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玄幻奇幻 黜龍 第二百一十三章 國蹶行(1)

《黜龍》 第二百一十三章 國蹶行(1)

九月下旬開始,雨水開始變得集起來,一層一層的,偶做間隔的洗涮著整個天地。檪

這個時候,將陵城漸漸有傳聞出來,說是黜龍幫首席張行張三郎似乎最近心不是太好,或者已經不是傳聞了,而是上上下下公認的事實。

說實話,這事影響不大好,據說將陵倉城外和參與軍營培訓的中高層都有些不安,尤其是這個秋后外界風起云涌,所謂多事之秋,莫過于此。

這一日,又有五個營的準備將結束了培訓,他們按照比例分別留在將陵或者歸營,趁此時機,城外的酒樓理所當然的再度熱鬧了起來。

“為啥呢?”牛馬營對面的一棟酒樓上,翟謙大為不解。“形勢不是一片大好嗎?”

“是為軍陣沒搞起來生氣吧?”牛達口而對。“三哥對這個一直不爽利。”

“這倒沒必要。”徐師仁無奈道。“這種事,不就不,咱們確實實力不足,而且準備將和軍培訓總是沒錯的,也是了的,何必為此氣餒這麼久?”

“那肯定不是為這個了,首席倒不至于在這種既定局的事上計較不停。”徐世英忽然開口。“也肯定不是你們想說不敢說的河南的事,淮西進取了半個潁川、濟行臺多了個梁郡算什麼?一郡之地,不足以更改大局,況且濟那里也就是如此了,再往里滎不得……真正的前途還是在河北……首席不也正式下達了文書,讓濟行臺加督梁郡嗎,半點都沒猶豫的?”檪

在座的多是河南籍大將,聞言多松了口氣。

畢竟,李樞跟張行之間的矛盾,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永遠最敏,也是最無法逃避的問題。以前的時候是兩者對立不必多言,現在張行當上了首席也沒有使得問題徹底消失,這是因為張首席從戰略選擇了河北,而東境那里,尤其是東境西部三郡是主要將領的老家與大后方,心理上依然重要。而且,如今梁郡的易幟,對他們而言也是非常有益的,因為這使得他們大多數人的家鄉獲得了一層保護。

Advertisement

要是為這個引發了相關的部問題,那才是讓人頭疼的。

“那是怎麼一回事呢?”翟謙認真追問了下去。“徐大郎,你既知道的多,便干脆一些。”

“我倒是覺得,是跟程大郎娶崔氏這件事關聯大一些。”徐世英認真做答。

“不至于吧?”王叔勇微微蹙額。“三哥素來沒有干涉下屬婚姻的意思,你姐姐嫁了雄天王,不還是他撮合的?還是說,三哥是嫌棄程大郎先斬后奏,或者走了房氏兄弟的路子?”

“應該是嫌惡稍得勢就攀高門的習氣。”徐世英瞥了對方一眼,稍作補充道。檪

“首席不也是娶的白氏?”翟謙聞言更是覺得荒唐。

“所以首席沒有干涉,只是自家生氣。”徐世英隨口答道。“說到底,是覺得程大郎這些年私大于公,心思多,卻都沒有在正事上,偏偏這廝的跟泥鰍一般,又不好發作,甚至因為修為、經驗在那里,營中用心也的確用了三分,連降職調任都不好辦……而且肯定也有擔心其他人會被程大郎帶著混起來日子。畢竟,這才哪到哪?真正的仗,肯定是跟關隴、晉地那幫人對上的,自家先耽于醇酒婦人、生意莊戶,憑什麼打的贏?”

眾人恍然,繼而釋然起來,乃是個個出言,都嘲諷起程大郎沒志氣起來。

不過,牛達微微皺眉,此時復來詢問:“就沒有嫌棄領兵的河南大頭領跟河北世族聯姻,尾大不掉的意思?”

酒樓里陡然一肅。

“必然有。”徐世英看了牛達一眼,繼續輕松來言。“若是一下子再來兩三個這般的,首席必然要發怒的……但發怒歸發怒實際上,按照首席的習慣,對這種事反而會越過去這一層,只看個人。”

Advertisement

“什麼意思?”牛達稍顯不解。檪

“就是說……所謂尾大不掉從來沒過,從黜龍幫建起來的時候,咱們這些人就已經是最大的麻煩了。而首席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到今日化虛為實,所謂對策,最起碼是對付咱們這些人的對策,從來都沒有一打一大片的意思。”徐世英言語隨意。“最常見的三個對策……第一個喚做拉人頭,就是不停擴大地盤、擴充黜龍幫實力,拉攏新的人進來,平攤單個領兵大頭領頭領的權威跟重要;第二個喚作建制度,拿明正大的話來講,然后做明正大的整編,立明正大的規矩,要你來守規矩;第三個,就是針對個人……看你好壞,或恩義拉攏,或威刑制,總之是讓你一個個的人服服帖帖,而什麼團團伙伙不都是人?只要領頭的人老實服帖了,萬事就迎刃而解了。”

一直沒吭聲的王叔勇似乎想到了什麼,忽然失笑,卻沒有開口。

倒是牛達,混不在意:“如此說來,三哥還是對徐大郎最上心,可見徐大郎是咱們中最厲害的一個。”

幾人差點憋不住笑,而徐世英只冷哼一聲,并不再言語。

倒是翟謙,稍頃復又來問:“若是這般,要不要稍作提醒,讓程大郎緩著點?”

“老翟想做好人自去做。”牛達連忙搖頭。“個人有個人的緣法……而且,若是按照徐大郎言語,三哥要麼是謀公法,要麼是個人就事論事,咱們提醒個什麼?他若真敗亡了,也是他自個惹出了事。”

幾人紛紛頷首。檪

“話不能這麼說。”翟謙不以為然道。“誰一開始就是像徐大郎這般聰明的?便是像徐大郎這般聰明,不也在私兵上迷了眼睛嗎?這些話,從首席那里明顯不好說,那咱們告訴程大郎,提個醒,他稍收斂些,恐怕將來就不是一個下場了……便是徐大郎,事到如今,你也賭些氣,多大的人了,還要人哄著不?人家都說你以前說話漂亮,現在辦事牢靠,可既說話漂漂亮亮的,也辦事牢牢靠靠的,難道不好嗎?”

Advertisement

徐世英言又止,怎麼都沒想到自己被這個人給嘲諷了,而且其他人還紛紛頷首……好像人人都可以諷刺一般?偏偏你也不好計較……因為他一清二楚,自家自從來到河北后確實心態失衡,許久沒有調解過來,再不像之前那班般城府過人,其實也算是另類的自暴自棄。

就這樣,又說了一會,翟謙兀自先下去,冒著小雨準備走了,說是要回去請文書幫忙給程大郎寫封信。

其余幾人面面相覷,卻無人愿意隨翟謙一起去尋程知理。

然而,翟謙走下樓去,二樓的人看的清楚,對面牛馬營里也忽然走出來一隊人來,雙方迎面撞上,居然是翟謙主在雨水中拱手問好。

卻正是張行張首席和竇立德、曹夕夫婦一伙子人,似乎是剛視察完牛馬營回來。

修為在,雙方領頭的幾個都不打傘,就在細雨中談,然后翟謙往樓上一指,樓上幾人也都尷尬,便要一起下去。檪

孰料,張行只是遠遠一拱手,便頭也不回直接轉向城去了,反倒是竇立德,反復往這邊看了許多眼。

這使得幾人愈發尷尬——上說明正大,送牛達歸駐地,可他們自家誰不曉得這般私下聚會的敏?今日被撞到,竇立德那幫子人必然多想倒無妨,可萬一被張首席給記住了,平時不說,哪天發作了掛出來,算誰的?

且不提這些人一時尷尬,只說張行那邊匆匆折回將陵城,也是有緣故的,這些日子,他為這個破破爛爛的黜龍幫碎了心。

穿過雨幕,進倉城,倉城地面上的青磚早被雨水沖刷的干干凈凈,張首席直接進了最大的公房,而陳斌、崔肅臣、謝鳴鶴、馬圍、閻慶幾人正在此等待。

加上跟來的竇立德、曹夕,基本上日常的庶務總管分管是來了個七七八八。

Advertisement

“怎麼講?”張行一進屋就來問。

“是這樣的,首席,有個方案,我們私下討論了一下,覺得可行。”等待著張行的陳斌仔細打量了一下眼前的首席,然后目掃過跟進來的竇立德夫婦,方才緩緩言道。“眼下幫似乎有些,如果能推行這個方略,或許能短時間安定人心……而且,也是遲早要做的,不了的。”檪

“什麼意思?”張行略顯詫異。“什麼有些?”

“就是因為外面局勢,幫上下有些不安。”謝鳴鶴搶先來答。“四面都在打仗,不打仗的也在搞謀詭計,搞得最近上上下下都坐不住……軍士、農民、商人們擔心會打仗,軍們和一些頭領們攛掇著要打仗,還有些人趁機私下聯絡,或是接親或是敘舊,好像在預備什麼一樣……就連首席你,不也整日板著臉憂心忡忡嗎?”

張行卡了一下,意外的沒有反駁:“那你們的方案是什麼?”

“我們覺得可以增加一些職。”陳斌接過話來,認真以對。

張首席瞬間恍然:“增設職位,給一些人升分權,讓他們安分下來?”

“是這個道理,但這個事的關鍵在于增設職位合理不合理……”陳斌繼續來言。“首席,你不覺得渤海郡太大了嗎?”

張行愈發恍然。檪

這倒是無話可說了。

要知道,這個世界,自從所謂前唐因為土地兼并、豪強并起,宦外戚專權、世族橫行導致全方位崩潰后,便進了大混的分裂時期,這期間,南北各政權風起云涌,地盤或大或小,國祚或長或短。

這其中,可能總制度、律法、文明還有傳承的路線,但是,行政劃分上卻毫無疑問是一攤爛污。

便是大周、大魏嘗試過數次更正,也都沒撥回來。

比如說眼下,有的總管州大如登州,本就是三個傳統中等郡合的,如幽州更是恐怖,河間、渤海這種大郡也有些嚇人,而有的州郡,譬如在燕山北側跟毒漠南側的,卻只小的過分。

;天下號稱四百州郡,大魏占據了三百,可不是吹出來的,而是確實有這個現象。

回到眼下,相比較于東境除去登州以外的幾個郡,規模適中,歷史淵源長久,眼下的渤海、河間、信都等多個州郡,其實是消滅東齊后,面對東齊那宛若“東夷五十州”的行政界限,給強行復古組合的,并不匹配現實狀況。檪

“主要是渤海太大了。”崔肅臣難得開口。“民政文書、行政條令,往往回復的都慢,比東境幾個州郡都差一層,確實沒必要留這麼大。”

張行點點頭,心下了然。

這肯定不只是渤海本過大的問題,也有太守鄭的水平問題,這廝作為當年建幫時第一批文,能在所有人中被到最后擔任這個太守,本就說明問題了,而崔肅臣是素來不愿意摻和這些事的,陳斌能將他拉出來,就更說明問題了。

“那渤海怎麼分呢?難道要一分為二?”一念至此,張行不免好奇。

“那倒不至于。”陳斌正道。“我們的淺方案是將渤海馬臉河以南數縣與登州北部,外加齊郡一個縣合并為一州……這個地方,其實就是大河出海口,便是此地百姓,也多是兩岸往來的,文化風俗類似,而有南北差異。”

張行連連點頭,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案了,面積什麼的也合適。

“只有這個準備嗎?”張行繼續來問。“分割一個郡來,便能安人心。”檪

“還有一個,是崔分管的意思,他說自己總攬機要文書,實際上是管著多份工作,別的倒也罷了,民部、刑部,這兩條總是該分開,有專攻的,應該引出來一個,與他人專責。”

張行點點頭,這也是無話可說的。

實際上,別的倒也罷了,所謂僚機構的進展,無外乎就是專業化和本位化,只要往這個方向走,那大略就是沒問題的。何況,這都不算是改革,因為大魏已經有三省六部的雛形,也有了府兵制往募兵制的過度嘗試,而黜龍幫一開始本也是仿照著這個走的……只是地盤小,軍務優先,使得一些東西沒必要太早擺出來罷了。

現在擺出來,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

“軍事上增加準備將一層;地方行政上加一個郡;行臺這里加一個民部分管……”張行計算了一下。“倒不是不行,應該能讓部的人心稍得安,實際上,我倒是覺得,分管沒必要局限住,只要是專業的、有用的,都可以設置,比如說我們很大的一個問題在于徭役,因為需要隨軍民夫跟地方水利維護,這個也是可以單獨立出來的……不過,暫時不說這個,這個民部分管和這個太守,你們有人選嗎?”

一直沒吭聲的竇立德陡然醒悟,這才是這些人搞突然襲擊的原委,事沒問題,尤其是一個分管還是崔肅臣讓出來的,更顯得了不起。

但問題在于,這些人,不管是作為事的發起者,還是所謂行臺里人,總是可以獲得這個隨后的、順其自然的追問的。檪

這才是關鍵。

但是竇立德沒有辦法,甚至沒法,不只是因為陳斌搞突然襲擊,更是因為他竇立德手上沒人,他的小圈子里沒有這個級別和資歷的頭領可以上位。

這是謀。

“民部分管的話,頗有幾位做得不錯的縣令,或者干脆問問其余幾位郡守愿不愿意來……”陳斌口而對。“包括幾個歸鄉的地方,也都是無妨的。”

張行腦中閃過一人,立即點頭:“我先問過一人,他若是不同意,再按照這個想法挑人……新郡郡守呢?”

“程大郎如何?”陳斌圖窮匕見。

張行當即失笑——這些人是見他這些天面不佳,然后估計是從猜到或者從閻慶那里問到了某種可能,所以在這里等著呢。檪

而竇立德此時也瞬間恍然,卻也上前一步,表達了支持:“我覺得程大郎合適,他為人老,對民事政務都在行……便是首席覺得他不好在本家那里擔任郡守,讓他跟平原或者濟北哪里互換一下又如何?”

張行回頭看了眼剛剛跟自己視察了牛馬營的竇立德,那里因為下雨而流失牲畜糞便、草料,這種事報上來,陳斌這些人不是不懂它的重要,但基本上不會親自去視察的,但是竇立德夫婦卻是可以跟自己一起去糞堆旁看的。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吃苦耐勞,算是幫的敢去沉底的人,卻也有他的私心。

甚至,竇立德幾乎算是這些人中私心最大,或者說是最不擅長遮掩的一個了。

剛剛這廝一直不說話,是因為那兩個職位他夠不著,而現在他說話,是因為程大郎一旦出任地方,程大郎的營頭就會空出來,就會有頭領能升大頭領,也會有人能晉升頭領領兵,他的小團隊能在這里面吃上一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