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前麵的呂宋士兵紛紛中箭倒下,慘聲一片,使他們狂奔的勢頭為之一頓,速度明顯放慢。書趣樓()
就連唯一騎在馬上的王子拉乾也連人帶馬中了數箭,摔下馬來,被幾名士兵抬了回去,生死不知。
呂宋國士兵還沒有從混中恢復過來,第二弩矢又如雨點般至,藤甲本擋不住宋軍的強弓弩,隻片刻,便有上千人倒在泊之中,連主將拉乾王子也被中數箭,生死不知。
沒有了王子的帶頭衝擊和激勵,軍隊的惜命之心泛起,士兵紛紛裹足不前,開始慢慢後退。
這其實是軍中大忌,要麼索撤退,離弩箭程,要麼就衝上前,和敵軍短兵接,這樣進退兩難,反而了弩軍的活靶子。
這時,又有一千長矛步兵和弩軍上岸了,弩軍加到反擊隊伍中,使弩軍總人口即刻達到了兩千人。
第三弩矢變了兩千支弩箭疾,弩矢數量增加了一倍,瞬間變了暴風驟雨。
第三弩箭擊使呂宋軍倒下七百餘人,短短三箭雨,呂宋國士兵被殺了一千八百人,士兵們膽寒了,調頭便逃,丟下一地的和傷兵,剩下的八千餘士兵沒命地向都城方向逃去。
宋軍不傷一兵一卒便擊潰了敵軍的萬人進攻,頓時士氣大振,他們也沒有追擊,而是保護著軍隊繼續上岸。
這次範寧率領一萬軍隊南征,士兵主要乘坐二十艘兩萬石的劃槳運兵船,而另外三十艘是補給船,它們是靠船帆作為力,隻能走固定的航線,不能進行機作戰,在短時間,它們便停泊在呂宋灣,作為基地補給。
範寧也從主船上走下來,此時一萬士兵已經迅速集結完畢,包括三千弩軍和七千長矛步兵,範寧翻上馬,下令道:「留下一千步兵和一千弩兵守碼頭,其他軍隊向都城進軍!」
『嗚——』
嘹亮的號角聲吹響,進軍的鼓聲轟隆隆敲響,八千軍佇列隊向十裡外的呂宋國都城進軍。
呂宋國的都城並沒有圍牆,而是用木柵欄將周長十餘裡的小城包圍起來,都城和木柵四周分佈著無數的木房子,但看不見水田,這裡的人不需要耕種,富的森林水果足以養活他們,他們也可以用黃金從宋朝商人手中換取糧食。
當八千宋軍距離都城不足十裡時,木柵大門開啟,一大群男男赤著上出來,跪在地上,為首之人正是國王羅罡,他雖然年邁,但年齡五十歲還不到,實在是呂宋人的壽命太短,基本上四十歲左右就死了,而且嬰兒死亡率極高,十個孩子最多存活兩三人,所以王國人口數量始終低迷,難以上升。
他帶著自己的妻和兒子出來投降宋軍,一心主戰的長子中了七箭,在送回都城的半路就斷氣了,他的一萬軍隊已經崩潰,各自奔逃回家,此時他能指揮的軍隊隻剩下王宮守衛,不足兩百人,除了投降之外,他已無路可走。
範寧對明仁道:「你上去給他說,呂宋國長年不來大宋朝貢,故大宋天子派軍隊討伐之,但宋軍不想濫殺無辜,隻要他有誠意投降,宋軍會給他一條出路!」
明仁會幾句呂宋國土語,他上前連比帶劃說了一通,國王羅罡這才明白範寧的意思,他連連磕頭謝,願意投降大宋。
範寧隨即軍隊就地紮營,他率領一千士兵進了呂宋國的都城。
都城已經有一點城市的雛形了,有街道和幾家店鋪,範寧意外發現,都城的酒館和賭館特別多,酒都是當地釀的果酒,而賭則是從大宋進口的關撲。
明仁解釋道:「這裡都是人幹活,去森林採摘各種果子和拉拉,河裡淘金也基本上是人,男人大多好吃懶做,喜歡喝酒賭博,三十歲以下的男子則去當兵,當兵也沒有什麼事,每個月還有厚的收,他們實際上是靠黃金和香料養活了整個國民。」
「他們的黃金除了金砂外,還有金礦嗎?」
「當然有,我早就帶人看勘察過礦藏了,這裡的金礦和銅礦蘊藏量極大,易於開採煉製。」
「那白銀呢?」範寧追問道。
明仁搖搖頭,「白銀好像很,這裡主要是黃金和銅,白銀還得去日本,那裡纔是白銀的世界。」
範寧看中呂宋國及其附近島嶼,本原因是這樣沒有人,除了小小的呂宋國外,然後就是一些量的土人。
但這裡的耕地、森林、金礦、香料都是巨大的財富,尤其這裡的水熱土質,會給大宋帶去巨量的糧食。
範寧很清楚巨量糧食會給大宋帶去什麼,大宋開國時才兩三千萬人口,但自從在江浙大規模推廣一年兩的占城稻後,大宋糧食產量極大提高。
人們從一天兩頓變了一天三頓,人口迅猛滋生,到北宋後期,人口已增長到一億兩千萬人口,正是糧食的增加使大宋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時,一名將領跑來稟報,「啟稟使君,弟兄們在王宮倉庫裡發現了大量黃金和各種珠寶!」
範寧倒有幾分興趣,立刻調轉馬頭來到皇宮,皇宮也是木製建築,佔地約十畝,被一大圈圍牆包圍,是來自三佛齊的工匠修建,很有佛教氣息,周圍一些大宅為皇族高的住,也是由三佛齊的工匠修建。
皇宮和高府宅前都有宋軍士兵站崗,皇族權貴們都已被,而皇宮的倉庫則位於最後麵,是整個呂宋國唯一的石製建築,五十名士兵守衛這座藏有巨大的財富的石製建築。
範寧走進了倉庫,隻見倉庫被木牆隔為兩部分,兩邊碼放著數百口木箱子,木箱子做得很糙,裡麵甚至沒有墊一塊布,金閃閃的金疙瘩便從糙的隙中出來。
士兵們正在將一隻隻大木箱搬下來,箱子被開啟,裡麵都是簡單熔煉後的金塊,不士兵正在稱量。
一名都頭上前對範寧道:「黃金有整整百箱,每箱除去木箱,黃金重約百斤,那就是十萬斤。」
範寧也暗吃一驚,十萬斤黃金,那就是一百六十萬兩,這至要百年時間才能積攢下來,他又問道:「那其他箱子呢?」
都頭開啟了其他箱子,都是各種海珠、玳瑁、珊瑚,還有十幾箱黑品,範寧一眼便認出來,這是龍涎香。
「這些財富怎麼置?」司馬張楠低聲問道。
範寧冷冷道:「我們異地安置他們也需要大量糧食、帳篷和生活用品,這些財富留一些獎賞士兵,其餘全部運回朝廷,今年答應知政堂的任務就算完了。」
後麵幾名大將都興得拳掌,不傷一兵一卒的戰爭,還有有戰後賞賜,這樣的出征誰不願意?
張楠心中暗暗嘆口氣,不管範寧找什麼理由,但掠奪別國財產卻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了,好在他自己不留一錢一文,否則遲早會被人利用這件事清算。
黃昏時分,宋軍已經在空曠紮下了大營,對呂宋軍隊的清繳也已結束了,所有的兵和盔甲都被集中在一起,倒也不準備銷毀,等他們遷徙後再還給他們。
軍營大帳,範寧和國王以及三名皇族的談判也到了尾聲。
範寧提出了三個方案,第一個方案,繼續保留呂宋王爵位,允許世襲,但呂宋皇族必須遷去宋朝京城,這裡的百姓由大宋員負責管理;第二個方案,宋朝幫助呂宋舉國遷徙到蘇祿島,在蘇祿島重建呂宋國,或者改國名為蘇祿國;第三個方案,呂宋國解散,呂宋王去大宋都城生活,可以封爵位,呂宋國百姓遷去琉球島,為大宋子民。
至於呂宋國王自己提出的方案,呂宋國為大宋屬國,保留呂宋島一域,這個方案被範寧否決了,把他們留在呂宋島會為宋朝移民的患,遲早會發衝突,最好的辦法纔是大海相隔,彼此不相往來。
國王羅罡無奈,隻得對範寧道:「容我們自己商量一下吧!」
一名在呂宋國開關撲店經商的宋人充作翻譯,他把國王的意思轉告給範寧,範寧立刻點頭道:「可以,明天上午我希得到最後答覆!」
他帶著幾名員離開了,大帳隻剩下國王羅罡和他的兩個兄弟,一個出任宰相,一個出任將軍。
「大哥怎麼想?」兩人問國王羅罡道。
羅罡嘆了口氣,「宋朝有句話,人為刀俎,我為魚,我們沒有被滅國已是萬幸,還能怎麼選擇,我隻有一個想法,祖先留下的基業不能丟掉,呂宋國必須存續下去。」
他的兩個兄弟沉默片刻道:「那麼隻有一個選擇,我們舉國遷徙,大哥是這個意思嗎?」
羅罡默默點頭,又嘆口氣道:「他們所說的祿島我去過,在南麵,由十幾個島嶼組,距離渤尼國不遠,地方不大,但我們十萬國民居住倒也夠了,關鍵是以後我們靠什麼生存下去,我覺得這纔是我們要和宋軍談判的關鍵,我們必須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那大哥想得到什麼利益呢?」
「我最想得到的技就是種地,如果我們會耕種,那麼生存下去就沒有問題了,第二是我想要一點造船技,有了造船技,我們能向南麵擴張,第三,我要糧食和基本的生活用品,他們必須保證我們一年的口糧,第四,我要安全保障,一旦渤尼國侵我們,他們必須出兵保護,我覺得這四點至關重要,你們若有想法還可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