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31節 戰備

《伐清》 第31節 戰備

衛士們對鄧名的信心比他本人還要強,東征西討一年來,遇到的強敵太多了,高明瞻和洪經略、平西王、湖廣總督等人比起來,實在不算什麼厲害角。因此衛士們的潛意識裡都認爲擊敗高明瞻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的戰前準備只是爲了讓勝利變得更容易罷了。

這些天鄧名的衛隊和劉曜的親兵抓時間通力合作,已經給上萬名秀才進行了基本的訓練,千上萬的新兵排列集的方陣,手持長矛,據軍的口令,一起比劃著刺擊的作,發出有節奏的“殺,殺”聲。有些新兵穿上了新打造出來的藤甲,更多的人則在後背上揹著一個木頭盾牌。無論是藤甲還是木盾,防力都無法與制式裝備相比,不過總比一要強多了。經過訓練後,士兵們已經懂得當遇到弓箭襲擊時,如何儘可能地把藏在盾牌後面。

聽到鄧名說,這次要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清軍堂堂正正地打一場,衛士們臉上都出理所當然的表,趙天霸更是第一個大聲表示贊同——他傷愈歸隊後,軍隊已經開始訓練,因此趙天霸在軍中的知名度要比別的教落後很多。火燒昆明後,鄧名離開昆明前寫給吳三桂的公開信類似一封正面決戰的戰書,只是沒有定下日期,趙天霸一直憧憬著這一天到來;在湖廣等地的征戰中,鄧名雖然所向披靡,但始終沒有機會統帥千軍萬馬擺開堂堂之陣,對此趙天霸也是到有些憾的。

“高明瞻無膽鼠輩,正好給這些新兵練練手。”趙天霸指出,無論士兵練得如何嫺,首次上戰場依舊很容易發生崩潰,如果用大批新兵去與吳三桂、趙良棟手下的兵對壘,那無疑非常危險,相對新兵而言,高明瞻就好對付多了。

Advertisement

“不知道高明瞻到哪裡了。”周開荒覺得若是用類似熊蘭那種敵人鍛鍊初次上陣的新兵纔好,四川巡高明瞻的手下無論如何還是要比萬縣的屯墾兵強不:“若是能多些時間,我們就能把士兵練得更好,傷亡也會更小。”

“江油那邊還沒有消息傳來,可能敵人離我們還遠。”鄧名說道,他看看劉曜:“劉帥在江油留下的人都沒問題吧?”

把江油、綿竹等地的駐軍撤回後,都的北方已經完全沒有人居住,因此劉曜留下的那批斥候讓鄧名有些擔心,擔心他們會遇到較大的麻煩,要是被清軍抓住就更不好了。

不過劉曜顯得信心十足,對鄧名拍著脯保證道:“提督放心,末將的兒郎都是從那裡出來的本地人,多年來一直是在路上奔波的使者,閉著眼睛也認得清當地的道路;而且個個都機靈得很,往林子裡一藏,鬼都找不到他們;只要不大意,韃子絕對發現不了。”

“這樣就好,”鄧名點頭道,高明瞻缺乏嚮導,更沒有本地的地圖,在川北的深山老林裡行軍,速度肯定快不起來:“既然現在江油還沒有來消息,那我們差不多還能有十天半個月的時間,不知道新年以前高明瞻能不能趕到。”

“等高明瞻趕到後,我計劃兵分兩路,一路敵,一路主攻。”鄧名提出的方案類似萬縣一戰的部署,他並不像衛士們和劉曜那麼信心十足,所以打算採取一些手段削弱對方的戰鬥力。萬縣之戰,鄧名至和譚詣都排開了陣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等見到高明瞻後,就打出我的大旗,高明瞻肯定以爲是我在指揮大軍,就會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我上,而其實是劉帥在指揮……”

Advertisement

在鄧名看來,萬縣一戰的經驗可以再次使用,就好像歷史上朱棣把這招一而再、再而三地使用一般。由於沒有高效的通訊系統和,譚詣失敗的過程不太可能被其他清軍員所瞭解,而鄧名反倒可以進一步完善戰,避免以前出現過的失誤。

“末將以爲不妥。”劉曜反對道,他第一條理由是這樣會危及鄧名的安全,不過這個理由對鄧名顯然沒有什麼效果;而第二條理由就有比較說服力了,劉曜稱他從來沒有統帥過大軍。

無論是劉曜還是楊有才,十幾年前他們倒是跟著長上過戰場,但這些年來他們再沒有打過一仗,也從未有過指揮幾千大軍與敵人戰的經驗。

“這倒是個問題。”仔細詢問一番後,鄧名發現劉曜和楊有才的戰鬥經驗甚至還不如他的衛士,至於劍閣等地的軍,他們的況也毫不比劉曜他們強。無論是劉曜、楊有才,還是劍閣、江油等地的守將,他們或許能帶著幾百個士兵服從統帥的指揮,但卻無法勝任在戰場上調遣數萬軍隊的工作,也都完全沒有這個自信心。

趙天霸聽到這裡,眼睛頓時亮起來,站出來遂自薦道:“提督,卑職自就在晉王手下效力,多次作爲晉王的親隨經歷戰陣。”

鄧名盯著趙天霸看了一會,從軍事水平上講,趙天霸確實是比川軍將領更合適的統帥人選,不過比較麻煩的就是威信問題。

邊上的李星漢看得眼熱,也急忙出來搶位置:“提督,萬縣一戰就是卑職爲提督統帥中軍的,這次不如還是老規矩,讓趙千戶在提督邊隨衛,卑職願意在劉帥邊協助。”

“什麼你統帥中軍?”周開荒也沉不住氣了:“明明是你和我各領一半,怎麼都你一個人的功勞了?不過提督,李千總說得不錯,還是讓趙千戶在您邊隨行吧,統帥軍馬他可是不如我們有經驗啊。”

Advertisement

鄧名的這些衛士雖然年輕,但都參加過數次大戰,既然鄧名不親自指揮,劉曜和楊有才也不反對由得力的衛士統籌全軍。

經過一番思考後,鄧名依舊決定把這個重任給趙天霸,上次在萬縣由兩個人分掌軍權也是迫不得已:“三軍不可無主,就由趙天霸統帥中軍。”

“遵命,提督!”趙天霸激不已。

鄧名曾經多次講過朱棣的靖難史,在朱棣一次次以敵時,從來都是由資格最老、最得燕王信任的大將張玉負責統帥中軍。現在鄧名把這個職務給趙天霸,那麼趙天霸當然可以自認是鄧名心目中最信任、最有能力的手下嘍。

“總算能名揚天下了。”趙天霸心中一陣陣狂喜。這次一旦擊敗高明瞻,負責指揮中軍的大名肯定可以列在功勞簿的第二,隨著此戰的消息而遠近傳播。趙天霸在心裡唸叨著:“高明瞻,你快點來吧。”

……

高明瞻此番出征都,還帶來了一員大將,此人正是譚詣。在萬縣一戰中把自己的兵馬丟得乾乾淨淨,譚詣一下子失去了所有博取功名富貴的資本,只剩下一個閒散侯爺的份。丟掉了軍隊後,無論是北京的清廷還是川陝總督衙門,對譚詣都失去了興趣。這次李國英要去重慶迎戰鄧名,譚詣幾次登門求見,自稱是四川一帶對鄧名最瞭解的將領,想要跟隨在川陝總督左右,但李國英卻本不想帶他去。

最開始李國英認定譚詣是個無能鼠輩,明明兵力兩倍於鄧名,卻被對方轉眼間就殺了個;後來雖然因爲洪承疇、胡全才的遭遇,李國英對譚詣的看法有所改善,但對譚詣的見既然已經形了,一時也難以完全扭轉。除了李國英以外,高明瞻和王明德對譚詣也是持同樣的看法。這次高明瞻之所以把譚詣要來,主要還是因爲他曾是川軍將領,對都周圍的環境有一定的瞭解。

Advertisement

高明瞻把譚詣來後,就問道:“江油和都的關係如何?”

“兩地基本不通音訊,都府本控制不了江油這裡。劉、楊不過是兩個自守之賊,以前就是兩個小千總,如果不是都府實在沒人,而且沒有人願意去,他們也拿不到總兵、副將的頭銜。”譚詣回答道。

譚詣從來就看不起劉曜和楊有才,認爲這兩個人既沒有兵力,也不想著擴大影響、控制都周圍的地區。不過這兩個人倒是忠誠老實,譚詣在萬縣的時候,常常見到從都前去奉節的使者路過,帶著劉曜給文安之報平安的書信。

“那麼江油的人都到哪裡去了?”高明瞻過去聽說川西各自爲政,既然都是互不統屬的軍閥,清軍攻打江油的時候,就不必擔心都的援軍。而江油的明軍更不會放棄自己的據地去都——反正都是寄人籬下,爲何不乾脆投降更強大的清軍,而要去朝不保夕的都呢?

“這個末將也不清楚。”譚詣同樣不到頭腦。若是江油這裡的人馬都去了都,那就說明之前的報有誤,劉曜對川西各地還是有一定控制力的:“或許他們是去了綿竹?”

除了都,附近剩下的明軍駐軍地點也只剩綿竹了,這也是高明瞻預定的目標之一。

“但願吧。”高明瞻嘆了口氣。對清軍來說,江油的明軍與綿竹的守軍合流總比投奔都要強一些,儘管綿竹並不在江油到都的最短路途上,但既然那裡有人口和糧食,清軍還是要走上一趟的。

現在最大的麻煩就是清軍依舊沒有嚮導,從江油到綿竹不但要翻山越嶺,還要越過一些河流,若是沒有嚮導的話,清軍就不知道哪裡有比較好走的山路,哪裡有渡口和橋樑。現在清軍依舊要自己揹負著全部的糧秣,還要攜帶沉重的大炮,如果在山裡走了冤枉路,那這苦頭吃得可就太大了。

“大人!”正在高明瞻和譚詣一籌莫展的時候,突然有斥候趕來,他們帶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那就是他們遇到了明軍藏在林中的哨探。

“賊人有多?”高明瞻和譚詣頓時都一臉嚴肅。這些探子很可能是明軍高層派來的,如果這樣的話,那清軍就有可能會遭到伏擊,雖然甘陝綠營對四川農兵並不畏懼,但提高警惕總是必要的。

斥候報告他們並沒能抓住或是斬殺明軍的探馬。被清軍發現後,兩個明軍探馬就以最快的速度逃走。不過雖然沒能抓到活人,但尾隨追擊的清軍還是有很大的收穫,他們發現了這兩個明軍探子的臨時宿營地,逃走的明軍來不及縱火,因此宿營地中的東西盡數被清軍繳獲。

“地圖!”見到斥候掏出的東西后,高明瞻驚喜地道,一把將其搶到自己手中。

“嗯,這裡是江油,這裡是綿竹,這裡是都,我們現在腳下的大道通向……從城北繞過去,有一條小路……這裡有橋樑……”和譚詣仔細研究完地圖後,高明瞻仰天大笑:“真是天助我也,我們幾天後就能抵達綿竹,十天就能抵達都。”

……

幾天後,都附近的明軍仍在爭分奪秒地練,趙天霸和川軍將領們一遍遍地仔細推敲旗號規則。

“提督,我們休息好了,隨時可以上陣。”熊蘭神抖擻地來向鄧名報到。這幾天他和手下得到了充足的休息,糧食也管夠吃,萬縣的這二百多人很快恢復了力,士氣也變得十分飽滿。

“嗯,不著急,高明瞻剛過江油,現在正在江油、綿竹之間的山裡轉。”鄧名答道,都這裡已經接到前方探馬送回的警報。

轉?”熊蘭微微一驚。

“嗯,是的,我們做了一些假地圖,給前方的探馬。”鄧名並沒有瞞的意思,而是把真相告訴給了熊蘭:“探馬會假裝被韃子發現,然後丟下這些地圖逃跑,讓韃子把地圖拾去。”

在鄧名的印象裡,好像二戰時期很多人都僞造地圖,不過這個時代似乎卻沒有人這麼做,所以鄧名剛提出來時,劉曜等人都有些接不了。最後鄧名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讓劉曜明白他到底想做什麼,又請教了知當地地理的人,才製造出了這批假地圖。

“高明!”熊蘭無法掩飾他的驚訝,接著又好奇地問道:“地圖上都有什麼?”

不等鄧名回答,熊蘭就自行猜測起來:“提督會在無法通行的路後邊畫上本不存在的小道,而把正確的大道標註爲死路,很多年久失修的橋樑在地圖上也會依舊存在……不知道卑職猜得對不對?”

“很對,”鄧名微微一笑,熊蘭的反應非常迅速,和趙天霸、任堂等幾個特別出的衛士不相上下,而劉曜、楊有才還有劉晉戈則本無法與他相比:“本來正確的大道我不會標記爲死路的,那太容易看破了,我只是讓它看上去顯得比較遠,而且要穿山越嶺,遠不如那些本地人才知道的小路方便。”

既然這個時代的人沒有僞造地圖的習慣,鄧名也就不擔心它們會一下子被高明瞻看破:“當清軍發現第一座地圖上應有的橋樑早就不存在後,還會認爲這可能是個小錯誤。等他們發現所有該有的橋都沒有,地圖上明明白白的道路最後都指向深山後,倒是能醒悟過來了,不過那就說明他們也差不多把所有的冤枉路都走過了一遍。”

鄧名轉頭眺著北方,輕聲說道:“已經查明這支清軍有超過五百名騎兵,三千多披甲的步卒,好像還有大炮。遲早他們會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一定抓最後的時間,努力訓練部隊,一定要把他們擊敗。”

“真是不可輕辱的大軍啊。”聽到鄧名說出的數字後,熊蘭也輕嘆了一聲。他站在鄧名的背後,一起向北方遙,目中也滿是和鄧名一樣的堅毅之:“卑職一定在提督馬前戰,讓韃子有來無回!”

……

十天後,高明瞻在扔下所有繳獲到的地圖後,終於帶著疲憊不堪的陝西綠營掙扎到了綿竹附近,看著又是一片空營出現在眼前,高明瞻和譚詣都是哭無淚。

這次清軍在衙門裡好一通翻找,最後從文書房裡找出了幾張舊地圖,高明瞻、譚詣以及大批清軍將佐聚在一起認真研究,最後一致斷定這都是數年前的舊圖——可信!

明軍就是再狡猾,也不可能在幾年前就僞造地圖吧?

這幾張舊地圖的發現,算是給清軍又打了一針強心劑。從地圖上看,他們很快就能走出山區,都。由於路途艱險,負擔沉重,又沒有足夠的乾草,清軍的馬匹已經大批死亡,現在五百名騎兵已經失去了坐騎,剩下的馬匹也都虛弱不堪騎乘。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