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秦吏 第809章 挺進中原

《秦吏》 第809章 挺進中原

秦始皇三十七年八月底,潁川郡昆縣(河南葉縣)。

一場大戰已落下帷幕,敗者四潰而散,勝者則開始清理戰場,為城的“義軍”解了圍。

“真不敢信,吾等竟真贏了!”

坐在一輛傾覆的戰車旁,任由醫兵為自己包裹傷口,吳廣有些失神。

看著眼前堆積如山的兵甲、糧食,他心中對武忠侯和韓信,愈發敬佩!

回想半個多月前,當奉命在汝南招徠陳人的吳廣得知自己被調韓信麾下,并要隨之出汝南,北上深中原腹地時,他的心是抗拒的。

當時的吳廣,雖然重新在汝南站穩了腳跟,手下聚集了三四千人,但仍是小打小鬧,未敢與下蔡的北軍相抗——六月份時,他與陳勝在淮城下慘敗的影,仍縈繞在吳廣心頭。

但韓信麾下這支軍隊之銳,卻讓吳廣為之側目!

這支兩萬人的軍隊不但裝備良,著甲率別說吳廣手下的烏合之眾,連秦軍也比不上,幾乎人人披甲,北伐軍幾乎所有的騾馬,也統統調給韓信使用,算是一支機部隊了,重給騾馬,士兵得以快步行軍,每日可走五十里……

也算韓信運氣好,恰逢東邊的楚盜項籍猛攻淮,吸引了陳郡幾乎所有的兵力,項籍與萬余秦軍決戰于淮城下時,韓信就乘機占領吳房縣,擊潰了上蔡守軍,徹底控制了汝南。

韓信這次出兵,是黑夫防反擊大戰略最重要的一環,用黑大帥的話說,就是:“進敵人心臟的一把尖刀”。

“王賁主力已被吸引至江漢、隨縣,后方必然空虛,若能使一上將出汝南,擊南宛城,則關中、潁川、之糧必斷!”

圍魏救趙,這算是黑夫在正面剛不過王賁的況下,想到破局的最好辦法了,而這項使命,自然給了他手下最能打的將軍:韓信。

Advertisement

當韓信占領上蔡后,擺在他面前的路有兩條:一是直接向西,越過方城夏道,進攻宛城。

這南郡本是一個大盆地,西依秦嶺,南部為大山余脈,東南部為大別山,北為伏牛山,東為桐柏山。其中伏牛山與桐柏山之間,有許多斷斷續續的丘陵,這就是“方城夏道”。

由于這些丘陵之間的斷口過大,過多,并不利于防守。因此春秋時,楚人在最終奪取南盆地之后,便想了個辦法,在此修筑了一條長城,將那些土山連接起來用于防守。

這便是著名的楚之方城,因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了荊楚北部的屏障。

雖然后來,方城被趙魏韓三晉聯軍攻破,南也為韓國所占,數十年后又為秦所奪。但從始至終,方城一直有所維護。這次戰爭,方城還了王賁的東部防線,有兩萬人守著方城南北隘口,得知黑夫派偏師出汝南后,南郡守也立刻率軍出宛,至方城守

眼看方城一線大軍云集,于是韓信不走近道,反而繞了遠路:他率軍徑直向北,進潁川郡境,占領了舞縣(河南舞)……

于是吳廣等人又得匆匆放下手里的飯碗,繼續向北急行軍。

韓信這一北上不要,可嚇壞了南、潁川的郡守郡尉。

需知,王賁在南集中了二十萬大軍,月費糧秣三十萬石,這些糧食郡可供應不上,還需要從三個地方運糧。

其一就是關中,走武關道,但因路途遙遠,沿途耗費太大,每月只能運來五萬石。

再有便是,走魯南下宛城,每月可運十萬石。

而最重要的,則是敖倉的糧食,作為秦朝在關東最大的糧倉,存糧數百萬石的敖倉發車南下潁川,再通過昆、葉縣,進郡——這也是王賁寧可放棄關東許多郡縣,卻要求潁川絕不容有失的原因!

Advertisement

眼下,韓信攻占舞縣,距離秦軍糧道不過數十里,派出輕兵大肆燒掠糧隊,一時間,糧車都停在了襄城,不敢再去昆

為消除這一大患,南郡尉不得不離開方城,帶著兩萬人北上,而潁川郡秦軍也奉命從翟南下,希在葉地合圍韓信。

戰機總是稍縱即逝,就在這當口,昆縣的韓國民聽說有“義軍”進潁川,也按捺不住了,便發生了反秦暴,殺吏作,占領了縣城。

潁川郡尉不得不先圍攻昆,這是致命的失誤,韓信得知消息后,立刻率全軍北上,與潁川軍在昆城下發了大戰……

結果便是眼下的景,北伐軍大勝,潁川軍大敗,向北潰散了。

吳廣包裹好傷的胳膊,立刻趕到韓信與利倉,喜滋滋地報功道:“韓裨將,吾等繳獲了許多糧秣,足夠讓將士們飽餐一頓了!”

為趕在南北兩支秦軍合圍前打開局面,離開上蔡時,韓信勒令眾人拋棄了大部分輜重,輕裝前進,打贏這場仗的意義,讓心存疑慮的士卒們士氣大漲。

“韓裨將真是用兵如神。”

利倉也不得不佩服,他作為都尉,在上蔡時力主向西進兵,強攻方城夏道,心里想的是,不惜犧牲這支偏師,也要為黑夫解圍。

但韓信卻否定了他的建議。

二人當初為了路線問題,大吵了一架,但眼下看來,韓信的策略是對的。

韓信見利倉總算心服口服,心中亦有些得意,笑道:“兵法云,故善敵者,形之,敵必從之,與其在敵人選好的戰場與之對陣,不如起來,牽著他們的鼻子走,這是武忠侯在奪取南郡時的戰法,韓信不過是學他罷了。”

利倉頷首:“昆是南北通衢之地,奪取了此地,就相當于截斷了王賁軍最重要的糧道,周圍的逆軍,恐怕都要坐不住了。”

Advertisement

韓信道:“這也意味著,吾等恐怕要被中原的逆軍圍追堵截了!”

“有韓裨將指揮,無懼也,來多,便滅多!”

利倉心里卻是歡喜,因為他們鬧出的靜越大,王賁老兒就越可能撤兵回援,也算對得起大帥了。

韓信偏頭看向遭到圍攻數日后,一片殘破的昆:“且不說這些,先進城罷!”

被潁川軍圍攻了數日,但城韓人抵抗劇烈,城池未破,但死傷也很慘重。

方才北伐軍與潁川軍大戰時,城的人本還有些躊躇,但一看到北伐軍竟打著“韓”字大旗,又與秦軍殊死作戰,遂產生了一些麗的誤會,還當他們是來復韓的同志呢!

于是,便真有人帶兵殺出城來,前后夾擊,這才有了潁川軍的潰敗。

眼看大戰已畢,那些出城相助的韓人也過來拜見了,領頭的是個長八尺五寸的白面漢子,年歲三旬上下,一戎裝,英武之余,又有幾分貴族氣質,方才他作戰勇猛,殺了不潁川軍卒,上還沾著

此人被親衛攔下,卸了劍后才得靠近,他方才向吳廣等人打聽他們從何而來,但眾人三緘其口,只知他們滿口陳楚口音。

此刻,這位韓人領袖又打量著韓信、利倉等人,眼睛最后定格在他們后的“韓”字大旗上,遂不再疑慮,有些容地朝韓信拱手道:

“韓信,見過將軍!”

韓信有些愣神,還當是自己聽錯了,一旁的吳廣等人則以為他直呼韓將軍之名,真是大不敬,遂大聲叱喝。

韓信止住了他們,復問此人道:

“你……什麼?”

白面漢子也不著頭腦,只能再作揖道:

“我韓信,韓襄王孽孫也,苦等多日,總算將楚地義師盼來了,大韓復有矣!”

……

PS:第二章在晚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