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八年二月初十,江漢大地上正值春耕,武忠侯下令將軍中馱馬借與百姓耕作,不管軍屯民田,生產都不能落下。
而巍峨的萬山頂上,一場葬禮,正在舉行。
不過奉命隨黑夫參加葬禮的幾名軍吏臣僚,臉上卻并無毫悲傷之,說笑的說笑,私語的私語,打哈欠的打哈欠,黑夫也不管他們,只讓叔孫通遵照禮儀,按部就班地來。
因為今日下葬的不是黑夫麾下的將尉士卒,反而是他們的敵人——三個月前,在江州縣自殺的馮劫!
前日,黑夫讓人將藏在冰窖里的馮劫頭顱取出來,正式向三軍將士宣布馮劫的死訊,并要為馮劫,以及去年在江陵戰死的馮毋擇,舉辦一場像模像樣的葬禮。
不僅要設牲醴祭祀,還給馮劫刻沉香木為軀,將馮毋擇骸裝進最好的棺槨中,以君侯、上卿之禮,葬于襄城南的萬山上,挑了個風水寶地,面朝西北咸方向。
下葬當日,更令大小員送殯,黑夫自拜祭……
卻見老黑面容愁苦,踱步上前,捧起一撮土,輕輕撒在馮毋擇、馮敬叔侄墳頭,又單膝跪地,長拜道:
“武信侯馮毋擇,本軍中長輩,駟車庶長馮劫,更乃黑夫之同僚也,我二人曾共逐匈奴于塞北,馳駟馬于大漠,雖無私,卻曾一同為始皇帝之業拋頭顱,灑熱。”
“彼輩縱與我為敵,失于公義,然獨論人品私德,黑夫亦敬重之。”
“馮氏為臣逆子所誤,助紂為,阻擋義兵,犯了彌天大錯。但于偽帝而言,卻不失為忠,未曾有負于胡亥!然竟遭族誅,宗族殘滅,名侮,天下人莫不為之惋惜,黑夫亦然!”
他說到,義憤填膺,渾然忘了最初是誰抹黑馮劫,說其“迷途知返,毅然投誠”的,還讓陸賈以馮劫的口吻寫了篇檄文回去罵胡亥呢。
現在,這些統統了朝中逆子臣為謀害忠臣,而編排的證據,案子是咸審的,人是胡亥殺的,跟他黑夫有什麼關系?
胡亥不是給馮氏定案為“謀逆”麼?一大罪狀便是馮劫的“投降”。
好啊,那真正的“謀逆”頭子,就親自下場,來證明那是個誤會,馮劫分明是力戰而亡,馮氏全族,可對胡亥百分百愚忠啊!
考慮到過猶不及,所以黑夫只祭了馮毋擇、馮劫,此事傳開,旁人自然能將他們,與馮去疾的下場做對比,從而得出結論——這樣的愚忠之臣,胡亥都誅殺族滅,何況別人?
反倒是武忠侯,深明大義,敬重對手,就算曾與之為敵,事后也不會清算,你們不考慮考慮?
黑夫臉不紅心不跳,掏出袖中紙張,一板一眼地念著叔孫通給寫的悼詞。
“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故四子賢,而不免乎戮!”
“人主莫不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萇弘死于蜀,蜀人藏其三年,而化為碧。伍員流于江,因隨流揚波,依來往,激崩岸,數載顯靈,頭巨若車,目若耀電,須發四張,于十里,引越人吳。”
“胡亥之無道過于桀、紂、夫差,不道偽君,何可為計哉?黑夫今日厚葬武信侯及馮劫,保其碧丹心,使世人知之。亦二君泉下有靈,北伐軍叩武關,咸之日,當以靈魄為吾軍助威。黑夫必斬胡亥、趙高之首以祭馮氏!”
“郡縣部曲偏裨將校諸吏,見馮氏事,若能幡然醒悟,降于義師者,勿有所問!”
叔孫通看了看天上,心道若死人真能顯靈,馮氏叔侄二人,怕是最想將黑夫活活劈死在墳前喲!
只可惜今日萬里晴空,天上沒打雷沒下雪。
這世道,好人不長命,惡人活千年。
所以黑夫以為,想要在這世里與惡人相斗,贏得勝利,自己就得先為代惡人!
日上三竿,表演結束,黑夫拍拍土起,十分滿意。
叔孫通搞葬禮的確是一把好手,不論什麼級別,都手到擒來,還寫得一手好文章,能把白的說黑的,紅的描綠的。
于是黑夫讓他繼續做“博士”,專司軍中宣傳事宜,無非是為黑夫起兵尋找正義,譴責胡亥及六國反賊的倒行逆施……
然后便要奉黑之命,大肆宣傳,傳到南、漢中、關中去,讓世人看清楚咸那昏君佞臣的臉,也能明白武忠侯奉詔靖難的正義!
考慮到這件事戲劇尚嫌不足,無法在民間形洗腦傳播,黑夫還讓人編了一個故事:
“馮劫既歿,坐下赤馬被趙佗所獲,獻與黑夫,黑夫令人好生飼養,然其馬竟數日不食草料而死!”
于是武忠侯慨:“馬尚如此,何況馮乎?”
遂決定厚葬馮氏!
叔孫通擊節而贊:“君侯,如此一來,前因后果便天無,更容易被口口相傳了。”
黑夫回頭看了看馮氏叔侄的墓,說道:“還不夠,馮氏葬禮已畢,公子高和扶蘇次子的也不能落下,要做足姿態,告訴關中的公族勢力,黑夫絕非謀逆篡位,而是要保護始皇帝脈的大忠臣,讓他們可放心來投,我可庇護群公子,免遭胡亥毒手!”
螞蚱小也是,若有愿棄暗投明者,黑夫當來者不拒。
“公子高二人的祭文,還是由你這妙筆來寫,要把他吹噓古代的賢公子……嗯,你懂我的意思。”
叔孫通立刻道:“君侯,將春秋時衛國兩位賢公子事跡,套在公子高、扶蘇次子上,何如?”
黑夫讀過左傳,有點印象:“你說的是,公子伋與公子壽?”
“正是!”
這故事說的卻是,春秋時衛宣公十分昏庸,因其子朔覬覦長子公子伋的儲君之位,遂與母親齊姜進讒言于衛宣公,設計殺死公子伋。齊姜的另一個兒子公子壽,卻與公子伋關系極好,得知此事后,匆忙告知。
然公子伋跟歷史上的扶蘇像極了,剛烈,說什麼“父而賜子死,尚敢茍生?”準備毅然赴死。
公子壽不忍,將公子伋灌醉后穿上他的冠,代其上路,遂被殺于舟中,公子伋醒來后匆忙趕去,卻來遲一步,悲痛萬分,便表明份,也一同被殺。
衛國人便以《二子同舟》這首詩紀念兩位公子。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養養!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暇有害!”
改編后的故事,叔孫通都已經想好了:
始皇帝次子公子高,禮賢下士,敬父兄侄兒,簡直是個完人,始皇帝被弒后,公子高知胡亥謀害扶蘇次子,屢屢保護,帶著他一同吃飯睡覺,讓胡亥找不到機會下手。
但佞趙高給胡亥出了主意,借始皇帝葬禮,騙得公子高出城,又派人去將扶蘇次子縊死,與七千宮,三千工匠一同殺害,埋在驪山。
公子高得知后大為悲切,斥胡亥得位不正,胡亥遂怒。
同時,胡亥又貪公子高之妻,也是馮去疾之的,生出歹心,騙宮之。然公子高夫人堅決不從,胡亥怒,遂殺之,其尸,又與趙高合謀,編排罪狀,最終將公子高和馮氏全族殺害!
“胡亥真是債累累,罄竹難書啊!”
黑夫咬牙切齒:“叔孫通,你盡管放開手腳,收集胡亥的罪證,什麼先帝后宮,剖孕婦,食其嬰,養虎豹,蓄娼侏儒,酒池林、炮烙之刑,但凡是他做過的,都要‘如實’記述下來,昭告天下人!”
他笑道:“我要這偽帝,為夏桀、商紂、周厲王、周幽王這些暴之主的集合,臭萬年!”
叔孫通暗道:“子貢就曾說過,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不過那好歹是死后才蓋棺定論,武忠侯這是要在胡亥還活著時,就讓他變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暴君啊。”
心里明白,上卻依然阿諛不絕,叔孫通道:“昔時紂王剖比干,觀其心。箕子懼,乃詳狂為奴,紂又囚之。殷之大師、師乃持其祭樂奔周。”
“這與如今形一樣,胡亥已殺馮去疾、公子高等,又囚蒙恬、蒙毅及群公子,其不道甚于桀紂厲幽。關中人聽聞此事,必憐馮氏,而恨胡亥。君侯關,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
再然后的劇本,便是效仿武王伐紂,戰于牧野,商卒倒戈,釋箕子之囚,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閭,一氣呵啊!
在儒生看來,只要占了“仁義”的大義,那就是百姓歸之若流水,無敵于天下。
黑夫卻沒這麼樂觀:“只要王賁還在一日,便不會這麼順利。”
這些攻心之策,只是輔助,就算能擾敵軍之心,打擊其士氣,但兵之戰,也不能落下啊。
春耕一結束,新一攻勢,就要開始了,這一次,當由北伐軍吹響進攻的號角!
回到襄城中,黑夫問負責諸軍郵傳報,被任命為“護軍都尉”的季嬰:
“東門豹接到命令了麼?”
季嬰應諾:“信已到阿豹,他已率師抵達鄖關(湖北鄖縣),三月初,其麾下兩萬人,將放棄進攻南鄭,轉而向丹進發!”
到時候,黑夫也會讓南主力向北推進,做出乘王賁軍新敗于項鐵蛋之際,北伐軍一舉攻陷丹,殺武關之勢。
關中、南定將派出大軍,與北伐軍戰于丹。
但黑夫眼睛,卻盯向地圖西側,漢中郡。
去年東門豹攻陷西城,那與咸只隔著道山嶺,更有子午道通之。胡亥是很慌的,急忙派了七八萬新募之卒南鄭,重奪西城。蜀的北伐軍也進上庸,眼下雙方已在漢中集中了十多萬軍隊,隔著漢水對峙。
黑夫要調東門豹離開,做出放棄漢中之態。
可實際上,那兒,才是這場春季攻勢的真正目標!
“韓信呢?他到哪了?”黑夫目掃過漢水沿線一個個城邑。
季嬰道:“韓裨將已至上庸!”
“大善!”
黑夫肅然道:
“傳我軍令,軍中諸將尉、司馬,有敢泄韓信至漢中為將者,斬!”
……
PS:第二章在晚上。
隋朝末年,朝政腐敗,社會動盪,四方豪傑紛紛揭竿而起.李旭是邊塞的一個平凡少年,在隋末的風雲際會中結識了一大批當世豪傑,並在逐鹿混戰中大放光彩,顯露英雄氣概.歷史漸漸遠離了它應有的軌跡.
原本,他只想做個混吃等死的逍遙王爺。但是奈何,樹欲靜而風不止。既然你們不讓老子有逍遙日子,那就都別過了!於是乎,劉登憤然而起,親自提出,並把這個口號,宣告萬方: 普天之下,莫非漢土;率土之濱,莫非漢臣。有蠻夷不服大漢王化者,雖遠必誅!什麼叫王化?王化就是,我大漢天軍所到之處,即是我大漢國土!
出門開局遭雷劈,未婚之妻兩百斤。文不成武不就,人生靠浪也靠秀。作為國朝之中最格格不入的人,楚擎為了手捧鐵飯碗,只能含著淚去給一群奇葩皇子們當人生導師了。
趙定 一朝穿越到的大乾,成為大乾戍邊的燕王。 胸無大誌的他並不想稱霸天下,也不想當皇帝,怕死的太快,隻想在封地裏麵當個逍遙自在的土皇帝。 沒事遛遛狗,養養花,調戲調戲侍女,順帶著弄點連珠弩,神機大炮護護身。 一邊上書朝廷和朝廷哭窮,一邊建設封地。 於是乎,八年之後。 大乾邊疆外,一座座塔樓平地而起,一架架神機大炮立在城頭。 三十米高的混凝土城牆,八架馬車並排的超長戰時要道。 底下無數密網橫行。 眼看著封地固若金湯了。 趙定終於心滿意足的收手了。 也就在此時,皇帝來了。 皇帝:好家夥,我讓你戍邊,你給我建成戰爭堡壘了?還有你給我哭窮,但倉庫裏那比國庫還多的銀子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