?」太後駭然,「韓不宿……」

「從始至終,都沒有說過,曦兒是你的兒,隻告訴我,曦兒可能會為護族最後的脈,讓我好好養著。孩子是無辜的,莫要告訴孩子真相,也別讓人知道的存在!」夏禮安冷笑,「你以為人人都同你一般,一心隻有那些虛妄之?我養著曦兒,是真心疼這個兒,不是因為上的價值!」

太後手中的拄杖,「所以,你知道上有……」

「我當然知道,韓不宿告訴過我,這孩子上有蠱,但孩子的脈與蠱能相互融合,便足以證明蠱不會傷害曦兒,關鍵時候還能護著!」夏禮安一聲嘆息,「從那以後,我不準輕易踏出府門,將關在學士府裡,可孩子大了,不是一道牆一扇門就能關得住!」

護族與薄氏的恩怨,終究以最仁慈的方式,得到了化解。

「當年曦兒詐死,旁人興許瞧不出來,可我養了那麼多年,那是我的兒,我的掌珠,我能瞧不出來嗎?」夏禮安哽咽,「原以為走了也好,離開東都這個是非之地,依著那樂天的子,不管跟了誰都會高高興興,倖幸福福的過一輩子。」

Advertisement

誰曾想……

之一,足以讓人肝腸寸斷,萬劫不復。

「外祖父,我娘問,韓不宿有沒有留下什麼東西?」沈郅著嗓子伏在夏禮安的耳畔問,「比如說,鑰匙?」

夏禮安細細的想了想,終是搖頭,「沒有!」

沈郅一愣,眉心微微蹙起。

沒有?

娘說了,那樣的要是有兩把,一把……師公給了他,現在在孃的手裡,那麼另外一把在哪呢?不在外祖父手裡,仍是落在韓不宿的手裡?

「那韓不宿在哪?」沈郅不解的問。

夏禮安搖頭,「我最後一次見,是把骨牌給我,瞧著好像是子不大好了。」

薄鈺忙問,「死了嗎?」

四下一片死寂。

沈郅抿,如果真的死了,那線索到了這兒豈非又斷了?娘說了,想把爹上的東西取出來,就得找到韓不宿,若是韓不宿已死,那爹豈非也沒救了?

心下著急,沈郅耷拉著腦袋,袖中拳頭,這可如何是好?

「韓不宿!」太後咬著牙,「哀家倒是知道一些,當初天命找了很久,握有荒域之墓的地圖,要想拿到回魂蠱,還真的得經過的手。」

「荒域之墓是什麼?」薄鈺不解。

沈郅也不懂。

「哀家也不知道,隻是聽天命提起過,他說護族的老族長終是留了一手,把荒域之墓的位置,隻告訴了韓不宿一人。韓不宿失蹤之後,天命一直派人追查,沒想到竟然藏在宮裡,就藏在南貴妃的邊。」太後輕嘆,如今說這些又有什麼用呢?

Advertisement

墨玉皺眉,「韓不宿易了容,又有南貴妃護著,自然不易被人看出破綻。」

「南貴妃過韓不宿的大恩,當年宮之前先皇後的迫害,是韓不宿救了,後來生二皇子時難產,若不是韓不宿救,定會母子俱亡。」夏禮安道,「是以南貴妃對韓不宿,幾乎是有求必應,到了捨命相護的地步。正是因為韓不宿的關係,南貴妃恨極了護族。」

如此便說得通,為何當初先帝因為南貴妃一人,覆了整個護族。

「不過……」夏禮安又道。

眾人齊刷刷的盯著他,各自屏住呼吸。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