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兄,你這次回去,且幫我告訴在江南暫居的數萬父兄昆弟、姊妹們。不是黑夫不讓鄉親們回安陸,而是因為安陸還不夠安全,任誰都不想才回家鄉,屁還沒坐熱,就又要隨我渡一次云夢澤罷?”
“再者,不管是春耕夏耘都已耽誤,安陸百里之,沒有一粒糧食,還不如在江南好好種稻。等到了明年開春,北伐軍順利將戰線推進到宛城、武關,甚至已經北伐功,再讓他們回來,各歸其家,我還會出錢出力,將各家屋舍修好!”
揮手送走了衷,再回頭,黑夫面前是一片廢墟的安陸縣城……
燒城的是馮毋擇殘部,在他們被利倉、季嬰追擊期間,開始了瘋狂的破壞,整個安陸縣,幾乎所有鄉邑都被燒毀,農田化為焦土。
“幸好母親沒有看到這一幕。”
看著衷漸漸遠去的影,黑夫嘆了口氣。
母親是六月初一那天走的,黑夫、衷、驚三兄弟齊聚一堂,陪在邊,老人家走得很安詳,最后的心愿,是鄉親們是否能早點回安陸……
“一定能!兒不僅會讓安陸的父老鄉親重新過上好日子,也要讓全天下人,都能安太平!”
這是黑夫握著母親雙手,最后的承諾。
黑夫與大哥衷一起帶著老人家的棺槨,回到安陸,將葬在云夢鄉。
曾經富庶的鄉邑里閭,如今卻是這般景:
兔從狗竇,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松柏之間,墳冢累累……
想要恢復如初,恐怕要整整一代人的時間。
“一朝英雄拔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最先難的,卻是家鄉故土,這就是代價麼?”
“現在的我,還有資格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判田橫兄弟麼?”
黑夫自嘲一笑:“只能使盡我渾解數,不管用上怎樣的手段,都要將這場浩劫,短到三年……不,兩年之!”
如此想著,在一間廢棄的亭舍,黑夫也開始了今日的辦公,即便是空回一趟老家,他也要隨時了解急報傳來的軍。
現在是秦始皇三十七年六月中旬,雖然對父老鄉親們,黑夫說安陸還不安全,但事實上,整個南郡,已被置于北伐軍新打造的防線之。
東面是淮水、桐柏大復山天險,核心是剛占領的冥厄三塞,東門豹、利倉帶著兩萬人守之,扼住了南郡、衡山、南、九江、陳郡五地界。
西面是漢水、荊山天險,核心是鄢縣,也就是后世的襄,韓信、共尉、周昌帶三萬人守之,阻斷任何可能來自北方的敵軍。
隨縣則是兩者中的樞紐,那個建議黑夫“稱王”的隨何,黑夫為了千金市馬骨,好讓各地布之士踴躍來投,留了他一條命,隨何倒也老實了不,在攻克隨縣的過程里出謀劃策,立了不小功勞,助季嬰兵不刃占領了那。
如今防線已,北伐軍軍后,制定的戰略計劃,不到兩個月時間便全部完……
眼看進展順利,才被黑夫下去的“左傾激進主義錯誤”又開始冒頭了。
黑夫拆開來自鄢縣的軍報,不由皺眉。
“共尉稟報,說關中秦軍只于宛城河南南市,不管周邊縣邑,請求繼續向北進軍,占領鄧、葉,三路會師于宛?”
黑夫立刻做出批示:“讓他聽韓信的,只略取周邊各縣糧食,絕不可貿然去攻打宛城!”
“南是個陷阱,王賁設下的陷阱!”
黑夫已知道自己的對手是誰,當今天下資歷最老的名將,通武侯王賁,曾經的上司,如今難纏的對手,絕不可掉以輕心!
“我還是個不會打仗的小卒時,王賁將軍就已經統帥二十萬大軍滅梁了,敵以利,他做得極其妙,故意不防守南各縣,就是要引我大軍深,最好圍攻宛城,那樣正合他意!”
獵大意的一瞬間,王賁就會出手,他這次用的主力,可是與南軍齊名的上郡兵啊,加上雜七雜八的征召兵,總兵力至有二十萬,是北伐軍的一倍……
經過與蕭何、韓信等人的商議,眾人一致認為,如今北伐軍寡而秦軍眾,不能在敵人預定的戰場作戰,先在正面采取防守姿態,卻從側面尋找突破口,以打破局面,分散敵軍兵力。
西邊,黑夫已派遣陸賈作為使者,過江關,潛中,除了要迎回葉子衿外,還背負另一個使命……
至于東邊……黑夫已瞄中了陳郡的一塊地方,并相信,那或是決定未來勝負的關鍵。
他拆開了冥厄送來的信,按照黑夫的指示,利倉已占領陳郡息縣,正號召陳地仁人志士響應,也不知效果如何了。
沒想到,除了利倉對陳郡的虛實匯報外,竟還有一個意外之喜!
黑夫掃到信末尾,竟不由站起來:
“吳廣來投?”
……
“陳勝吳廣被征召來進攻北伐軍,中途遇大雨,遂帶著戍卒在鲖舉事,又北攻淮失敗,敗走鲖,陳勝去投了東邊的項籍,而吳廣來投了我?”
招來為利倉送信的使節,細細詢問發生在息縣的事后,黑夫覺有幾分稽,這段歷史看著是那麼眼,仔細看卻全套了……
黑夫現在已知道,許多年前,那個跟項梁去關中的項羽是假的,真項羽已在淮南造反,更占領了壽春,宣布復興大楚。
隨何給黑夫提議的“稱楚王”之策,也被項羽用上了,那個滿腦子的年輕人恐怕沒這麼聰明,定有智者指點。
雖然知道放任項籍必大患,但黑夫作為朝廷最關注的對象,力全在構筑防線,以應對王賁上,兵力捉襟見肘,實在沒工夫去淮南與項羽角力。
只能暫時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頂多派舟師和把兄弟吳芮,帶著越兵東進,伺機把江東給了……
所以他只笑了笑:“陳勝去錯了地方,恐怕不久便要后悔。”
“吳廣倒是聰明,選對人了!”
夏人,字叔,應就是歷史上赫赫大名的吳廣沒錯。
雖然搞不懂他為何要與陳勝分道揚鑣,但既然掉到黑夫兜里,就別想跑了!
黑夫著下琢磨道:“我正好需要一支,能夠深汝南的隊伍,最好由陳郡本地人領兵……”
所謂汝南,便是汝水之南,后世的駐馬店市,黑夫對那一片,其實很悉。
十四年前,第一次秦楚之戰,鲖突圍后,黑夫就帶著兄弟們,渡過了汝水,在楚將景駒追擊下,途徑慎河南正、安河南確山,前往秦國控制下的吳房河南遂平,穿汝南而過。
所以他很清楚,此地北潁、,南通淮、漢,倚荊楚之雄,走陳、許之道,山川險塞,田野平舒,戰守有資,耕屯足恃,介荊、豫之間,乃是一襟要之也。
更重要掉到是,汝南就在南郡之左,再過月余時間,當北伐軍與秦軍,雙方加起來二十幾萬人對峙于南時,汝南或將為破局的關鍵,黑夫不能不提前落子……
“那吳廣,他與陳勝舉兵時,有沒有自任職?”
黑夫笑道:“這些舉義的人,不都喜歡自稱什麼將軍、都尉,甚至有稱王的麼?”
信使想了想道:“陳勝自稱都尉,吳廣好像自稱司馬,不過吳廣只帶了三四百人來,利都尉覺得,封他一個五百主,頂多二五百主即可。”
“不,就封吳廣為司馬,別部司馬,直接聽命于我!”
黑夫卻搖頭:“吳廣可是陳郡第一批來投的人,是馬骨啊,原來是什麼,現在就得是什麼!”
這職,就相當于“獨立團吳團長”。
黑夫又指點信使:“汝回到息縣后,再找到吳廣,將我的原話告訴他。”
“吳廣,你若能為本侯從陳郡拉來三千以上的人,并作為先鋒,奪取汝南,我就讓你做都尉!”
……
與此同時,陳郡最南邊的下蔡縣,歷經千辛萬苦,跋涉三百里的“都尉”陳勝,也終于見到了“項將軍”。
來下蔡防守的陳郡郡尉,以及他手下的三千兵卒,已遭到了毀滅的打擊,被忽然從下游渡淮襲擊的項籍打得全軍覆沒。
陳勝抵達時,楚人興致地收拾戰場,挑揀甲兵,這讓剛打了敗仗的陳勝一行人多了幾分安全。
等經過漫長通報,得以帳拜見時,陳勝才發現,慕名來投的不止自己一支隊伍。
龍人龍且、下城父人余樊君、更有東海郡過來的項氏子弟項他,他們或是項燕舊部,或是地方豪俠,項他則是項籍族侄,都是聽聞項籍舉旗復楚后,積極響應的。
帳論次排坐,或以名聲,或以家,或以年歲,陳勝只得最末,著門口就坐。
亞父不在此,但項將軍依然展示了他的貴族風范: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卻對陳郡、東海、泗水慕名來投的賢能良士恭敬慈,言語嘔嘔。
項籍親自邀約龍且坐到了他下首:“龍司馬曾是項籍大父軍中戰將,可獨當一面,籍仰慕已久,今能來投,我軍如虎添翼!”
又回頭給了族侄項他一拳,笑罵道:“小他,久不面,我還以為你死了!”
對余樊君等,項籍亦多聽過點名頭,都能夸贊一番,唯獨到末位的陳勝時,卻卡了殼。
“城人陳勝?”
項籍迷地看了看左右,他們卻也搖頭不知這是哪的人。
陳勝有些尷尬,自我介紹道:“勝過去,不過是個黔首布,為人庸耕,沒什麼名聲……”
項籍倒是笑了笑,給了他一個臺階下:“暴秦治下,誰不是黔首布?都一樣,都一樣。”
里說著一樣,他心里,卻不以為然。
“我不是,我是花臉的刑徒。”
項籍手下第一戰將,被任命為先鋒將的英布識趣地接話,眾人哈哈大笑起來。
至此,氣氛還算不錯,陳勝也吐了一些淮的虛實,還建議項籍去取了此城。
但當有知的人在項籍耳邊竊竊私語后,項籍便皺起眉來,看陳勝的眼也變了。
“陳涉,有人說,你舉事后北攻淮時,不止打了我大父的旗號,還打了公子扶蘇之旗?”
他冷笑道:“汝這次舉事,從秦公子焉?從楚焉?”
項籍當面質問,陳勝額頭生汗,只能裝傻道:“陳勝庸耕之徒,沒什麼見識,只聽人說扶蘇是昌平君之侄,楚妃之子,還以為也是楚人,遂打一氣,不想竟錯了!還將軍勿要見笑!”
“陳勝現在只一心想要投效將軍,為復興大楚出力!”
“扶蘇是楚人?”帳一群人都被逗樂了。
雖然陳勝說辭拙劣,但一番搪塞,也算應付了項羽的質問。
但陳勝不知道,項羽此人,雖然頗有貴族風范,接人待時十分熱,卻也是個于人之罪無所忘的小心眼……
在招待各路豪杰來投的宴饗結束后,項籍開始給眾人安排職了。
既然已“復興大楚”,在蔡賜和范增主張下,他們已廢除了秦制,沿用楚國的“敖制”。
項籍著手里的印章,想來想去,決定讓龍且做“莫敖”,這是地位很高的軍。余樊君是帶城投效的,遂為下城父縣公。就連19歲的項他,也當了“郎中”,留于帳應事。
眼看其他人的職都定好了,項他想起那個“以為扶蘇是楚人”的氓隸陳勝,問項羽道:
“將軍,那陳勝該任何職?”
項籍想到陳勝竟敢并舉兩旗,首鼠兩端就心里不舒坦,也看不上他帶來的那數百殘兵敗卒,隨意地說道:
“我看他材雄壯,有點武藝,卻不知其心是否能忠于大楚,且先留在營中,做個持戟小吏吧!”
洞房花燭夜,看著推門進來的絕色女子……李易的宏愿發生了小小的改變。 官居一品,算什麼? 封侯拜相,沒意思! 我可是要成為山賊王------的男人!
每當我們船遇到十級風浪的時候,我戰友不會有絲毫的擔憂,因爲他們知道船上還有我。
掀開三國戰幕是誰,最遭人痛恨、死得最慘、敵人最多的是誰?問種種三國之最,答案都是:董卓。現代壞學生穿越時空來到三國,沒能重生為心目中的英雄,重生變了董卓。但卻赫然發現,真實的諸葛亮被曆史掩蓋的一麵……
爸爸去哪?北宋! 帶著親爹穿越,不求出將入相,只求當個二代。
貞觀三年,大唐進入戰事,各地資源吃緊。唯有平遙縣……載歌載舞、吃穿不愁。甚至隱隱有幾分現代化大都市之景!隨著李世民與長孫無忌深入探究,發現這里的一切與眾不同……富庶的黎民百姓,發達的商業建設……更令人驚訝的是,當地縣令劉少卿,竟然窮困潦倒只食一餐!……平遙縣的一切,震驚整個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