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重生盛世醫女 131|98.0|

《重生盛世醫女》 131|98.0|

豆好小,本名竇浩曉,前一世,他跟舅舅一樣,都是偽帝的功臣。只不過,那個時候本不關注場之事,對于員也不了解。知道豆好小這個名字,還是因為賀潤年那幫文人背地里嘲諷竇浩曉那里短小,以至于他的小妾跟兒子勾搭

真沒想到竇浩曉竟然跟是舅舅是兒親家,可前世舅舅本沒有與竇浩曉來往啊,否則也不會一點印象都沒有。

就算素娥表姐故去了,兩家既是姻親,又同是偽帝的舊臣,怎麼會不來往呢?

等等!

竇浩曉跟舅舅一樣都是偽帝的舊臣,而他們又是兒親家,那到底是誰先上了榮王的船,然后拉另外一個人過去上船的呢?

此時的竇浩曉已經是南京知府了,舅舅不過是一介商戶。

如果我是榮王,絕不會棄知府而選商戶,榮王一定是先拉攏南京知府,然后讓南京知府幫他辦事、去拉攏別人,一定比他自己出面更穩妥更好。

也就是說,竇浩曉現在極有可能現在就已經是榮王的人了。

眼下北方有災,百姓忍,戶部又沒有糧食,如果我是榮王,一定會趁這個機會多多收購糧食,哄抬糧價,讓災擴大,還可以大撈一筆。

所以,竇知府之前要舅舅將剩下的兩千石糧食轉賣給他就有了合理的解釋,他一定是榮王的人。

舅舅答應了姬史賣給他五千石糧食,可竇浩曉從中作梗,只出一千石糧食給姬史,剩下的四千石被他吞了。

而舅舅與姬史都被蒙在鼓里,全然不知。

若不是姬史前來向王九郎求助,若不是無意中聽見,這個誰也不會知曉。

竇浩曉已經是榮王的人,而舅舅目前還不是,他也不知道竇浩曉已經勾搭上了榮王,而且對于竇知府的所作所為,舅舅心里其實是不贊同的。

Advertisement

舅舅這樣小心謹慎,絕不會主上榮王的船,頂著殺頭的風險去追求榮華富貴。也就是說,只要阻止舅舅跟竇知府接,就可以阻止舅舅跟榮王接

一定要揭穿竇浩曉的詭計,讓舅舅看清楚他的臉。以舅舅的心,他就算明著不疏遠竇知府,背后也一定會留個心眼的。這樣一來,竇知府也好,榮王也罷,想要暗算舅舅,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了。

……

沈家書房。

顧重將竇知府已經暗中被榮王收買的這件事下,將竇知府暗中昧下四千石糧食的事悉數告知沈玉

沈玉一臉的震驚:“重,你說的是真的?”

“當然,若不是姬史去找王九郎幫忙被我撞上,這事恐怕就被竇知府神不知鬼不覺地瞞過去了。”

眼下朝廷缺糧之際,竇知府做出這樣膽大包天的事,一旦被查出,絕對沒有好結果。

以為發生了這樣的事,王九郎一定會手,沒想到他竟然說:“榮王造反與我有何關系?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龍椅也好,皇位也罷,不過是各憑本事,誰有能耐誰坐罷了。不管誰坐皇帝,對我們王家而言都是一樣的。”

這怎麼能一樣呢?別人做了皇帝,會優待王家,□□王不會啊,他會將文國公府滿門抄斬,得王九郎遁逃,為報仇不惜引得韃靼鐵騎南下。

雖然偽帝敗了,但韃靼的鐵騎也踏破了大齊的城門,與王九郎輔佐的新帝一南一北劃江而治。雖然后來王九郎勵圖治,用了不過短短五年的時間就越過長江,趕走了韃靼,統一了大齊。可百姓也好,京畿也罷,都慘遭韃靼的□□,韃靼臨走之前還放了一把大火,只留下流離失所的百姓與千瘡百孔的京城。

Advertisement

有人贊王九郎忠肝義膽,忠君國,有人罵他為報私仇引狼室,涂炭百姓……流言蜚語,莫衷一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佩服他的人將他奉若神明,恨他的人恨不能啖其,飲其

但他勵圖治,讓大齊朝四海升平,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大齊重新走上了強國之路,這是誰都不能否認的。

可眼下這一切都沒有發生,只要阻止榮王造反,沈家也好,王九郎也罷,都能避免上一世的悲劇。

可王九郎會信嗎?

鐵打的江山,流水的皇上,可不管皇位政權如何更迭,只要有讀書人,世芬堂王家的地位就穩若磐石。

若是說榮王謀權篡位之后會將王家滿門抄斬,王九郎會信嗎?

別說王九郎了,就連自己都不會信。

篡位后的榮王名不正言不順,只有拼命拉攏王家,向王家示好才能穩住天下士子的心。他對付王家不異于自掘墳墓,天下人的吐沫都能將他淹死。

他一開始的確是這麼做的,三番五次屈尊降貴蒞臨王家問政,的確博得了許多人的好

可誰也沒有想到,一個月后,他突然在王家遇刺,并說王家人以下犯上,冥頑不靈,通通該死。于是,文國公府被滿門抄斬。

聽起來是天方夜譚,可事實就是如此。

原本以為既然王家上一世會行刺偽帝,定然是不滿偽帝篡權的,可從目前看來,王家對誰當皇帝毫不在意。既然如此,王家人又怎麼可能會去行刺偽帝呢!

也就是說,行刺不過是一個名頭,偽帝殺王家另有原因。

而這個原因是所不知道的,因為對王家實在不了解。

現在貿貿然地告訴王九郎,他一定不會相信自己,必須要做點什麼事取信于王九郎,說不定還能有幾分可能。

Advertisement

而幫助姬史就是一個契機。

若是做了這件事,就會改變王九郎覺得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小姑娘的形象,也可以讓舅舅看清楚竇知府的真面目,讓他遠離竇知府。

顧重下心頭千萬縷的想法,目灼灼地著沈玉:“舅舅,你打算怎麼辦?”

“這件事干系重大,你讓我好好想想。”

沈玉雙手握,從椅子上站起來,來回踱步。

顧重并不催促,只靜靜地等待舅舅的決定。

也不知道在書房轉了多個圈,沈玉終于停了下來:“我既然答應了姬史要給他五千石糧食,他卻只收到一千石,姬上不說,心里定然對沈家有所抱怨的。既然如此,那就再給姬史補四千石。國家有難,匹夫有責,雖然賣給戶部價格便宜,但沈家卻不是那種沒有良心,企圖發國難財、惟利是圖的小人。”

“舅舅,你說得真好!”

若不是沈家人言而有信、一諾千金卻又不失儒商的道義,沈家的生意怎麼可能會做得這麼大?

一飲一啜,皆是天定。

舅舅,遠比想象中還要慷慨正義。

沈玉雙手一拍,打定了主意道:“既然這消息是你從王九郎那里打聽到的,干脆還由王九郎出面吧,這樣的話,也算我們還他一個人了。”

顧重就笑:“不是還他一個人,是送他一個人,姬史一定會以為我們沈家是看在王九郎的面子上所以才肯讓出四千石糧食的。”

“你這丫頭,到底年紀小。”沈玉失笑:“王九郎是什麼人,他豈會在意姬史是不是激他。”

顧重聽了不由一陣默然,是啊,王九郎什麼都有,又豈會在意這麼點事。明明姬史都求到他面前了,他卻無于衷。他本就沒有將姬史放在眼中,更不會在意姬史會不會對他心生不滿……他好像本不在意自己的名聲一樣。

Advertisement

沈玉沒有看到顧重的黯然,又輕輕皺了眉頭道:“重,竇家到底是你素娥表姐的婆家,竇知府挪用四千石糧食這件事,還是要瞞著姬史才是。”

“我知道,舅舅,國難之際,若是竇知府的事被曝出來,竇知府丟了是小,全家鋃鐺獄是大,素娥表姐是竇家的人,還有招娣也會難。只不過,舅舅你幫竇知府瞞下這麼大的事,他不見得會激你。”

“不會。”沈玉搖頭道:“我做事無愧于心,并不是為了求他的激。而且我與竇知府相多年,竇知府人并不壞,比那些只知道收賄賄,魚百姓的貪污吏強太多了。”

既然是這樣,那沈竇兩家為何會在功名就之后形同陌路?可見舅舅并沒有真的了解竇浩曉這個人。

“舅舅,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你雖然與竇知府相多年又是兒親家,也不見得對竇知府全然了解。這一次給姬史籌糧的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也是巧被我們發現了,說不定竇知府私下做過很多事,只不過沒被人發現罷了。”

顧重知道很多話不能說得太明,點到即止:“這不過是我的揣測,防人之心不可無,您以后跟竇知府來往的時候,多留意一些,總沒有錯的。”

沈玉思索地點點頭,顯然是將顧重說的話聽進了心里。

幾天之后,姬榮籌齊了糧食,與沈家銀貨兩清,臨走之際,來跟王九郎辭行。

“……若非您出面幫忙,下也不可能這麼快籌齊糧食,大人以后但凡有差遣,下一定在所不辭。”

籌齊了糧食,姬榮心里高興,跟王九郎說話的時候卻更加小心翼翼,措辭也更加謹慎謙恭。

論起來,督糧史不過是七品,王九郎雖然只是在翰林院掛了個名,但到底職位高過七品,姬榮一聲大人,稱自己是下,倒也不算錯。

王九郎不由挑了挑眉,他什麼時候出面幫忙了,自始至終都是顧重那小丫頭片子自作主張。將功勞推到他上是什麼意思?替他施恩嗎?

他王旭什麼時候需要幫忙施恩了,真是天下奇聞。

王九郎淡然一笑:“姬大人不必客氣,坐吧。”

姬榮寵若驚,道了謝,方小心翼翼地坐了,在王九郎面前,竟然有他姬榮一席之位,這事說出去,恐怕沒有人會相信吧。

“我不過是個中間人,若是沈家不愿意出這筆糧食,我有天大的能耐也沒有用。”王九郎站起來把手背在后,說不出的瀟灑俊逸。

王九郎都站著了,姬榮也趕站起來:“不管如何,下都要謝謝大人。”

王九郎背對著姬榮,暗暗搖了搖頭,這小丫頭到底會不會算賬?眼下糧食六文錢一石,竟然舍得以四文錢一石的價格賣給姬榮,加上之前的五千石,總共就是九千石,說賣就賣了,可真是舍得!

小丫頭片子不懂事,沈玉是商人難道也不懂這其中的利潤嗎?

不用說了,一定是賣癡,哄得沈玉招架不住,所以才會昏了頭腦。

別的不會,撒哄人的本事倒是一流,甜地說幾句好聽的話,就是神仙也要任予取予求。

只是為何要這樣做?

腦海中閃過的話:“王公子,你是在為姬史所求的事煩惱嗎?”

他不由愕然。

是怕他沒有辦姬榮所求的事,會損失威信,所以才幫姬榮把糧食籌齊的嗎?

王九郎不由氣結,四千石糧食而已,算什麼難事?他不過是懶得管而已,他本沒有答應姬榮所求,姬榮是生是死,與他何干?

什麼時候,他王旭的面子需要一個小丫頭來維護了?

這小丫頭片子,真是太會自作主張了。

王九郎不由額。

不管怎麼樣,他王旭從不白白人恩惠,既然沈家這麼有誠意地“幫助”自己,自己也只好投桃報李了。

王九郎轉過來,看了姬榮一眼:“姬大人,聽說你有個兄長在太醫院當差?”

姬榮拱手彎腰道:“是,大人好記,家兄的確在藥局當差,目下任正六品的尚藥奉。”

藥局是太醫院下屬機構,專司藥材收購、保管、煎煮、制作事務,尚藥奉是藥局的長,藥商若想將藥材上供用,為皇商,必須經過尚藥奉這一關。

王九郎道:“家母最近不適,一直服用沈家藥鋪的藥材,價格公道,藥又好。”

姬榮忙道:“年前,用的藥材中有幾家炮制的不夠道地被奪了藥的資格,家兄苦于沒有好藥材,下出京前,他還讓我留心江南這邊好的藥鋪,大人真是幫了我一個大忙呢。”

聞音知雅,點到即止,這個姬榮也是個聰明人。

王九郎淡淡地點頭,心里卻有些期待,沈家為了藥皇商,生意一定會蒸蒸日上,小丫頭片子這麼在意沈家人,知道了,一定會很高興吧。

“姬大人要回京復命,我就不虛留了,等回了京城,姬大人可一定要記得到文國公府來做客。”王九郎道:“瑞,送姬大人出去。”

姬榮又驚又喜,不敢置信地跟著瑞出了門,直到出了鳴寺的大門才反應過來,文國公府王九郎邀請他去做客,這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他一定要將這事跟兄長說一說,讓他把沈家的事辦得妥妥當當的。

卻覺得心驚跳,別說是一個七品的小了,就是世家公卿、王孫貴族,自家九爺又何嘗放在眼中過,今日卻對姬大人如此客氣,說來說去,還不是因為顧小姐的緣故。

自打九爺知道顧小姐被退親的原因是善妒,不愿意與人分夫君之后,他對顧小姐好像格外有耐心,格外關注。

這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九爺深謀遠慮,實難猜測,說不定顧小姐上有什麼也說不定。可怎麼看都不像啊,難道爺對顧小姐……

呆了一呆,不敢深想。

……

一個月的時間過得很快,顧重除了給抱真夫人治病,還接了王九郎的暗示,觀察抱真夫人有沒有什麼異樣,有沒有跟什麼人來往,說話的時候會不會出什麼信息。

這樣的事做起來有些吃力。

是大夫,又不是探子。

雖然抱真夫人格溫婉待又和氣,也愿意跟談,但是實在不想去刺探抱真夫人的。人家真誠地對待卻居心叵測,另有目的,這不符合做人的準則。

不過幸好,一個月的時間總算是到了。這一個月里,乖乖地給抱真夫人治病,認真地向王九郎匯報況,總表現非常好,令母子二人都很滿意。

了王九郎的任務,還救了抱真夫人一命,助姬史籌齊的糧食,讓王九郎對刮目相看。以后若是有事求到王九郎面前,他看在這些事的面子上,總會照拂一二的。

顧重心里滿意,對著抱真夫人甜甜一笑,致的眉目如綻開的花,惹人喜:“夫人,您的子已經大安了。以后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必忌口。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不必臥床休息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