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奸臣之女 151無知真幸福

《奸臣之女》 151無知真幸福

蕭令先真是個神奇的存在,他上朝的時候拿出一本把本名給塗掉的奏本,當朝讀了出來,寫的是請尊奉蕭令先的生母爲後。本不用思考,朝上就炸開了鍋,不管是哪一派的,愣是沒一個人肯公開表示贊同!蔣進賢死死咬著先帝在世的時候關於追封的定論,一點也不肯鬆口。

蔣進賢問:“父與母,孰先?”蕭令先只能答:“父”。蔣進賢就告訴他,是你爹定的你娘追諡爲昭儀,不讓當皇后的。現在你當了皇帝,想提高一下生母的待遇,咱們理解,所以讓做德妃。沒追諡皇后是你爹最後定下的,你要孝順,就不要推翻他的結論!

蕭令先也學會策略了,先退一步,追諡皇太后。

顧崇這個討人嫌的傢伙跳了出來:“從來皇太后無追諡之理。”皇太后都是活人當的,沒有死人!現有的例子,先帝的生母李太后,活著的時候做了太后,死了的諡號還是德妃。顧崇管著國子監,整天別的事兒不幹,專研究這些個東西。

蕭令先把希翼的眼神放到了鄭靖業、池修之、秦越、柳敏等人的上,這四個人被他看得一震,沒一個肯爲他說話的。秦越是想反對來的,考慮到皇帝初登基,地位也不穩,如果當老師的當朝反對,只會讓蕭令先的境雪上加霜,能忍著不開口就算好的了,本不會幫忙說話。柳敏機警,深知此事不可能功,也是一言不發。池修之更是臉沉得能出水來。

鄭靖業不得不說:“今日議不出結果來,還是先散朝吧。”

蕭令先目的沒有達,臉難看已極。把顧命大臣和他老師都給留了下來,試圖說服他們,尋求支持。

Advertisement

早幹什麼去了?!

蔣進賢是死豬不怕開水燙,見蕭令先堅持己見,他利索地拂袖而去:我是顧命大臣,有種你不顧你爹的命殺了我啊!

腫麼可能?蕭令先恨得不行,還是老實不敢強。蔣進賢得意地走了,臨走還看了鄭靖業一眼,小樣兒,掉坑裡了吧?韋知勉四下一看,跟著蔣進賢走了。

衛王乾脆咳得驚天地,蕭深無法,扛著他爹回家看病了。

三人一走,剩下的就都是自己人了。

秦越哀嘆兩聲:“此事聖上謬矣!”

鄭靖業冷著臉問皇帝:“這封奏疏臣聞所未聞,聖上從何而來?”員很多,天下各種文件也很多,一個人看,累也累死了,就得先經過篩選,一般二般的人,他的奏摺不可能直遞前。鄭靖業問皇帝程序問題。

蕭令先自知理虧,死活不肯說來源。

鄭靖業道:“聖上覺得自己的學問比那些皓首窮經的世家更高嗎?聖上對禮法的比那些在禮法裡泡大的人更悉嗎?驟然出言,臣等措手不及,本就是無言以對!”

蕭令先擺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架式道:“事已至此,如之奈何?”

鄭靖業道:“聖上不是說過,三年無改於父道的嗎?”

“那是孝,眼下,亦是孝。”蕭令先強辯一句。

這樣的話怎麼可能打得老狐貍們?

秦越冷不丁地問道:“臣當日教義安郡王讀過的書,義安郡王已經還給臣了嗎?如今眼前坐的是聖上,所以把所有的道理都忘了嗎?”

蕭令先的表變得非常難看。

鄭靖業道:“聖上知道後果嗎?新君登基,本就是威難服衆!爲什麼三年無改於父道?不止是孝,更是謹慎,一著落錯,滿盤皆輸!”愁死了,怎麼弄了這麼個熊孩子?!

Advertisement

蕭令先在這件事上的狂妄,是被先帝給“慣”出來的。想先帝能一破“陋習”尊奉生母爲太后,蕭令先便以爲自己也能功。而且,先帝臨朝四十載,對世家的破壞比得上一次改朝換代的大屠殺的清洗作用了,到了先帝晚年更是力排衆議,立了個非嫡非長生母也不尊貴的蕭令先做太子。這讓蕭令先覺得,跟世家扛上了沒什麼大問題。

他學的是他爹的那一招漫要天價,坐地還錢。他還是有一點頭腦的。與先帝並列不行是吧?先皇太后,過兩年再提諡爲皇后的事。反正他的目標是要打擊世家,把世家打得不吱聲了,沒人在禮法上挑他的刺了,他就可以從容把生母也諡皇后。

孩子,誰告訴你跟世家不對付的人就會無視禮法、縱容你把婢妾與正妻同列了?襄城侯——哦,現在是杞國公了——的眼神能殺人了你知道嗎?

蕭令先完全沒想到他會遇到這樣大的阻力!世家不答應不說,還一口一個“婢妾”,連鄭靖業和秦越也不幫他。

> 秦越臉都氣歪了,鄭靖業只問了蕭令先一句話:“聖上只要給臣一個能夠說得通的道理,臣就爲陛下去爭!”

“孝!”

“今天朝上已經被駁過了。”鄭靖業面無表地看著蕭令先。

“一定有辦法的!”蕭令先眼睛都紅了,上臺之後第一件發自心想辦的事就這樣慘淡收場,蕭令先不想接這樣的現實。

秦越忍不住道:“聖上要把所有的力都放到追諡上面嗎?國家大事不管了嗎?四夷藩屬弔唁的使臣就要到了,趙王、秦王也要赴京了,讓他們看到這樣的形,統何在?”

鄭靖業接著說:“還有您的兄弟,也需要安!又有邊州諸軍,林親衛,事關國家安寧。”

Advertisement

蕭令先到了打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用心國政就行!”當老師的秦越冷冷地頂了回來,他比當宰相的鄭靖業還敬業。或者說,更失,更憤怒。

————————————————————————————————————————

鄭靖業與秦越並肩出了大正宮,一出宮門鄭靖業臉就綠了:“這都是怎麼教出來的?你沒講過宗法禮儀麼?”

秦越像含了塊黃連:“他以前不是這樣的!這都是怎麼了?”

鄭靖業緩了臉:“也不獨你一人,誰都沒想到啊!”

秦越是死活不理解:“明明是個溫和端方的人,素來喜歡規矩的。”

新君的格里有寬和包容的那一面,這才爲先帝選中立爲太子。但是,這個寬和包容並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的。對他的手足同胞,再討厭,他還有個底線——不能殺。對他爹的妃子們,再討厭,也還有一個底線——不能辱。對於自己親近的大臣們,那就是比較心。

從這一點上來看,他稱得上是一個好人了。

同時,他對世家不太冒,這也很正常,皇室都有這麼一個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拼命想辦法把兒給嫁進世家、給兒子娶世家,一方面又對世家比皇室還牛氣表示憤慨,難爲他們沒得神分裂!

先帝的志他也是有堅決執行的意願的,把世家抑到一個水平線下,既用其能,又不使其過份膨脹,達到一個平衡,配以非世家出的大臣,共同爲國家出力。同時,善待宗室,宗室有能爲者亦能爲國效力,共同打造一個滿和諧、幸福向上的大帝國。

唉唉,理想很滿,現實很骨,沒人搭理他!

Advertisement

他的老師是秦越,一個典型的文人,講究個寬和慈和、遵守規矩,蕭令先原本學得也是不錯的,當一賢王是夠了的。蕭令先以前多好啊,恪守本份,一點也不跋扈,認準了盡忠,皇帝說啥就幹啥,太子大哥說啥就是啥,老師說什麼就聽什麼。

秦越千算萬算,忘記了一條:一旦登基,蕭令先的份就來了一個華麗麗的大轉,由臣而君!

蕭令先以前是十七郎,太子、未來的皇帝是他大哥,他將來是要做“皇帝”的人。錯讓他了太子,現在還做了皇帝。

要知道,皇弟與皇帝,讀音一樣,箇中含義卻是霄壤之別!

做皇弟,他守著規矩,是自律,是對自己的要求,當然沒問題。

做皇帝,他守著規矩,是要求,是對別人的要求,問題就來了。

你想做賢王,想自律,想當苦行僧,想對皇帝言聽計從,都依你,你還是道德楷模。你丫做了皇帝,想讓別人自律,讓別人對你俯首耳,你做夢!

—————————————————————————————————————————

白天朝上這麼一鬧,大家都知道了,不可避免要開一開各種小會。

淑妃系、賢妃系笑得前俯後合,尼瑪鄭靖業啞口無言了吧?該,你不跟咱們合作。然後就是謀劃,如何與鄭黨接一下。所謂“見微知著”,在他們眼中,一個這樣荒唐的皇帝是扶不起來了的,鄭靖業如果聰明,最好轉一個投資對象,淑妃系、賢妃系是競爭對手,鄭黨勢力不小,值得拉攏。

當然,這些人說話十分有技巧,非常含蓄,什麼“聖上失德”,什麼需“顧命之臣斧正”。斧正是這麼用的嗎?!想拿斧子砍蕭令先的頭吧?

還有就是,如果蕭令先只是一時頭腦發熱,就要爭取讓他繼續熱下去,大腦持續高溫,燒個白癡!白癡是不能當皇帝的,到時候如果皇帝“無道”,大家就有足夠的理由起而反之。

鄭黨也在開會,用語比他們直白多了!

地點:鄭府。

與會者:鄭靖業、鄭琰、池修之、李嘉、唐淵、於元濟、鄭安國、林季興、鄭德平、鄭琛、鄭琬、鄭德興。

沒有人問鄭琰爲什麼會出現在這裡。鄭氏親一點也不懷疑,那份請散先帝舊宮人出宮的奏疏是出自鄭琰之手。鄭安國從來不對鄭靖業的任何置表示懷疑,其餘人從鄭琰的行事中已經覺到了些什麼。

白天的事都知道了,不用複述了。一羣人也都算是見過大世面的,卻被這樣瘋狂的皇帝給驚住了。

“他瘋了麼?”鄭琰不得不失態一回,“這纔剛登基,他以爲他是誰?”

池修之沉痛地點頭道:“他是初登大寶,失了分寸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雖然現在還沒來得及撤換大臣,但是這個趨勢也很明顯了,池修之與鄭琰都是改朝換代的益者,分別爲帝后所倚重,先帝喪期,兩人各有事要做,尤其忙碌。

夫妻二人相知甚深,頭都,各幹各的卻是相互呼應。鄭琰在宮裡幫著徐瑩清理後宮,提示徐瑩安東宮幾個孺人,許諾一切安頓下來給們重新評定職稱。又要擬定新的宮婢擇採、開釋條例,兼梳理廷宦。此外還要整理外命婦的資料,對整個命婦系統作一個有效的評估。

池修之是先帝臣,放在邊培養數載,對全國政務系統相當悉,在鄭靖業營建山陵期間,他是皇帝的主要諮詢對象。說起來柳敏比他的派系更加明顯,更是原東宮系,但是柳敏做中書舍人的時間尚短,不如池修之老練。蕭令先不好意思地向池修之保證:“池郎之才,豈可久著青衫?勉之,不負卿。”幫我把手頭事理順了,騰出手來就給你升

本來一切都好的,現在卻是不得不個頭開個會了。

聽了小兩口的對話,衆人一陣沉默。這些人聚集起來的原因就是這兩個人說的:皇帝風了!

鄭靖業回味起蕭令先的天真來,真是不知道說什麼好,蕭令先居然認爲鄭靖業能夠功。鄭靖業把大家找來不是看他們發呆的:“我奏曰,此先帝未能功之事,臣何德何能?若先垂詢於我,至還有轉圜的餘地,現在……我也只好請聖上明日裝作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了。聖上,其意怏怏呢。”

於元濟在外也是頗有大將風範,在這樣的聚會上大約是因爲覺得有人可以依靠,萬事不必繃著,他充當著比較沉不住氣的角:“居然這樣就發難了,也不與顧命大臣商量一下,真是魯莽!兩軍對陣,豈有不謀劃之理?!這還生氣呢!”今天世家的目往鄭黨上鏢,於元濟很是捱了兩下子,心中十分不爽。

從於元濟的態度上就能看出大家對蕭令先的看法了:臭未乾,沒啥閃點值得尊敬。如果是四十年前,於元濟還不覺得這事兒太過份,四十年後的今天,於元濟這種人都知道,這事絕不可行。可笑皇帝居然不知道。

嘉沉聲道:“金吾慎言,哪裡來的兩軍?不過是就事論事罷了。”

鄭靖業由著他們討論。

鄭德興忍不住道:“這一回卻是太……呃,聖上不佔理。”

池修之冷冷地道:“他要佔著理,我何至於如坐鍼氈?!”

池修之緻俊俏的面孔冷得像塊冰,廷辯的時候蕭令先被人反駁,那熱烈的小眼神兒啊,拼命地往池修之的臉上掃,掃得池修之想他!你想做神馬?提示我曾經爲先帝擬旨要追封你媽做皇后啊?那是策略,策略你懂嗎?從頭到尾,我們就沒打算這事兒能,爲的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大家各退一步讓你做太子,懂嗎?你倒好,給你棒槌你倒當了針了!居然想追諡妃妾爲後!誰給你的膽子?!

當初那封詔書,在池修之看來,是不得已而爲之的妥協,最後目的也達到的,但是,依然是恥辱!是的,恥辱,政治生涯的污點。池修之不在乎玩政治手耍,對於名份大義的堅持並不比誰。爲了朝局,他不得不幫老皇帝湊這一手,那是爲了大局。現在如果幫了蕭令先,那是要壞掉風氣的!池修之自覺還沒那麼無恥,用道德換富貴。

鄭琬左看右看,提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現在要怎麼辦?又不能不管!新君初登大位,尊諡先帝等等皆依舊制,想追諡生母,實則是登基之後真正想做的第一件事,如果我們袖手旁觀,他會怎麼想?”說完還小心地看了鄭靖業一眼,鄭靖業剛纔說他拒絕了皇帝的要求。

林季興慢吞吞地道:“由他去想!我們要怎麼管?”他最近心裡不痛快,再討厭吧,林家也是他的本家親,雖然有錯,但是他哥確實是被魏靜淵給搞死的,新舊兩代皇帝都有要給魏靜淵平反的勢頭,林季興蔫蔫的。再說了,小皇帝提的建議它本沒有任何法律、禮儀、倫理上的依據。

林季興世家出,很多觀念還是固地印在腦子裡的,就差給蕭令先上打上一個“反社會”的標籤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