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寧為長生 174.外憂內患

《寧為長生》 174.外憂內患

第一百七十四章

貞元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朱家的罪證一經呈送京,朝野為之震

鎮北侯爺應召宮,卻一去不返,他看過奏折之后,直言大罵:“狗屁不通!”皇帝卻不聽他辯解,直接讓林軍將他扣在皇宮之中,又讓軍重兵包圍鎮北侯府一應人口不得出,違令者斬。在宮門外守候的管家朱三察覺有異,與三名府兵蔽行蹤,竟等到皇帝宣召朱振梁父子及兄弟朱九回京的消息。

他與三名府兵即刻出京,日夜兼程就想趕在旨意下達鮮卑之前通知幾人,卻沒料到的皇帝明理派旨,暗中信鮮卑州牧接掌朱家軍軍權押解朱振梁幾人回京。

他們與朱振梁等人相會之時,朱振梁幾人正陷苦戰,刺殺的死士一波接連一波,朱泉為保朱振梁命喪在死士的劇毒暗之下。朱三以及三名府兵的加也沒能挽救死局,只是徒添命,在他們幾乎要絕的時候,又有一路人快馬沖重圍,讓重傷的朱振梁、朱征北以及管家朱三、副將朱凡等人搶回一條命。

卻是朱定北養在長寧山莊的殘兵!

與朱三一樣,他們在得到皇帝拿問朱家軍的消息之后,也火速往鮮卑方向趕來。朱響從軍時是斥候出,他直覺其中肯定有詐,但卻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所以做了最壞的打算。

朱響已經做好為朱家反了皇帝的準備,因此,他清點了朱定北幾年下來培養的兩千名兵,留了一半在京守護鎮北侯府人丁,若是皇帝真的要殺,這些人便立刻帶著朱家人逃命。剩下的一千兵,他全部帶去鮮卑,再不濟也是前鋒助力,為了朱家他們可以以命相搏。

正是他的視死如歸,才因緣際會地在重重暗殺之中,保全朱家幾人的命!

Advertisement

朱振梁父子重傷的消息傳開后,皇帝的暗衛都找不到他們的行蹤。朱響帶著兵們將他們藏匿起來,嚴陣以待。

朱響一行人皇室和寧家未查出,此時剛剛與搜救人頭的朱定北自己也不知道。

寧家的暗衛首領在說完鮮卑的況之后,便將涼州、寧州和京的況一一告知。

涼州此時并無異常,烏孫之戰在風雪之中停戰,匈奴羌族大靖據守一方,三方鼎力沒有誰發難,保持著一種詭異的平靜。

而寧州的戰事依舊打得火熱,地西南的寧州因地勢過高也時有冰雪,但晴天白日里的氣溫仍舊很高,因此戰事斷斷續續。葉慎仁遇刺重傷后每況愈下,現已在返回京的途中。軍機的二品將軍姚讓接掌一品大公葉慎仁的軍務,在寧州打了幾場勝戰,振士氣,軍心穩固。又有甄右相承住寧州士族的力,一力說服他們留守寧州與大軍共進退,又整頓吏治安民心,因此寧州的局勢自戰后達到最好的狀態。

京亦沒有掀起大風浪,鎮北侯府被圍,鎮北侯扣押宮中,群臣陳,皇帝固執己見。

但萬幸的是,皇帝沒有在沖之下要朱家人的命做出不可挽回的事來。而此時,秦大統領被叱令在府反省,董相樓尚書當廷被皇帝訓斥,明令再有為朱家軍陳之人,日后朱家軍若定罪屬實,求者一并同罪。樓尚書自那日之后便告病在府,不過軍,工部難辭其咎,司械司的主司以及掌握新弓圖紙的相關人士都被解職拘留在各自府中接刑部和大理寺的盤問。

寧衡看朱定北著拳頭不言語,便問道:“現在軍是誰統領?”

軍軍印仍在秦大統領手中,陛下著軍副統領武備、張非兩人代行大統領之職。此二人都為天子門生,領二品將軍銜,姻親不顯,并無派系。”

Advertisement

皇帝沒有收回軍印,說明他并沒有秦伍軍統領位置的意思。而所謂天子門生,就是寒門子弟在武舉中被皇帝賞識錄用軍中的人,而他們沒有戰過派系依然是純正的親皇黨,不涉黨爭。

只要軍不,京城就不會

這多讓寧衡放心了些。

“長生?”

見朱定北陷苦思,面異常,寧衡怕他著相便喚他回神。

朱定北這才出聲問道:“北境這場雪,下了幾日了?”

暗衛首領看向寧衡,在他點頭后,答道:“昨日傳信回時,風雪仍未停,至今已有四日了。”

朱定北松開手掌,深深吸了一口氣。前后不過五日,朱家便遭如此大的變故,如果不是這場雪,在他阿爹遇刺當日匈奴和羌族早就揮軍南下了。

“最早明晚,最遲三天,這場雪就會停,到時候匈奴和羌族就會出兵。”

他對北境的天氣太了解了,那怕對于這一年鮮卑有過幾場風雪已經記憶模糊,但北境的雪亦是斷斷續續,自他那場三年的雪災之年后,便極有連續超過八日的雪。

寧衡:“長生認為烏孫之戰是假,他們假借這個機會結盟,共謀我大靖?”

“不錯。”

朱定北扣右手拇指的指節,沉聲道:“我們都中計了。”

“匈奴為何要選在這個時機攻占烏孫?他們用那筆盜銀又從何買得糧食和牲畜?”朱定北眼中閃過冷意,“他們用北境互市之蒙蔽了我們的視線,真正供養他們的,是羌族。”

“但羌族人也同樣遭遇災年,他們如何保全了這麼多牛羊,又哪里來的糧食?”

寧叔被朱定北引思考,下意識問出自己的疑

“呵,問得好。”

朱定北冷笑:“你們覺得,盤越撣國如何?”

Advertisement

盤越和撣國位于極難之地,喜熱喜的谷常年收,亦是這一次災影響最輕的地方。

盤越撣國曾在大靖第二世時投靠大靖自請為屬國,又在第三世文宗帝晚年見叛出大靖。而近百年的時間里,他們將大靖的農事引國土之中,將那蠻荒水澤之地變換了糧田。當年他們如何獨立的舊事且不提,到如今,盤越撣國雖然在兵事上仍有欠缺,但農耕通達,糧食高產,這也是他們有底氣和大靖寧州板的原因。

但自從貞元皇帝登基之后,西南邊境已經很久沒有再起過如此大的戰事。

前后串聯起來,朱定北只覺得驚心,他此前只以為羌族會在寧州不敵之時足戰事在其中渾水魚,卻從未想過自始至終,羌族就和盤越撣國勾結的可能

如果,就是這兩個盤越和撣國養活了羌族和匈奴呢?

不管是不是他們結盟聯手,步步為營讓大靖走到今天這一步,但此時大靖邊防松懈,對于他們而言是千載難逢的時機!

——朱家主帥蒙難,鮮卑駐軍庸碌無能,朱家軍群龍無首,再匈奴假意敗軍的麻痹,幾乎可以說是唾手可得。

——金城駐守的朱家軍已被因朱家變故而軍心不穩,就算涼州軍戰力依舊,但孤掌難鳴,難敵羌族和匈奴。

——寧州看似防守穩固,實則脆弱。盤越、撣國、蠻族再聯手羌族,傾軍全力攻打,寧州靠著一個姚讓,一個文臣右相,又能支撐多久?

這些財狼虎豹,已是虎視眈眈,只等時機一到,就會撲向大靖,裂土而分!

屋中幾人細思恐急,俱是倒吸一口涼氣。

朱定北的話卻還未說完。

“你們以為,什麼人能夠將軍的絕給匈奴?”

Advertisement

除非位極權臣,滲大靖朝廷之中,誰又有這個本事將大靖絕,匈奴與大靖前后不過幾天就造出幾乎相同的神弓,這說明什麼?在工部拿到樓安寧給的圖紙后不久,軍的圖紙就已經落他們手中!

北境、西境、南境垂垂危矣,又有李黨走狗里應外合。

外憂患,大廈將傾。

這個念頭如同一刺骨的寒意從腳底鉆進腦中,讓他們不由自主地打了一個激靈。

朱定北和寧衡在孤島上隔絕了三個月,此時不過耳聞竟已想到如此深的憂,不,這已不算患,而就在外敵的計劃之中!枉費他們在其中自以為將局勢看得分明,卻竟是一葉障目當局者迷,完全看不到已經侵蝕大靖國本的禍事。

他們不認為朱定北是危言聳聽,此時皆是心中驚駭。

寧家暗衛首領強自讓聲音如同之前一樣平穩:“家主,是否請金令?”

寧衡沉眸,沒有回答這句話,反而問道:“皇帝不是這般沖之人,是什麼緣故讓他如此堅決強召朱帥回京問審?”

撇開個人緒,貞元皇帝是個頭腦清醒的皇帝,他比先帝更有作為也更有遠見,雖然為人偏執喜怒無常,但民勤政,絕不會如此昏庸地斷送大靖國運。

暗衛首領仔細回想貫通,而后道:“這幾個月陛下暗衛的行頻繁,大約一個月前,皇室暗衛頻頻在鮮卑府出現,似乎是在尋找什麼人,但家中信樓查到陛下并沒有找到他要找的人。”

朱定北與寧衡對視一眼。

兩人幾乎同時肯定,皇帝要找的那個人就是梁家三

難道是皇帝查到梁三于朱家軍中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急招朱振梁回京問話?朱定北便問朱家軍軍師古朝安如今在何,暗衛首領沒能即刻回答,這讓朱定北和寧衡意識到皇室暗衛和寧家暗衛對朱家軍的軍師大人并沒有特別的關注。果然,暗衛首領道:“據屬下所知,此次朱帥赴前線對敵古軍師因抱病在留在帥府中養病,與朱帥和小朱將軍的家眷一樣行蹤未定。”

既不是因為梁三,那又是什麼緣故讓皇帝做出如此昏聵的決定?

兩人皆百思不得其解,寧衡于是對暗衛首領:“我手書一封,你即可連同金令送宮中。”

2987794.html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