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暫時還沒有考慮好,不過卿可以聽聽兩位相國的意見。書趣樓()」
趙頊對富弼和文彥博道:「兩位相國解釋一下吧!「
富弼和文彥博對一眼,富弼緩緩道:「這個問題知政堂討論了兩天,當然,這隻是初步意見,如果小範相公和韓相公贊,那麼就方案就可以在知政堂通過。」
範寧這纔想起,自己也是知政堂的一員,他苦笑一聲道:「兩位相國請說。」
富弼又道:「知政堂原則上同意和遼國和談,但是否達新的盟約,要看遼國的誠意,首先是戰俘換,遼國必須釋放近二十年抓走的所有宋朝百姓,我估計這個問題不大,遼府抓到了遼國員都是貴族,他們肯定願意,這是三個前提之一,其次取消歲幣,必須取消歲幣,再其次我們希用易州換大同府,最後我們可以簽訂一個十年的盟約,然後用十年時間發展國力,知政堂差不多就是這個意見,目前我和文相公、歐相公同意,王相公和孫相公反對,三比二。」
「王相公和孫相公是什麼意見呢?」
「他們兩人反對和談,要求繼續和遼軍作戰。」
範寧大概清楚了,他微微笑道:「其實我的意見和富相公文相公相似,我也贊和遼國談一談,不過方案上略有出。」
趙頊有點奇怪道:「之前範卿不是反對和談嗎?」
「陛下,微臣現在依舊反對結盟,隻是微臣贊停戰。」
範寧又不慌不忙道:「我估計換戰俘沒有問題,然後歲幣上肯定談不攏,遼國最多答應維持檀淵之盟的數額,至於易州換大同州,現在遼國還遠沒有到山窮水盡之時,他們絕不會拿大同府這樣的戰略要地來做換,易州換大同府絕對不可能,所以要想達盟約,除非大宋讓步,否則盟約肯定不了,但我希雙方能達一個兩到三年的停戰協議,最好是三年,讓我們能集中力打擊西夏。」
「三年時間能擊敗西夏?」
富弼有點懷疑,他可是參加和西夏戰役的,西夏的山地兵極為悍,各種要塞修建得險要堅固,宋軍贏他們都困難,更不要說兩年時間解決西夏。
範寧淡淡一笑,「富相公,我可是全殲了十萬遼國大軍,佔領易州,攻破遼府,從前的宋軍能辦到嗎?」
文彥博笑道:「彥國兄,你還別小瞧他,他那套水軍戰加國力戰的戰略這才還真功了,估計對付西夏,他還會採用這一套。」
「文相公說得一點沒錯,我們戰船沿著黃河北上,就直接兵臨西夏都城,如果是麥收期過去,還能切斷他們黃河東岸的產麥區造明年西夏的飢荒。」
富弼搖搖頭道:「這個辦法從前試過,但能用的船隻都太小,而西夏的皮筏子卻很厲害,我們的戰船占不了上風。」
範寧反駁道:「對方的皮筏子之所以厲害,是因為我們戰船太弱,我們在覺華島海戰,對付遼軍的皮筏子本就是碾,如果我們二十萬大軍屯兵興慶府的黃河對岸,龐大的戰船隊切斷興慶府和黃河對岸的聯絡,西夏軍這個時候再死守邊界要塞又有什麼意義?」
富弼和文彥博都參加過西夏戰役,範寧的方案聽得兩人匪夷所思,他們麵麵相覷,一時都說不出話來。
富弼反駁道:「你的意思在蘭州造船,可我們本沒有在黃河上造過大船,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何年何月才能造出幾百艘五千石大船出來?」
「不從上遊走,從下遊北上去西夏,隋唐以來,陝晉之間黃河航道一直很發達,就算壺口也找到了旱地行船的辦法,北方邊軍的糧草就是通過黃河運過去的,相信今天一樣可行。」
「當時可以拉縴,而現在北方被遼國所佔,怎麼拉縴?」
「有蒸汽機船和福船,我覺得不需要拉縴。」
「這」富弼一時語塞。
趙頊卻興緻盎然,笑問道:「兩位相公,小範相公的方案可能功?」
富弼一臉茫然道:「從未往那邊想過,也沒有做過,微臣真的不知道。」
文彥博沉一下道:「西夏的實力還是很強大,尤其是鐵鷂子,可謂天下無敵,範相公有點輕敵了。」
範寧搖搖頭,「鐵鷂子無非就是重甲騎兵,以西夏的國力,它能支撐多?最多三千人不得了,重甲騎兵再強大,它頂得過鐵火雷的威力?它們怕不怕猛油焚燒?怕不怕陷馬坑?對付它的辦法多得是,西夏不過兩百萬人口,國力薄弱,全部青壯男子都從軍,最多也就三十萬人,還要拱衛京城,它們自稱披甲士五十萬,這種把戲我們見多了,現在西夏新王登基,太後臨朝,國不穩,正是我們攻打西夏之時,陛下,出兵五十萬,可滅西夏。」
「五十萬!」
富弼和文彥博同時一聲驚呼,「哪裡有這麼多軍隊?」
範寧微微笑道:「民兵至有百萬吧!訓練一年,可以徵用了。」
兩人這才如夢方醒,他們把民兵忘記了,富弼急道:「六十萬民兵,恐怕十萬騎兵就會把他們擊潰。」
「富相公忘記了,遼軍十萬大軍南下,卻被我們全殲,而我們總損失兵力卻不超過三千人,這又是什麼緣故。」
「說得對!」
趙頊興地一捶桌子,快步來到東麵牆前,這就是一幅西夏地圖,他用木桿指著地圖道:「西夏重要的城池都在黃河兩岸,我們不需要和他們對壘,而是打城池攻防戰,一步步向北蠶食,遲早能吞掉興慶府。」
富弼和文彥博苦笑不語,天子想得太天真了,哪有那麼容易的事。
範寧又不慌不忙,「就算明年這一戰拿不下西夏,但也一定能奪取河西走廊,西夏中央地帶麵臨危機,駐守河西走廊的五萬大軍必然會來救援,我們奪取河西走廊的機會就來了。」
這時,天子趙頊毅然道:「不去嘗試,怎麼知道不能功?小範相公的方案有可行,朕決定要嘗試一番。」
富弼和文彥博都不太同意範寧的冒險方案,但又不知該怎麼反駁,最後富弼道:「這樣吧!如果船隊能到延安府,那我也同意可以嘗試一下。」
事實上,黃河航運從秦朝到隋唐的一直都很繁忙,北宋是因為都城在汴梁,經濟在南方,黃河航運沒有經濟價值,所以黃河航運不多。
南宋更不用說了,連黃河的邊都不到,到了元朝以及明清,主要是黃河泥沙太大,淤塞河道,使黃河失去了航運價值。
在北宋時期,黃河還是完全可以航行,富弼也知道,黃河最難的一段就是秦晉大峽穀,如果這段能過去,那範寧的方案基本上就沒有問題了。
「那二十萬大軍怎麼走?」文彥博忽然想到了這個關鍵問題。
範寧微微笑道:「不是有易州嗎?用易州換大同府,遼國絕不會同意,但如果用易州換東勝州呢?遼國在東勝州的駐兵不足千人,境全是茫茫沙漠,隻有沿黃河兩岸有點土地,戰略位置遠不如易州,我相信遼國會答應,一旦拿下東勝州,我們大宋的疆域可就到河套了,直接奪取西夏的河套,再在河套建立軍城基,我們還怕拿不下西夏?」
東勝州就是今天的榆林地區,位於河套平原東部,也是遼國佔領的幽雲十六州之一,如果遼國知道了範寧的計劃,不一定肯換,但他們不知道的話,東勝州對遼國就是肋,遼國去西夏都是走北麵雲州,不會走被沙漠所隔的東勝州。
三人聽得目瞪口呆,他們這時才終於明白了範寧攻打西夏的方案,原來不是走隴右的崇山峻嶺,而是北上佔領河套,以河套為基,從北麵實施灌頂攻擊。
這是極富創造力的方案,連富弼和文彥博都為之怦然心,兩人緩緩點頭,這個方案的關鍵,就是要拿到東勝州,先在榆林城建立第一個後勤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