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紹宋 第十四章 一擲

《紹宋》 第十四章 一擲

 榮耀與責任也好,政治力也罷,軍法威勢也行,他和他這一萬多缺乏休整的騎軍此時都必須一往無前。

 就跟之前參戰的十余萬大軍一樣。

 “曲都統。”

 剛剛渡河,一名赤心騎便河追來,告知了曲端一個消息。“家有旨意,著前剩余的一千多赤心騎隨你調用……”

 曲端難得一怔,但來不及表達激,他就忽然意識到了什麼,然后下意識向河對岸的龍纛方向看去。

 果然,略微平靜下來的細雨中,那面龍纛了。

 這一次,趙家和他那面已經很陳舊的金吾纛旓的啟,并沒有引發什麼山呼海嘯一般場景,最起碼此時此刻是沒有的,而且也沒有什麼人至深的生離死別,什麼搖一切的人心震……這次出擊跟堯山那一次不是一回事。

 細雨中,這位大宋家和呂頤浩相互點了下頭,呂頤浩自折返獲鹿城,趙玖自起向西,其人側不過是幾名近臣,劉晏以下七八百前班直,就這,還有源為義以及百八十個日本武士在其中濫竽充數。

 趙玖甚至讓邵章帶上了那剩下的小半壺酒。

 除此之外,趙家的行進路線也有些離群眾,他在將前班直序列中的赤心隊托付給一直憂心下屬會傷亡慘重的曲端后,直直起,然后翻上馬向西,很顯然是要走極為安全和穩妥的石橋渡過太平河。

 當然,即便如此,曲端沒有多想,或者說也來不及多想,只是趕催促部隊渡河,支援正面部隊以圖徹底控制高地……順便為這位家和他的龍纛掃清駐蹕場地。

 宋軍最后一支主戰騎兵全線極速渡河,而一暗金甲胄的趙家卻在直直向西后,停在石橋后方,也就是吳玠的大纛后……在吳玠的注視下,這位家等來了一支龐大而奇怪的‘援兵’……雖然有些倉促,但劉晏還是將那兩萬黨項輔兵和一萬并沒有在河東地區補充到營編制的太行義軍輔兵給盡量分派了路線。

Advertisement

 這些人并沒有鐵甲,普遍只穿著皮甲,帶著長矛和刀劍,弓此時更是無用,干脆棄掉。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他們從營中出發時,按照趙家的旨意,幾乎將宋軍大營前拒馬盡數拆下,然后數人一組,抬到了趙家的龍纛之后。

 輔兵到底是輔兵,雖然也有軍制度,可這三萬輔兵的匯集、進發還是花費了許久時間,這個時間,曲端部各部已經與高地各軍站一團了……曲端那里也有他的難,不是他不想將部隊集中使用,而是戰場太仄了,他既沒有那個集中使用上萬騎兵的指揮經驗與能力,也沒有那個戰空間。

 但即便如此,一萬三四千的騎兵突然投戰場,也立即改變了戰場局面,原本活躍的耶律馬五-完斡論兩部,立即喪失了主權,無法再對高地上的友軍進行支援;而高地上的部隊,更是一時間士氣大頹,以至于整個高地過半為宋軍所控。

 完全可以說,這次出擊造了金軍全線萎

 這個時候,趙家終于再度出發了,此時他后不僅僅是抬著幾千個簡易拒馬分流進發的三萬黨項-漢輔兵,甚至還多了幾十個面在蒼白紅之間變幻不斷的‘以備咨詢’……這些人是被呂頤浩從城中趕出來隨駕的。

 閑話說,三萬輔兵全線撒開,按照之前李彥仙部架設的浮橋,自當面分幾十渡河,而趙家則帶著他的侍、近臣、咨詢們,引著他的前班直們,夾著那面龍纛向正中間的石橋進發。

 行至石橋前,早有準備的吳玠迎面跪拜于地。

 趙玖端坐馬上一聲不吭,任由對方全禮之后也只是微微頷首,隨即吳玠‘指揮若定’的大纛自轉到了那面金吾纛旓側后,而吳玠本人則毫不猶豫上前親自為這位家牽馬,并引上石橋。

Advertisement

 這個時候,輔兵們引發的靜早已經驚了太平河對岸沿河一帶的宋軍士卒……戰斗持續了那麼就,再加上宋軍‘無重傷折過河者斬’的死命令,太平河南岸沿河一帶,早就變了宋軍輕傷員、潰軍、疲部匯集休整的地方,不知道多兵員在泥水中息、僵臥、躲避和等待。

 但聞得這般靜,又看到龍纛過橋,無數宋軍傷兵潰軍還是忍不住翹首以盼,其中潰軍更是不自覺的帶著某種猶疑姿態往石橋方向匯集。

 趙玖當然看到了這一幕,而且看得非常仔細……他看到一大片傷員躺在一個存不住水的干凈斜坡上,雨水自上而下流過斜坡,將水卷河中,以至于混黃的河水約約有些發暗;他看到有疲憊不堪的士卒抱著長矛枯坐在水洼中,手腳全都被泡的發白,但側臉上的泥污卻因為長時間躲開了雨水結塊,此時正如失了魂一般全程盯著他這個家轉脖子,以至于泥水從胡須上滴滴墜落;他還看到有面的軍自他渡河時便從遠跑過來,結果每跑幾步便停下來一陣子,然后再度啟,速度卻也隨之變慢,似乎顯得有些畏

 但是,全程看這一幕幕的趙玖既沒有下馬稱贊這些傷員,也沒有斥責勉力這些潰軍,甚至沒有讓班直們吹號角,讓軍們趁勢重新組織部隊。

 因為沒必要。

 這位家一言不發,只是讓吳玠將自己引到石橋前的小坡上而已,然后便在此引著那面金吾纛旓稍駐。

 而不過是片刻之后,仿佛石子投湖面后引發的漣漪一般,源源不斷的,就將原本陷凝結狀態的河畔宋軍給重新啟了過來……越來越多的宋軍潰兵與輕傷員擁了過來,立即便將小坡圍的水泄不通,而更外圍的部隊與士卒還在不停趕來。

Advertisement

 趙玖立在小坡正上方,環顧四面,眼見無數雙眼睛盯著自己,有心言語,卻還是如之前那般語塞難言……平日間堪稱言語犀利的他,平日間最擅長扮演明君的他,此時仿佛被人掐住了嗓子一般。

 事實上,從今日中午開始,他就沒說過幾句話,便是說了,也都是簡單幾個字。

 這真不是他不想說,而是他太勝利,以至于勝利之前本不能說。

 故此,四面環視了許久之后,確定已經激勵起了許多潰兵,這位家強下心中種種言語,卻是準備繼續前行,但他剛剛再度打馬,不過行了兩三步,卻又看到一人自側前方匆匆而來,于是再度勒馬,吳玠也全程配合。

 無他,來人乃是營中軍副都統王德,其人孤一人,著膀子,只穿一個長,上半從手臂到軀干,纏了七八個綁帶,其中五六明顯有水滲出,卻只是徒步而來,而見到趙玖已經要走,便遠遠相隔幾十步俯首下拜。

 趙玖知其部傷亡頗重,而且很可能還是全軍最為疲憊的一部,此時必然在休整,更知道這個夜叉在立下大功之余兩個兒子卻一死一傷,自然有心安

 但不知為何,話到邊,卻格外簡略和平淡:

 “王卿。”

 “臣在。”王德抬起頭來,明顯帶著一種與戰前截然不同的激

 “跟上來!”戰馬上的趙玖努力平靜吩咐。

 然而,不知為何,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三個字,卻幾乎使得王德當場落淚,其人廢了好大力氣方才止住緒,復又重重在泥地上叩首:

 “請家稍待,容臣擐甲!”

 趙玖當即頷首相對。

 隨著這一點頭,周圍聚攏的潰兵,包括許多輕傷員,卻終于是哄的一聲,宛如得到什麼旨意一般再度活了過來,然后四尋找自己的甲胄、兵,尋不到的,干脆直接去周邊尸首上翻找起來。

Advertisement

 至于趙玖,等到王德重新擐甲,并執長斧騎戰馬引將旗為自己前衛后,卻也毫不猶豫,繼續以那種不急不緩的步伐讓吳玠牽馬向南,以登高地。

 而不過向上行了一兩里地,李彥仙便也自當面迎來,君臣二人相會,依然惜字如金,只是一禮,李嚴便自引大纛與本部隨駕前行。

 此時此刻,趙玖側兵馬已經形相當大的規制,再加上此時那些抬著拒馬的輔兵們已經普遍渡過河來,并按照之前軍令重新開始往后匯集,這面龍纛引發的靜,終于是不可抑制了。

 高地北側坡面,宋軍全線鼓舞,從整而言已經被到高地另一側的金軍大部雖然大略上不知是何緣故,卻也明顯覺到了震和影響,而數占據高地上高點的金軍,更是在意識到什麼以后忙不迭的往后方催哨騎,呼支援。

 但是,已經來不及了。

 “家!”

 又行了不過兩三百部,韓世忠忽然自西面打馬而來,然后遠遠便呼。“家是要去東側那個坡上嗎?”

 “然也!”趙玖回頭相顧,對著那面天下無雙的大纛高聲做答。

 “東面高坡是次坡,沒有西面高坡來的高。”韓世忠來不及去面罩,便以馬鞭指向自己側后方言道。“家貴為天子,既要觀王師決戰,如何能去一個次坡?必然要到西側主坡安陣!”

 “主坡不是尚在金軍手中嗎?”趙玖尚未開口,后的李彥仙忽然,高聲喝問。

 “待我與諸節度護駕至,主坡必然已為我軍所制!”韓世忠也是片刻不停,當場應聲。

 趙玖依然沒有廢話,只是直接調轉馬頭向西而行。

 而韓世忠也立即引自己大纛尾隨側衛,其部背嵬軍卻早在統制閔帶領下,直接往尚在金軍掌握的西側主坡而去。

 非只如此,趙玖沿途進發,西線各部紛紛振作,營左軍各部與黨項、契丹輕騎一起,或如狼奔,或如豬突,或如鶴啄,或如虎躍,乃是并力往此高地而來。

 此金軍早就搖搖墜,此時遭到四面沖擊,如何能守?

 不過半刻鐘,著那面匯集了足足三面大纛十數面將旗的龍纛,守將杓合只是一嘆,便黯然打馬引眾后撤了。

 下午沒有過半,雨水也沒停歇,重新恢復了牛細雨的天空之下,趙宋家的龍纛不聲不響的立在了戰場核心高地的最高點上。

 一同到來的,還有韓世忠、李彥仙、吳玠三位都統的大纛,與節度使王德以下十數面將旗。

 抵達此以后,龍纛居中,諸帥臣將領大纛、旗幟列于左右側后,前班直環列鋪陣,趙玖則好整以暇,翻下馬,然后自有前統制劉晏擺上馬扎,班直抬來幾案,侍省押班邵章擺上那壺不知道還剩多的藍橋風月。

 隨即,眾將前涌環列,隨趙家居高臨下,以觀戰事。

 全程沒有擊鼓,沒有號角,沒有額外指揮,但從這面龍纛出發開始,便已經開始影響戰局,而當它立定在這個主坡上以后,只是‘以觀戰事’,便直接促了一風暴。

 立旗之后,不過一刻鐘,無法控制全局部屬的曲端便與幾乎所有獨立率部的下屬一道,不約而同的從東線與高地戰場隙間突破了過來,甚至與另一個下屬李世輔順勢而下的黨項輕騎部眾匯集到了一起,在高地偏東的一面形了一個龐大的騎兵集團。

 這是營騎軍主力自北伐以來第一次在戰場上全線匯集……而趙家選擇與營騎軍一起進發的好也彰顯無疑,此時此刻,一加一絕對是遠大于二的。

 與此同時,一直苦苦支撐的夾谷吾里補部萬騎,也終于在很可能被全線包圍的巨大危險下放棄了對紇石烈太宇的遮護,折而走,試圖在杓合的背后重整。

 兩面發力,中軍也順勢奪取中軍所有高地,且并力下

 換言之,這面龍纛過河初登高地之時,高地還是雙方各持五五之數,甚至最高點還不在宋軍手中,但等到這面大纛在最高點立下以后,不過一刻鐘,宋軍便制了七的高地,并有三面包圍之勢。

 這個時候,很多未經歷過堯山的金軍大將,卻是在轟然翻過高地的浪之下,想起一句堯山后在金軍中流傳的話來——只是那面龍纛,便抵得上兩個萬戶!

 “你半日一句言語都無,就是在等此時嗎?!”

 龍纛忽然出現在戰場制高點上,金營之中,早已經混不堪了,而金國樞院都承旨洪涯聽完帳外心腹匯報后,立即站起來,到那年輕宋臣跟前,盯著對方咬牙切齒。

 “不錯。”虞允文仗著高優勢,居高臨下,冷冷出言。“我就是在等此時……洪知縣!你也不必再荏了!此戰大宋必勝,而且必然是大勝,你再多扭,不就是不見棺材不掉淚嗎?如今家已至高地,大勢將之余,幾乎可遙至此,我現在仗著家的威勢給你一個最后富貴茍安的機會……你到底藏了什麼言語,不肯代?!”

 “我不說你又能奈我何?!”洪涯拂袖轉,氣急敗壞。

 “不說不過是日后人頭落地,舉族充往西域罷了!”虞允文口而對,干脆利索。“你不殺我是這般,殺我也是這般,我與貝指揮你營帳之事,本無法遮掩……唯有現在告我原由,可得一生!”

 洪涯背對對方,氣吁吁,隔了許久,方才低聲音開口:“不說,金軍或許會只是大大一場潰敗,然后丟了兩河,卻依舊還有本,說了,這一敗怕是要一敗到底,大宋棧板魚了……”

 “所以,還是軍?”虞允文一時大喜。“是岳元帥其實已經要到獲鹿了?!”

 “胡扯什麼?”洪涯回過頭來,無語至極。“這又不是攻堅拔險,還能玩‘除是飛來’的戲謔之語……都是從大名府來,金軍這般多騎兵,沿途補給,不過將將至此迎上家,岳飛如何能來?真當他是金翅大鵬?而且,若是他真要到,我說與不說又有什麼區別?”

 虞允文瞬間醒悟……若是岳飛能來得及趕到此地參戰,何至于讓本部騎馬銳隨營騎軍尾隨金軍過來?

 要知道,他雖然是曲端抵達軍前就被俘的,但作為前近臣,也是知道這個訊息的。

 但若不是這般,還有什麼訊息可以直接影響到此戰結果的?

 而且只是一個訊息?

 “我問你。”洪涯忽然咽了一口口水,然后低頭促詢問。“金軍建的這個三只長手的大寨怪不怪?”

 虞允文微微一怔,但立即緩緩搖頭:“雖然古怪,卻只是因為事發倉促……都是有明顯道理的。”

 “什麼道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