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親王的婚禮有多繁瑣,那是從開年準備到了三月,整個務府都跟著忙。
雍正下旨,把潛邸也就是雍郡王府擴建,改親王府,賜給衛其軒當睿王府。
婚禮會在睿王府進行,原本潛邸的人大半都跟著雍正進了宮,現在要換親王的規格,雍正大筆一揮,又派下來上百人。
這也就算了,雍正還在乾東五所選了最大的一個院子給衛其軒住。
康熙退位后,年宵一過,就去了暢春園住,連帶著太皇太后,太后,以及太妃們和公主們,都跟著康熙去了園子里。
而康熙所出的阿哥,年了就封了爵位搬出去,沒年的都挪到了乾西五所的院子居住。其實也就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五位阿哥,正好一人一個院子,剩下的都沒生出來呢。
而十五十六已經封了貝子,府邸地址都選好了,等他們一年,就可以搬出去了,至于現在嘛,還在上書房學習。
而東五所就留給雍正的兒子們住,但現在也只有衛其軒一個住進去了,弘昀才四歲,還要跟著齊貴妃再住兩年,弘時就更不用說了。
至于懷恪,直接跟著皇后住到了坤寧宮。
雍正無論是后宮,還是孩子的數量都很,所以太妃們跟著康熙離開后,整個皇宮都覺空了很多。
正好衛其軒也才九歲,再是親王,也還是孩子不是?
所以雍正要求他婚后住在宮里也是正當了,然而其實,衛其軒還有另外兩個住。
一是暢春園的院子,康熙選了一離自己最近的,給了衛其軒住,以后估計他一年會有大半年的時間待在暢春園了。
再然后是圓明園,那是雍正挨著暢春園的園子,康熙賞的,以往康熙住在暢春園的時候,雍正就住在圓明園。
此時的圓明園只是一個普通的園子,周圍還有其他兄弟們的園子,可隨著雍正登基,這園子勢必要擴建。
以往是康熙在暢春園辦公,以后估計得改雍正在圓明園問政了。
而在這個園子里,也必得有衛其軒的一席之地。
所以說來說去,衛其軒可以住的地方那是太多了,而這幾次居然都要工修建。
雍郡王府改親王府的規格,這個不難,當初康熙賞賜的時候,就已經預留了地盤,現在也不過是圈起來的地方修繕好。
衛其軒知道霜喜歡江南那種園子,但王府的規格是不能輕易改變的,可這僅限于正堂,正院,后院和花園只要不超規則,完全可以按照喜好來。
所以他干脆也不修屋子了,就讓人改山山水水,種上花草樹木和竹子,接著挖池塘和修亭子。
而下人原本是來伺候主子的,可睿王府里暫時就兩位主子,所以他們的任務變了照管園子。
東五所那邊的規制不能,那就該裝飾,雍正大筆一揮,直接劃拉了不好東西,送到東五所給衛其軒使用。反正那些珍貴的木料家一應俱全。
婚禮持續三天,第一天是送妝,要把霜的嫁妝先送到王府安置好。
然而他們奇葩的,婚禮在王府進行,婚禮過后又要去宮里居住,于是霜新房里的擺設,居然準備了兩份,一份送王府,一份送進宮。
作為親王福晉,還是雍正實際意義上的長子福晉,霜不僅有娘家給的嫁妝,還有務府準備的六十四臺,所以總數超過了一百五六十臺。
太子妃當初的嫁妝是一百六十臺,霜的不能超過這個數,于是彭氏就把很多堆積在一起,像是首飾,原本是三臺的,全放在一個木箱子里弄了一臺。
再有像地契房契之類的,原本一個莊子就是一臺,一塊瓦片代替,而彭氏卻讓人把三片瓦綁在一起,充作一臺,最后弄出一百二十臺。
其實按照鈕鈷祿家的底子,是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可這不是有衛其軒嘛,他前前后后送來了五六十萬兩,再加上提前準備好的金楠木家,數量就相當可觀了。
再加上鈕鈷祿清婉那里摳出來的二十五萬兩,有這麼多錢,當然要盡善盡了。
所以當曬妝的時候,所有人都忍不住咋舌,那些皇子福晉們都忍不住議論,“雖然臺數一樣,可比我當時值錢多了,瞧瞧,三個大莊子,居然弄了一臺。”
“你們說,這鈕鈷祿家,怎麼這麼有錢?沒看出來啊,早知道他們家這麼闊,我就把閨嫁他們家了,至吃喝不愁啊。”
“你想啥呢,真以為鈕鈷祿家這麼厲害呢,那就是一普通五品。我聽說啊,這錢是二阿哥補的。”
“什麼?怎麼可能,二阿哥才九歲,你在開什麼玩笑。”有人不信,還以為在吹牛呢。
“人甘羅八歲拜相,天才嘛,當然厲害。你是不知道,我家爺回來說,這位二阿哥可是太厲害了,就連太上皇和當今圣上,都聽他的。”
隨著康熙退位,新皇登基,毫不顧忌地封賞衛其軒,他做的一些事已經悄悄傳出去了,至今天能睿王府觀禮的,都知道一些。
但知道歸知道,他們并不理解其中的厲害程度,只以為是和歷史上那天才甘羅一般。
但也有人覺得不可信,認為是當今偏他的兒子,沒什麼可驚訝的,皇上去世的長子弘輝,不也追封親王了嘛。
宮里對二阿哥寵是有的,但要說兩位圣上都聽他的,那是扯淡,牛皮都吹大了。
“我不信!”
“那是你沒見識。”
“呵,說得你好有見識似的,看看這一水的金楠木,你見識過嗎?”
“還別說,這可太奢侈了,居然用這麼多金楠木打家,對了,不是說還有一套送到了宮里也是這金楠木做的?”
“那可不,都是一模一樣的。”
“那明□□上不是要吵翻了天?”
“這有什麼可吵的?”
“這麼多金楠木,可太拋費了,朝堂上肯定有大人要參二阿哥一筆。”
“這和二阿哥有什麼關系?這是人家福晉的嫁妝,總不能因為福晉的嫁妝好,就說人家奢侈吧?”
“可你剛剛不還說,準備這些家的錢,都是二阿哥給的嘛。”
“那又怎麼了,二阿哥既沒有拿朝廷的俸祿,又沒有收賄賂,甚至都沒有用務府的錢,自己賺來的,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你總不能因為人家自己有錢,然后花了錢,就說人不對吧?天下沒這個道理。”
“那說來就奇怪了,二阿哥到底是哪來這麼多錢的?皇上給的?”
“說句不好聽的話,皇上的私庫里,有這麼多錢嗎?”
雍正當皇子的時候一向廉潔奉公,旗下奴才孝敬的會收,但都是慣例,并沒有額外收取別的。
再加上皇子們會收些商人的孝敬,這個雍正收的也,所以在大眾的印象中,四皇子是個窮的。
當然了,這個窮是和皇子們比。
然而實際上,因為鈕鈷祿清婉的存在,雍正不要太有錢。
直到現在,鈕鈷祿清婉還不知道,自己經商的那些人,都是雍正的人,用的點子賺來的十分,九分歸了雍正,一分才到了手里。
可就是那一分,也賺得盤滿缽滿。
也正是因為幫自己賺錢了,所以鈕鈷祿清婉之前做的那些事,僅僅讓雍正無視了,甚至都沒有過多的懲罰。
而襲人等丫鬟,是雍正派人□□好的,之前是監視鈕鈷祿清婉的,等雍正不管了之后,人也沒撤回來,現在轉而變了另一種意義上的保護。
不然直郡王府可不是太平的地方,怎麼可能過得這麼安生,實在是這幾個丫鬟,護著這個主子。
雍正就是這麼一人,看在清婉以往功勞的份上,給了一份庇護。
而清婉在轉換思想后,認定自己是個配了,那配的人生也不是不能過對不對?
只要不和主作對,配也可以有錢有貌,最重要的是有錢。
想到之前自己一心搞錢的時候,就順風順水,清婉悟了,覺得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于是又開始積極起來,時不時想一個新點子,讓襲人傳話給掌柜。
而那些掌柜們,在的啟發下,越賺越多。
所以雍正真的不缺錢,目前累計的財富,已經快到大清一年稅收的一半了。
因為有這個底氣,在康熙說把自己的私庫留給他的時候,毫不猶豫拒絕了,話說得很冠冕堂皇,“皇阿瑪已經把最好的東西給了我,其他的都分給兄弟們吧,再手就是我貪心了。”
康熙很,把自己私庫里面的東西都拉走了,帶到了暢春園。
即便是太上皇,手里有錢和手里沒錢,覺也是不一樣的。
兄弟們也很,一個個干起活來非常賣力,畢竟四哥都這麼大方了,他們要不賣力干,都對不起自己即將得到的。
為自己賺足了名聲的雍正,一轉就把自己的私庫給了衛其軒管理。
他覺得衛其軒說的一句話很對,錢只有流通起來,才能賺取更大的價值。
而衛其軒,當即做了一份統籌管理,不僅讓錢生錢,更是利用這些錢,開辦了醫療,養老,育,教育等多項系。
目前這些系只是個初期模型,也只在京城和京郊附近實行,最先到這些福利政策的,也只有京城戶口,但隨著錢越掙越多,這四套系也會越來越大,輻更多的地區和百姓。
當然,僅靠雍正自己的私庫,是很難在短時間辦好的,但這只是開始,未來將納更多的資金,包括朝廷的,務府的,以及民間資本的等等。
不過目前效果還沒有顯現,而四套系統又是四個巨大的吞金,現在即便強迫人家加,也會面對四面八方的反對。
干脆衛其軒什麼都不說,先把班子打起來,構架弄起來,作規劃化,并且是以雍正這個皇帝的名義。
新皇登基不得恩賞天下嘛,雍正不愿意饒恕那些重刑犯,那就照顧照顧生病的人,和老人孩子好了。
朝臣們無話可說,說啥?
皇上要拿自己的錢,建立醫館,讓京城的百姓看病變得更加容易,更加便宜。建立養老院和育院,照顧養無家可歸的老人和兒。
這是仁政,是善舉,而且他一個皇帝,又不是別的什麼人,收攬民心不是正當的嘛。
所以朝臣們只有稱贊的份,但同時,他們還是要說一句,“不能只看到京城的百姓,別的百姓也是皇上的臣民。”
然而這話被雍正一句懟了回去,“朕當然知道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可朕只有這點錢,不得一步步來。要什麼都一步到位,你出錢嗎?”
頓時那個大臣就不敢說話了。
而這又不是朝中的事,原本也不到他們說話,之所以能說幾句,那是因為這是皇帝的行為。
對于皇帝的一言一行,百們都盯著呢,尤其是言,但他只能說皇帝的行為不對,卻不能手說這件事該怎麼樣怎麼樣。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就是這個道理。
而這套系建起來后,哪怕是個初創,都需要有人總理。
衛其軒想到了誠親王,目前誠親王正在修史,然而這工作是可做可不做的,也是可以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
說起來,雍正給自己的兄弟們,都安排了非常重要的差事,唯獨這個三哥,放在哪里都不合適。
誠親王這個人,能力不是沒有,還飽讀詩書,可偏偏他遇事就的病改不了,遇到任何問題不想著先解決,而是推,這樣的人,是不能托付大事的。
可同時,這也說明他膽小,膽小的人有一個好,那就是面臨再多的,他都不敢手。
醫療教育養老育兒這些,看著都是耗錢的,又不賺,哪里能貪?
然而不是,只要想貪,銀子大把地有。
再加上未來的十幾年,是大清高速發展時間,一切都得為了發展讓路,所以這四個方面勢必顧不上。
估計很長一段時間,雍正都沒時間查賬,所以管理的人只要想貪,那是能方方面面摳錢的。
所以這個人選,不僅得膽小,還得耐得住寂寞,因為這是短時間看不到回報的事。
只有等大清真的好起來了,朝廷才會傾斜一部分資金到這四方面上,不然就得是皇帝的私庫,以及皇家和民間資本維持。
而誠親王這個人,相當地好哄,只要雍正拿出一個態度來,把他和理親王直親王一樣對待,他就會覺得滿足,覺得自己是在做一樣的大事。
其實說起來,這幾件事做好了,是真的不比理親王他們差,只是要看到效果,需要很久很久而已。
四爺對于三哥這個人,那是了解得的,剛開始聽衛其軒提起,第一反應是自己的私庫要打水漂,可后面越琢磨越覺得合理。
按照兒子的設想,這是保障未來百姓生老病死的大事,容不得一馬虎。
古代帝王的終極夢想,不就是百姓們老有所依,有所養,生病了看得起病,再加上吃穿不愁,最后,活得有尊嚴。
尊嚴不尊嚴的,雍正沒有這個概念,但□□上國這個驕傲不能丟。
而朝中做的一切,雖然是為了大清的長治久安,可要真做到了那些,就真的安了。
生老病死都給你照顧到了,還有什麼可憂慮的?那還有什麼理由推翻新覺羅家的統治?
想明白了這些之后,雍正堅定了想法,不打算讓醫療養老教育育兒這四套系統,歸朝廷,還得是皇家來辦。
這未來都是新覺羅家的人出錢,然后由新覺羅家的人出力,攬到的名聲都不是歸朝廷,而得是歸新覺羅皇族。
這麼說在古代可能有點難以理解,畢竟你是皇帝,天下是你的,朝臣是幫你辦事的,那朝廷和皇家哪個獲得名聲,不是一碼事嗎?
然而不是,衛其軒舉了一個例子,那就是孔家。
雖然況不太吻合,但有相似,孔家為什麼特殊?無論朝代如何變革,都會恩封孔家為圣恩公?
那是因為歷代學子學的是儒家學說啊,換句話說,他們就是掌握了教育。
現在這四套系統,就是那個意思,我們沒有改變教育的核,學的還是那些,但我們讓更多的人得到教育了。
以后那些學子們在求學時,讀的學校,都是新覺羅皇族出資建的,老師是新覺羅皇族請的,甚至他們在學校拿的獎金,便宜的飯菜,都是新覺羅皇族補的。
這還是教育,而養老醫療育兒等方方面面,幾乎涵蓋了一個人的一生。
許多人都說,妙手丹青瀾公子有著世間難尋的芝蘭玉樹之姿,只可惜摳了點。 許多人都說,朝中二品大員,最年輕一輩的閣老連大人,擁有普天之下最干凈剔透的容顏,只可惜太摳了點。 只有方婉之知道,這兩個摳到骨子里的男人其實是同一個人。 方婉之的爹說:你想辦法勾搭他,咱家今后能不能發達就全靠你了。 她看著那個站在不遠處,拿著根繩子認真溜貓的男子,只覺頭頂的鴨梨真格不是一般的大啊。
【雙潔+甜寵】穿越的蘇皎皎沒什麼大志向,只想掙錢享受愛自由,可她妖艷的容貌偏偏入了江南王宋持的眼。他對她見色起意,見她第一眼心里只有一個念頭:他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