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我在古代日本當劍豪 第622章 緒方·商業鬼才·逸勢【7400】

《我在古代日本當劍豪》 第622章 緒方·商業鬼才·逸勢【7400】

京都的京都所別說是對外地人,即使是對京都的本地人來說,也是“神”的代名詞。

因爲京都所,是天皇的寢宮。

乃京都的第一地。

天皇的手中幾乎無實權可言,每天的日常基本都可以用“無所事事”這一詞彙來形容。

如果說江戶的幕府奉行著世卿世祿制,那京都的朝廷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朝廷幾乎所有的職,都由攝家、清華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等家族來世襲罔替。由家世來決定所能擔任或升遷的職。

這幫子可以在朝廷中世世代代當的人,被稱爲“公家”。而在幕府中世代當的武士們,則被稱爲“武家”。

雖說他們的這份可以在朝廷中世世代代當的特權看起來似乎很厲害,但他們其實也只是一幫吉祥而已。

準確來說,是整個京都朝廷就一吉祥。連掌管朝廷的天皇都沒啥實權,這些在朝廷中當又能有什麼權?

他們不過是空有響亮亮的職頭銜,每天能幹的事就只有詩作賦、攀附風雅。

上至天皇,下到朝廷的普通員每天都只能無所事事,因此作爲天皇的寢宮,京都所一直都非常地安靜。

然而罕見的是——今日的京都所相當地熱鬧。

究其原因,便是因爲今日有貴賓來訪。

……

……

京都,京都所——

“老中大人。”坐在鬆平定信側前方的大納言,用極標準的雅言跟鬆平定信說道,“您這次的失態,真的是讓天皇陛下極其地不滿啊。”

大納言:朝廷正三位的職,乃天皇的近侍,負責把政務上奏予天皇,同時也負責把天皇敕令向下宣詔。這一職由羽林家、名家、半家世代把持。

Advertisement

而所謂的雅言,則是朝廷公卿們爲彰顯份而專用的一種特殊的講話腔調。

此時的鬆平定信,頭戴立烏帽,著上一次穿都不知是什麼時候的朝廷服,跪伏在地,以極標準的雅言朗聲道:

“此次的失態,下難辭其咎,下會承擔下所有的責任。”

對於貴爲幕府老中的鬆平定信來說,“會講雅言”算是一定要通的技能之一。

朝廷的服和幕府的服有著相當大的差別。

幕府的府相當簡樸,與之相比朝廷的服則要華麗得多。

差不多千年前,日本發起“大化改新”,全面學習隋唐的先進制度與文化時,以隋唐的服爲模板設計出了他們日本朝廷的服。

千年以降,朝廷的服樣式一直沒做太大的變,所以直到如今,仍能在朝廷服上看到些許千年前的隋唐服的影子。

“老中大人。”臉上抹著白妝、塗著口紅、染著黑齒的大納言不依不撓地繼續說道,“陛下他對此次的戰敗,極其地不解,爲何1萬大軍會敗給區區一個緒方逸勢?”

“還有——爲什麼一直到現在,都沒有抓住緒方逸勢這個惡賊?”

除了講雅言之外,朝廷公卿爲了顯示份還常做一件事,那就是化妝。

把臉抹得白白的,脣塗得紅紅的,牙齒染得黑黑的——這算是朝廷公卿們的標準模樣了。

在古代日本,把臉抹白、脣塗紅、牙齒染黑,是優雅、高貴的象徵。

“此次戰敗,並不僅僅是因爲遭到了緒方逸勢的奇襲。”鬆平定信緩緩道,“也是因爲我們低估了紅月要塞的蝦夷們的頑強……”

鬆平定信緩緩地向前之人訴說著幾個月前的那場慘敗的始末。

Advertisement

在鬆平定信的前,有著片簾席。

而簾席的後方,端坐著一個戴著高得離譜的烏帽子的人。

此人因爲有簾席遮蔽面容,所以讓人看不清他的模樣。

據日本朝廷的規定,烏帽子越高的人,份越顯貴。

縱觀朝廷上下,能戴如此之高的烏帽子的人,僅有一人——天皇。

與鬆平定信隔著層薄薄的簾席相對而坐的這人,正是日本現任天皇:兼仁天皇。

爲保持天皇的神,天皇在召見他人時,都會坐在簾席的後面,讓外人看不到他的臉。

同時,天皇也基本不會講話,要跟接見的人講什麼話時,都會讓爲天皇近侍的大納言來代爲傳話。

在闡述此次戰敗的始末時,鬆平定信一直在悄悄打量著簾席後方的天皇。

雖然有簾席遮蔽天皇的面容,但鬆平定信卻能大致猜出天皇此時的模樣——大概正在出得意的笑意吧。

爲能功噁心到他鬆平定信而出得意的笑。

事實上——鬆平定信猜對了。

坐在簾席後方的天皇,其臉上的確掛有著幾分得意的笑。

他正幸災樂禍的眼神看著簾席外的鬆平定信。

……

……

鬆平定信是在今日早上的時候進京都所會見天皇。

結果一直到下午時分,才拖著疲憊的軀回到位於奉行所的臨時住所。

剛回到臨時居住的房間,鬆平定信便看到他的小姓:立花三步並作兩步地快步朝他迎上來。

立花沒有面見天皇的資格,同時此次面見天皇也不需要他人的隨侍,所以鬆平定信把立花留在了奉行所,沒讓他同行。

“立花。”鬆平定信下頭上的高帽子,“有茶嗎?”

Advertisement

“有!”立花用力地點了點頭,然後迅速爲鬆平定信端上一杯還熱乎的茶。

鬆平定信以較爲隨便的姿勢盤膝坐在地上,端著茶水小口小口地抿著。

跪坐在其邊的立花悄悄地打量著鬆平定信他那張帶有明顯倦意的臉,隨後忍不住輕聲埋怨道:

“天皇陛下也好,朝廷公卿也罷,他們哪懂老中大人您的辛勞……”

“天皇陛下他一定是想就此事來爲2年前的尊號事件進行報復!”

對於自家小姓的這番話,鬆平定信笑了笑,隨後緩緩道:“他們的聒噪,忍一忍就好。”

天皇雖然沒有實權,但他畢竟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

江戶幕府從法理上來說,只是從天皇那借來了管理全國的權力。

按理來講,江戶幕府及各藩國的一切,錢也好、軍隊也罷,都屬於天皇,天皇擁有著隨時能從江戶幕府那收回國家大權——當然,只是按理來講而已。

所以面對天皇,某些必要的面子必須要給他。

就比如這次——遭逢江戶幕府自建立以來從未有過的大慘敗,雖沒有傷筋骨,但臉卻丟盡了。

竟然敗給了一個緒方逸勢。

天皇親自向幕府就此次堪稱恥辱的慘敗進行責問。

爲了給天皇面子,鬆平定信不得不親赴京都,向天皇闡述此次慘敗的始末及原因。

鬆平定信知道——天皇之所以會親自就此事進行責問,有相當一部分原因,肯定是爲了向他進行報復。

上任天皇:後桃園天皇早逝,膝下無子,近支皇族絕嗣,所以便由兼仁親王繼大統,爲現任的天皇。

2年前,兼仁天皇想授其父親“太上天皇”的稱號,但被鬆平定信以“有違倫理”爲由而極力阻撓。

Advertisement

因不抵鬆平定信的權勢,天皇最終只能無奈作罷。

此事現在被稱爲“尊號事件”,自此次事件過後,鬆平定信與天皇的關係便極差。

現在好不容易到了一件能好好惡心鬆平定信的事,天皇豈會就此放過?

他奈何不了鬆平定信,但噁心噁心鬆平定信,還是做得到的。

即使明知天皇此次的責問定是不懷好意的,但鬆平定信還是隻能著頭皮趕赴京都。

今日這持續半日的與天皇的會面,其過程無非就是天皇不斷地責難鬆平定信,而鬆平定信則一個勁地低頭、表示自己會負全部責任。

在杯中的茶水還只剩一半時,鬆平定信一口氣將剩餘的茶水喝盡,然後將空了的茶杯遞還給立花。

“天皇陛下和朝廷公卿們,都無需去過多在意。”

鬆平定信緩緩道。

“他們也就只能出張,說點聒噪的話語而已。”

“他們所說的話,左耳進右耳出便好。”

“相比起他們,真正麻煩的傢伙都在江戶。”

話說到這,鬆平定信的表變嚴肅了起來。

“在知曉北方的戰事失敗後,那些討厭我的人,現在肯定都像聞到腥味的貓了吧……”

“這些伺機而、隨時準備將我拉下馬的人,纔是大威脅、大麻煩。”

“立花,今夜你去好好安排一下,等明日早上,我要看到我們的隊伍已經做好了可以隨時返回江戶的準備。”

“明日就回江戶嗎?”立花訝異道。

鬆平定信點點頭:“天皇陛下已經見過了,已經沒有再留在京都的理由,既然已無再留在這的理由,那就儘早回去吧。”

“是。”立花用力地點了下頭,“我明白了,我會立即做出安排的!”

微微頷首的鬆平定信正準備揮手示意立花可以先行退下時,房門外突然響起了一道響亮的通報聲:

“老中大人!來了封大阪城代寄給您的急件!”

這聲音的主人,是鬆平定信的侍從之一。

“大阪城代?”鬆平定信的眉頭微蹙。

大阪城代——與京都所司代齊名的顯赫職之一。

負責替幕府監視幕府掌控力較弱的西國大名們。

“呈上來。”

“是!”

侍從拉開房門,然後捧著件閉的信封快步奔到鬆平定信的跟前,以雙手呈上這封信。

鬆平定信接過這封信,確認封口無誤後,十分帥氣地用單手拆開信封,出信紙。

大阪城代寄給老中的急件——用屁來想都知道肯定不是什麼給老中噓寒問暖、拍老中馬屁的問候信。

立花有點想看這封信上都寫了些什麼。

但未得老中的允許的況下,只不過是區區一介小姓的他,自然是不可能有那個資格看信的容的。

於是立花只能強忍住自己的好奇心,安靜等候。

鬆平定信的讀信速度很快,沒一會兒他便放下了手中的信件。

“……立花,明日的形要改一下了。”鬆平定信淡淡道。

“欸?”立花面詫異。

“明日先不回江戶了。”鬆平定信雙目微微瞇起,雙目中閃爍著,“明日改程往南,去大阪。”

……

……

京都和大阪所地的近畿平原,在千年前就已得到了充足的開發,這片地區可以算是全日本發展度最高的地區之一。

緒方他原以爲他們應該要花上3天左右的時間才能抵達大阪,但因爲京都與大阪兩地之間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況之優良,遠超他的想象,到都是筆直的大道,所以到頭來僅用了2天半的時間,便抵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大阪。

大阪,某片鬧市之中——

“這就是大阪嗎……”緒方將頭頂的斗笠稍稍擡高,打量著周圍的一切。

緒方、阿町、阿築他們仨都沒有來過大阪,這3人此時都像是剛剛進城的鄉佬一樣打量著這座陌生的城市,唯有風魔一副見怪不怪的淡定模樣,走在最前頭爲他們倆帶路。

“快看吶!最新進貨的南蠻玻璃珠!”

“熊本的柑橘!熊本的柑橘!”

“江戶的蕎麥麪!最正宗的江戶蕎麥麪!”

……

因爲鬧市區中,所以放煙向街道的兩旁看去,到都是商鋪與放聲賣的商人們。

因爲是在大阪,所以傳緒方耳朵中的,皆是最正宗的關西話,這讓緒方有一種說不清的怪異,有種有好多個阿町在講話的覺……

“不愧是‘天下的廚房啊’……”走在緒方旁的阿築這時喃喃道,“南蠻的玻璃珠,熊本的柑橘,江戶的蕎麥麪,奧州的螃蟹……真的是能在大阪看到天下各地的商貨啊……”

剛進到大阪,緒方就敏銳地覺到——雖然是和京都、江戶齊名的“三大城”之一,但大阪的空氣中所瀰漫的氛圍,和另兩座城的氛圍,有著極其明顯的不同。

準確點來講,應該說是三座城市的氛圍都各不相同。

三座城市的氛圍之所以不同,大概也和他們這三城的標籤各不相同有關。

如果說作爲千年古都的京都,其標籤是文化,爲德川幕府的統治中心的江戶,其標籤是政治,那麼大阪的標籤大概就是經濟了。

大阪近畿平原,毗鄰大海,水路通極其便利,又剛好坐落於於日本的正中間,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讓大阪爲集散全國資的“流通據點”。

在大阪,你能看到天下各地的商貨,尤其是天下各地的特產,所以被稱爲“天下的廚房”。

大阪作爲巨型經濟都市,也吸引、培養了大量真的可以說是富可敵國的鉅商。

大阪的這些鉅商可怕到讓民間都誕生出了一件俗語: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諸侯俱驚。

因爲制度的缺陷,以及小農經濟的逐漸崩潰與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導致時至今日,絕大部分藩國都陷了財政不敷出的窘境。

爲了擺藩政破產的窘境,大量藩國不得不靠跟大阪鉅商們借錢度日——其中也包括薩這種雄藩。

藩的總石數是77萬石,是全天下實力最強的藩國之一,但實質上——薩藩的財政一直很難看,一直欠著數量極驚人的債款。

據估計,薩藩現在已經對外欠了500萬兩金,即使他們全藩上下一整年下來一文錢不花,也要花上百年的時間才能還清……

正因絕大部分的藩國現在都靠跟大阪鉅商們借錢度日,所以纔有了“大阪商人一怒,天下諸侯俱驚”這句俗語。

倘若有一天,大阪的這些鉅商們全都不向各藩國借錢了,那麼天下半數以上的藩國會直接財政崩潰,藩主變得連粥也喝不起。

“如何?”這時走在前頭的風魔突然回頭朝緒方他們閒聊道,“大阪這座城市很熱鬧吧?”

緒方點點頭:“嗯,的確是要比京都和江戶都要有活力。”

“我以前曾認真想過要不要搬到大阪這兒來住的。”風魔呵呵笑道,“相比起京都,我其實更喜歡更熱鬧點的大阪。不過最後我這搬家計劃還是因各種原因而不了了之了。”

“我正相反呢。”緒方笑了笑,“相比起大阪,我更喜歡京都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