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小閒王 第二百四十二章 慘敗的兩位侍郎

《大唐小閒王》 第二百四十二章 慘敗的兩位侍郎

“潤德,你以為呢?”李世民慢條斯理地開口,將問題扔到了中書令陳尹的麵前。全本小說網()

李信這位嶽父微微一笑,道:“楚王說得冇有錯。相比起夫子所的時代,臣等能夠擁有陛下這樣的明君,的確是幸運之極。但是,重農抑商乃是祖宗之法,在從長計議之前,亦不可輕易更改。”

不愧是跟了李世民多年的老臣,李世民一撅屁他就知道......額,算了,應該是李世民一個眼神,陳尹就知道應該如何配合。

李二陛下滿意地點了點頭。

李信在玉階下則是微微聳了聳肩。他當然不會天真到以為自己真的能憑一番話就說得滿朝文武改弦易張,變了重農抑商的國策。畢竟,這個國策的背後並不完全是“商人到底有冇有利於國家”這麼一個問題而已,它還牽涉到統治者維持統治的需要等等。所以說,李世民最後選擇和稀泥並不奇怪,完全算不上出乎意料。

如果李世民今天聽了一番話以後,當場就拍板廢了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那李信反而還要懷疑一下這個坐在寶座上的男人到底是不是腦子出了問題。這麼重要的基本國策都能朝令夕改的嘛?

“潤德果然老持重,所言深得朕心。”李世民道,“不過,楚王所言亦非毫無道理。如今看來,商賈之事確實並非百害而無一利。諸位卿家可同意?”

Advertisement

“陛下聖明。”冇有人在這種況下表達異見。畢竟在剛纔的論戰當中,李信已經占據了無可逆轉的優勢,這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的。李世民這樣給剛纔的論戰定調,已經有些拉偏架的嫌疑了。

李信也理解。以李世民的立場來說,他絕不會允許當麵得出一個“商業活百利而無一害”的結論,否則他就下不來臺了。事實上,李信今天說這麼多話也完全隻是一時興起而已,並冇有什麼計劃。如果這番話能夠給這些掌控大唐的朝臣們留下一點點印象,那麼他已經很高興了。這樣至是個好的開始,不是嗎?

“鄭大人也讚同楚王的所言嗎?”李世民聽不出喜怒地問道。

李信從一開始就說了,鄭博文對他的指責完全是出於“無知”和“不學無”。所以眼下李世民這樣當眾責問鄭博文,本就相當於一種公開的辱。如果鄭博文承認自己讚同李信,那無異於承認自己的“無知”和“不學無”。而如果他表示不讚同李信,那麼就又相當於當眾跟李二陛下以及中書令陳尹大人唱反調。畢竟這二位都已經同意李信所說的並冇有什麼錯了。

鄭博文的臉變得很難看,紅得像是剛跑完幾裡地,汗涔涔地滾落下來。支吾了幾句之後,他終於認命地閉上了眼睛,欠拱手道:“臣,讚同楚王所言。”說完這句話以後,他彷彿用儘了全的力氣,臉迅速地灰敗了下去,像是陡然間老了十歲。他知道,今日之後,自己麵掃地,在朝堂之上再無威信可言。如果臉皮夠厚的話,還能勉強在位子上再支撐幾年,而如果臉皮不夠厚的話,還是趁早乞骸骨,告老還鄉吧。

Advertisement

李信冷眼看著這樣的畫麵,對鄭博文冇有毫的同

世上的道理大抵就是這樣,既然選擇站出來當刀子,那就要有被折斷的心理準備,哪裡值得同

“那麼韓大人呢?”李世民又問。

從鄭博文被詰問開始,韓東華就知道自己也跑不了這一遭。所以,當李世民這樣問到他之後,他立即乾脆地跪了下來,道:“臣為戶部侍郎,掌管天下錢糧,本應對商賈之事瞭如指掌。誰知,原來臣下的見識竟然如此淺薄鄙陋。臣自認不再適合擔任戶部侍郎,否則將有誤國誤民之害,還請陛下準臣告老還鄉。”

李信稍稍有些意外。

這個韓東華倒是乾脆利落。不過他的選擇也合理。鄭博文畢竟是禮部侍郎,職責主要與科舉、外等事務相關,對商業和經濟瞭解不深很正常,勉強說得過去。而戶部可是個涉及稅收和錢糧的部門,幾乎等同於後世稅務局和商務部的合。韓東華為這個部門的員,卻在商業理論上被李信駁斥得無完,確實已經冇有麵立足於朝堂了,即使勉強留在朝堂上,也不得不擔上位素餐和厚無恥的惡名。

這對於重名聲的文人來說,幾乎等同於社會死亡,還不如急流勇退,至還能落得個“知廉恥”的聲。

李世民冇怎麼猶豫,平靜地說道:“準奏。”

“謝陛下隆恩。”韓東華再拜,久久冇有起

(本章完)

|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