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伐清 第16節 鹽業

《伐清》 第16節 鹽業

周培公走後,鄧名對側一人客氣地說道:“沒事了,葉老闆先回去休息吧。”

被鄧名到的人名葉天明,並非明軍的軍,他一年前是劉曜的輔兵,退役後爲四川的鹽商。現在都有五個鹽行,其中一個就是屬於葉天明的。他同行所託,跟著鄧名一起出川。一路上,鄧名不但教他認了幾十個字,還向他傳授了一些簡單的數學。幸好葉老闆不需要自己覈算本,不但鄧名義務幫忙,他還有一個帳房先生。事實上葉老闆已經破產,當然沒有獨立僱傭帳房先生的能力,這些錢是都的五大鹽行湊出來的。

作爲四川的鹽業代表,今天葉天明被鄧名邀請來旁聽他與周培公的談判,等下次教葉天明學習四則運算的時候,鄧名還會順便給他講解一些談判的技巧。

等到葉天明從帳中離開後,穆譚忍不住問道:“提督爲什麼不給周培公發鹽引,而是給他們欠條,這樣豈不是等於白送他們一批鹽嗎?”

“就算白送一些也無所謂,賣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任堂替鄧名回答道:“現在鹽業完全控制在徽商的手中,大商人都對北京虜廷死心塌地,其中哪怕有一個忠義之士能幫助舟山做一點鹽業,就足能養活幾千人了。”

穆譚是福建人,或許看不上走私食鹽的買賣,而且福建也沒有需要私鹽的地方,但舟山張煌言的部下對食鹽走私一直很上心,在底層鹽商那裡也有一些門路。雖然張煌言能夠接到的鹽商地位比較低,能夠幫他們攜帶的私鹽數量也非常有限,但僅是這麼一點鹽就能讓浙軍換回養活上百人的口糧。

周開荒聞言連連點頭。以前袁宗第在大寧的時候依賴食鹽走私,差不多有一千大寧兵的口糧是靠食鹽換回來的。周開荒贊同任堂所說的鹽業暴利,可是他也和穆譚一樣,對於白送給周培公一些欠條到心疼。鄧名聽到最後也糊塗了,不知道周開荒到底是支持那一派的觀點。

Advertisement

“這是提督爲了爭取人心。”任堂大聲說道:“若沒有縉紳的支持,鄉村如何能得知提督的仁德?若是縉紳存心與我軍爲敵,那麼村民、村婦聽到的就會是我軍的種種壞話,與吃人的惡鬼無異。”

和周開荒不同,任堂對縉紳的利益非常重視,這也是浙東軍一貫的方針,在優待縉紳方面,張煌言比鄭功還要用心。對於闖營在湖北的種種政策,任堂是相當不滿的,所以鄧名提出補償武昌士人這個想法後,任堂是堅決的擁護者,甚至建議鄧名對那些留在家鄉的縉紳一併給予補償。

任堂的話說到鄧名心坎裡去了。雖然纔到這個世界不到兩年,但他對這個時代縉紳階層的實力可是深有,他們掌握著全部的輿論工,擁有大量的知識分子,還是這個時代消息最靈通的人羣,是大多數社會資源的擁有者。上次胡全才還沒從武昌出兵,鄧名就從縉紳那裡掌握了對方先鋒的姓名、兵力、路線、每日的紮營地,在鄧名培養出自己的知識分子和建立起新的輿論工前,他可不想去怒縉紳階層。

不過前些天任堂提出給明軍治下的縉紳補償時,鄧名還是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對他來說那是同盟軍的政,在同盟軍對治下的縉紳表現出敵意的時候,鄧名不可能站在同盟的對立面去表達善意。保持對外的一致、至是表面上的一致,在鄧名看來是維持同盟穩固的要點。

這也是鄧名拒絕任堂提議時給出的理由,不過除此之外,鄧名還有更多的原因。首先就是支出問題,絕大部分鄉紳地主缺乏門路,無法逃到武昌或是沒有在省城讀書的兒子,如果鄧名要把他們一半的稅收也承擔起來的話,那他的食鹽買賣利潤就會大打折扣;其次,這些人留在明軍的治下,就算有怨言,也難以對清廷控制區形影響。在鄧名看來,最關鍵的還是武昌這些湖北的頂層縉紳,只要做好了他們的工作,那麼李來亨、賀珍他們無論做什麼都影響不大,至不會影響到鄧名的名聲。

Advertisement

“不錯,我正是這個意思,”聽到任堂的發言後,鄧名馬上贊同道:“我給周培公他們的是欠條,而不是糧食、食鹽,要是他們想拿到真金白銀,就要讓湖廣的營渠道向我們開放。拿這麼一點錢收買武昌、漢的士大夫,其實還是值得的。”

在食鹽銷售中,四川方面肯定要讓利,因爲眼下四川方面要比湖廣方面更迫切需要食鹽買賣,而且四川方面不可能拿到滿清的鹽引,所以銷售完全要指張長庚的湖廣僚系統。

“每年運到湖廣的鹽是有限額的,到底差額有多大不好說,但是肯定不夠百姓都吃上鹽,有大批的人因此生病甚至死亡,所以大家纔會用高價去購買*鹽。”鄧名繼續說道。

目前清廷採用的鹽政制度和明廷沒有大的區別,不但購買食鹽需要鹽引,而且購買的鹽應該銷往何也有明確的規定。從秦朝開始,鹽就是府用來盤剝百姓的重要工。食鹽是生活必須品,不吃會有命之憂,但是府對提高食鹽的產量興趣並不大,相反,只有食鹽供應不足,府才能把價格提高幾十倍、甚至百倍之上。而規定鹽引的銷售地進一步加強了府對食鹽的壟斷程度,把食鹽生意的利潤提高到了前無古人的地步。

“我們沒有鹽引,不可能在湖廣出售川鹽,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出售川鹽。袁將軍、張尚書以前那種讓地方小鹽商在鹽中夾帶的辦法,既不穩定,也不能大量銷售。但張長庚不同,他雖然不可能給我們鹽引,但所有府都可以銷售他們‘查抄’到的私鹽,這個是沒有數量限制的。”

因爲鹽業的利潤高於未來的毒品,所以自古以來私鹽走私就屢不止,私鹽販子甚至擁有自己的武裝,與緝私的兵一旦相遇就拼命廝殺。爲了鼓勵地方府、兵勇於稽查私鹽,查抄到的私鹽一般都會賞賜給地方,這些私鹽府也不一定要出售給擁有鹽引的商人,而是可以順手賣給本地的商人。現在鄧名就打算利用這個機會,只要運武昌的川鹽被打上府的印記,爲“被緝得的私鹽”,就可以順利地發向湖廣全境,甚至流出湖廣進河南、江西等地。

Advertisement

層層的府、地頭蛇,鄧名不可能靠明軍的力量逐個去收買,所以必須要保住張長庚領導的湖廣總督衙門,只有張長庚纔有能力幫助明軍打通一路上的關節。

對於鄧名的安排,周開荒倒是沒有什麼不滿,但眼看漢唾手可得,卻無法拿下,終究還是讓人有些難過。聽鄧名解釋了張長庚湖廣政府對四川的重要意義後,周開荒只是輕嘆了一聲:“看來要等我們有能力一口氣拿下整個湖廣後,才能來取武昌了。”

鄧名基本也是這麼想的。他給四川明軍制定的戰略就是遠近攻,區別對待川陝綠營、湖廣綠營和兩江綠營。對較遠的湖廣張長庚,暫時就是拉攏爲主,爲此不惜讓利。但李國英就在都的眼皮底下,所以一定要堅決打擊。

不過任堂還有另外的看法,聽到周開荒的話後,任堂馬上說道:“以我之見,必須要等湖廣政令統一後,才能考慮拿下武昌。”

周開荒一聽這話頓時脖子就漲紅了,他到這話是對闖營的攻擊。

“沒錯,我說的就是你們闖營。”任堂注意到了周開荒的臉變化,但仍毫不客氣地說道。

在他看來,掠奪士紳的虁東軍是個麻煩,若是李來亨、劉純他們的分不從盟友轉變爲屬下的話,就算奪取了武昌並且守住,那也不過是一塊遠離四川據地的飛地。也就是和周開荒相的時間長了,任堂與他也有了,所以纔沒有明目張膽地用“闖賊”這兩個字。

“我們闖營怎麼了?”周開荒憤怒地大起來。

“好了,好了。”鄧名見兩個人眼看要爭吵起來,急忙出面化解,讓任堂和周開荒冷靜一些。鄧名斟酌了一下,對周開荒和任堂說道:“我向武昌的縉紳表示我們願意承擔他們一半的稅收,也是爲了以後更好地說服虁東諸公採用和我們相同的政策。”

Advertisement

周開荒聞言就瞪大了眼睛,而任堂則出微笑。

“如果我直接給虁東諸公糧食、軍資的話,不明白說明我想幹什麼,恐怕諸公也不會放心大膽地拿走吧?”鄧名坦率地說道。

儘管都在明廷的旗號下作戰,但虁東同盟對朝廷依舊有戒心,即使是並肩作戰過的鄧名,如果他想用一些糧食換取虁東衆將手中的部分統治權或軍權,也一定會被對方不客氣地拒絕,周開荒知道即使是袁宗第也不會例外。

“如果我直接給江漢的縉紳補償,或是幫他們爭取免稅的話,虁東諸公多半會很不滿,還會琢磨我爲什麼要這麼做,爲什麼要收買他們治下的民心?”鄧名把“民心”這兩個字咬得很重。周開荒聞言就要抗議,但鄧名擺了擺手,沒有讓周開荒把辯解的話說出口:“但我給武昌這些縉紳一些好與他們無關,他們也不會因此與我生出什麼隔閡。只要這食鹽的生意順利,我們的欠條就會被武昌這裡接。由於欠條有優先購買權,他們甚至可能需要更多的欠條,到時候虁東衆將也會覺得欠條有價值,可能會向我們要一些。到了那時,我再要虁東衆將和我們採用統一步調,也就不容易招惹他們的反和疑慮了。周兄弟放心,不是我提防他們,是我怕他們對我有誤會。”

見鄧名如此開誠佈公,也確實沒有對虁東軍的惡意,周開荒也沒有什麼話好說了。

可任堂仍得理不饒人:“虁東軍中沒有什麼士人,所以才如此麻煩,真是辛苦提督一片苦心了。”

在這個問題上,穆譚和任堂的看法差不多,鄭功和張煌言一起在討清檄文中用“李賊倡”做開頭,他們的部下在這個問題上當然是同一立場,穆譚就和任堂一唱一和:“士人才是國家的棟樑啊。”

周開荒的眉豎了起來,就要反脣相譏,不過在他想好怎麼說之前,鄧名已經替他開口了:“任兄弟,你替我修書一封,建議張尚書把軍權、治權統統還朝廷吧,請皇上派人去舟山治軍、理政,如何?”

任堂大怒:“張尚書兢兢業業十餘年,纔有了這麼一點基業,豈能讓遠在緬甸的朝廷派人來胡鬧?”

“靖國公也辛辛苦苦十餘年,纔在虁東打開了一點局面,你不願意朝廷去舟山瞎鬧,我們就該放外人進虁東胡鬧不?”周開荒憋了半天也沒想出如何反駁,現在總算找到了突破口。

“我也是這個意思,各家有各家的難。如今虜廷勢大,我們同舟共濟還不知道能不能渡過難關,怎麼能不諒同盟的難呢?”鄧名及時話進來,又看了穆譚一眼,發現他識趣地閉口不言了,也省得鄧名把延平郡王拿出來說一番了:“我們安心地等待武昌的消息吧,只要這件事順利,川鹽爲我們養活一萬人的軍隊都沒問題。”

……

周培公星夜返回武昌,和張長庚一直商議到深夜。

“鄧名勞師衆而來,就是爲了賣給我們鹽嗎?”對此張長庚還是有些疑,不過既然是鄧名鄭重其事提出的要求,那不答應顯然不太可能。

“是,大概是鄧名想用川鹽換一些糧食和布匹。而所謂的田稅補償,就是他用來買縉紳保的費用,”周培公現在有些會到鄧名所說的雙贏的含義了,在回武昌的路上,周培公滿腦子想的就是如何說服張長庚點頭。雖然名義上的田賦補只有一半,但只要鄧名的要價不太離譜的話,那周培公很容易靠食鹽把全部給李來亨的稅都拿回來。而以周培公對鄧名的瞭解,既然對方有收買武昌縉紳的意圖,那欠條和食鹽的兌換價就不會太離譜。

“到底鄧名想要賣多鹽,賣多錢?”張長庚擔心鄧名是強買強賣,用賣鹽做藉口從武昌藩庫裡搶錢:“若是數目太大,這賬目可沒法做。”

“下以爲,可以由民間出面接下鄧名的這些鹽。”周培公察覺到張長庚的顧慮後,立刻拋出了一個解決方案:“不是鄧名要給欠條麼?那好,就由一個商行出面,用糧食從被徵稅的士人手中換走這些欠條,然後由這個商行去換鄧名手裡的鹽,藩庫不爲此出一文錢。”

今天回漢後,周培公首先向武漢的鷹派集團簡要敘述了明軍的條件,幾乎所有的人都堅決支持繼續與鄧名談判。不過大家覺得單獨出面去和明軍換鹽太危險,萬一將來走消息大家都可能有麻煩。所以鷹派集團商議出這個辦法,由一家商行出面去和明軍接,鷹派員們只要躲在後面拿利潤就好了。至於鄧名要換多,要價多,都讓他去與這個商行談,換回來的鹽也由這個商行去銷售。

周培公可不認爲賣鹽會賠:“若是買賣賠了,是這個商行自己的事;若是賺了,藩庫還可以稅。只要總督大人給這些鹽安上一個名目就行了。”

張長庚點點頭:“姑且一試,先看看鄧名到底想幹什麼。”

“遵命。”周培公心中長出一口氣。如果張長庚不同意,那鄧名給多欠條都是廢紙,現在周培公的損失總算是能拿回來了。不過想著拿回損失還不行,必須要讓鄧名也能得利,不然他多半又要反悔。

“雙贏,果然不錯,要不然這個生意就沒法長期幹下去了。”周培公在心裡琢磨著。

這時又有一個人被張長庚來,正是武昌的馬軍提督,緝查私鹽的事一向是由他總負責。

簡要介紹了兩句況後,張長庚就事外,讓周培公去安排。

雖然周培公沒有說得很明白,但馬軍提督立刻就明白這些鹽到底來自何,他拍著脯說道:“知府大人的意思卑職聽明白了,就是有一大盜賊,從下個月開始會瘋狂地從鄂西販運私鹽來武昌,以後每年都會被兵查獲幾萬斤的樣子。知府大人放心,全都能輕鬆賣掉,絕對不用知府大人心。卑職這就替手下的兒郎們謝過知府大人了,謝知府大人賞杯酒喝。”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