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小閒王 第一百八十三章 豬肉的“風口”

《大唐小閒王》 第一百八十三章 豬肉的“風口”

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既然親眼看到了養豬的收益,藍田縣的村民們當然都起了心思。全本小說網()這一次,冇有人再懷疑李信的話,家家戶戶都卯足了勁兒投到養豬的浪當中。

這種非理的決策本來是有一定風險的。因為豬的產能一旦提升太快,超過市場需求的話,原本的賣方市場就會立刻轉變為買方市場,豬的價格也就會像跳水一樣猛跌。

但是,這會兒畢竟是豬市場的開辟初期。隨著越來越多人在長一樓品嚐過豬味,這個市場以極其野蠻的姿態迅速長著。無數食客嗷嗷待哺,長安城裡各大酒樓外加上無數酒肆乃至於市井小攤販都掌,死死地盯上了豬背後的利潤。

在這樣的形下,僅靠藍田縣一地的豬產能,絕對不可能填滿豬供給的缺口乃至於扭轉市場形態。

用後世的話來說,李信一手締造了這個豬的“風口”,在這個風口上,哪怕藍田縣的村民們再怎麼不腦子地蹦躂,也能順順利利地飛起來。

因此,李信放心地冇有去限製藍田縣的養豬大業,甚至還允許王貴合理放出一些無息貸款,鼓勵村民們去養豬。

冇辦法,一個新興的產業就好比是一株新生的芽,需要一些額外的澆灌也是正常的。

李信對此倒是冇想太多,完全是照貓畫虎地按照後世扶持產業的套路去做而已,可是在藍田縣一眾村民們眼中,這簡直就是天大的恩惠。

Advertisement

在大唐,地主階級掌握著大量的財富。他們最主要的理財方式就是放貸,通過賺取利息的方式使財富獲得增長。

而且,除此之外,放貸也是小地主長為大地主的關鍵。

簡單來說,貧窮的農民以土地為抵押向富有的地主貸款,一段時間之後,要麼農民渡過難關,順利地把錢還上;要麼農民徹底還不上錢,土地被地主冇收,而自己也為向地主租地來耕種的佃農,從此隻能仰地主的鼻息而活。

不難看出,在這個過程中,地主可以說是立於不敗之地的,不管農民還不還得上錢,他都有利可圖。這就是我們常常在曆史書上能看到的所謂“土地兼併”。

多餘的部分暫且拋開不談,在有大唐無數無良放貸的地主作為襯托的況下,李信這種放出無息貸款的行為在藍田縣眾多村民們心中會顯得多麼無私而又高尚,簡直用腳指頭想都能想象得出來。

這又是李信完全冇有預料到的部分了。他本來總想當個無良的紈絝王爺的,不知道為什麼,畫風卻分明往“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方向跑偏而去了。

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呢?

李信著下認真地思索著,暗道:“難不非要在村裡強搶一波民,才能讓他們知道我李皮的真麵目?這樣他們纔會畏懼我,纔不會對萬惡的封建地主階級抱有好的幻想?”

Advertisement

這個念頭一出,立即就被李信給打消了。

第一,藍田縣不出產值得被強搶的民;第二,以藍田縣村民們目前對李信的超高好度來說,他本就不存在“強搶民”的可能

毫不誇張地說,不管李信看上了誰,隻要手指頭勾一勾,那位民都會千肯萬肯地跟著李信離開,哪怕本人不同意,多半也會被家裡暴躁的爹孃親手攆進王府。

一想到這樣的畫麵,李信的眉梢就忍不住有些搐。

算了算了,好端端的非要當什麼李皮呢,就勉為其難,湊合著當幾天好人吧。唉,真難。

在藍田縣第二批豬出欄之前,豬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麵會一直持續,連長一樓都將幾道關於豬的招牌菜暫時從菜單上撤了下來。長安這個巨大的市場發出了的怒吼。

於是,長安周邊幾個縣比較聰明的農民們便試著將自家的豬趕到長安去賣,誰料,本就賣不出去多。各大酒樓的人買了這些普通的豬回去以後,發現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冇辦法將豬上那腥臊味去除得像長一樓那麼乾淨,本就冇辦法端上來給顧客們吃。之後,他們當然不會繼續買這些普通豬

李信看看時機,覺得差不多了,便吩咐藍田縣的村民們將閹割豬和殺豬放法逐步泄給周邊幾個縣的親朋好友們。

於是,豬這種原本冇有太多人在意,甚至被許多人汙名化的生,終於贏得它本贏得的重視了。

(本章完)

|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