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遊戲競技 大宋超級學霸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啟示

《大宋超級學霸》 第五百六十六章 大紡車的啟示

次日一早,範寧和朱元一起前往開封府陳留縣,朱元在那裡開辦了一個紡織機研究院,請了數十名老工匠,在這裡研究如何改進紡織機。書趣樓()

大宋目前紡織主要以麻紡和紡為主,但大宋開始從大食進口大量的棉布後,引起了各大紡織工坊的極大關注。

棉布明顯比細麻布更舒適、保暖,好,很多大戶人家都開始穿棉布做的服,眾多紡織工坊主都意識到,一旦棉布大量進口,他們就會遇到生存危機,不需要府組織,從去年開始,紡織工坊主都紛紛開始研究棉紡技

十幾年前,大宋從高昌引進了棉花,但沒有得到推廣,漸漸銷聲匿跡,目前隻有相州和開封府有數地區種植,種植麵積大約有數千畝,這些棉花已全部被一搶而空,很多工坊主不得不從海外進口棉花用於研究。

在研究紡織機上,朱家也沒有落伍,朱家這幾年從天竺進口了數千擔棉花,事實上,從三年前開始,朱家便著手研製棉紡機。

在前往陳留縣的路上,朱元對範寧道:「我們最初也想用木綿紡織,但木綿的絨太短,很難用織機紡織,隻能用手線,才能做木綿布,尤其剝木綿籽太難,但後來聽說,嶺南儋州卻能用機來紡織木綿,我前年派人去嶺南學習它們的紡織技,得到了很大的啟發,現在我們也能用機籽,用機紡織出木綿布,又輕又,甚至比進口的棉布還要舒適。」

範寧笑了笑道:「木綿是一方麵,棉花也要研究,畢竟木綿的數量不是太多,而且北方不適合種木綿,反而適合種棉花,一旦棉花種植推廣開,最終還是以棉布為主,木綿布可以作為稍微高階的布料。」

Advertisement

「我明白,可以紡木綿,其實也完全可以紡棉花,關鍵是要提高紡紗的技,紡麻線經做到三錠,完全可以把紡麻搖車改造紡棉車,紡棉車也能做到三錠,甚至更多。」

「別的紡織工坊技如何?」範寧又問道。

朱元輕輕嘆息一聲,「幾乎每一家大的紡織工坊都有研製機的工匠,這幾年技提高非常快。

我給你舉個例子,一般細麻紡車的錠子數目是兩至三枚,最多為五枚,前年寶德紡織工坊發明瞭連手搖機,將紗錠豎起來,用一個紡,一次可搖十支錠子,但這還不是最厲害的,今年三月,柴家的柴氏紡織工坊造出大紡機,用水力驅,一次可以搖數十支錠子,普通麻紡機一天也就紡三斤麻線,但大紡機一天可以紡一百五十斤紗線。」

範寧很驚訝,居然能利用水力驅,這可是巨大的進步啊!

「那棉紡上可以用水力大紡機嗎?」

「當然可以,我也打算造出大紡機,利用水力驅來紡棉紗。」

「那織布呢?有沒有什麼新技?」

「織布一直是用踏板織機,也是最耗人力的地方,每個工踩一張踏板織布機,每個時辰能織出一丈布,據說很多工坊都在研製利用水力推,讓織布機能自踩踏,這樣,一個工就能看管三到五架織布機。」

「如果實現功,一匹細麻本錢是多?」

「兩百文!」

朱元出亮個指頭道:「現在的本錢是四百文,如果能功,一匹細麻的本錢還要降一半,兩百文就夠了,京城市場上細麻的價錢已經從四年的一千二百文降到八百文,恐怕還要再降到五百文,這就是大工坊的威力,十幾張織機的小作坊隻能倒閉,他們的本錢是七百文。」

Advertisement

範寧沉默了,雖然大工坊的出現大宋無數小作坊都紛紛破產倒閉,但這也沒有辦法,這就是社會進步的必然,隻有大工坊才會拚命提高技,想到用水力驅的大紡車、大織機,才會使大量商品充斥於市場,促進人口增加,促進商人去海外爭奪市場。

馬車駛了陳留縣,朱元之所以在陳留建立紡織機研究院,最主要的原因是陳留縣有大宋最大機坊,也就是製造紡織機的工坊,製造剿車、紡紗機、提花機、斜織機、踏板織布機等等。

朱元指著遠一座被圍牆包圍、佔地廣闊的大院道:「那裡就是寶德機坊,大宋最大的製造紡機的工坊,東主李寶德,是有名的大商人,很善於投機,早年和呂夷簡關係切,後來又抱上張堯佐的大,現在和韓家打得火熱,他自己也開了一家三千張織機的紡織工坊,一隻紡同時紡出十線就是他搞出來的,但還是比不過柴家的水力大紡車。」

「三祖父的研究院,就是從裡麵挖的工匠?」

「談不上挖的工匠,都是裡麵年老弱,乾不活的老工匠,他們雖然乾不高強度的勞作,但經驗富,正好適合研究,軋棉機和攪車就是他們吸取了儋州的經驗而製造出來。」

他們來到了城南的一座大院子,這座院子至佔地十畝,平時大門閉,顯得比較神,這裡就是朱元建立的紡機研究院。

他們從後門進了大院,隻見大院子裡又分出了十幾個小院子,每個小院子都有人在忙碌,整個大院估計有一百餘人。

一名大管事特來迎接東主的到來,又給範寧見了禮,範寧笑道:「先看看你們木綿紡織機。」

「請隨我來!」

Advertisement

大管事帶著他們來到一座稍大的院子裡,範寧一眼便看見軋綿機,軋棉機主要是把綿籽和綿絮剝離的工,就是兩圓木同時轉,木綿從隙裡,綿絮下去,棉籽就留在上方,被木上的槽帶走。

木綿和棉花一樣,都有綿核,很難剝離,從琉球府和呂宋府送來的百萬擔木綿都是帶核的,需要人手工剝離,勞強度很大,大量人工費含在其中,使綿的價格下不來,而且木綿絮纖維比較短,用麻機很難搖撚子,隻能用手工撚子,然後再一步步搖細紗線。

這就需要攪車,把剝棉時的綿餅的木綿再攪鬆散,但這樣還不行,範寧便看到了留存後世的大殺:棉弓,用彈棉花的方式把纖維彈出來,這樣就使纖維變長,很容易接續做長綿條,也就綿撚子。

再利用搖機把撚子搖細線,細麻和麻的區別就在搖線的細程度。

大管事笑著介紹道:「木綿布已經做功了,但東主要求再益求,我們打算用銅代替木軋棉,然後再進一步考慮用水力驅,使軋綿、攪綿和彈綿都不用人工,隻要有一個人往裡麵放木綿就可以了。」

「讓我看看水力驅的大紡車在哪裡?」範寧極有興趣地問道。

大紡車雖然是柴家發明出來,但很多工坊都仿製功了,朱元的研究院也不例外。

大管事帶他們來到一座後麵大房子裡,水力驅必須要靠山或者靠河,要有落差,恰好他們背後就靠一條小河,他們便從小河裡引出一條水流,穿過院子,最後流陳留湖。

這條水流被他們做了落差,形潺潺溪流,推一架很大的平躺的水車,水車轉,又通過連桿驅紡紗機轉,上麵數十支紗錠便同時在轉了,一名手巧的工在不停的接線,的工作就隻有一個,把斷掉的線接續起來。

Advertisement

大管事介紹道:「用水力舂米、磨麵早在唐朝就有了,關鍵是柴家想到了利用織布機上的連桿,這樣就把水力轉化為大紡車的推力,我覺得這纔是關鍵。」

範寧頓時想到了蒸汽機的發明,其實也是一樣,蒸汽不停推活塞運,然後活塞又推桿,使軸轉,火車、蒸汽船就這樣發明出來。

當然,自己不是工匠,細節怎麼理他想不到,但有這些極富聰明才智,技練的工匠,又有什麼辦不到呢?

範寧心中有點激起來,別的他暫時不關心,他現在關心怎麼解決遠洋大船的力問題,如果蒸汽機發明出來,一億兩千萬人口的大宋就會出現一場工業革命。

【註:利用水力驅的大紡車就是在南宋後期發明,連桿原理也是在宋朝就出現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