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回到明朝當王爺 281 咽喉之地

《回到明朝當王爺》 281 咽喉之地

正德帝拿著軍奏報,反復看了幾遍,拍案大笑道:“楊卿果然不負朕,東南半壁魍魎鬼怪一掃而空,好啊!好啊!呵呵,老劉啊,馬上以邸報傳諭文武百,讓那些嚼舌子的蠢材也都知道知道”。

“老奴遵旨”,劉瑾皮笑不笑地應了一聲。

此時侍候在正德邊的,是劉瑾、張永和邱聚三人。劉瑾趁楊凌離京這段時間,已經功地把自已的權力手延至外廷,把朝中幾位柱國老臣被罷免后產生的權力真空全部彌補上了。

外臣中的游離分子紛紛投靠到劉瑾門下,如今劉瑾執掌廷,外廷中又有幾個得力的代言人,其權力炙手可熱,放眼滿朝文武,除了巡游在外的楊凌,朝中百無論資歷、權力,和在皇上寵信的程度,再無一人及得上他。

張永、戴義、牟斌等人故意示怯,不敢輕攖其鋒的表現,更助長了劉瑾的傲氣和驕矜。至于朝中三大學士,焦芳老,按照與楊凌的定計,他現在對劉瑾唯唯喏喏曲意奉迎,無他,不過是效仿劉瑾置政敵于釜上,架百為薪火烘之的計策。

只不過楊凌察覺劉瑾此計時,以退為進,自詬自辱,最后推權讓利,化解了這一招。而劉瑾呢?他是甘于寂寞還是肯于讓權?

其他兩位大學士現在在政壇上也不是劉瑾的對手。李東晦,頗悉與人相之道。他縱然和劉瑾政見不合,也從不當面拒絕,拂他臉面,而是私下委婉相商。

好在二人所議的大多是國事,李東在政治權力上并不是劉瑾的絆腳石,所以劉瑾還給他面子,對他的反對意見大多還能接,所以二人表面上看來相融洽。

至于楊廷和,年輕氣盛,看不起閹,倒是當庭給過劉瑾幾次不痛快,但是從此之后他呈送到前的奏折大多遭到延押、駁回、再議的命運。

Advertisement

江南戰事張,沒有確切消息傳回京來的那些日子,劉瑾專趁正德焦慮煩躁時,把楊廷和報災報荒、要米要錢的奏折遞上去,再冷言冷語地挑撥幾句,終于惹得正德大怒,把楊廷和來一頓訓斥,楊廷和這才曉得劉瑾的險和睚眥必報的個,這以后也消停多了。

三大學士的沉默變相為一種縱容,隨著劉瑾不斷安親信,打擊老臣,弘治朝留下的政治班底,在經歷了和楊凌的屢次鋒、屢次折損后,又被劉瑾明中暗里不斷打擊,勢力愈發凋零,再也不復昔日振臂一呼群起響應的盛況了。

劉瑾笑嘻嘻地道:“說起來,還不是皇上慧眼識人,又不惜朝廷用度張,無論人力、財力,竭盡全力支持東南剿寇,才有這等戰果。東南平定,皇上才是首功呀!”

邱聚眼看劉瑾勢大,已完全倒向他一方,聞言忙讒笑配合道:“是呀皇上,從洪武年間,倭國海盜就不斷來咱大明搗,為了這事,咱大明還特意下旨給日本國王嚴加訓斥呢。算計著百十年下來,倭寇就沒消停過,可如今在皇上您手里,可是吃了大虧了”。

劉瑾忽地跪倒在地:“如此百年年禍患一朝靖清,真是我朝的大喜事,皇上的大武功呀。老奴恭喜吾皇、賀喜吾皇。依老奴之見,皇上應該行告廟禮,將此重大喜訊告例代先皇在天之靈,再下旨將被生擒的賊首凌遲死,以耀我大明國威.........”。

正德喜的合不攏來,連聲道:“說的有理,說的有理,這麼大的喜訊,是該告例代先皇,呵呵呵,這事給你去辦,到翰林院挑個文才好的,寫篇祭文出來,通知欽天監擇選良辰吉日,朕要焚香告天!”。

Advertisement

劉瑾喜孜孜地磕了個頭道:“老奴遵旨”,就在這時,一個小黃門匆匆走,向正德施禮道:“皇上,滿刺加國王蘇端媽末求見”。

正德蹙眉道:“那胖老頭兒怎麼又來了?一天跑八趟,煩不煩!”

張永陪笑道:“皇上,蘇端媽末連江山都丟了,也難怪他著急,楊大人為人沉穩,直至東南諸省基本平定,這才向皇上報捷,可是東南六省軍大勝倭寇、水師船堅炮利的消息可是在這之前就傳進京來了,滿刺加國王聽了,自然心,他想復國,還得靠皇上您呢”。

正德神稍霽,笑道:“他是朕的屬臣,被幾個天邊上跑來的紅海盜欺負了,朕自然是要替他撐腰的,只是他也忒急了些,嘮叼多了朕能不煩嗎?呵呵呵,罷了,他進來吧”。

小黃門躬出去傳旨,不一會兒只見一個著異族服裝,頭上布飾還有漂亮的錦雉翎的白胖老頭兒一溜小跑地奔進房來。

他提著袍子邁步進了門兒,頭還低著看著地面,也不抬眼皮,徑直奔著那桌角跑去,“卟嗵”一下準確無比地跪倒在龍書案前,行了個五投地大禮道:“小臣蘇端媽末參見上明天國正德大皇帝陛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正德唔唔兩聲,擺手道:“起來吧起來吧,不用每回都大禮參拜的,今天又什麼事兒來見朕吶?四夷館安排的膳食住宿不合適了?”

蘇端媽末連忙叩頭道:“不不不,非常滿意,小臣十分謝皇上的厚待。小臣是聽說大明在東南打了大勝仗,東海倭寇和盤踞多年的四大海盜已全部靖清,是以小臣特地趕來向我皇道賀”。

“呵呵呵”,正德笑著向劉瑾使了個眼,劉瑾忙上前將滿刺加國王扶了起來,笑嘻嘻地道:“國王殿下快請起來,皇上也是剛剛收到奏報,你的消息倒很靈通”。

Advertisement

蘇端媽末畢恭畢敬地站在一旁,微微躬道:“皇上,小臣聽說楊凌總督在江南督戰有力,大明天軍神威無敵,平定東南六省賊寇,摧枯拉朽、勢如破竹,小臣心中歡喜不

想那西洋紅番子倚仗武力,強行占了滿刺加,如今看我大明天軍神威無敵,只要我皇開恩,派出一隊人馬人馬,收復滿刺加還不易如反掌?小臣再次懇請吾皇出兵,助小臣復國,皇上,小臣求您啦!”

蘇端媽末說到這兒不淚流滿面,又跪在地上連連磕頭。

正德拈了拈楊凌那份厚厚的奏折,奏折中提起江南六省戰事,只是簡略帶過,并未大肆炫耀自已的戰功,但是卻對滿刺加海峽的重要詳細描述,再三提及此對于大明的意義之所在。

正德本意中,其實并不太在意海盜占據了滿刺加,他更在意的是蜀王造反的事。自他登基以來,修皇陵、修長城,北打韃子,南打倭寇,重建水師,國庫已極度空虛。

而天府之國不但本來就是極富裕的地方,而且幾乎沒有到任何影響。蜀王在藩王之中名聲最好,財力最盛,如果他真的有意謀反,這才是正德心中最忌憚的一刺。

所以他本來屬意平倭之事一解決,立即命楊凌赴蜀,查探蜀王造反一事。而今從四川傳回的消息,蜀王一直在青羊宮養病修,全然不見靜,而滿刺加之事,又是早晚都要解決的。

他拉開奏折,又將結尾那段話看了一遍:“皇上,北上遼東,非只山海關一途,西通諸悉,非只哈衛一徑。然我大明諸藩國慕天,大明商船通達四海,滿刺加卻是必經之地,故滿刺加不可失。

夷人野心,所圖決非滿刺加一地,若容夷人武力占據滿刺加,則其野心勢必膨脹,南洋諸國則危矣。夷人蠶食南洋諸島后又何為?

Advertisement

如今大海,東向蒼茫萬里,非我大明海船可以橫渡,通萬國必取道南洋,則滿刺加咽之地也。咽扼于人手,手足再強,亦制于人也。故滿刺加應速取,并效琉球例,永駐兵斷蠻夷野心,促其唯取和平易一途,茲事大,關系長遠,臣乞陛下三思。”

“嗯.........,卿之所求,朕也曾再三思慮,只是當時東南戰事正,騰不出手來啊。如今卿向朕借兵,亦無不可。可是,蘇卿呀,西夷自海上來,亦可自海上去,朕派了軍隊去,夷人若畏勢逃走,待朕大軍一撤又卷土重來,那時如何?朕的兵也不能總是往而返、返而往的折騰呀。”

“這.........”,蘇端媽末已明正德之意,不過想想正德的話卻也在理,再說他這個國王本來就是一堆松散的部落共擁的國主,也沒有個強力的軍隊支撐,大明若取早就取了,如今駐兵也斷沒有奪他王位的意思。

至于分商運利益,蘇端媽末心知肚明,大明海運通商一開,滿刺加海峽的商船將如過江之鯽,日夜不停。

這些良莠不齊、風俗不同、民風彪悍的各國各族海商,沒有一個強有力的軍隊和海關彈管理,勢必的不可收拾,隨便哪個有勢力的大海商鬧起事來,自已這個國王就得繼續跑路,同明廷合作是最好的選擇。

所以蘇端媽末立即跪地應承道:“南海匪患一向難清,小臣乞請皇上永駐天軍于滿刺加,驅逐海盜,海運共,請陛下恩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