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耽美BL 寧為長生 第188章 一石三鳥

《寧為長生》 第188章 一石三鳥

第一百八十八章

朱振梁離京后不久,西南寧州的戰局比朱定北預測的更糟糕,無可挽回地陷敗局。

姚讓的二品軍銜并非虛名,何況他現在手握寧益兩州百萬雄師,若是明正大地打上一場,哪怕是對上羌族、盤越、撣國、蠻族四方聯軍他也有七的勝算。

但壞就壞在,這四方聯軍還有后手。刺殺的葉慎仁大將之人故技重施,這一次,他沒有要姚讓的命,卻將跟隨姚讓二十幾年的智囊軍師送上了黃泉路。姚讓大怒,當這手之人被查明是野心的益州駐軍胡康所指使,盛怒之下,姚讓抓著殺進胡康的營帳,怒吼:“豎子爾敢!”揮戈之下,挑斷胡康一臂。

胡康手底下的十萬兵丁怎能坐視主將被殺,營帳一片混,誤傷者無數,一些不明況的小兵不斷被卷進來,盲目地跟從自己的同袍對友軍拔刀相向,沒等兩軍分出一個勝負,四方聯軍由羌敵領頭,一舉攻城,殺進馬敢城,攻破寧州永昌郡第一道大防線!

四方聯軍一鼓作氣,城后喊打喊殺聲傳遍街巷,姚讓胡康倉皇停戰,但已經完全無法阻止事態,只能帶兵退至寧州第二關隘——永寧城。

與四方聯軍士氣壯烈相反的,是寧州守軍的軍心,胡康傷重一時之間代行將職的人選爭鬧不休,姚讓為一己之憤不顧大局未得實證就對從二品駐將下如此殺手,在軍中威信大失。將士異心,苦苦支撐的永寧城岌岌可危。

且不提貞元皇帝得到戰報時的龍大怒,朱定北在知曉戰況后不怒反笑,他知道,時機到了。

第二日早朝之上,兵部當廷上奏,令請皇帝陛下整肅軍綱。

“微臣,兵部右侍郎孫虎奇啟奏陛下,大靖軍戶積冗、能力參差不齊,便是最小的兗州也駐兵三十萬。歷年兵部上呈的裁兵決議,因無法安置這些軍民或各方而被擱淺,現如今幾場戰事看下來,除了軍士繁冗的問題之外,更為惡劣的問題卻是州駐兵不近戰事、不剿匪寇,以致戰力平平,不思進取反而吃空餉、以武力軍銜之便欺凌百姓拖累我大靖國祚。陛下,微臣懇請陛下下定決心,待戰局平定之后,裁撤駐兵,以振我大靖軍力。”

Advertisement

朝堂上百聞言心思各異。

裁兵一事從先帝時期便是老生常談的話題,就算前幾年皇帝陛下再軍中大干戈,整肅軍治,但裁兵一事仍然見效甚微。

大靖軍的基數實在太大了,二十州駐軍合起來約莫有千萬之數,可謂是驚天數目,比前朝的百萬雄師翻了整整十倍。這與太.祖爺重軍的傾向分不開,許多吃不飽飯的人家都愿意送人丁從軍,只要素質足夠底細清白朝廷來者不拒,新兵丁的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傷殘老退的兵將,長此以往,大靖軍冗雜的問題沒有任何讓人意外之

司馬氏的帝王大多繼承太.祖皇帝的志,對軍權有著極大的偏倚重視,就算有幾任以文治國的皇帝,也不會忤逆先人的舉措對大靖軍伍痛下殺手,因此這個問題世代積,雪球越滾越大,等到正視這個問題想要解決的時候,已經無能為力。

要裁軍,小打小鬧解決不了問題;要大刀子切掉那塊贅,卻就是傷筋骨的程度了,甚至有流亡的危險;只有一步一步慢慢地撤裁兵將,這是最保守也是風險最小的做法,但問題就在于,這個辦法無法在一位皇帝手上完,他的繼任者在繼位之初總有太多棘手的問題要首先理,無法一鼓作氣,就算有心繼承先人志向,也總有太多的新問題阻攔他們的步伐。

貞元皇帝是一個強勢的天子,所有人都看得出他在軍事上的野心。

但就算是面對他,兵部這些年也對裁兵一事不抱希,只是例行公事一樣地呈報奏折,商議再商議,結果不是擱淺就是無疾而終。

況且此時大敵當前,三境戰事正打得昏天黑地,更有寧州垂敗的頹勢,應當商議如何對敵才是,怎能“漲敵人士氣滅自己威風”的“起訌”?

Advertisement

提議裁兵實在不是明智之舉,因此,對于兵部的舊話重提百都深意外。

誰也不知道兵部尚書在孫虎奇話音落下之后后輩便出了一層冷汗,這不是他們昨夜里商討出來的結果,他們只是擬議了各州可以調的兵力,裁兵這件事就連孫虎奇本人都不曾提起,今日神來一筆,讓對孫虎奇十分放心的常尚書險些沒繃住臉。

孫虎奇卻還未說完:“陛下。”

他跪的筆直,低著頭語含激憤道:“鮮卑府南境駐兵惹出的事端已經落匈奴的圈套,險些就將我軍苦戰十年才攻下的鮮卑府拱手相讓,哪怕守住了城池,朝廷這八年來在鮮卑府的心也幾乎白費。而寧州益州駐軍更枉顧邊境百姓安危和我大靖國境周全,兩軍站前訌,將羌敵與南蠻軍“迎”進我大靖國門,如此作為豈能姑息?”

“陛下,微臣惶恐,若再放任自流,恐怕養出來的州軍等不到上邊境為國效命的那天,便已經自取滅亡了。”

孫虎奇最后一句,聞者變。

兵部尚書常壽安站不住了,執笏出列道:“臣亦惶恐,孫侍郎拳拳之心雖有義憤之,但所請卻只為大靖黎民著想,還請陛下定奪。”

孫虎奇請命整個兵部尤其是他這個頂頭上司都逃不了干系,他不能反對孫虎奇的話——孫虎奇是他一手提拔的臂膀,行事一向以他馬首是瞻,拆他的臺正也說明了自己下無能、兵部部不和——只能盡量為孫虎奇圓場。

貞元皇帝道:“兵部擬議各州駐軍調之數朕已由軍機理,至于,兵部提議裁兵一事,一個月之擬出章程呈送軍機。”這麼說著,貞元皇帝頓了頓,眼里閃過一,微微笑道:“兵部上下一心,既能當廷提議,朕相信,你們心中已有竹,定不會讓朕失。”

Advertisement

常壽安的冷汗撐不住冒頭,口中連連應是。

退朝之后,兵部尚書極力掩飾怒容讓孫虎奇一同離開,他們在兵部室中商議了什麼外人不得而知,只是自那之后,常尚書對裁兵一事一反之前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中庸心態,連日召見左右侍郎和四司主司商議,積極之勢可以看出,這一次他勢在必得的決心。

不等兵部議出個所以然來,鮮卑府傳來一則振人心的戰報!

——朱老元帥再斬匈奴王!

朝野為之沸騰,新任匈奴王的野心連大靖末流文都看出來了,他展現出來的魄力和能力都不是他最讓人忌憚之,讓人最眼熱的恰恰是——他的年紀。

新任匈奴王還未到而立之年,之后這許多年在他的帶領之下,匈奴勢必不安分也一定會發展壯大對大靖更威脅。

匈奴王在大軍王帳中被殺,哪怕哀兵強勢向大靖國境造破竹之士氣,也依然大快人心。

就算打了敗戰也沒關系,匈奴王的死可以說讓大靖避免了至三五年的危機。

貞元皇帝在連日的霾下第一次出笑臉,哪怕他得到朱家的報獲悉匈奴王被軍沖散下落不知生死不明,這個戰報是為了造勢同時打破羌族和匈奴的聯盟,他依然高興。他如今,只剩下這個天下了……

寧衡得到消息時也是十分驚訝。

他們竟然直接越過重重重軍,直接殺了匈奴的大本營,殺匈奴皇宮,直取匈奴王的首級。

朱小侯爺曾說擒賊先擒王,就連他都只以為他是想讓兵殺匈奴營帳之中,斬殺此次率兵的親王——朱家軍中斥候卻是也多次刺殺匈奴親王,誰也沒想到這只是故布疑陣,聲東擊西,讓匈奴王對朱家斥候不設防罷了。

Advertisement

雖然行落敗了,但朱家在匈奴的暗樁第一時間就將這一次刺殺定了已經事的命案。

匈奴王族并非只有匈奴王野心,在王族之中樹敵頗多。如今樹倒猴孫散,就算匈奴王能夠僥幸逃過朱定北的兵設下的重重圍殺和連環追殺,匈奴王族也能助他們一臂之力,讓匈奴王再也無法回歸王族。

寧衡嘆道:“大善!匈奴王的“死訊”一能振我大靖軍心,二能打破羌族與匈奴、匈奴與李黨的聯盟,一石二鳥,果然高明。”

要論用兵之道,不論寧衡如何努力,始終不是朱定北的對手。

他不嫉妒,反而為之驕傲傾心。

朱定北側臉一笑,“長信侯爺此言差矣。”他眨了眨眼睛,道:“匈奴王的命,才是我真正拋給胡爾朵的餌,就是不知道啊……呵,這條魚還能冷靜到幾時了。”...看書的朋友,你可以搜搜“”,即可第一時間找到本站哦。

2987812.html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