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寧為長生 185.藏身之地

《寧為長生》 185.藏身之地

第一百八十五章

擒賊先擒王。

自古用兵之道不外乎是,但要在重圍之中斬殺主將談何容易?何況,不同于大靖皇室以政績論高低,匈奴和羌族的王族論的就是軍功。匈奴和羌族的王族枝多葉茂但也是很惜命的,要在大軍之中先斬主帥,難。

寧衡見他心有竹好奇地追問,朱定北但笑不語。

寧衡敲了敲他的頭,心中對于朱定北信任有加的那批銳更生向往,但也知道時機未到,便笑道:“外敵有羌族、匈奴,然后呢?”

軍、臣、富、外敵、皇室。

這是李黨暴出來的幾方經營,織就了一張細細的網,一旦張網,讓人無可逃。若不是他們有意無意中在這個網中燒破幾個逃生口,此時哪里還能坐在這里游刃有余?李黨幾代人的謀劃,讓人心驚。

“此次無論羌族或是南蠻,都由匈奴牽頭而起,說不定,李黨合作的只有匈奴。這一位匈奴王年紀雖輕卻有勇有謀,且有開拓的魄力,野心十足。胡爾朵就此退居幕后,留下一片迷局……阿衡,我有一種覺。”朱定北斟酌用詞。“那個老妖婆的傳奇一生或許,就是他們合作的誠意呢?”

匈奴胡爾朵太后,嫁了三任匈奴王,又扶植起兩任匈奴王,在匈奴王族中的地位比貞元皇帝在皇室的地位有過之而無不及。

如今還未滿七十歲,遠在李黨謀劃將大靖取而代之的計劃之前。而種種跡象表明,匈奴與李黨的合作幾近親無間,首尾呼應,那麼,他們彼此之間何來這樣的信任?又何來如此的默契?這樣的利益勾連,原本應該是最脆弱不堪的。何況,匈奴和李黨都有著一樣的目的,那就是侵吞大靖國占為己有,這樣的立場,他們之間勢必有著種種矛盾沖突,防備、利用才是他們該有的常態。

Advertisement

事出反常,到底是什麼讓他們相安無事相輔相,朱定北曾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在孤島上一個人靜靜沉思,最后才將目鎖定在久尋不到的胡爾朵太后上。

匈奴這幾十年的起落,王朝更迭都有這個人的足跡。

的第三任夫婿更可以說只是一個傀儡,匈奴朝政完全掌握在手中。

而如今年事已高的胡爾朵太后卸權離開,不論是匈奴還是外人,天底下有多想要命的人,但依然活著,活的比任何人長久。朱定北自從堅定殺胡爾朵之心后,便開始地毯式的搜查。奈何對方的行蹤太神——不僅是匈奴,連大靖國境他們都沒有放過——但迄今為止胡爾朵依然

安然無恙地躲在他們找尋不到的地方。

以朱家人對胡爾朵的了解,如果不是有一百分的信心確定李黨不會對自己構威脅,胡爾朵太后絕對不會用自己的命冒險。如果從一開始,胡爾朵就是和李黨直接合作的人,更甚至,胡爾朵就是他們中的一份子……那的行為就能解釋得通了。

寧衡眉峰一,似乎被這個猜測震,而后凝眸道:“我們在大靖邊境各州尋找胡爾朵一無所獲,但有一個最不可能的地方,是我們從未尋找過的。”

“……京?!”

朱定北坐不住了,他一拍腦袋道:“對,就是京!我們從來沒想過可能在京!這里,才是胡爾朵最好的藏之地!”

寧衡拉住左右踱步的他,輕笑道:“如果真的在這里,我們總能找到。”

朱定北又驚又喜,低聲音笑道:“可千萬不要打草驚蛇了……等等,阿衡這件事給我。李黨和胡爾朵都對你的人馬有所防備,由我的人下手更合適。如果真的就在這里,我們順藤瓜,這將是咱們唯一的突破口!”

Advertisement

寧衡沒有反對,只是問道:“你的人手夠麼?”

據他所知,朱定北培養的人手差不多都送去鮮卑府輔佐朱家軍了,寧衡也不確定他手上還能用多人。

朱定北擺擺手,“貴不貴多,你等著瞧就行。”

兩人相視一笑,朱定北的興致高漲,將水生召來邊如此這般吩咐了幾句,等他離開才算平復了緒。暫且將這個話題放開,兩人繼續剛才未完的話題。

“皇宮一分為二,前庭后宮,前庭有軍護衛,后宮有廷司和皇帝用的林軍,一眾宮妃丁奴。其中軍五萬,林軍千五之數,侍奴近三千人。這些人要查起來很耗時間,宮妃家清白要查還不算難,這底下的侍奴來自五湖四海,其籍貫、經歷各不相同,要查起來就難了。”

這也就是皇帝為何查了近半年,才能夠假借“豆癥”將這些人一并置了。私相授,傳遞消息,狗、私藏吾,這些人的罪名不盡相同,牽涉的人太廣。這些被理的暗樁有多是誰的人,都無法確定,更有不誤殺者,但就算這樣,宮中也未曾被打理清爽。

這些宮人不同于朝臣軍部,哪怕只是一個掃灑的小宮的殺傷力都不容小覷。

正所謂閻王易躲小鬼難纏,利用他們做些私事,就算要查也未必能查明,這就是宮中有那麼多無頭公案和替罪羔羊的緣故。

寧衡安道:“能夠接近皇帝或利用宮妃做事的人也無非是他們的親近之人,要排查起來并非大海撈針,再多一些時日,肯定會有效。”

這一次皇帝大干戈,被拔出的暗樁里也有寧衡的人,好在沒有及要害,因此寧衡在宮中的消息沒有斷開。但經此一役,不論是寧衡的人還是其他人的耳目都老實下來不敢有大作,在宮中到底能查出多有用的東西,單看皇帝的暗衛有多本事了。

Advertisement

而此時正宮中,皇帝正在聽暗首的匯報。宮中的排查并不順利,抹除了一批人斷絕了一系列的威脅,但同時也意味著斷送了許多線索。

結果不盡如人意,暗一進來匯報的事,更讓貞元皇帝震而疲憊。

暗一道:“回稟陛下,在鮮卑府重新踏勘過,確實……如陛下的猜測。”

在寧家請出金令后,皇帝這才意識到自己為別人的棋子。一切都太巧合而且顯得刻意,但他中□□,又被敵人撕開逆鱗直中要害,這才失了分寸。

在五姓鮮卑,匈奴兵臨鮮卑邊境之際,皇帝安排在鮮卑的人并沒有撤回,反而不斷投人手引來了各方注意。

那是因為,皇帝切確地找到梁子熙在鮮卑府留下的痕跡!

自從梁老夫人死后,貞元皇帝完全陷了絕,但他的執念從沒有斷過,他還祈盼這有一天梁子熙能夠回到他邊。他在鮮卑府重新看到了希,可是很快這個希又很快被抹殺!

貞元皇帝幾乎崩潰。

暗衛在鮮卑并非無功而返,他們查到的是,梁子熙死了。

——死在了朱家軍手中!

皇帝怒不可遏,絕、憤怒、痛苦、后悔還有說不明道不清的解集而來,他想要報仇,想將傷害梁子熙和那些要了他命的人全部殺!他不容許這些人再多活一秒,就算他的仇人是朱家,除了朱家將會惹出危及家國的禍事,他也在所不惜。

他心緒大,給了敵人可趁之機。

事后一一回想起來,自己和朱家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日田地,答案讓貞元皇帝無言以對。

他,被愚弄了。

他憤怒到了極致,反而理智回歸,第一時間便讓暗一再去鮮卑府探查,那些所謂的痕跡,那些朱家殘害梁子熙的罪證,是否屬實,若非實證,又出于何人之手。

Advertisement

他和梁子熙的舊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知道的人本就不多,他懷疑的目標第一個就定在了上。

暗一:“提供線索的鮮卑民已經查實是五姓鮮卑的同黨,他們招供這一切都是到匈奴人的指使。屬下親自審問過,那些三的痕跡……確實是偽造的,而梁三所喜之和習慣他們并不知是匈奴人是哪里得來的。陛下,是否前去匈奴調查?”

能夠提供匈奴人足以迷皇帝視聽的痕跡的人,對梁三的了解可謂到了了如指掌的地步,這樣的人如果還有命活在世上,那麼就一定是留在他邊的最親近的人。

暗首、暗一、東升太監。

這三個人,他不相信他們之中會有叛徒。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那些已故的人曾經對誰過。

不論是陳閣老還是梁家人,他都已經無從查證。想要手,反而只能從發起事端的匈奴人上追蹤。但是現在,著實不是司廢公的時機。

貞元皇帝嘆息道:“繼續查,落到實后暫且不要那些人,等戰事平穩再手。”

暗一領命而去。

昏暗中,暗首垂立一旁,室安靜得讓人幾乎窒息。靜謐之中不知過了多久,貞元皇帝忽然吩咐道:“暗首,你親自去一趟江陵,把管叔請回宮中。”

2987808.html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