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豫章郡南昌城,郡守殷通也在焦急等待一個人的到來。
他臉有些瘦削,還有很深的眼圈,胡子落了不,因為過去的月余時間里,殷通就沒睡過一個好覺,吃上一頓舒心的飯……
一月底,南征軍的監軍子嬰從南昌匆匆北上,然后便有消息傳開,據說武忠侯戰死了!
殷通在北地郡做過,與黑夫算是同僚,還有些舊誼,不免心哀,但隨后發生的事,讓這一切都顯得不那麼簡單!
二月初,從北邊有使者來,要求控制并監武忠侯的舊部,殷通頓時到事有些不妙。
“豫章皆為武忠侯舊部鄉黨,若我對其不利,彼輩或將反撲。”
于是,殷通明面上謹遵朝廷之命,令郡兵緝捕利咸、驚等,暗地里,卻通知利咸等人逃走。
事態紛繁復雜,他想要再觀察一下形勢,再做抉擇。
殷通的等待是對的,三月初,又有小道消息傳來:武忠侯復生,奪了武昌營!還四下散播始皇帝已崩,朝中臣逆子弒君篡位之事,甚至還讓信使給殷通發來了一份帶詔的副本,讓他帶著豫章郡響應首義。
這下,殷通陷了兩難,一方面,馮毋擇的部將帶著三千人駐南昌,準備南下“平叛”,殷通親信僅余千人,故不敢妄。
而在南邊,亦有一支上萬人的南征軍抵達廬陵縣,領頭的是正黑夫麾下戰將,三關都尉安圃,那些兵卒多曾目睹黑夫髡發,對武忠侯信任不亞南郡短兵。
豫章本就如同南郡的后院般,吏多是黑夫鄉黨舊部,本就對朝廷突然打自己十分不滿,眼看子弟兵打回來了,一路上的縣邑皆不戰而降,如今安圃的旗幟已近南昌城……
馮毋擇派來的別部司馬堅守城池,待馮將軍之援,而殷通卻了熱鍋上的螞蟻,這個二五仔眼看形勢不妙,立刻將藏匿在城中的前南昌令利咸找來,并屏蔽左右,想要與他商量對策。
“郡君的抉擇是對的。”
不多時,利咸已至,他看出了殷通的猶豫,力勸道:“郡君還不知道罷?今武忠侯已奪武昌營,以數萬雄兵,縱橫江漢,而長沙郡那邊,李由也已大敗,被陶、蕭、韓幾位都尉困于臨湘!”
“當真?”
殷通大驚,他只聽說李由去南方收嶺南兵權,不曾想,在長沙就折戟了,難怪近幾日長沙方面再無消息傳來,恐怕道路都已被”叛軍“控制。
利咸道:“始皇帝已崩,嶺南江南皆從君侯,大勢在武忠侯,不在朝中臣逆子。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郡君若開城迎南征軍城,為率先響應首義的郡,事之后,則不失為靖難元勛。”
“若是不從……”
他收起了笑容,冷冷道:“南昌是武忠侯所建,虛實皆知,城遷民百姓,誰沒過君侯之惠?武忠侯舊部潛藏民間者甚眾,城外更有百戰之師上萬,里應外合,南昌斷不可守,若郡君執迷不悟,城破之日,君或有亡之虞!”
“容我再想想……”
殷通左右踱步,心久久無法抉擇,這時候,外面卻發了一陣山呼海嘯,是安圃在進攻城池,而潛藏里閭的尉驚,也帶著一眾人等,在城舉事!
“怎就打起來了?”
殷通一怔,說時遲那時快,利咸突然拔下了發髻的木簪,近了數步,將殷通到了墻邊!
雖年過四旬,鬢角斑白,雖無寸兵,但看似文弱的利咸,卻一如許多年前,在危在旦夕的鲖城中一般果決。
他將木簪銳部頂著殷通的脖頸,和悅地說道:
“還請郡君下令,使郡兵反戈,開城以迎義師!”
……
三月中旬,豫章守殷通為利咸所迫,下令郡兵打開了南昌西門,使安圃暢通無阻地進城中,與此同時,城中百姓也響應號召,配合南征軍,對軍圍追堵截,那三千人大潰,稀里糊涂地做了階下囚。
隨即,在利咸威之下,殷通只能將蓋有郡守銀印的爰書發往各縣:
“豫章全郡,皆高舉義旗,隨武忠侯靖難!”
……
豫章郡的建立,本就是黑夫舊部們十數年努力的結果,南昌拿下后,有了殷通的命令,其他各縣也自然爭相響應,不必發兵一城一池的攻略,可以“和平解放”。
于是安圃幾乎沒有留下兵卒守備,在奪取南昌數日后,立刻與尉驚一同揮師向北。上萬人攜半月之糧,經潯今九江,沿大江西進,繞過幕阜山脈,進衡山郡轄區,至下雉縣今湖北新縣。
黑夫派人給安圃的任務,便是在解放豫章后,略取衡山郡在江南的幾個縣,同時控制鐵山、銅綠山兩座富礦。
眼看上萬大軍來襲,下雉小縣自然只能降服,但從這再往西,一行人卻遇上了大量從鄂縣逃難而來的民眾……
鄂縣今湖北鄂城市各鄉民眾扶老攜,本逃往下雉,卻遇到前方有一支大軍,不由驚愕,被團團圍住后,見對方沒有加害之意,這才支支吾吾地說明事原委。
“從西邊來了一支賊人,雖穿著秦卒甲胄,卻無惡不作,殺人劫財,焚掠里閭,霸占百姓妻,鄂縣全了……”
“鄂縣有兵作祟?”
安圃、尉驚面面相覷,但在黑夫派來的使者提醒下,很快就反應過來了:
“定是武昌之戰時,臨陣逃的那數千楚籍兵卒!”
……
半個多月前,黑夫帶著短兵親衛夜襲武昌,收攏南征軍士卒,與楊熊戰,但在對陣之前,右翼卻整整跑了三四千人,都是將火把一扔,借助黎明前的黑暗掩護,向東遁逃……
之后,黑夫忙于打回老家安陸,解救父老鄉親,而他之后的戰略目標是奪取江陵,故留在江南的兩萬余人放棄了被燒毀的武昌營,西走沙羨、州陵,沒功夫去管那群逃兵。
誰料,這群逃兵卻在符離人葛嬰糾集下,逃到武昌東邊百里外的鄂縣,禍鄉里起來。
鄂縣本為衡山重鎮,僅次于邾城的大城市,防守甚嚴,但縣卒都被調去協助守備武昌營,之后半數為黑夫所俘,半數隨楊熊撤往夏口,如今兵力空虛,縣令、尉只能放棄各鄉,退守縣城。
據逃難的鄂縣人說,他們南逃時,鐵山鄉也發了叛,上千名隸臣殺死鐵,加了兵,正在葛嬰帶領下,圍攻縣城……
“鐵山丟了?”
尉驚有些駭然,他曾在衡山郡為吏,做過一段時間的冶,雖然管的是銅綠山,但卻知道,鐵山、銅綠山,這兩個富礦是衡山立郡的基礎,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南征百越期間,消耗的不止是兵卒,還有兵刃,隨著朝廷一道指令,鐵山、銅綠山再度變了兵工廠,類流水線作業日夜不休,生產大兇之,幾年下來,那里存有大量兵刃,足夠武裝數萬人……
原本,南征軍的吏已滲兩個礦山,但隨著二月份朝廷對武忠侯勢力的清除,與黑夫有瓜葛的鐵、銅或被囚,或東奔西逃,朝廷另派員取代,兩座礦山的管理和生產,幾乎陷了停頓。
恰逢兵殺至,作為舊楚國時代,被秦軍俘虜后,鐵山,上千干了十多年苦力,早就忍無可忍的隸臣竟舉事,從了葛嬰。
“只希銅綠山還未叛,我任期間,對那的二千余刑徒還算不錯,若我出面,當能說得彼輩順從……”
話雖如此,但尉驚心里也沒底,只能與安圃商量后,自己隨車騎趕路,爭取早點抵達。
從下雉到銅綠山,有九十余里距離,尉驚與數百車騎只走了一天。
作為黑夫的弟弟,他小時候雖也舞劍習武,但后來學了律令,又長期在各個金鐵工坊為吏,不習慣戎馬倥傯的生活,被馬顛得腰都快斷了。
一路上,卻見因賊之故,道上行人稀,偶有所見,亦多是避禍他徙的難民,皆神惶恐,見大軍路過,或神呆滯地跪伏路邊,或遠遠地拔足逃走,從他們口中得知,銅綠山形勢不容樂觀。
快馬加鞭,等總算抵達礦區,尉驚大兩側已磨破,疼痛不已……
但他咬了咬牙,還是繼續馳騁,帶著人往一片嘈雜的銅綠山礦區趕去!
和預想的差不多,兩千余隸臣,的確正于反叛的邊緣,他們一個個都灰頭土臉,瘦骨嶙峋,或髡發,或黥面。
但平日不干活時,束縛他們自由的桎梏枷鎖,已被打碎,取下。
十數年的奴役生涯,昔日楚軍俘虜大多已活活累死,抑已久的隸臣們,眼看北邊四十里外的鐵山千余人已得“自由”,也按捺不住了。
如今眾人手持礦鋤,大錘,氣勢洶洶,將工坊圍得水泄不通,咬牙切齒,而工匠、吏則躲在里面抵,這里火藥味十足,一場叛眼看就要發!
“二三子!”
尉驚一騎當先,帶著六七百車騎,馳雙方中間,阻止了沖突。
他高舉著手,大呼道:“二三子勿慌,我乃武忠侯之弟,君侯已舉義旗,撥反正,大赦罪人,銅綠山之隸臣刑徒,從今日起,皆得恢復自由!”
……
等安圃抵達銅綠山時,發現這里的隸臣們都乖乖蹲在地上吃著飯,不吵不鬧。
而除了一名剛上任不久,因苛待刑徒,遭人憤恨的鐵被尉驚死以泄刑徒之憤外,其余吏工匠,無一人死傷,尉驚正帶人清點礦場武庫。
安圃松了口氣,對尉驚拱手道:“不愧是武忠侯之弟,有勇有謀,讓一場大消弭于無形啊。”
“不過是狐假虎威,借兄長之名耳,哪能及他皮?若無車騎助威,恐怕我第一個就要被刑徒打殺。”尉驚擺了擺手,又嘆道。
“而且真正的大,恐怕已經開始了……”
說著,尉驚拉過來一個小鐵匠,卻是兩年多前,在鐵山與黑夫有一面之緣,還被授權為軍們打造佩劍的邯鄲人郭紹……
“將你知道的事,與安都尉再說一遍吧。”
郭紹是從鐵山暴里逃生的,他倒還算冷靜,沒有急著南奔,而是帶著一群工匠,溜到鐵山鄉,趕在兵占領那里前,把親眷都帶了過來。
他對安圃作揖道:“上吏,吾等從鐵山鄉過來時,只聽聞,葛嬰已奪取鄂縣,盡殺秦吏,將令、尉、丞五馬分尸,又屠城中客民……”
作為外遷客民之一,郭紹憤怒地吐了口唾沫:
“葛嬰還在城中找了一個據說是鄂君的后人,名為襄強者,立為楚王!”
……
ps:第二章在晚上
寇季魂穿北宋,成為了千古名相寇準的從孫,作為一個標準的官三代,他本該走馬架鷹,過著最囂張的紈絝生活。然而,當他拿著便宜父親邀他入汴京享富的信入京以後,才發現父寇準,貌似要涼
現代退伍特種兵王鐵意外穿越成水滸第一任寨主王倫的兒子。什麼,明天就是林沖火并王倫的日子,小命豈非不保?堂堂特種兵,擁有各種保命的技能和對水滸各種橋段的熟知,怎麼會命隕當場。收林沖,當寨主,殺晁蓋,陰宋江,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王鐵謹記九字真言,攬盡天下英雄,在北宋末年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靖康之難中開始大放異彩,爭霸天下……
帶著召喚系統穿越到了東漢末年,開局就召喚了宇文成都,這天下我要之,美人我亦要之!擁有史上最豪華的陣容,開啟了一段傳奇般的一統天下的道路!
鳳落安陽,得鳳者爲天下共主! 對於如此荒謬的預言,他嗤之以鼻! 可誰又能想到,命運早已把他們拴在了一起. 相府嫡出大小姐戴心妍,世人皆知的癡呆女,驚豔重生! 皇帝想娶我?讓我去平衡宮中勢力?可以!有報酬沒有?帶足聘禮,本小姐就勉勉強強幫你這個忙! ps:十張粉紅加更,和氏璧以上打賞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